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萨满文化旅游环境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6-12-13戴士权刘绪均

长春大学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萨满吉林省旅游业

戴士权,刘绪均

(长春大学 a.萨满文化研究中心;b.文学院, 长春 130022)



吉林省萨满文化旅游环境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戴士权a,刘绪均b

(长春大学 a.萨满文化研究中心;b.文学院, 长春 130022)

吉林省萨满文化的传承历史悠久,文化遗存最为完整,在萨满文化旅游开发方面有着较高的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萨满文化旅游的开发对于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促进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吉林省萨满文化旅游环境发展现状的论述,分析了吉林省萨满文化旅游环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吉林省萨满文化旅游发展的具体对策。

萨满文化;旅游;硬环境;软环境

萨满教是人类历史上古老的宗教,最早可以追溯至旧石器时代晚期。萨满教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萨满文化,中外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学术研究,产生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这为后续的学术研究以及旅游开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形成了良好的开发环境。吉林省对境内的萨满文化遗存进行了重点保护与开发,萨满文化在民俗旅游中得以继承和发展,萨满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吉林省民俗旅游蓬勃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1 吉林省旅游业整体环境分析

吉林省旅游产业是政府主导型旅游经济产业发展模式,所谓政府主导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是指以各个时期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或通过制定旅游产业政策来实现其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1]。经过多年的规划与发展,旅游市场整体呈健康发展态势。在我省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下,目前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都有利于旅游业稳定发展。

1.1 吉林省旅游业市场环境分析

跨入21世纪,世界总体上和平稳定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得国际旅游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吉林省外境旅游人数在逐年增长。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旅游已经成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活动。近年来,吉林省旅游市场不断扩大,旅游业需求不断提升。游客数量以及旅游收入都大幅增长,但仍然落后于旅游业发达省份。吉林省旅游业整体环境发展的好与坏,对萨满文化旅游的发展影响巨大。吉林省萨满文化旅游的总收入增长速度与本省旅游业总收入增长速度的亦是息息相关。

表1 2010—2015年吉林省旅游总收入

上述表1根据吉林省统计年鉴整理,为吉林省2010年至2015年共计6年的旅游业总收入图表。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判断,吉林省近6年来旅游业总收入是在稳步增长的,每年都在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从图表数据来分析,吉林省旅游市场是在不断扩大中,旅游环境也是在良性发展的。这种良性发展的大环境,对于萨满文化旅游而言是坚实的保障,在吉林省旅游业大环境的带动下,萨满文化旅游的发展也会得到快速的推进。

1.2 吉林省旅游业投融资环境分析

吉林省拥有各种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自省委、省政府提出把旅游业作为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加以培育以来,吉林省旅游业得以大跨步前进。但是,由于资金短缺、对旅游业投入不足等原因,吉林省旅游业一直存在着总规模不大、发展速度慢、投融资环境差等问题,旅游经济效益相对不明显。

同旅游业发达省份相比,吉林省的整体投融资环境相对较差,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其中包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道路交通建设情况、政府行政管理水平等等因素。多种情况造成了投融资环境发展较差,政府对外招商引资,吸引来的资金难以落实。经过省委、省政府与民营企业家多年共同的探索与发展,吉林省旅游业投融资环境相对过去来说已经有了长足的提高。

截止2015年,中国旅游集团20强名单中,吉林省依然榜上无名。吉林省旅游企业不强,加之吉林省缺少省级旅游企业市场化投融资平台,使得吉林省旅游企业投融资能力差,不能够实现资本的快速累积,在国内旅游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发展相对滞后。旅游业发展实践表明:企业强,则旅游业兴;企业弱,则旅游业衰[2]。吉林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却极不匹配,这是由于吉林省普遍的旅游企业实力不强、 规模小而散,关键是缺少龙头企业来引领本省旅游业发展。

长白山是中华十大名山、5A级旅游景区之一,是过去中国十大名山中唯一没有被开发过的。直到2009年,由大连万达集团、中国泛海集团、内蒙古亿利资源集团、辽宁一方集团四家民营企业联合投资200亿元打造的“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破土动工,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才得以深入开发,展现出长白山的自然魅力。这一项目是地方旅游资源与民营资本两者的一次双赢的资本运营,为吉林省旅游业今后的开发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树立了一个典范,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对今后吉林省旅游业的资本运营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 吉林省萨满文化旅游的发展环境现状

吉林省是萨满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萨满活态文化保存最完整、 内容最丰富, 吉林省被誉为世界萨满文化“活化石”之都[3]。吉林省遗存着众多弥足珍贵的活态萨满文化,开发萨满文化对吉林省民俗旅游业的发展而言,举足轻重。萨满文化旅游这一产业快速、健康的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来提供养分。吉林省省委、省政府积极适应旅游市场游客的需求变化,深度挖掘萨满文化的独特文化内涵,在萨满文化旅游硬环境方面,吉林省在旅游设施上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一批质量过硬的萨满文化旅游景区和萨满文化博物馆,不断投入资金搞基础设施建设;在萨满文化旅游软环境方面,吉林省同样给与了相当大的支持,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制定符合时代发展的政策条例,对萨满文化旅游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效果。

2.1 萨满文化旅游硬环境的发展现状

旅游硬环境是指旅游业中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所有风景、遗址、配套设施、交通设施等,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条件和基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设计、整合。萨满文化传承至今,传承人越来越少,传承之路愈加艰难,这需要在学术、经济、政策等多方面实施保护与开发。为了保护和发展萨满文化,吉林省把萨满文化同旅游结合起来,打造萨满文化民俗旅游这一特色旅游产业,在硬环境上加大投入,开发了一批萨满文化产品来推动萨满文化的传承发展。

2.1.1 萨满文化资源开发

吉林省有丰富的萨满文化资源,其中以伊通县、吉林市乌拉街、长春市九台区与长白山为比较集中区域。这些地区萨满民风民俗传承有序,且在地理上较为集中,具备了旅游开发的良好环境。

长春萨满欢乐谷位于长春市净月开发区,景区内萨满文化气息浓重,传统的萨满文化和现代休闲娱乐结合得非常好,服务设施建设完备。景区内欲以静态的方式向游客展现萨满的图腾文化、祭祀文化、萨满语言文化、绘画艺术等,因此,修建了鹰首女神、子孙柱、祈福门、萨满神图等景点,使得游客可以徜徉在萨满文化氛围之中休闲娱乐。同时,景区服务人员身着萨满传统服饰,展演过祭家神、七路鞭子、赶班舞等祭祀舞蹈,使得古老的萨满祭祀舞蹈得以在现代旅游业中继承和发扬。

九台区经过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派出的考察小组考查后,被我国命名认定为“萨满文化之乡”。成立了萨满文化研究抢救小组,整理了大量萨满遗存,以各种现代化的手段保存下来。九台将在丰富的萨满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开发出系列的旅游项目,包括开辟萨满风情园、培育萨满表演团体等;同时还将开发出一批萨满文化旅游纪念品,如萨满剪纸、萨满脸谱、萨满黑泥画等;另外还将规划设计一批萨满旅游节庆活动,如萨满捕鱼、泼雪、登山[4]。

伊通县全称为伊通满族自治县,是吉林省唯一的满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伊通河上游,北与长春市郊区毗连。伊通县开发了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区共有3个,分别为南山旅游风景区、牧情谷旅游风景区、伊通满族博物馆。民俗旅游业被高度重视,重点发展推介。

多年来,张洪江先生一直致力于对萨满文化的保护、挖掘和再现,于2001年投资4000万元兴建了牧情谷景区,修建的主要景点有风情园和七彩谷,所有的景点都有萨满文化的古老故事和传说,以其独特的萨满文化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旅游。其中,萨满牧情谷由萨满文化展览馆、神路、图腾柱等组成,现在景点现已成为世界萨满文化研究活动的重要基地。牧情谷风景区以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向海内外游客展示古老而又神秘的萨满文化,如萨满祭祀、萨满舞蹈、萨满图腾、萨满假面造型、神偶、萨满绘画艺术、萨满饮食等,充分展示了传承下来的萨满文化内涵。

乌拉街满族镇是满族主要发祥地之一,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满族风俗和多处名胜古迹。满族祖先信仰萨满教,因此,萨满教和萨满文化在乌拉街镇农村还有较完好保存。萨满祭祀仪式作为一种表演节目,供游客欣赏。旅游定位于“满族民俗、乌拉史迹、雾凇冰雪、观光农业”。

2.1.2 萨满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具有收藏、保存并且展示文化藏品的功能,后来逐步有了教育、研究等多项功能。因此,萨满文化博物馆是学者学习、展示、研究和传承萨满文化的重要场所与机构,不仅具有学术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旅游功能。在国外发达国家, 博物馆已成为旅游业尤其是城市旅游业的一项重头产品,是世界大都市文化旅游产品的标志[5]。吉林省萨满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应当学习和借鉴国外博物馆旅游的先进经验。

吉林省具有专业性的萨满文化博物馆是长春大学萨满文化博物馆。长春大学萨满文化博物馆面积近1000平方米,拥有3个展厅,主要展出的是中国北方满、汉军、朝鲜、锡伯、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少数民族的萨满服饰、神偶和萨满器具。这些萨满服饰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不同时期的文化发展阶段,展现出萨满文化的演变历程,该馆的建立对于萨满文化服饰艺术、萨满造型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具有推动和促进作用。另一座是长白山萨满文化馆,该馆位于抚松县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以观光体验型为主,布景造型很有特色。游客可以通过体验萨满文化生活,亲近古老的萨满文化,享受其文化的多彩。

2.2 萨满文化旅游软环境的发展现状

旅游软环境是相对硬环境而言的,其包括政策支持、萨满文化理论研究、旅游文化氛围等。每一种软环境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意义:政策支持是现代旅游业蓬勃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指导保障;萨满文化理论研究是对萨满文化充分挖掘和展示的基础,是萨满文化旅游的核心内涵;文化氛围则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吸引游客再次游览的制胜法宝。

2.2.1 政策支持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旅游资源,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环境,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吉林省于1988年11月19日颁布了第一个地方旅游条例《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自此之后,陆续出台了多部地方性旅游条例,以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社会经济形式。

近些年来,吉林省对萨满文化旅游的发展给予源源不断的政策支持和指导,对萨满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给予高度的重视和肯定。2006年,吉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将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吉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并将该决定列入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

2009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复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标志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成为迄今唯一一个国家批准实施的沿边开发开放区域[6]。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重大战略的提出,极大地改善了吉林省民俗旅游产业发展环境,为吉林省民俗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015年9月16日,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订了《吉林省旅游条例》,并于2015年12月1日正式颁布施行。本次《条例》修订紧密联系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实际,着眼于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坚持深化改革、依法兴旅、全面推进,形成政府依法监管、企业守法经营、游客文明旅游的发展格局,对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升政府发展旅游业的统筹能力,促进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结合,提高旅游经营服务水平,推进旅游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2.2 萨满文化理论研究

吉林省对萨满文化理论的研究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以富育光为代表的一大批学者纷纷投入到萨满文化的研究和保护的行列之中,发表了诸多的优秀论文和著作,在国际萨满文化研究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同时,有多位民间艺术家,一直在从事整理、保护和传承萨满文化中蕴藏的艺术价值,再现了萨满文化的风情。

2.2.3 文化氛围

吉林省萨满文化传承历史悠久,保留着弥足珍贵的活态萨满文化,备受世界文化学者的重视。目前,省内有诸多萨满文化民俗活动:九台市有锡克特里氏(石姓)和瓜尔佳氏(关姓)家族,将萨满祭祀一直保持到今;伊通纳音瓜尔佳氏(关姓家族)族祭等。这些民俗活动的传承,使得吉林省的萨满文化氛围始终保持和发扬,为萨满文化旅游的开发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3 吉林省萨满文化旅游环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开发萨满文化旅游产业,既可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又需要其他相关产业和部门的通力配合与大力扶持,它涵盖萨满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民俗特色食宿、纪念品开发与销售、人才培训、交通设施、通讯、环境保护、旅游宣传等多个部分,是一个综合了众多产业的大系统。任何一个环节存在问题,都会对整体的旅游环境造成破坏,或多或少地影响萨满文化旅游的发展。

3.1 旅游人才问题导致的服务质量问题

吉林省旅游局经过数据统计分析指出,吉林省旅游人才的培养规模和水平远远未能满足旅游业的发展需求,这给萨满文化旅游带来了滞后影响和反向作用。调查发现,吉林省萨满文化旅游的人才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旅游从业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二是旅游尖端人才匮乏;三是吉林省高等院校培养的旅游人才在不断向旅游发达省份流失;四是萨满文化旅游景区对旅游人才的吸引力不足,降低了旅游人才的从业意愿,导致旅游从业人员不足;五是萨满文化旅游景区的稀少,使得旅游人才可选择性太少。

3.2 投资力度小,开发力度不够

吉林省萨满文化遗存的规模十分丰富,但目前对萨满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有限。这与我省的冰雪文化旅游、人文旅游等类型旅游的巨大人气相比,不仅在规模上存在极大的差距,而且在经济效益上也远远落后。景区对萨满文化的挖掘和利用,仍处在粗放式层面,景区大多以参观、游览为主,游客观看文化景观之后随即离开,产生经济效益少。互动性、参与性的体验项目太少,游客犹如隔岸观花,难以亲身体会到萨满文化在先民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和魅力。

3.3 竞争力不够

吉林省萨满文化旅游作为民俗旅游业中的一支生力军,却没有融入到整体的民俗旅游规划和省旅游规则之中,不仅要与其他民俗旅游景区竞争,还要和各旅游类型景区竞争。几个小的景区分散在各地各自为战,同省内的其他著名景区相比,竞争力不足的缺陷在竞争中突显,游客规模存在着极大的差距。这不仅是萨满文化吸引力不足的问题,更是景区的规划存在问题,萨满文化旅游的项目没有很好的融入到吉林省旅游一体化之中,发展严重滞后。

4 吉林省萨满文化旅游环境发展的对策

4.1 加大教育投入,加强人才培训

吉林省萨满文化旅游人才在顶端和低层次两方面都存在不足,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和政府部门共同努力解决这两端存在的不足。高等院校的旅游院系要在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上改革创新,培养理论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人才,高素质人才,德才兼备的人才。吉林省旅游局要严抓旅游人才的考核,多多进行旅游从业人员的技能和道德培训,使得基层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大的跨越,提高游客对景区服务人员和萨满文化的认同感和认知度。

4.2 实施整体规划,一体化发展

旅游有6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而目前吉林省的两处景区在这6个方面都有着各自的侧重点,没有均衡发展,这从整体上讲是规划有问题。吉林省目前没有萨满文化商业街,没有萨满文化商贸城等,这需要吉林省在整体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补足目前的不足之处,使得吉林省萨满文化旅游能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创造出了新的旅游商业模式,把滑雪场、温泉、漂流、商业街、酒店群、演艺剧院、博物馆等文化、旅游、商业要素进行了商业一体化发展,是一种新的创新模式。

4.3 在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突破自身不足

目前,吉林省萨满文化旅游的规模相对较小。政府主导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下,一方面需要各级省、市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更大的优惠和支持;另一方面政府要把旅游环境建设好,做好招商引资的基础工作,鼓励和吸引省内、省外的资金流向萨满文化旅游产业,把萨满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活、做强。

萨满文化旅游景区想要更具有竞争力,这需要在自身的服务和文化内涵上深入挖潜。景区人员要向国内著名景区学习,吸取别人先进的服务理念和理论,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拔高景区层次水平。景区要和更多的萨满文化研究学者合作,把景区内的旅游项目二次包装,展示给游客以更具魅力的萨满文化,把萨满文化真正融入到百姓的生活、学习、娱乐中,从而把萨满文化打造成一张吉林省旅游业的名片。

4.4 萨满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式发展

目前,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研究,国内外的学术界还没有定论,不同的学者对于旅游产业集群有各自的理解。但是,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集群式发展可以打造萨满文化旅游的产业链,在旅行社、住宿酒店、餐饮娱乐、旅游景区、交通客运、旅游纪念品商店等行业之间形成紧密的链条关系,形成经济的规模效应[6]。

4.5 把萨满文化旅游产业融入到长吉图战略中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成功地推介了一批全国一流的旅游品牌,建成了一个包含生态旅游、民俗旅游、冰雪旅游、特色文化旅游的长吉图旅游带,创造了巨大的旅游红利。作为吉林省民俗旅游一部分的萨满文化旅游,应该积极融入到这个体系中,紧紧抓住政策的发展契机,做到萨满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发展。

吉林省萨满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时间较短,发展环境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过去的探索、研究,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的经验,都将铸成未来萨满文化大产业链的基石。以萨满文化旅游为载体保护和传承萨满文化是促进吉林省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总之,需要通过政府政策性的宏观引导,为萨满文化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创造更有利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从而把萨满文化与吉林省旅游业充分相结合,并使之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萨满文化旅游产业。

[1] 王竞梅,刘晓辉.吉林省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J].工业技术经济,2004 (2):46.

[2] 廉英杰,任晶.提高吉林省旅游企业融资能力的研究[J].发展研究,2014(2):24.

[3] 曾亚玲,李娌.萨满文化与吉林省民俗旅游[J].满族研究,2014(2):63.

[4] 龚保华,孟凌云.九台申报“萨满文化之乡” [N].吉林日报,2006-03-01(3).

[5] 刘蕾.博物馆旅游发展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9):95.

[6] 孙磬,陈士惠,等.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3(10):4458-4459.

责任编辑:沈宏梅

Situation, Problems and Sol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haman Culture Tourism Environment in Jilin Province

DAI Shiquana, LIU Xujunb

(a.Center for Shaman Culture Research; b.College of Humanities, Changchu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2, China)

Shaman culture in Jilin Province has a long history of inheritance and its remains are very complete, which provides a high development value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Shaman culture tourism.The development of Shaman culture touris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protecting and spreading ethical cultures, better meeting the demands of tourists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Jilin Province.Based on discussing the developing situation of Shaman culture tourism environment in Jilin Province,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haman culture tourism environment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solutions.

Shaman culture; tourism; hard environment; soft environment

2016-06-16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6JD54)

戴士权(1973-),男,吉林双辽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萨满文化研究;刘绪均(1988-),男,山东邹城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萨满文化研究。

B933

A

1009-3907(2016)11-0100-05

猜你喜欢

萨满吉林省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浅析萨满艺术的传递
萨满图腾艺术性服装创作灵感研究
满族剪纸中所蕴含的萨满文化
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