APP下载

“小巷总理”俞复玲:在平凡和琐碎中绽放光芒

2016-12-13一润

妇女生活 2016年12期
关键词:居民社区

一润

从纱厂下岗女工到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从基层社区书记到党的十八大代表,俞复玲凭借满腔热情、辛勤付出,把一个基础设施差、特殊群体多的老社区逐步打造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人文和谐的全国样板,10年来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模范居委会、全国创建文明社区示范点等300多项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让无数人惊叹!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社区一把手专攻“老、大、难”

宁波市江东区划船社区(居委)是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的老社区,随着房子渐渐老旧,青年人和有钱的人渐渐搬离,剩下的多为困难人口、外来人口和老年人口。社区有楼房104幢,墙门275只,居民3900多户,人口1.42万。面对这样一个条件差且又“三多”棘手的社区居委会,没人愿意去当“头儿”。2003年初,45岁的下岗女工俞复玲受命出任划船社区党委书记。

刚上任不久,俞复玲就遇到了麻烦。划船社区由4个小区合并,小区与小区间的铁门要拆除,一部分居民同意拆门说出入方便,另一部分居民却坚决不同意拆,说不安全。

“我觉得大家在一个社区,就不该隔着,两边都是一家人,拆了大家进出都方便。”可任凭俞复玲磨破嘴皮子,一部分人就是不买账。在听证会上,反对拆门的居民竟放出狠话:“要是敢拆门,我们就每天泼脏东西到社区!”这可怎么办?俞复玲脑子一转,她突然想到:“硬骨头”不能一起啃,先把最硬的“啃”了,后面的就好办了。荷花小区居民老郑是闹得最凶的一个,他以为自己说了狠话绝话,俞复玲是怎么都不会再找他了。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俞复玲照常每天来找他,与他拉家常、套近乎,还请他到自己家做客,让丈夫陪他喝酒。俞复玲的热情和真诚打动了老郑,气氛一缓和,他就松了口。其他居民见领头的老郑没了脾气,也就不再坚持了。划船社区原先的4个老小区融为一体,哪家有困难,整个社区都会动起来。久而久之,居民们终于领悟到俞复玲的良苦用心。她坚持要拆的,不只是阻隔道路的那道铁门,还有阻隔居民和谐的那道“心门”。

物业管理一直是困扰社区的一个“头疼”问题。社区太老了,水管说爆就爆,电线说断就断,居民不满意,物业很无奈,社区干着急。俞复玲上任后,觉得解决物业这个老大难问题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从根子上想办法。

那段日子,俞复玲几乎天天跑楼道进商铺,连续开了7次协调会,最后她想出一个办法,吸纳居委会、住户、物业公司三方党员组成“物居”联合党支部,共同管理物业。接着,她又四处“化缘”,筹集了20余万元资金,解决了迫在眉睫的水管老化问题。随后,她又率联合党支部先后解决了社区化粪池堵塞、公共绿化场地少等难题,物业费的收缴率从原来的30%上升到了97%。

社区和谐,始终是俞复玲的工作目标。她刚到划船社区的时候,社区失业下岗的人很多,“对这些居民来说,没了‘饭碗,就像天塌了一样,家庭又怎么会和谐呢?”为此,俞复玲成立了“为民活页社”,根据失业人员的不同情况、不同需求进行A、B、C、D分类管理,并和社工们一起通过网络、电话、走访等,联系辖区单位及周边企业,收集各类工作岗位信息,千方百计为居民提供就业渠道。连续三年,俞复玲组织了12场“春风就业招聘会”,为200多人找到了工作。

如今漫步划船社区,绿树成荫,花草成片,俨然一幅美好的生活图景。然而,12年前,这里完全是另一番模样,空中各种电线电缆纵横交错,地下污水肆意横流,刮风灰飞沙扬,下雨积水难行……面对着这样的场景,如何给居民一片幸福安宁的家园,俞复玲操碎了心。每遇开会有发言的机会,她就替居民说困难的事。2007年政府决定投入2000多万元,对划船社区实施背街小巷改造。得知这个消息,居民们奔走相告。而俞复玲却陷入了思考,改造工程涉及3900多户居民,实施起来谈何容易?

果然,没过几天居民就各自打起了“小算盘”,“有车族”盼着能多增加停车位,老年人希望多一些活动空间,低层住户建议把高大遮阳的绿化树挪走……这些都满足,不实际;不满足,又不行。俞复玲带着居委会一班人一家一家介绍方案、征求建议,一个月下来,她足足瘦了8斤。最终,改造方案一次性全票通过,原本计划两年的改造工程8个月就顺利完工,且未发生一起矛盾纠纷。俞复玲对此深感欣慰。居民们也都竖起大拇指夸奖:“俞书记能干,办事公道,我们服她!”

打造特殊人群的温馨之家

让残疾人活得有尊严,是俞复玲一直牵挂的事。2006年3月,她自掏腰包租下两间房屋,办起了残疾人庇护工场——梦工坊,再联系爱心单位,揽来简单的来料加工活,组织社区志愿者教残疾人做工艺品义卖。这样,有15名残疾人每人每月可拿到500元的报酬。曾几何时,这些身体或智力有残缺的“折翼天使”,蜷缩在家里绝望无助,如今,他们在梦工坊中找回了翅膀。居民老王因精神疾病长年待业在家,生活拮据,平时没少受社区帮助,但他有一手养花的好本事。一年冬天,老王特意送给社区几盆水仙花。看着那些含苞待放的花,俞复玲开始琢磨怎么帮老王一把。随后,俞复玲在梦工坊专门给老王设了个花卉“超市”。开张第一天,见自己养的花草被抢购一空,老王感叹:“呵,我也会赚钱了!”

军军患自闭症20多年,不愿出门,不愿与人交流,严重时连生活都不能自理,母亲不得不辞职照顾他。俞复玲领着军军进了梦工坊,每天都抽时间陪他聊天。终于有一天,军军望着俞复玲轻轻地喊出了一声“书记阿姨”,让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俞复玲也欣喜万分。此后,在梦工坊欢乐的氛围中,军军能与大伙交流了,还代表社区参加文艺演出。心理医生表示,军军的转变简直是个奇迹。军军母亲几次流着眼泪说:“是俞书记救了我们一家。”在社区内,俞复玲还聘请了三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承接“心理话聊室”,定期对个别精神病患者、吸毒人员等进行心理疏导。

除此之外,俞复玲也时刻关注着社区老年人的生活状况。2005年的一天,俞复玲到一位老人家中走访,看到老人煮了一大锅大头菜,因为不愿浪费,居然接连吃了三四天。这件事触动了俞复玲,她的脑海里有了办一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念头。在街道的扶助下,不到一个月时间,划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老年食堂”就诞生了。按照服务承诺,“中心”的社工志愿者每日为孤寡老人提供送餐服务,一年365天,大年初一也不休息。7元成本价的饭菜,包括一荤一素一汤,且分量足、品种多,每周菜谱不重样。俞复玲说:“根据老人特点,我们还要求菜要少放些油,肉要煮得烂一些,送餐的饭盒要盖上棉套。”这样的服务一晃10年了,老人们至今都非常满意。

“微心愿”认领活动,是划船社区的又一亮点。这个活动专门收集孤寡老残者的心愿,由社区干部和志愿者帮助完成。仅2014年,他们就帮助183位居民实现了微心愿。“人人都有梦想,我们要帮他们圆梦。”俞复玲自豪地说。社区还先后组织了文艺创作队、时装队、腰鼓队等15支居民文艺队伍,让众多老年朋友自娱自乐。

很难想象,面对居民外向开朗、能说会道的俞复玲,在家里却是尽可能少说话。原来,她的喉咙一直不好。2010年11月,俞复玲喉咙突然疼得厉害,去医院检查,发现长了息肉,医生说必须马上手术。可当时临近年底,工作特别忙,如果手术,至少10天不能说话。俞复玲没把这事告诉家人,而是悄悄将手术延后了一个多月。临近春节,当家家户户准备过年时,俞复玲却躺上了手术台,她说这样大年初七她便可照常上班。直到现在,很多居民都不知道她动手术的事。

“社区梦”在最佳服务中放飞

俞复玲每天都拎着一只竹篮子上下班,篮子里装的是她当天的午餐盒饭。俞复玲说:“社区工作没准点,自带盒饭可以随时接待群众来访,处理各种事情,灵活方便。”于是,大家便送给俞复玲一个雅号“盒饭书记”。即使这样,她也很少完整吃过一顿午饭。有时候刚热好饭菜,有居民来找她办事,她二话不说放下碗筷便投入到工作中。饭菜热了凉,凉了再热,经常要热上好几遍。

除了天天拎盒饭,俞复玲还有一个“早巡”习惯。严寒酷暑,春秋冬夏,早晨刚过7点,她就开始满社区转。社区不少问题就是通过“早巡”发现并解决的。在一次“早巡”中,有志愿者反映,一名独居老人家里发生煤气泄漏,差点酿成大祸。俞复玲当即与社区其他领导商量,决定组织志愿者每月定期对独居、空巢、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家庭进行煤气、电器安全检查,杜绝此类隐患……俞复玲有40多本民情日记,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居民的需求和心声,旁边还细细标注着工作感悟和设想。

在俞复玲看来,社区管理没有捷径。“我始终坚信,最好的服务才是最好的管理,而且,只有文化才是传递情感、凝聚共识的精神内核。”俞复玲从踏进社区的第一天起,就绞尽脑汁地搞起了“墙门文化”,这在划船社区成了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每走过一个墙门,就能看见门边挂着一块棕色木板,刻着墙门名字和背后的故事。“行健楼”“渔悦楼”“利群楼”“思源楼”“同心楼”……“这些名字大多是复玲书记给我们起的。”居民们笑眯眯地说。“每个墙门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每个墙门都有自己的活动。像‘同心楼‘利群楼等有吃墙门‘年夜饭的传统,每户人家准备两个菜,大家热热闹闹一起吃饭真是开心。”75岁的刘敏仙说得神采飞扬。

“墙门文化”就是一种“楼道文化。”俞复玲笑着说,“这种文化可以看成是居民们坐下来交流的生活文化。比如端午节,你家包粽子,他家裹香袋,一起围坐下来过节,彼此间其乐融融,亲如一家,这样自然而然会化解不少邻里矛盾。”划船社区的“墙门文化”还曾被央视《焦点访谈》作过典型报道。

2012年5月的一天,有网友给划船社区微博发来私信,反映栎木巷19幢居民在装修房屋后未及时清理堆放在路面上的垃圾。收到这一民情后,包片社工第一时间向俞复玲做了报告。这是需要马上办结的事项,俞复玲让社工立即联系上小区物业,说明了相关情况。15分钟后,物业对堆放的垃圾进行了清理。此事获得网友赞许。

像这样通过网络收集、分析民情,快速处置居民反映问题的做法,仅是“俞复玲365社区服务工作法”的一个缩影。“365社区服务工作法”是以俞复玲为代表,在划船社区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系统提炼出的工作法。2015年6月,中组部、国家民政部要求在全国倡导推广俞复玲的365社区服务工作法。

俞复玲的手机24小时开机。她向居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事情,随时找我。”一天晚上11点多,有些疲惫的她正准备上床休息,突然接到一位居民的电话:“麻烦你到荷花路门岗来一下,我有事找你。”凭经验,俞复玲知道此类电话有时是恶作剧,但还是赶去了。到了门岗,她看见一名男子满脸通红,一身酒气。俞复玲不放心,就陪对方聊天,直到20多分钟后,那名男子逐渐清醒,俞复玲又陪他找到他的家人才回家休息。

俞复玲常说:“社区书记不是一个独唱演员,而是一个乐队指挥。”发挥好党员作用,是俞复玲管理社区的又一张王牌。划船社区在职的447名党员,几乎都被俞书记“激活”。在俞复玲的筹划下,社区“阳光乐园”、“周五帮办组”、“四点钟学校”、“新宁波人之家”、“爱心超市”、“老娘舅”调解室、姐妹“话聊”室等一个个特色鲜明的社工组织横空出世,渗透到社区的每个角落,极大而有效地满足了居民的多元化、个性化服务需求。全方位的服务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很多居民在享受服务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其中,使整个社区成了温馨和谐的大家庭。

几年来,外地一拨又一拨的人前往划船社区参观,无不为社区的和谐美丽与各项人性化管理而赞叹!慕名前来考察的国外人士已有15批,大多来自美、德、法、英、日、意、韩等发达国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官员参观考察了划船社区后感慨:“划船社区的治理经验值得世界各国分享。”在这样的赞扬下,俞复玲并没有停下脚步,仍在继续前行……

〔编辑:潘金瑞〕

猜你喜欢

居民社区
石器时代的居民
影像社区
左脑风暴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酷品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