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几”字湾城市群构建与发展战略探析

2016-12-13李慧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构建路径城市群黄河

李慧

【摘 要】 黄河“几”字湾地区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表现出西部增长极趋势。本文基于城市群相关理论基础,分析了该地区构建城市群的潜力与构建路径,并提出政策建议:完善基础设施,建立合作机制;引导和支持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地区增长极,实现增长极模式;健全机制,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关键词】 黄河“几”字湾;城市群;构建路径

一、引言

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Gottman提出了大都市带(Megalopolis)的概念,此后国外学者相继提出半城市化区域、全球城市-区域、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等概念,都是以都市区为基础,强调城城以及城乡之间的紧密联系。

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1983年,宁越敏首次以“巨大城市带”的译名将Gottman思想系统引入中国。1988年,周一星提出了都市连绵区(Metropolitan Inter-locking Region)的概念。此后,姚士谋等提出了城市群(Urban Agglomeration)的概念。自中国加入WTO以来,沿海城市群发展迅速,有关城市群问题的研究层出不穷,甚至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黄河经由庆阳、石嘴山、吴忠、鄂尔多斯、包头、呼和浩特、乌海、巴彦淖尔、延安、榆林、大同、朔州、忻州、吕梁、临汾等15市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银川)形成了“几”字湾流域。该地区煤炭、天然气、原油和各种矿石资源的储量相当丰富,城市间交往紧密,产业优势突出,分工明确,很多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表现出西部增长极趋势。因此,构建黄河“几”字湾城市群,使其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黄河“几”字湾城市群的内部开发

1、城市群构建的理论基础

根据奥利沙文(O'Sullivan)《城市经济学》一书中的理论,城市之所以会存在,是由于下列三个原因:

(1)比较优势。不同地区内劳动、气候、土地、资源等要素有差异,导致生产力差异,从而形成各地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会导致不同地区间的贸易,地区间贸易促进市场城市的发展。

(2)规模经济。专业化因素和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产生了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3)外部性。生产和市场销售上的聚集经济促使企业聚集在城市,由于彼此之间距离较近,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从而促进大城市发展。

2、黄河“几”字湾城市群构建基础

第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优势互补。这是城市群发展的基本前提,通过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和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各城市间时空距离无限缩短,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资源的流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按照比较优势形成产业分工。这是城市群发展的内在动力,城市群地域广阔,各城市间的资源禀赋不同,其产业发展也有所不同,要使区域经济得到协调发展,就必须进行合理的产业分工,优化地区资源配置。

第三,通过政府政策积极实现集群式发展,将外部收益内部化。在城市群发展中,国家宏观政策和地方政府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政府的行政协调可以保障城市群发展,对城市群进行总体规划和统一布局,实现集群式发展。

三、黄河“几”字湾城市群构建潜力

1、黄河“几”字湾城市发展情况

黄河“几”字湾流经的城市,地理位置接近,从古至今交流频繁。近年来,16城市经济发展速度令人瞩目,2011-2013年间该地区GDP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最近两年内,宁夏的银川和吴忠,甘肃省的庆阳,内蒙古的呼包鄂地区、乌海、巴彦淖尔,山西的大同等城市GDP增速仍然较快,经济发展势头依旧良好。

这些城市拥有不同的要素禀赋,形成了各自的比较优势。在能源富集的地区,如包头、鄂尔多斯、乌海、榆林、大同、银川等煤炭资源富集的城市,发展煤炭、化工行业。在人才众多的省会城市银川和呼和浩特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在历史文化悠久的地区如银川、呼和浩特、榆林、大同、临汾等城市,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由此可见,黄河“几”字湾地区资源丰富,要素禀赋和产业发展各有特色,该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有利于城市群的构建。

2、黄河“几”字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铁路方面:呼包鄂地位位于黄河几字湾城市群的中心,有19条国有铁路,12条支线和五条地方铁路,与全国各城市通行列车,还有直达乌兰巴托和莫斯科的国际联运列车。

航空方面:黄河几字湾各城市均建有机场,呼包鄂地区已有通往国内各主要城市的航线40余条、国际航线两条,可直通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和俄罗斯赤塔。临汾至呼和浩特、银川等地的航线目前也已开通,使黄河几字湾地区各城市之间的航空联系更为密切。

信息业建设方面:经过近几年的建设,黄河“几”字湾地区的信息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电话、网络业服务的数量和覆盖的范围也在逐步的扩大,信息业发展迅速。

3、黄河“几”字湾城市产业结构分析

一般用专门化率来衡量城市群行业的相对倾斜度,如果专门化率大于1,则说明该城市在这个行业上的专门化程度高,公式表示如下:

专门化率=某城市在某行业的就业比例/城市群全部城市该行业就业比例的平均值

某城市在某行业的就业比例=该城市该行业就业人数/该城市总就业人数

本文搜集数据并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各城市19个行业的专门化率。其中,呼和浩特专门化率大于1的行业有14个,说明呼和浩特职能综合性表现显著,有极强的城市集聚效应。银川在第三产业中的住宿餐饮业(8.95)、信息传输与计算机服务(3.53)、租赁和商业服务业(3.7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9.88)这四个行业中专门化率最高,说明银川的第三产业较为发达。临汾的交通仓储邮政业(2.28)专门化率最高,巴彦淖尔专门化率最高的是农林牧渔业(7.93),包头的制造业(2.58)和房地产业(2.04)专门化率最高,鄂尔多斯、乌海、朔州都在第二产业的几大行业中专门化率较高,大同由于其丰厚的资源优势,采矿业(2.34)专门化率最高。其余城市专业化指数都较低,专业化程度不是很明显。

总体上,该城市群城市体系职能分工比较明显,巴彦淖尔的农林牧渔业较为专业化,银川和呼和浩特的第三产业较为专业化,鄂尔多斯、乌海、朔州和大同等地第二产业较为专业。其余的大多数城市都以制造业、采矿业等层次较低的产业作为城市主导职能,说明黄河几字湾城市群主导职能层次较低,仍需要加强发展。

四、黄河“几”字湾城市群构建路线图

在城市群的构建过程中,要经历以下阶段(如表1),在不同阶段要采取不同政策,保障城市群的构建。

第一阶段是城市聚合阶段。这是构建黄河“几”字湾城市群的基础阶段,该地区16个城市分属于5个省区,城市间地域较为广阔,因此,构建城市群首先要聚合这些城市,最基本的就是建设基础设施,实现城市空间上的互联互通,促进各地要素和信息的流动。然后消除各城市间的市场壁垒和行政壁垒。同时健全合作机制,促进城市群内部的合作。

第二阶段是增长极出现阶段。这是构建城市群的发展阶段,此时各城市间的互动交流广泛,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在一些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城市群产业分工合理,各个城市形成优势产业,产业体系逐渐完善。在各个城市积极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时,个别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可以培育成城市群的增长极,带动周边城市发展。

第三阶段是区域协同发展阶段。这是构建城市群的成熟阶段,此时增长极城市大力发展,对周边城市产生辐射作用,发展较快城市中的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回流到欠发达地区,带动这些地区的发展,最终在区域间实现协同发展。同时,需要健全市场机制,促使要素自由流动;政府也需要采取政策措施,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鼓励发展较快的城市帮扶欠发达地区。

五、构建黄河“几”字湾城市群的政策措施

1、完善基础设施,建立合作机制

运用政府财政和社会资本,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实现16个城市空间上的互联互通;保证城市群内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构建和完善市场协调机制和行政协调机制,消除市场壁垒和行政壁垒,保证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创设区域合作的制度平台,鼓励和支持开展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

2、引导和支持发展优势产业

因地制宜对各城市自身产业发展进行定位,通过政策引导其发展优势产业;建立相关产业制度,保护和扶植优势产业发展;对优势产业产品消费者提供补助,促进市场需求,实现产业持续发展;培养重点企业,建立特色基地。

3、培育地区增长极,实现增长极模式

培育内部增长极,加快城市化进程,打造城市增长极;发挥增长极地区特色产业优势,如草原农牧业、草原观光旅游业以及稀土产业等;积极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的转移产业,结合自身情况,实现相对优势互补,更好地促进增长极模式的形成;积极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大创新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创新成果的转化。

4、健全机制,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在城市群构建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健全市场机制,保证要素的自由流动;健全互助机制,发达地区采取对口支援、社会捐助等方式帮扶欠发达地区;国家继续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史育龙,周一星.戈特曼关于大都市带的学术思想评介[J].经济地理,1996.

[2] 卢锦标.珠三角城市群竞争力发展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8.

【作者简介】

李 慧(1993.08-),内蒙古财经大学在读硕士.

猜你喜欢

构建路径城市群黄河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黄河
创新创业视角下高校跨学科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探析
19城市群规划2017年将完成
从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看和谐社会构建
中国将形成5个超级城市群
中国城市群崛起
渡过黄河看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