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困境及策略初探

2016-12-13郑乐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困境高校策略

郑乐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微博时代的具体内涵以及高校微博发展新特点,分析了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微博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途径。要强化思想引领功能,坚持正确先进的舆论基本导向;建立危机引导机制,优化高校舆情管理模式;培养“意见领袖”,强化正能量的感召力;重视动态追踪,全面树立学校正面形象。

【关键词】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困境;策略

一、微博时代的具体内涵以及高校微博发展新特点

微博在高校思政舆论宣传的过程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更在高校的招生、就业、教务管理、团委工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实用功能,已被各高校所重视。据统计,已有110所211高校在2015年6月底开通了校园官方微博,基本实现对985、211院校的用户全面覆盖(2015中国校园微博发展报告)。共有37760362名在校大学生(含海外用户)(占比72.52%),共有14305188名新浪微博中可明确识别学生身份的用户(占比27.48%),两者总计52065550人。2015年上半年迎来增长的高峰期,2015年6月底相比于2014年12月底用户总体增幅为23.37%。

这期间,高校微博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特点:首先,微博体系渐进式完善。高校的微博不仅仅发挥“官方发言人”的基本作用,各种以学工、教务、后勤等辅助功能存在的微博也应运而生,与高校官方微博形成良性互动,弥补了官方微博反应速度慢,回答欠专业,语言较为死板的缺陷。其次,微博管理难度增加。随着高校微博总数的不断提升,一些问题渐渐浮现出来,比如更新速度慢、复制黏贴比高、互动少而呆板等。但是,我们都知道,只有互动才是高校微博运营的精华所在,只有多互动、多交流,才可能在高校微博发展的过程中真正深入学生群体,发挥思想引领的作用。

二、微博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1、高校自媒体平台运营不透明

“欠透明”是各大高校自媒体平台在运行时的通有弊病。在高校管理过程中,“稳定压倒一切”是同行的最高原则,因此在出现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时,秉持“家丑不可外扬”的原则,往往以“堵”代“疏”,以“捂”代“清”,都怀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来面对危机处理,刻意以“内紧外松”的政策来遮盖事件处理的流程与结果。针对“90后”好奇心强,“维权”意识强的特点,要求高校舆情管理人员务必公平、公正、公开地处理网络舆情事件,安抚学生恐慌心理,及时化解大众对校方的怀疑与敌视。

2、高校舆情突发事件的处理不及时

大部分的高校对于网络舆情引导缺乏系统的经验,网络舆情危机后期处理经常作为舆情工作的重中之重来规划,而网络舆情危机的前期预防和危机的正确处理却一直被忽略。据调查,许多高校并未专门设置微博管理专职岗位,而是将官方微博管理的职责分配给内外宣部门或是安全保卫部门。试想,并没有丰富的微博使用经验或者是文字编辑能力的办事人员如何能在短期内合理应对舆情突发事件,迅速整合资源?仓促应对往往令高校难以成功解决危机,反而使得事件向负方向进一步发酵。

3、高校舆情信息沟通缺乏联动机制

量的积累带来质的变化,众多网络舆情陷入引导困境是因为学生长期以来对高校的发展有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却没有有效而又通畅的表达途径。很多高校的“校长邮箱”,校领导接待日其实形同虚设,加上学生又有很强的“维权意识”,反而选择向校外的自媒体微博进行发声,在大量的转发和评论之后,反而会使得某些话题如“滚雪球一般”,将高校推向风口浪尖。

三、微博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途径

1、强化思想引领功能,坚持正确先进的舆论基本导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现阶段,微博已经成为各色舆论斗争的主要战场,高校务必要重视微博的思想引领功能,要让团组织深入基层微博,让党的红色旗帜飘扬在新媒体阵地上。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引导广大师生多看主流信息,屏蔽“坏声音”,要趋利避害、疏堵结合。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引导,使思政教育由“课堂”教育单体平面的教育方式进化成为立体多面的,由被动变为主动教育模式。

2、建立危机引导机制,优化高校舆情管理模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危机出现时,高校应淡定冷静进行处理,理性引导事态朝着良性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各高校要遵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基本原则,根据高校自身实际情况来重组高效有序的危机引导机制,从而可以快速集中各方资源,全力支援应急管理工作开展。危机发生之后,高校应在短时间内召开相应紧急会议,对内对外统一口径,做出迅速反应,明确各自分工,组织有经验的精干队伍,加强与外部传统媒体的交流沟通,与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后期的危机处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3、培养“意见领袖”,强化正能量的感召力

在高校学子使用微博的过程当中,会更喜欢频繁接触媒体,直接发表对事件的深度剖析和理解,并通过对热点事件的评价,发表相关看法来影响周遭的普通学生,这部分人就可以视为是“意见领袖”。就现有的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现状来看,微博平台的“意见领袖”,可以是学生干部、辅导员、团委干部以及学科带头人等。另外,“90后”的年轻网民不稳定性的特征较为明显,召唤设置“意见领袖”,培养意见领袖的权威影响力和发声能力迫在眉睫,扩大其发帖评论的视野,提升其文字编辑的逻辑性和说服性,尽量避免死板无力的说教式表达,要以“90后”比较喜爱的接地气的方式进行解读,从而进一步增强微博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效果。

4、重视动态追踪,全面树立学校正面形象

现阶段高校遇到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相对死板,因此,如何及时化解舆情事件给高校带来的负面影响,修复高校正面形象,对思政工作者来说也是值得探究的一大课题。首先,在发生舆情事件,陷入引导困境之后,高校绝对不能采取“堵”的方式,而应该勇于提供舆论发泄渠道,以“疏通”的方式来积极转移公众的注意力,将负面舆论事件对高校的伤害降低到最低值。其次,在处理舆论事件的过程中,高校校方应该秉承客观的姿态,冷静的态度对当事人进行妥善的处理和惩罚,及时在传统媒体平台、新媒体平台上公布事件处理进度,确保事件的责任认定既符合我国的法律法规,又能得到大众的认可。最后,在舆情事件结束以后,高校管理方要及时总结优化舆情危机应对方法,对突发事件的基本性质、事件突发的原因、传播的速度等进行深刻分析,争取在实践中提升舆论危机的应对能力。

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已经进入了微博时代,高校要结合高校微博自身特色,优化高校微博管理体制,组织相对成熟的微博管理团队,使得高校微博能实打实服务校园,面向社会,避免形式化的宣传,确保高校舆论舆情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新浪微博数据中心.北京:2015高校微博发展报告[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00798a7ab8f 67c1cfbd6b820,2015.8.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

【作者简介】

郑 乐,浙江江山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宁波大学,任职于宁波大学海运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共青团工作、高校思政工作.

猜你喜欢

困境高校策略
跟踪导练(一)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Passage Four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