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壳素的提取及其废液的综合利用

2016-12-13张炜毅仙桃中学

食品安全导刊 2016年33期
关键词:虾壳酸处理甲壳素

□ 张炜毅 仙桃中学

甲壳素的提取及其废液的综合利用

□ 张炜毅仙桃中学

甲壳素是一种天然的线性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纲动物、软体动物、昆虫、真菌和高等植物细胞壁中,是自然界中资源丰富的生物多聚物。化学名为聚-1,4-乙酰氨基-2-脱氧-β-D-葡萄糖或聚-N-乙酰-D-葡萄糖胺,是一种与纤维素化学结构类似的无定型多糖,不同处主要是C2位上的羟基换成乙酰氨基。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原产于美国,1918年引入日本,1929年由日本输入到我国苏南一带,现已在长江下游各省大量繁殖。干燥的虾壳一般含40%碳酸钙,25%~30%蛋白,30%~35%甲壳素和少量脂类物质。将小龙虾加工后废弃虾壳作为提取甲壳素制备壳聚糖的原料,资源十分丰富,价格也低廉。小龙虾加工后的废弃物长期以来未得到很好的利用,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因此,以龙虾壳为原料生产甲壳素类产品,具有综合利用和环保双重意义。

本实验以小龙虾加工后废弃虾壳为原料,通过改进清洗、微波干燥、低浓度碱液脱脂、脱蛋白,酸浸泡脱钙和日晒脱色等提高效率,避免强氧化剂脱色对糖苷键的破坏,提高产品质量;研究酸、碱浓度和实验温度、时间对产品收率及质量的影响,确定提取甲壳素的最佳方法。

实验

试剂

氢氧化钠、盐酸,均为工业级。

仪器和设备

鼓风干燥机,水浴锅,烧杯,三头烧瓶,格兰仕微波炉,pH试纸,聚四氟搅拌棒,温度计。

原料

小龙虾加工后废弃虾壳。

甲壳素的提取

1 预处理

将虾壳洗涤并沥干后,置于微波炉中,控制温度为80 ℃,加热5~10 m in即为红色的壳状物,再将其破碎成小块,以利于碱处理。在处理过程中需多次清洗以去除杂质,100 kg的新鲜湿虾壳经微波干燥后仅剩5 kg干虾壳,除去蛋白质、钙等成分后仅提取1 kg的甲壳素。需要原材料量大,且虾壳不易保存,尤其在炎热高温的环境下易腐烂,受微生物破坏易脱去部分氨基,用微波干燥后,既利于储存又保证质量。

2 脱蛋白

按料液1∶15的比例置于5%~10%的N aO H溶液中,100 ℃搅拌处理约2 h,过滤,得到碱处理液和脱蛋白的虾壳体,将其用清水冲洗至中性并甩干。

表1 两次碱处理与脱蛋白的关系

表2 两次酸处理与脱钙的关系

3 脱钙

按料液1∶10的比例浸入1~2 m ol/ L HCl溶液中24 h,并不断补充酸液,然后过滤并甩干,得到酸处理液和脱钙的虾壳体,即甲壳素粗品。

4 脱色

将甲壳素粗品放置在阳光下晾晒6~8 h脱色,得到白色片状的甲壳素成品。

废液的综合利用

脱蛋白后的滤液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用盐酸调pH值至4.8~5.5,蛋白质析出,用絮凝剂(1%壳聚糖溶液)絮凝4~6 h,吸出上清液,得到蛋白质沉淀,干燥,即为壳蛋白粉体。

脱钙后的滤液含有CaCl,加N a2CO3混合,生成CaCO3沉淀,分离沉淀,于烘箱中干燥,得食品级CaCO3粉体,上清液浓缩为工业级N aCl。

检测

灰分的测定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4-2010)。

结果与分析

碱处理与脱蛋白的关系

两次碱处理与脱蛋白的关系见表1。由表1可知,在甲壳素提取的过程中,N aO H溶液的主要作用是去除蛋白、脂肪等物质。由于常规工艺中,N aO H质量分数较低,约为5%~10%,基本不会对甲壳素大分子结构产生大的影响。本实验材料为龙虾加工后的废弃物,杂质较多,采用5%~10%的碱在两次酸处理间交叉进行,可达到较好的去除蛋白、脂肪等杂质的效果。甲壳素为高分子聚合物,其分子质量大小除与原料有关外,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制备工艺。其分子质量在酸碱处理的过程中均会发生降解,因此,产品的质量因生产工艺条件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其中以HCl处理脱钙对甲壳素分子链的影响最大,碱的影响要小,且碱处理的影响则未见有具体研究工作。

酸处理与脱钙的关系

两次酸处理与脱钙的关系见表2。盐酸脱钙效果的好坏决定甲壳素中灰分的高低,一般情况下,随着盐酸质量分数的增加,酸浸时间延长,脱钙彻底,灰分下降,对产品质量有利。第1次为2m ol/L盐酸,酸浸时间24 h,原料表面产生大量气泡,为碳酸盐发生反应,若继续延长酸浸时间,提高盐酸浓度,甲壳素主链易发生酸裂解,特别是随着酸浸时间的延长,酸浓度的增加,甲壳素大分子会发生严重的降解,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收率,第2次为1m ol/L盐酸浸泡,由表2可知碳酸盐基本脱净,且不引起明显降解,脱钙效果好,灰分降低。

不同温度与时间提取甲壳素的关系

碱处理采用100 ℃温度搅拌处理,可减短处理时间,提高效率,更好地去除蛋白、脂肪等杂质。采用室温浸泡脱盐,无需能源消耗,且不影响甲壳素分子链的降解,脱盐彻底,有利于制备高品质、高粘度的壳聚糖。

结论

采用废弃的小龙虾壳为实验材料,低浓度碱煮脱蛋白,室温浸泡脱钙,日光暴晒脱色,制得白色片状甲壳素,同时对处理过程中的废液进行综合处理,无污染排放,与传统方法比较保证甲壳素的质量,对环境无污染,为研究、开发甲壳素新产品提供优质的资源。

以小龙虾壳为原料提取甲壳素的最佳方案为:原料清洗→微波干燥(80 ℃、15 m in)→碱脱蛋白(10% N aO H、100 ℃、1 h)→酸脱钙(2 m ol/L HCl室温浸泡24 h)→碱脱蛋白(10% N aO H、100 ℃、1 h)→酸脱钙(1 m ol/L HCl室温浸泡24 h)→日晒脱色→甲壳素→废液综合处理(蛋白质、碳酸钙、氯化钠)。

甲壳质是一种丰富的天然资源,也是一种新型生物材料,且制备简单,价格便宜。由于甲壳素的分子中含有-O H基、-N H2基、吡喃环、氧桥等功能基,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发生生物降解、水解、烷基化、磺化、硝化、卤化、酰基化、氧化还原、缩合和络合等化学反应,从而生成各种具有不同性能的甲壳素衍生物,对于甲壳质及其衍生物的开发、研究和利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

猜你喜欢

虾壳酸处理甲壳素
赤霉酸处理对核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微生物甲壳素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酸处理对马铃薯块茎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甲壳素在食品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辅助虾壳快速脱盐工艺
有机酸软化凡纳滨对虾虾壳的效果研究
虾壳在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离子液体中的溶解特性
甲壳素酶的研究进展
不同细度玻纤针刺复合毡的耐酸性研究
磷酸盐缓冲液活化虾壳材料脱除镉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