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培育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路径探究
2016-12-13谌华黄艳
谌华?黄艳
【摘 要】 中医药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它不仅是一种自然科学理论或临床技术,更是一种文化形态。高校作为人才培育的摇篮,更要充分利用中医药文化所蕴含的传统人文精神、思想价值理念和原创思维方式,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引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高校;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培育路径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它融合了历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精华,吸收了儒家、道家乃至佛家文化的智慧,是古代唯一流传至今并且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的科技文化形态。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内涵。
一、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内涵
在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中医药文化不断融合了医学、自然、人文等学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的生命观、自然观、伦理观等中医药核心价值观。
1、生命至重,惟人最尊——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人既是医药学的出发点,亦是医药学的归宿中国古代的中医学者们同样深刻认同“以人为本”,南北朝萧纲在《劝医论》中写道:“天地之中,唯人最灵,人之所重,莫过于命。”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道:“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中医药文化遵循自然界的四时更替规律顺时养生,一切都从人的高度出发,这种对于身心供养和健康生活的认识,至今仍闪耀着人文科学精神和思想智慧的光芒。
2、医贵乎精,仁术济世——大医精诚的职业观
汉代张仲景曾有言:“医者,生人之术也,医而无术,则不足生人。”作为医药人,不仅要具备仁爱之心,还要有济世之术,中医药文化既是医道不断发展的文化,也是医术不断进步的文化,是‘道与‘术的复合体。医贵乎精,仁术才能济世,“精于专业”始终是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3、医者仁心,济人为本——医乃仁术的伦理观
“精诚仁和”是中医药文化的根基和灵魂。它要求中医药者精勤治学,追求精湛的技术;态度诚恳,懂得以诚待人;仁善博爱,常怀济世之心;谦恭温和,提高性情的修养。时至今日,“精诚仁和”四个字依然是现代医药人永恒的道德追求,发挥着巨大的伦理价值。
二、高校培育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意义
1、彰显中医药文化魅力,提升中医药文化软实力
长期以来,在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失去了依存的土壤,进而失去了自己的话语权,走向“失语”状态。实际上,中医药文化的原生性、民族性和草根性,已具有数千年的历史,它不仅在过去,而且在现在,甚至将来都它所蕴涵的核心价值已经随着历史的变迁渗入到国人骨髓之中。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重新唤醒中华优秀文化的活力,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从某种程度上是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环节。
2、培育优秀中医药人才,引领中医药事业发展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并将其输向社会的重任。培育一批优秀的中医药人才,建设一支高水平中医药队伍不仅关系到人民大众身心健康,更关系到中医药事业发展。只有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内涵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增强医药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在实践层面弘扬和传播中医药文化,并使中医药事业真正兴旺起来。
三、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培育与传播困境分析
1、中医药文化自身的不足
不可否认的是,中医药文化自身还存在许多保守、落后的内容,阻碍了中医药文化在现代的传承与创新:一是中医药理论中渗进了很多玄学和易学,内容显得晦涩难懂,使现代人难以理解;二是中医药学自身缺乏对外交流的主动性,有的中医药世家秘方概不外传,导致这些医药配方逐渐失传,这也是现代中医药面临的尴尬。
2、传播主体与途径狭窄
中医药文化的传统传播途径主要依靠国家政策,以大众传媒为主,已适应不了信息社会的需求,这种单纯依行政手段的传播内容多为专业的科普知识、宣传手册、以及晦涩的中医药养生知识等,覆盖面窄且形式单一,内容过于专业而又缺乏创意,不能赢得广泛认同,因此达到好的传播效果。
四、高校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培育路径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其蕴涵的人文精神,历经数千年涤荡依然显现出自身独特的现代价值。高校作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之一,更应将这块中华文化的瑰宝发扬光大。
1、课堂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培育的主阵地
高校作为学术高地,培育并传播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义不容辞,要发挥高校课堂的主渠道作用。首先,学校可以在中医药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中医药文化公选课和选修课,如中医药文化发展史、中医药大家成才之路等等,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成长成才。其次,高校师生应树立自觉传播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意识,并在校内形成“精、诚、仁、和”的学风和校风,利用师生关系、朋辈关系将这种氛围传给一届又一届学生。应该说,课堂是培育高校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关键阵地,对大学生内在品质和综合素质的养成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2、人才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培育的核心
中医药文化人才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体,否则,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培育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此,高校应倡导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普及教育,并将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人才收揽其中,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团队,打破以往单从医学、药学等自然科学的角度研究中医药文化的桎梏,多维度探究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如从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服务理论等,为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在高校的培育路径和方式提供理论指导。
3、校园活动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培育的支撑
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医药博物馆、展示校史等方式,让学生从刚进大学起就受到中医药文化的熏陶,了解其中的内在价值;另一方面,学校可充分利用“文化论坛”、“名家讲堂”等平台,邀请中医药名家给学生进行讲座,开展中医药文化的选产普及;此外,高校还可以利用其他社团活动,如“中草药辨识大赛”,“精业济群”演讲比赛,五禽戏、太极拳、养生气功表演赛,“药膳美食节”,中医药文化读书节等艺术文化活动,让师生在活动中领略中医药文化的魅力,逐渐认同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进而滋养师生心灵,陶冶道德情操。
4、新媒体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培育的载体
高校师生是接触新媒体最前沿的人群,同时也是传承与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生力军。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传播模式单一,传递效果滞后,主体与受众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互动,而网络信息技术革新过程中涌现的现代传播媒介。
首先,各高校可建立了大学生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网站或网页,对新媒体网络舆论阵地主动占领。高校须针对中医药时政热点进行跟踪解读,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下,对社会敏感问题,比如“医患关系”等进行理性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传播正能量。
其次,高校应加强新媒体语境下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体系的构建。如引导学生将博客、论坛、微博上的中医药文化经典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形成理性成熟的思维方式,培养专业老师作为网络中医药的舆论引导者,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与专业老师的交流互动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真正理解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内涵,从而达到传承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其成.中医里面的国学[N].光明日报,2013-7-1(15).
[2] 徐玉芳,张云芳,郭小磊.中医药文化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优质资源[J].中医学报,2012.7.820-821.
【作者简介】
谌 华(1990-)女,土家族,中国药科大学助教,学历:硕士,研究方向: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