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风能产业发展 推动能源战略转型
——2016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金秋绽放
2016-12-13徐晖
/本刊记者 徐晖/
引领风能产业发展 推动能源战略转型
——2016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金秋绽放
/本刊记者 徐晖/
作为本年度全球最大的风能专业展,除了精彩纷呈的行业论坛,还有来自全球的近600家中外企业在此次展会中亮相,竞相展示新产品新技术。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约10亿kW,其中,陆地上风能储量约2.53亿kW(陆地上离地10m高度资料计算),海上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约7.5亿kW,共计10亿kW。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774万千瓦,到6月底,累计并网容量达到1.37亿千瓦,累计并网容量同比增长30%。
今年9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了《巴黎协定》的决定。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已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率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要确保2020年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除水电外,可再生能源要承担重要发展责任,其中风电产业至少要达到2.1亿千瓦的并网装机规模,并力争达到2.5亿千瓦;即从目前到2020年,年均新增装机规模要保持在2500万千瓦左右。
10月18~21日,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全球风能理事会、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等国内外六家权威机构联袂打造的2016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在京召开,业内众多专家和企业共同探讨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愿景和路径,以及在中国能源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重规模更重应用
随着开发成本的下降和装机容量的不断扩大,相对于“十二五”,“十三五”时期我国风电发展已步入新阶段,风电产业已经从可有可无的补充角色发展为替代角色。在2016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开幕式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处长李鹏表示,在这一新阶段,“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思路,风电乃至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将不再以规模为导向,将更重视利用,不光要重视千瓦,还要重视千瓦时,并将建立相关的规划落实机制。成本下降和补贴退出将成为未来五年风电产业发展的重点。
根据相关机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底,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已达到了1.45亿千瓦,同比上升26.6%;2015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达到了3050万千瓦,同比上升了31.5%。虽然装机增长迅猛,但中国在风电的利用上才刚刚起步。2015年底,风电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仅超过3%,相比于德国、丹麦等国家,差距甚远。“如果未来不能突破5%,突破10%,最终达到占全部发电量20%~30%,整个风电产业就无法摆脱外部非议的‘花瓶’角色。” 李鹏强调。
“我们也会部署和跟踪一批比较有典型意义的试点项目,争取通过广泛的示
范,为最终更大范围内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应用积累有效的技术和政策经验。这个可以说是我们‘十三五’工作的重中之重。规划的落地比编制规划本身更加重要。”李鹏介绍,一方面在规划目标制定上,采取有保有压政策,对于风电利用较好,不存在弃风限电的省份,将把规划目标作为最低目标,鼓励各省制定更高的发展目标。对于弃风限电比较严重的省份,还是希望“十三五”时期以解决存量风电项目的消纳为主,在弃风限电得到有效解决之前,适当把握节奏,不要急于扩大风电建设规模,通过各类示范和深化体制改革尽快解决风电的消纳问题。另一方面结合简政放权,逐步建立风电产业发展的指标监测和考核机制。针对风电产业发展,能源局正在陆续建立完善的指标管理体系。能源局从2013年到现在基本建立全产业链指标监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风电产业预警机制,下一步将风电建设运行情况和规划的滚动落实与预警机制挂勾,及时对年度新增规模和企业投资行为进行调整和引导,保障整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成本下降非常快,而由于各种原因,风电成本下降速度相对较慢。业内人士指出,除了非化石能源外,新能源本身也有很强的替代效应。风电、光伏、光热等新能源,成本下降的快慢,将决定其在能源转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促进成本下降和补贴退坡将成为贯穿整个“十三五”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风电成本还要在现在电价基础上再下降20%~25%,这是一个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时间窗口只有5~10年,如果做不到,这个行业就会很危险。”李鹏透露,为了加快补贴的退出,国家能源局最近也在深入研究国际上比较普遍采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考核和绿色证书交易制度,希望采取市场化的方式来确定补贴的额度,同时逐步减少对财政直接补贴资金的需求,现在还在广泛征求意见和优化研究阶段,各方对相关的政策的想法分歧很大。
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的来源为销售电价中的可再生能源附加,实际上是由全社会的电力消费者共同分摊,煤电等各类发电电源没有承担任何的经济成本。在李鹏看来,随着中国签署关于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以及国内碳交易市场机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目前的局面很难长期维持,化石能源燃烧除了承担污染物减排的义务之外,承担碳排放的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将会是一个必然趋势。关于风电“十三五”规划的执行思路也发生了调整,将根据不同省份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政策。
稳妥推进海上风电
海上风电在欧洲已经发展多年,中国海上风电开发一直受到国内外关注。中国海上风电因为一些现实的原因,在整个“十二五”时期,发展比预期的要慢,但是通过一些技术实践,也积累了一些工程技术经验,摸清了资源情况,同时初步建立了行业标准,为下一步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李鹏指出,十三五”海上风电发展的政策思路是积极稳妥推进,“绝不催熟”。未来会进一步完善支持海上风电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对海上风电的支持力度不降低,同时积极为企业开展项目建设提供便利条件,要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不再编制建设方案,地方可以自行核准建设。仍然不会急于求成,一些需要做的基础工作一定要做扎实,包括整机制造、施工技术研发等领域该做的一定要做深做透,要在不断总结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动全产业链技术水平的进步和成本下降。
因此,国家能源局提出的海上风电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海上风电能够确保并网500万千瓦,力争开工1000万千瓦的规划目标。李鹏认为,这个规划目标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数字。
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亦将逐步推进,全球风电市场投资机遇和国际合作机会是本次大会的重点内容。大会期间,包括18家英国企业及行业组织在内的英国展团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亮相展会,通过大会分论坛讨论、现场“一对一”商业洽谈等方式与中国及来自全球的行业专家和企业展开了深入交流。大会开幕式上,英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Stephen Ellison受邀发表演讲。他表示,“能源转型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要议题,而中英两国都是转型的先行者和领导者。作为中国的多个领域的合作伙伴,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英国将致力于与中国深化产业合作和技术交流,分享海上风电领域的丰富经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在10月19日举办的“全球风电市场投资机会”分论坛上,英国国际贸易部中国区海上风电专家Mike Hay就中英海上风能的贸易与投资机遇进行了全面分析和介绍。他强调,从项目设计、安装船只到电缆的供应和保护,正在进行中的许多工作将中英两国在海上风电领域更加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
海上风电领域的协作始终是中英能源合作中一大亮点。2015年10月,中国电建集团所属水电总院已与英方可再生能
源办公室签署《中英海上风电产业合作指导委员会合作协议》,两国同时成立中英海上风电合作指导委员会。回顾一年以来的合作进程,英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英国国际贸易部中国区能源主管柯琳娜表示:“中英两国已在降低海上风电成本方面达成共识。未来,双方将持续紧密合作,一同探索和深化互惠双赢的商业机遇,并进一步通过中英互补优势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
新技术新产品竞相亮相
作为本年度全球最大的风能专业展,除了精彩纷呈的行业论坛,还有来自全球的近600家中外企业在此次展会中亮相,竞相展示新产品新技术。
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展出了智慧软件产品、新一代2MW、3MW、5.XMW风电产品、智能运维技术,首次公布了新一代大型海上风电机组SL8.X系列产品的最新研发情况和未来发展布局,并在展会现场由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对SL2000/121风机颁发了设计认证。
三一重能展出了包括新能源4.0风电智能控制系统、2.0MW双馈型风机控制系统、2.5MW高速永磁发电机、2.5MW高速双馈发电机、非能动可靠双馈异步发电机在内的10种拳头产品和多项最新研发成果。这些产品充分展示了三一重能强大的研发和精益制造实力。
展会现场,施耐德电气别出心裁的展位布置给人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象,由“风场管理系统解决方案”、“风塔电气系统解决方案”及“风场连接系统解决方案”三大主题共同组成的主展示区,充分展示了施耐德电气“智领新能,品铸共赢”的先进理念。重点展示了:高品质和领先的风能行业专业解决方案,包括如EasyPact MVS 框架断路器、TeSys 系列接触器、FLUSARC 40.5kV环网柜、泰山系列风电专用UPS、iPRU系列电涌保护器等产品;智能互联和可预测的维护操作系统,包括Smart Panels低压智能配电系统、Smart PIX中压智能化开关设备、MiCOM及VAMP综合保护等系统;从天气预测,到发电控制,直至负荷协调的全系统解决方案,包括Wonderware 风电场电力监控管理系统、PACiS风场升压变电站管理系统、PRiSM 预测性风场设备维护管理系统、风场天气预测管理系统等。
霍尼韦尔则围绕“安全、高效、专业、稳定的高空作业”的参展主题,全方位展示了面向海上、陆上风电作业的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并首次推出AirCore H2风电专用全身式安全带、DuraSeal密封式坠落制动器等多款新品,为作业者提供从头到脚的高空防坠落保护,助力营造更安全、舒适、高效的新能源行业作业环境。
阳光电源在展会上重磅推出的系列风能变流器,输出电压3300V,功率范围涵盖5~10MW,特别适用于海上风力发电系统。产品经过严格测试,防护等级满足严酷等级为一级的海洋或近海环境国家标准的要求,在国内率先通过整机厂的电机拖动测试和GL认证测试;采用中压技术路线,大幅减小器件及线路损耗,提升系统效率;采用集中式并联方案和可扩展模块化设计,最高扩容高达10MW以上,功率密度高,安装及运维方便,满足客户个性化定制需求,其更利于扩大风电场的规模效应,减少占地面积,适用于机组轻量化设计需求。
未来任重道远
根据大会组委会提供的数据,本届大会参展商近600家,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展商数量低于2010年和2011年,但高于2013年和2014年,同时参照去年全国新增装机3000多万千瓦历史表象来看,说明我国风能在瘦身,但产业结构更优化更健康了。十年前我国风电装机只有几百万千瓦,火电占到全国电力消费的83%,火电加水电合计占98%,当时提及能源结构改造基本上还停留在纸面上。2015年我国风电装机达到1.45亿千瓦,发电量1863亿千瓦时,占电力消费的3.2%,另外水电站19.4%,核电占2.9%,光伏占0.7%,火电仍占73%。十年间我国电力消费结构虽然发生了一些改变,但还远远不够。
正如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在会上所说,风电已经进入到了青春期,目前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需要尽快度过青春期,因此需要与其他能源协调发展,建立多能互补发展体系。
当前能源转型已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主旋律,实现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替代是核心的方向,中国要努力完成2020年碳减排的目标,要努力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要尽快消除雾霾和改善生态环境,继续保持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节奏是确保以上目标尽快尽早实现的重要保障。所以风电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任重道远,仍需要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