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探索

2016-12-13罗晓婷陆卫明张元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实践平台创新创业互联网+

罗晓婷?陆卫明?张元

【摘 要】 文章介绍了“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背景,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思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由政府、高校、用人单位、科研机构、大学生、其他组织几个主体构成;体系结构依托互联网优势建设网络资源平台,将实验、实践、科研、创新相结合,形成一个无边界、多资源、多空间的生态,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以此来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需要。

【关键词】 “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一、“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背景

当今世界,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世界的潮流,各国都在提倡自主创新,鼓励全民创业,希望通过这一方式培养具备多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拉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以1987年钱天白教授向世界发出的第一封E-mail为标志,互联网正式在我国落地生根并蓬勃发展,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具有无限的潜力。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3月5日的全国人大政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正式将“互联网+”提到了国家战略。“互联网+”的精神实质不仅仅是建设一个网站,而是与其他行业或工作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互通有无、资源共享的整体,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也是基于这一思维,将互联网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深度融合,整合资源,构建更为便利的发展生态,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指明了新的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每年以数十万的速度递增,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为此,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各项政策,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创业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纵观我国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进程,其构建方案并不成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形式仍然限于重理论、轻实践的泥淖,在学生创新潜能的激发、创业素质的培养方面仍然乏力。据项目组走访西安市一些院校发现,大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方面还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甚至有部分高校为了应付工作,划出一块场地,摆上一些闲置的仪器设备就挂上实践基地的牌子,而实际工作开展却裹足不前。同时,大众对于“互联网+”这一新兴概念的认知并不具体,还未完全将相关理念模式转换过来,更遑论基于“互联网+”这一载体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各个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尤其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地方,在这一领域的工作呈现三多三少的局面:一是教育多,实践少,由于国家的重视,各地政府和高校都加大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先后从国外引进SIYB、YBD、YBI等成熟的培训项目,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理论都得到了充分的提高,但是,在创新创业最关键的实践平台建设方面却一直缺乏实际的进展,使得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以运用,空有创新创业的意愿却找不到施展的平台;二是学生创新创业依赖传统行业多,与新技能、新技术结合少,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主要还是集中于较为低端的劳动型项目,这与国家倡导的技术型、专业型创新创业目标是有差距的;三是点上的工作开展的多,面上统一协调,多部门协同合作的项目少,目前我国已经有部分大学利用本校资源开展了创新创业工作,但这也仅局限与本校的学生,影响力和创新创业成果转化都受到很大限制,需要建立起国家、企业、高校、学生家庭及学生个体共同努力、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和体质。

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集成创新创业实践要素,聚集创新创业实践资源的支撑体系。它包括物质与信息系统以及共享机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以及服务于平台建设与运行的专业化人才队伍。[1]

“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2]“互联网+”具有尊重需求、搭建平台、创新驱动、链接资源和大数据监控五大特征,[3]“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正是基于这五大特征,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际需求,以创新为驱动力,链接创新创业的资源要素,实时进行大数据监控,围绕培养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综合型人才为目标,为创新创业的实践提供有效合理的教育指导平台、基础条件共享平台以及基础服务平台。

1、“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主体构成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由政府、高校、用人单位、科研机构、大学生、其他组织几个主体构成,主体功能作用介绍如下:

(1)政府部门: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制定出台鼓励“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政策、法规,如:税收优惠、企业组织形式、登记许可等相关的政策;为创业者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协调和集成相关资源,组织平台建设。

(2)高校:高校作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主要教育主体,主要功能体现在联通学生和平台,采取“融合、渗透、引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培训,完成知识讲授与传播,培养学生创业综合性素质和能力;落实政府的相关政策、条例;利用网络资源、数据资源、图书馆文献资源等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提供便利。

(3)用人单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多样化就业和自主创业成为可能;加强校企合作,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检验校内创业教育实践成果的同时,促进学校与行业的衔接。

(4)科研机构:一些具有技术特长、能持续提供相关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以及相关研发部门,能够为实践平台的构建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项目指导。

(5)大学生: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主要参与者和实际受益者,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创新创业,能够培养其配合能力、主动交流接受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提升主人翁意识。

(6)其他组织:如中介机构、金融机构、校外培训机构等,由社会专业人士为自主创业学生提供项目论证、公司注册、财务管理、法律咨询、专利代理、物业管理、融资帮助等一条龙服务。

2、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体系结构

体系结构指各组成要素在时间或空间方面的有机联系或相互作用的方法或顺序。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体系结构指依托互联网优势建设网络资源平台,将实验、实践、科研、创新相结合,形成一个无边界、多资源、多空间的生态,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以此来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需要。根据调研结果,项目组提出构建创业教育指导平台子平台、基础条件共享平台子平台、创新创业基础服务平台子平台,共同构成“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1)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平台。该平台涵盖线上慕课系统、创客俱乐部、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内容,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其具体形式和功能如下:

①实践教学平台。该平台围绕课程体系,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如易班、慕课等新媒体手段,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贯穿整个学程,具有内容系统,覆盖面广泛的特点,是最为核心的、最重要的、内容也极为系统的基础性平台。

②科技活动平台。该平台通过整合学生课外学术、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信息资源,搭建锻炼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平台,主要由系列学术讲座、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文化节和校园学生活动等组成。通过网络和现场培训、校企合作、参加电子竞赛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并能快速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以便更快地提高职业技能。[4]

③科研训练平台。该平台是在实践教学平台基础上的综合运用与提升。由承担早期科研活动启蒙的课程实验项目和能够吸纳学生参与的教师科研项目,以及由国家、省市或学校自主的创新实验项目整合而构成的科研训练平台。可以令本科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工程中心来进行科学研究和训练,既能够提高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有效地推动实践教育育人模式的创新。

④学科竞赛平台。由国家、省市、校院三级竞赛项目,如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软件大赛、英语竞赛等系统的竞赛体系构建而成,通过发动学校和学院,构建能体现学校特色和学科、专业类型特点的个性化竞赛体系,以此来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的机会。

⑤模拟创业平台。所谓模拟创业平台,即创建的能够为学生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地实战训练的平台,是一个集合信息发布、线上交流、创意展示、创业测评和指导的综合互联网平台。该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模拟或真实的工作环境,给予现实体验,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达到培养目的。

(2)基础条件共享平台。基础条件共享平台是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础,是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支撑条件。该平台包括以下3个部分。

①仪器资源共享平台。仪器设备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硬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平台提供一些相关的先进仪器资源、实验工具设备等一系列可见的硬件设施,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用具、实验仪器支持。这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基础设施和前提条件,促成创新实践的成功。

②信息文献共享平台。该平台运用计算机运行系统、图书馆、数据库、通讯网络等提供信息文献,并能够提供网络视频公开课,发挥平台系统优势,统筹管理,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创新创业实践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③特殊环境和设施。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建设相对独立、功能齐全、开放性、包容性、面向大学生的综合创新实验楼、实验室、创业基地和研究空间等,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实践活动的充足空间。

(3)创新创业基础服务平台。该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优势,帮助学生解决设备、技术、资金缺乏等问题,减少创新和创业成本,为成果转化提供投融资、技术转移、项目评审评价等服务,由四部分组成。

①投融资平台。该平台包含融资策划与中介,为创新创业进行筹资融资,提供资金支持,弥补资金短缺不足的缺陷,并提供更加完善的投融资服务。[5]

②技术转移平台。技术转移是指技术在国家、地区、行业内部或行业之间进行技术输入与输出的活动过程。该平台为技术成果、信息、能力的转让、移植、吸收、交流和推广普及提供互联网技术平台支撑。

③成果转化平台。该平台发布一些相关的专利和技术项目,供投资者选择和筛选,使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成果从科研单位转移到生产部门,提高效益,使得一些既有成果得以转化实现。

④项目评审评价平台。该平台提供项目计划执行情况、未来计划的可行性、财务状况及其它情况的评审评价服务。可以帮助项目团队规避风险、获得管理层支持以及自身体系完备提供参考和依据,规划项目进行的方向,保证项目按预期顺利进行。

综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以创业教育指导平台为基础,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以基础条件共享平台为支撑,提供设备材料等支持,基于环境设施,实现实践平台整体与部分功能的最优化;以基础服务平台为抓手,为创新创业成果的实现和转化提供可能。

【参考文献】

[1] 陈伟,钱执强,徐东波.“大学—科技园”联动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浅析[J].探索模式,2012.05.51-53.

[2] 邢蕾.“互联网+”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J].信息管理,2015.09.200.

[3] 王麒凯,王玥琳.“互联网+”思维下高校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教育的开展[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09.8-10.

[4] 于彦华,周建忠.构建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多维实践平台的探索[J].东北师大学报,2012.06.277-279.

[5] 黄本笑,黄芮.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文献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4.01.140-145.

【作者简介】

罗晓婷,女,陕西富平人,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陕西科技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讲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理论与实践研究.

陆卫明,男,浙江象山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学系主任,从事中国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当代中国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

张 元,男,陕西西安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稀有金属材料公司,从事互联网相关研究.

猜你喜欢

实践平台创新创业互联网+
基于技术融合的卓越型电力信息工程教育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职业能力及实践平台构建因素分析
企业经营模拟实践平台的应用与创新研究
构建多元化实践平台促进大学生创新素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