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粤语流行歌曲创作的肇始与兴起

2016-12-13李新宇何健莹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粤语流行歌曲乐句

李新宇,何健莹

(华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岭南音乐文化研究·

广东粤语流行歌曲创作的肇始与兴起

李新宇1,何健莹2

(华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广东作为新时期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发源地,创造了无数个影响全国的第一,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文章通过史料钩沉,从粤语流行歌曲的起源、广东粤语流行歌曲的肇始、早期广东粤语流行歌曲的创作特征与吴国材及其代表作品等四个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以期管窥早期广东粤语流行歌曲发展的大致面貌。

广东粤语流行歌曲;《星湖荡舟》;吴国材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广东凭借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率先揭开了我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帷幕。流行音乐人开始大量的翻唱、模仿港台流行歌曲,但是模仿终究不是最终目的。众多活跃于此时的音乐创作人,陆续投入到粤语流行歌曲创作中。目前关于早期广东粤语流行歌曲创作的记录只有寥若星辰的几首歌名,歌曲的内容、信息皆是语焉不详,作品曲谱更是无从考究。广东粤语流行歌曲究竟肇始于何时?广东粤语流行歌曲的创作特征是什么?广东粤语流行歌曲又是怎样兴起与传播的?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通过走访调查,收集到部分早期粤语流行歌曲的曲谱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以求管窥广东粤语流行歌曲的肇始与兴起,与早期粤语流行歌曲的一般创作特征。

一、粤语流行歌曲的起源

关于粤语流行歌曲(Cantopop、Cantonese pop)的定义,在《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是这样解释的:“粤语流行音乐,是具有流行风格的商业娱乐音乐,70年代末起源于香港,旋律受当代日本音乐影响,但仍保留中国特色。”[1]

香港是粤语流行歌曲的发源地,其早期流行的音乐是粤剧、粤曲,如“神功戏”“大八音”等深受市民喜爱。传统的粤曲不论从歌词、咬字、演出方式等皆受制于粤剧,与后期的粤语流行歌曲二者判然不同。随着政局与经济的转变,大量的海派时代曲、台湾国语时代曲、欧美流行曲流入,香港乐坛逐渐衍生出拥有独特内涵的、异域风格的音乐品种——粤语流行歌曲,进而彻底改变了香港人的音乐文化生活。

被香港人尊称为“歌神”的许冠杰是粤语流行歌曲的开山鼻祖。1971年12月,许冠杰演唱的《铁塔凌云》是第一首粤语流行歌曲[2],这不仅奠定了他在粤语歌坛的地位,同时为香港粤语流行歌曲的创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之后《啼笑因缘》(顾嘉辉作曲、叶绍德填词)和《鬼马双星》(许冠杰曲词)两首电视剧同名粤语主题曲陆续出现,正式揭开了香港流行乐坛的序幕,并为香港粤语流行歌曲发展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1977年由顾嘉辉作曲、黄霑填词的《家变》更是里程碑式的作品。黄霑认为:“如果说《啼笑因缘》标志着香港粤语流行曲再兴起,这首《家变》才真正确立了香港旋律的新风格。因为《啼笑因缘》仍然有传统的粤曲影响,《家变》却完全摆脱了粤剧粤曲的影子,旋律与歌词、演出和编乐的现代感浓烈。港产粤语流行曲,由这首歌开始,正式迈上‘雅俗共赏’大道。歌词警句,变成港人口头语汇,常常在不知不觉间被引用,直至21世纪依然未有改变。”[3]

粤语流行歌曲这种带有强烈西方色彩,又富含民间韵味的歌曲已然成为了香港流行乐坛的主流。而它出现与发展的时间,恰好与大陆改革开放并驾齐驱,并引起了连锁反应。《铁血丹心》《上海滩》《万水千山总是情》等一批批流行歌曲的诞生不仅繁荣了香港乐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广东流行乐坛的发展。

二、广东粤语流行歌曲的肇始

1977年,广州出现了由广东省歌舞团小提琴演奏员毕晓世组建的全国第一支轻音乐乐队——紫罗兰轻音乐队。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乐队初创时的乐器多是自制而成。如用钢片琴替代钢琴,将木吉他配上麦克风当作电声吉他,还有几面旧鼓蒙上新鼓皮组装成的爵士鼓。同年5月1日,“紫罗兰”在广州中山纪念堂首次亮相,演唱了当时最流行的两首轻音乐曲《蓝色的爱》和《送你一枝玫瑰花》,获得观众的认可和欢迎。正是这支名不见经传的乐队,催化了南湖国旅流行乐队、东方宾馆轻音乐队等广州流行乐队的诞生。这些轻音乐队是广东早期流行音乐的新力量,对广东流行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港台流行歌曲通过文化交流、商业渠道等方式传入内地,以许冠杰演唱歌曲为代表的香港粤语流行歌曲在广东沿海地区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经过长期的翻唱与模仿后,这些“港台味”的歌曲,渐渐不能满足流行唱作人的音乐追求,创作广东本土的粤语流行歌曲势在必行。自第一首原创粤语流行歌曲《星湖荡舟》诞生后,广东粤语流行歌曲开始大量涌现。这些粤语流行歌曲通过音响产品、音乐茶座等媒介和传播途径渗透到千家万户之中。

改革开放后,广东音像产业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太平洋唱片公司、中国唱片总公司广州分公司等唱片公司纷纷投入生产盒式录音带,将大量的民乐、戏曲、轻音乐、民歌、流行音乐录制成专辑。1979年底,中唱广州分公司发行了以粤语流行歌曲《星湖荡舟》为主打歌的同名专辑。《星湖荡舟》创作于1978年,由当时还是广东音乐曲艺团音乐创作员的吴国材(作曲)和蔡衍棻(作词)共同完成。歌曲的首唱采用民乐伴奏,并由广东音乐曲艺团的歌唱演员陈浩光和王莉演唱。《星湖荡舟》是广东第一首原创粤语流行歌曲,它的诞生无疑为此后广东粤语流行歌曲的发展起到了模范和先锋作用。笔者有幸采访到《星湖荡舟》的曲作者吴国材先生,并且得到其部分粤语流行歌曲手稿,对笔者研究当代广东粤语流行歌曲创作的肇始与兴起具有重要价值。

“音乐茶座”是最主要的传播媒介,广东粤语流行歌曲便是从中生发出来的。1978年在广州东方宾馆的花园餐厅里诞生了第一个以歌舞表演为主的现代“音乐茶座”。广州人的夜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娱乐项目除了听广播、看电视之外,还可以在茶座中边享受茶点,边观看现场演出。在此之后,流花宾馆、广东迎宾馆、白云宾馆、大同酒家等也先后开办了音乐茶座。时至1985年,广州开办的音乐茶座共有56间,组建的茶座轻音乐乐队10支。[2]6依靠“音乐茶座”这个平台,广州打造出第一批实力歌手。起初这些流行歌手绝大部分都是“翻唱歌手”,以模仿港台歌星而被观众熟知,如刘欣如(“广州邓丽君”)、吕念祖(“广州刘文正”)、李华勇(“广州罗文”)、陈浩光(“广州郑少秋”)、汤莉(“广州梅艳芳”)等。随着吴国材、朱志强、何建东、司徒抗、丁家琳、刘超、乔飞、金有中等音乐家队伍的组建和《星湖荡舟》《蔗乡情》《碧血黄花》《行花街》《红叶秋枫》等原创粤语流行歌曲的诞生,“翻唱歌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广东开始专注于本土歌曲和歌星的塑造,流行音乐的发展正式进入了新的征程。

三、早期广东粤语流行歌曲的创作特征

(一)歌词特征

1.歌词内容

1978年改革开放,广东开风气之先。作为全国现代化建设的试验基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珠江水、广东粮、岭南衣、粤家电”,广东人的生活迎来了许多“新事物”“新潮流”“新风气”。广东粤语流行歌曲的歌词内容十分贴近生活,创作者把对社会生活、时代发展的思考和感受都谱写成曲。歌词内容包括生活写实、励志向上、家国情怀、自然风光等。生活写实类的流行歌曲,如《行花街》《放烟花》《贴春联》等;励志向上的作品,如《让我高飞》《回头浪子》等;家国情怀类的歌曲,如《佳节倍思亲》《碧血黄花》《望夫归》《增城荔枝乡》《蔗乡情》《城楼晚望》等;描绘自然风光的作品,如《水仙花》《石湾谣》等。每一首作品都独具魅力,深入人心。

2.歌词音韵

粤语流行歌词的写作讲究押韵。广州话一共有52个韵脚,分为33组,其中有11组为通用韵脚。

表1 广州话音韵表[4]

粤语歌词的写作遵循声韵的规律,有规则地重复相同或相近的韵,以此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早期的粤语流行歌词写作中用得较为频繁的是“一韵到底”“间隔押韵”。

(1)一韵到底。歌词的每一句均押在相同的韵脚或是一个韵部中。例如蔡衍棻的《回头浪子》,由于帮忙韵和干寒韵可以通用,每句歌词都归韵到同一韵部中。

孤舟风中浪里闯 缆断浓雾阻远航 (帮忙韵)

似孤雁正迷失方向 漂泊夜空叹路渺茫 (帮忙韵)

忽见光辉灯塔耀远方 导我高飞展翅膀 (帮忙韵)

看彼岸有晨光招手笑 歌声阵阵热情豪放(帮忙韵)

历尽风霜花更艳 迎着朝阳花开放(帮忙韵)

(2)间隔押韵。如蔡衍棻的另外一首歌曲《青春永长在》,隔行押韵,韵脚回环婉转。

齐步 向着前路 持续 切莫停步 (操劳韵)

年月似水快步走 留下清风一缕(优游韵)

你看长河 你看大地 万物欣欣 充满活力 (霹雳韵)

就像青春永长在 沸腾热血写春秋(优游韵)

齐步 想着前路(操劳韵)

全力 创造成就(优游韵)

2.2 病例组和对照组Gesell神经心理发育测查结果的比较 将两组Gesell测查各能区的测试结果按照“正常”、“边缘”和“轻度发育迟缓”进行分类比较,可见两组五个能区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朝着理想快步走 时代之歌高奏 (优游韵)

壮我豪情 壮我力量 路遇崎岖 不再回头 (优游韵)

但愿青春永长在 沸腾热血写春秋 (优游韵)

(二)旋律特征

绝大多数的粤语歌曲创作都采用“先谱曲,后填词”的模式,歌曲旋律的音调与粤语语言的声调有密切的关系。广州话有九个声调: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其中除了阴平、阳平是平声外,其余的都是仄声。与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四声”四种声调的普通话相比,广州话要复杂得多。在传统粤曲唱词的写作中讲求“按字行腔”:依照字声的高低来灵活安排旋律的进行,以求获得字正腔圆的效果。如,一般来说当两字相邻时,不管平声还是仄声,前字音调比后字高,则用下行旋律;前字音调比后字底,则用上行旋律;前字和后字的音调一样高,则用平行旋律。至于入声,从音高关系上看,与平、仄声的旋律发展规律基本相同,只是其旋律的发展要符合入声“短、促、收、藏”的特点,不宜使用长音,否则便会改变字声。[5]

很多早期粤语流行歌曲的词曲作家皆有创作粤曲的经历,在粤语流行歌曲中能找到传统粤曲写作的一些规律。例如《碧血黄花》第11-12小节“民”比“主”的音调要低,曲作家采用上行的级进旋律,使其唱起来自然、和谐,符合语言习惯。

谱例1 《碧血黄花》第11-12小节

又如《佳节倍思亲》中,“合”(阴入)、“节”(中入)均属于仄声,其音符时值分别是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符合仄声“短、促、收、藏”的特点。

谱例2 《佳节倍思亲》第7-8小节

(三)曲式结构

流行歌曲的结构相对其它歌曲体裁而言较为简单、短小,通常是两个乐段构成的二段体或三个乐段构成的三段体。经过统计和分析,早期广东粤语流行歌曲一般为二段体结构(A+B)。A是呈示段,描绘歌曲的主题思想;B是对比段,对主题思想进一步升华,往往是歌曲的高潮部分。

如《青春永长在》(蔡衍棻词、吴国材曲)是二段体结构。A段有两段歌词,由20个小节组成,描述了新时代将要来临,呼唤人们“切莫停步”“全力创造成就”。

谱例3 《青春永长在》第1-20小节

B段由12个小节组成,歌曲感情进一步升华,表达了对新时代的期盼。

谱例4 《青春永长在》第21-32小节

早期的粤语流行歌曲以短小精简的结构、朗朗上口的旋律、丰富多样的题材内容,抒发着音乐人对生活、对时代的所思所想。而活跃在这一时期的作曲家中,当属吴国材最具代表性。他创作的《星湖荡舟》《碧血黄花》《佳节倍思亲》等一批粤语流行歌曲,不论在歌词内容、旋律构成还是曲式结构上皆对其后的广东粤语流行歌曲的创作产生重要影响。如朱志强的《蔗乡情》、何建东的《浮云》《雾雨电》,通过对比(如下表)可以看出均是以《星湖荡舟》为模板创作的,因此笔者认为对吴国材及其歌曲作出更进一步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表1 吴国材等创作的三首粤语流行歌曲基本信息一览表

四、吴国材及其代表作品分析

吴国材是广东粤语流行歌曲创作第一人,他自幼热爱音乐,在广东音乐和曲艺的熏陶下成长。1959年,他考入广州音乐专科学校(星海音乐学院前身)民乐系,学习扬琴演奏,毕业后就职于广东音乐曲艺团,从事广东音乐器乐曲创作和乐队指挥工作,为后续歌曲创作打下夯实的基础。改革开放后,他又进入广州东方宾馆开设的第一家音乐茶座兼职,作为乐队鼓手,开始慢慢接触港台流行歌曲。

港台流行歌曲的大量涌入,对广东乐坛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一时间模仿港台流行歌曲成为了时尚、热门的创作行为。吴国材也开始尝试流行歌曲创作,1978年诞生了他的第一首、也是广东的第一首原创粤语流行歌曲《星湖荡舟》。这首歌曲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传播,很快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流行开来。继第一首作品的成功问世后,他又陆续创作了《回头浪子》《青春永长在》《碧血黄花》《佳节倍思亲》《城楼晚望》《增城荔枝香》《石湾谣》等作品,其中《佳节倍思亲》《碧血黄花》在1985年“红棉杯 85 羊城新歌新风新人大奖赛年”中被评为“十大新歌”。

这批粤语流行歌曲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笔者仅在1981年第一期的《岭南音乐》杂志上找到了《星湖荡舟》的乐谱,其余乐谱《回头浪子》《碧血黄花》《奉献》是由吴国材先生根据当时创作的音乐记忆重新默写出来的,还有两首歌曲《佳节倍思亲》《青春永长在》是笔者根据现有的音响资料,通过反复聆听记录下来的。

本文以吴国材第一首粤语原创歌曲《星湖荡舟》和两首获奖作品《佳节倍思亲》《碧血黄花》为例,从歌词内容、歌曲结构、旋律发展手法等方面,总结其独具匠心的创作特征。

(一)《星湖荡舟》

《星湖荡舟》是吴国材去肇庆演出时,观“七星岩”有感而发创作的。秉承着“先谱曲,后填词”的创作原则,吴国材写好歌曲旋律后,由蔡衍棻为其创作填词。“七星岩”位于肇庆市,以七座排列如北斗星的岩峰和湖泊景观为主要特色,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景在城中不见城,美如人间仙境,被誉为“岭南第一奇观”。

谱例5 《星湖荡舟》,吴国材作曲,栾衍芬作词

歌词语言优美,运用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方式,描绘出“七星岩”的如画景色。比如第一段将七星岩的湖水比喻成“万尺锦缎”,第二段将绿柳拟人话“轻拂水面”。还有第一段的“星湖暖,星湖美,似画中飞仙高歌颂锦绣田园”和第二段的“星湖舞,星湖唱,迎万国贵宾捧出鲜美特产满热诚”形成排比,生动形象地将星湖美景展现在听众眼前。最后B段“丝丝柳,朗朗月,动我诗兴乐留连”与“碧波里,影历乱,但见七星在幻变”构成对偶句,平仄对称,并与旋律音调完美的融合。

A乐段旋律以级进为主,间插四度、六度跳进,增加旋律的起伏性,极具感染力。旋律材料来自核心动机,发展手法包括改变节奏型、倒影、移位重复等。如a乐句的第二小节、a1乐句的句尾皆是由核心动机发展而成,a2乐句是对前面材料的总结与扩充。还有a乐句的最后一音与a1乐句的起始相同,这与我国传统音乐的“鱼咬尾”结构形式相似,通过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前后顶接,加强音律的节奏感。

B乐段是全曲的主题段,b和b1乐句为主题句,歌曲的引子、过渡句材料都是源自主题句。B1乐段与B乐段是复乐段,两个乐段的第一乐句材料相同,形成同头异尾结构。B段的b1乐句和B1段的b2乐句是为“换头合尾”,b2乐句的“头”是将b1乐句的“头”向上移高小三度重复。

(二)《佳节倍思亲》

古语有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由吴国材作曲、蔡衍芬作词的这首《佳节倍思亲》描写的就是长年漂泊在外的游子,每逢佳节来临之际思乡心切,却无法与家人团聚,而在故乡留守的亲人也时刻盼望游子归来。

谱例6 《佳节倍思亲》,吴国材作曲,栾衍芬作词

歌词朴实且动人心弦,想念之情溢于言表。佳节来临户外、户内一片祥和,只有独自在家的人思念远行人,作者将月亮比喻成“天灯”,“要照引别离人。”第一段的“虽则你居远处,离人心贴越近,在这新春佳节倍思亲”与第二段词的“家乡水啊最美,娘怀温暖阵阵,在这新春佳节倍思亲”构成排比句,一次次强调“佳节倍思亲”,不但有利于歌者的情感表达,也利于增强听众的记忆,并能感同身受。

歌曲为d羽七声清乐调式,曲式结构是二部曲式,由A、B两个乐段构成。A段包括四个乐句,a乐句与a1乐句旋律形态是“级进与同音反复”的混合进行。a乐句句首为同音反复,并且与a1乐句构成“合头换尾”,a1乐句的句尾是a乐句的展开与扩充。b乐句以四度、六度跳进开始,旋律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将歌曲引向高潮。b1乐句是将b乐句与a1乐句材料相融合发展而来的。

B乐段的旋律材料来自A乐段,c乐句的前三拍与A段的b乐句形成“合头”,句尾与A段第四乐句b1形成“合尾”。

(三)《碧血黄花》

1911年4月27日,中国同盟会在广东省广州市发动第十次武装起义,黄兴率领由120余人组成敢死队攻打两广总督署。这场为推翻清朝帝制为目的起义虽以失败告终,但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革命高潮的到来。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被埋葬在黄花岗,后命名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碧血黄花》即是作者为纪念与赞颂起义中牺牲的英灵而创作的。

谱例7 《碧血黄花》,吴国材作曲,栾衍芬作词

在歌词方面,蔡衍棻采用了粤曲传统的“一韵到底”形式,每句歌词均归韵,读来朗朗上口。此外词作者还运用了对偶、反复、顶真等修辞手法。如A段中第一段歌词“黄花灿烂时,黄花灿烂时,我来举杯,唱黄花颂辞”与第二段歌词“黄花万代垂,黄花万代垂,壮怀烈胆,仰雄风洒泪”,两段歌词的语法结构相似,音节数相同,形成对偶句。如“万千壮士躯,万千壮士躯”和“醉万杯,醉万杯啊”皆运用反复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与感情的表达。如B段中“黄花开遍地,明天更壮丽”,中的“壮丽”正是下一句的开头,构成顶真。

A1乐段是A段的变化重复,两乐段第一乐句相同,第二句不同,构成同头异尾。b乐句材料来自a1乐句,如b乐句第一小节是a1乐句的加花变奏,第二小节两句完全重复。尾声与过渡句形成“合头换尾”。

综上所述,吴国材的粤语流行歌曲创作,歌词内容源于生活、贴近生活、歌颂生活,词曲完美融合。歌曲结构短小精悍,主题明确,旋律线以级进为主,较少使用跳进,重复、模仿、模进是主要发展手法。以上三首原创粤语流行歌曲,皆是当时歌曲创作的成功典范,不但为后世创作提供优秀范例,还为广东原创流行音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 语

广东人具有开放兼容、敢为人先的文化性格,在20世纪70年代末率先踏上改革开放的列车,是最早接触流行歌曲的城市。通过广东音乐人的不懈努力,创作出一批原创粤语流行歌曲,改变了以往港台流行歌曲以绝对优势占据广东流行乐坛的局面。1979年广东开始兴办本土影音公司,引进香港先进设备,出版发行了大量粤语流行歌曲的卡带、唱片。20世纪80年代,广东已经拥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生产、宣传、销售体系,流行音乐进入产业化时代。若不是受地域方言的局限,广东粤语流行歌曲的影响力将会跃出珠江三角洲,辐射全国各地。1985年由广州市文化记者联谊会等单位发起举办了“红棉杯 85 羊城新歌新风新人大奖赛”,评选出了“十大新歌”和“十大歌星”。这是全国第一个流行音乐大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促使了此后广东流行音乐大赛与歌曲榜的诞生。广东流行音乐为中国乐坛及流行音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运作经验、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和开拓性的实践模式,提供了众多的经典原创流行音乐作品及享誉全国的歌星与音乐人团队,为中国流行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总而言之,探求粤语歌曲创作的肇始与兴起,不仅对深入了解早期广东流行乐坛歌曲创作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当代中国流行歌曲创作同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Lee,Joanna C.“Cantopop”,TheNewGroveDictionaryofMusicandMusician[M].Vol.5,Stanley Sadie(ed.),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65.

[2]伍福生.广东流行音乐史[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08:6.

[3]转引自刘靖之.香港音乐史论:粤语流行曲、严肃音乐、粤剧[M].香港:商务印书馆,2013:29.

[4]杨子静,潘邦榛.广州话分韵词林[M].新增订本.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2013:6.

[5]王霞.粤曲探索[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6:31-32.

【责任编辑:胡 娉】

2016-07-14

华南师范大学2015年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广东粤语流行歌曲创作的肇始与兴起”(2015wkxm22)。

1.李新宇(1990-),女,黑龙江牡丹江人,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2.何健莹(1992-),女,广东佛山人,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10.3969/j.issn.1008-7389.2016.04.008

J609.2

A

1008-7389(2016)04-0070-10

猜你喜欢

粤语流行歌曲乐句
广府人
——粤语·女独·伴唱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粤语对话庄文强 如何平衡双雄故事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优雅古风与经典流行的全新演绎 童丽《粤语十大金曲Ⅱ》
2016广东省粤语歌曲创作征集活动通知
我国传统琴乐句尾叠音手法的运用及其美学意蕴
板式变奏原型结构解析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