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市场的嬗变:义乌市场发展变革与启示
2016-12-13周京
周京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北京市100721)
专业市场的嬗变:义乌市场发展变革与启示
周京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北京市10072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专业市场遵循经济和市场发展规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创新突破。特别是浙江义乌市场率先在全国推行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通过持续不断的制度创新,为我国市场化改革提供新鲜经验,为地区经济发展与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提供成功范例,成为全国专业市场发展的重要样板。义乌市场先后经历了六代市场的转型升级,完成了从传统专业市场到现代新型专业市场的嬗变,呈现了一部中国专业市场发展简史。义乌市场自身规模与功能的改变、以市场为核心形成的跨区域的分工协作网络——义乌商圈以及义乌政府因势利导的战略选择,形成了具有强烈主体创新意识的制度变迁,这是义乌市场转型升级的三大主要脉络。义乌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是在改革与制度创新基础上,均衡市场发展规模与发展效率,均衡市场发展边界与发展风险,均衡市场发展核心、保障与支撑,保持市场稳定发展生命力的宝贵探索,对全国同类专业市场转型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与借鉴意义。
义乌商圈;专业市场;现代新型专业市场;转型升级
上善若水,新中国经济社会波澜壮阔的发展不仅来自于上层变革的阵阵惊涛,更离不开基层经济发展的汩汩细流,悄无声,细无语,却能迸发出惊人的力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专业市场遵循经济和市场发展规律,其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与创新突破,更是为世界专业市场发展注入了全新的内容。[1]三十多年来,偏居江浙一隅的东方小城义乌率先在全国推行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通过持续不断的制度创新跨越专业市场消亡的历史陷阱,通过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机制推动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市场治理与适度的政府参与推动市场品牌化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流通方式创新、商业业态融合促使专业市场向现代商贸转型,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成为我国外向度最高的经济区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成为全国专业市场发展的重要样板。义乌市场的发展为我国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新鲜经验,为地区经济发展与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一、从传统到现代:义乌市场转型路径与机制创新
义乌市场先后经历了六代市场的转型升级,完成了从传统专业市场到现代新型专业市场的转变。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市场是一种以现货批发为主、集中交易某一类或若干类具有较强互补性或
替代性商品的场所,是一种大规模集中交易的坐商式市场制度安排。经过多年的发展,以义乌市场为代表的部分专业市场正逐步从传统商品销售平台向服务业集聚平台、从促进交易信息交流向展示体验和博览会等综合服务与增值服务方向发展,向以网络化、信息化、业态高级化、功能多元化为特征的新型专业市场转变。[2]学术界把义乌市场的发展及其所形成的义乌模式归纳为:一个以市场带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也是一个以改革为驱动的经济制度创新模式。笔者认为,从义乌市场发展外延的扩大与内涵的提升来看,义乌市场自身规模与功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改变、以市场为核心所形成的跨区域的分工协作网络——义乌商圈以及义乌政府因势利导的战略选择,形成了具有强烈主体创新意识的制度变迁,成为义乌市场发展的三大主要脉络。
(一)市场规模与功能:完成了“集市—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展贸商城—市场集群”的转型
市场是义乌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义乌市场的空间扩张与形态升级是区域产业发展与城市规模扩展的直接动力。因此,义乌市场建设与管理创新的路线图最为直观地体现了义乌市场的发展脉络。
一方面,义乌市场硬件设施与功能不断升级。从1982年的第一代市场——湖清门路边市场到2011年动工的义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第六代市场),每个阶段市场的规模、主体、功能、特征、辐射半径等都呈现出向高层次、宽领域发展的趋势(见表1)。2011年,第五代市场——国际商贸城五区市场投入使用,形成了蔓延2.5千米的单体国际贸易城巨型市场,标志着义乌市场整体经营环境全面跨入现代化。2013年11月,集展示、交易、仓储、技术交易、综合服务、信息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开业,逐渐形成了国际贸易城相互呼应格局下新的市场群。
另一方面,义乌市场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市场管理创新是义乌市场能够在全国众多专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关键,并使之在自身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保持规模效应的递增,保持市场运行的秩序与高效率。义乌市场管理机制上的创新,一是管办分离,政府不参与市场的具体管理,而是专门设立中国小商品城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更为专业的市场化管理,政府仅负责市场整体战略规划;二是商位流转、划行归市,政府通过建立市场管理委员会,在交易区进行划行归市,对市场实行有效而全面的管理,规范市场摊位的有序流转,逐步形成了具有义乌特色的小商品市场管理体制。
随着市场硬件设施与管理机制的不断升级,义乌市场体系也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多样、由个体到整体、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形成了清晰的市场体系结构。围绕着十多个专业市场,发展了三十多个专业街,另有运输、产权、劳动力、技术、信息、国际博览中心等要素市场作为专业市场的补充或配套,同时建设了三十多个国内外分市场,实现了义乌市场由单体市场向市场集群的转变,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图1)。从形式上看,义乌市场集群是各种专业市场以及要素市场的集聚,而其本质上则是一系列交易关系、规则与机制的集合,体现了市场集群规模经济效应与范围效应的统一,是义乌市场发展与义乌商圈拓展的核心。
表1 义乌市场发展路径(六代市场)
图1 义乌市场体系主要构成
(二)义乌商圈:完成了从单体市场发展向市场集群、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分工合作发展模式的转变
义乌市场的繁盛带动并引领了义乌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义乌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义乌市场呈现出多维度的发展图景。随着义乌市场逐步成长为区域性市场、全国性市场,乃至享誉海内外的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其对相关制造业的带动作用以及对周边甚至更远地区的辐射作用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学者们提出了义乌商圈的概念,并基于义乌市场与制造业互动发展,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梳理义乌市场发展路线。义乌商圈是一种市场核心型区际分工协作网络,其形成过程体现了义乌市场发展与专业化分工及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密切关系。[3]以义乌市场为核心形成了对浙中以及浙江全省的辐射和带动,并逐步扩大为省际合作。随着国际贸易综合试点的深入,义乌市场将充分发挥国际平台与通道的作用。具体参见图2。
从世界专业市场发展的经验和规律来看,传统专业市场的作用具有局限性,随着企业品牌与自建营销网络的日益成熟,市场作为提供价格信息的公共平台的作用与功能将逐步被替代被蚕食。义乌市场从单体专业市场向区域分工协作网络——义乌商圈转变,在专业化分工中不断降低交易成本,扩大市场影响范围,提高市场带动力,获取市场集群、产业集群、区域经济、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统一,使义乌市场能够跨越专业市场消亡的宿命,形成独特的义乌市场发展模式。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特别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产业与人口集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升温和加速,义乌商圈将在新一轮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独特而异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务院通过的《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2008年),从广域范围来看,义乌将成为长江三角洲这个世界级城市群中颇具特色的一分子;从局域来看,义乌将成为浙江和浙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义乌市场将作为黏合剂和催化剂推动区域城市群的发展。随着金华—义乌特色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联动的加强,区域内各专业市场将实现优势整合,呈现出市场集群的规模效应。
(三)战略选择与制度创新:以兴商建市为主线,完成了“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的跨越
图2 义乌商圈结构
义乌模式是一种经济制度改革模式,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进程中通过需求诱致和大胆超前的局部经济体制改革形成的。[4]经济基础的原始积累与上层建筑的策略选择之间存在高度线性关系,义乌市场的演进与义乌政府的战略选择密不可分。改革开放以来,义乌政府根据不
断变化的外在环境与市场内在发展的要求,相继实施了引商转工、工贸联动、产业联动、区域联动、城乡一体化、国际商贸等具体发展策略,不断丰富和拓展义乌市场发展内涵,逐步实现区域经济渐进式发展。1982年,义乌县委通过“四个允许”(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的做法,合法疏导民间自发形成的路边市场,标志着义乌市场正式迈出了发展的步伐。1984年10月,义乌提出兴商建县的总体改革发展战略,在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其他县市仍然保持计划经济思维惯性的时候,开启了经济社会制度创新的大幕。应该说,义乌政府以兴商建市(1988年撤县建市)为基本战略和政策基准,展开了义乌市场发展的战略蓝图。20世纪90年代,面对全国各地同类市场激增的竞争压力与义乌市场产业支撑不足的现实挑战,义乌政府适时实施以商促工、贸工联动战略,以市场化带动工业化,在推动市场设施不断升级换代的同时,逐步形成了与专业市场紧密联动的工业产业体系。快速推进的市场化和工业化带动了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产业人口激增(包括大量农村劳动力和外来人口)并加快融入城市发展,进而推动义乌城市化进程大步向前。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化成为推动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市场国际化发展的影响力进一步凸显。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与调整,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义乌市场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新趋势以及日益突出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集中反映了当前全国外贸发展方式的特点。在地区性优惠政策普惠化与基层改革“单兵突进”陷入发展瓶颈的阶段,义乌国际贸易综合试点获批,从国家层面赋予了义乌市场国际化战略系统性、整体性的内涵,使义乌市场的国际化战略与最大程度争取国家国际贸易利益紧密相连,其市场发展上升到国家层面,进入全新的跨越式发展阶段。义乌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方案的主要内容可参见表2。
二、挑战和突破:创造市场比较优势的战略选择
从马路市场发展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超市”,义乌市场面对“内忧外患”一直保持着持续繁荣,特别是多次身处发展险境时,仍然能够在危机中寻求突破,化险为夷,化危为机。面对国内发展的挑战和危机,1993年义乌以商促工,贸工联动,突破非产地市场局限;进入21世纪,周边市场纷纷复制义乌模式,义乌提出并建设国际小商品交易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继续保持优势地位;2003年遭遇“非典”,义乌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躲过一劫。从国际贸易来看,面对最大的两次危机,即20世纪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和始于2007年波及范围更广、影响程度更深的世界金融危机,国际贸易步入低谷期,义乌市场多次突出重围,表现出了惊人的生命力。据统计,2015年全国出口同比下降1.8%,义乌出口逆势同比增长42.82%,总额达338.6亿美元,占浙江全省出口额的12%,约占全国出口额的1.48%。随势而变的战略思路与持续不断的创新是义乌市场能够持续繁荣的不竭动力,为全国传统市场转型升级和应对危机提供了新的范本。
(一)因势利导的国际化战略突破市场需求瓶颈
目前,义乌市场外向度高达65%~70%,其市场发展与国际经济形势紧密相连。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余寒未了,在我国经济增速下行、国际贸易一再触底的困境中,义乌市场选择了错位发展的国际战略。一是在以美日欧传统市场为主的国际贸易企业遇险受困时,义乌市场将目标转向了四大新兴市场,即金砖国家市场、非洲市场、南美市场、东盟市场。据统计,到义乌市场的采购商主要来自四大新兴市场,成功避开了传统市场需求不足所导致的发展危机。正是因为遵循了市场经济需求决定供给的原理,依据新兴市场需求特点,提供与之相匹配的供给,才使义乌商品成功抢滩新兴市
场,在困难重重的国际经济形势中逆势上扬。二是依托“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开发沿线潜在市场。2015年,义乌60%以上的出口增长来自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均属于“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三是从出口到进口转变,形成“买全球、卖全球”的新格局。目前,义乌外贸额的95%为出口,要把义乌打造成全球日用消费品进入中国的“桥头堡”,必须主动出击实现市场转型。义乌各中小企业纷纷响应政府号召,从以出口为主转为出口与进口并重,或从以出口为主转为出口与内销并重,提高内销占比,并将内销布局从原有的批发端延伸至建立直营店的终端。
表2 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方案的主要内容
义乌市场因势利导的国际战略思路并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重视国内市场需求,致力于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市场供给能力建设,坚定不移地将义乌建设成全球交易平台。依据国际经济形势,在不同的市场中灵活错位,在保持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出口增长的同时,开拓拉美、东盟、非洲等国际新市场,并积极挖掘“一带一路”战略所带来的巨大市场潜力,减少或避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对义乌市场的影响,降低国际市场风险,为我国扩大区域内贸易创造渠道优势。同时,充分挖掘国内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实现国内国外两大市场协调发展,让义乌市场能够在困境中继续保持蓬勃的生命力。
(二)协调统一的互动战略发挥市场要素的乘数效应
义乌市场的互动战略是指,市场各组成要素、相关要素与交易规则、机制和制度协调统一,即围绕着市场建设与转型升级的互补互动。
一是市场与生产者互动(或称工贸互动),形成了市场转型升级的内在机制。以商促工、贸工联动战略推动义乌市场形成了多层次的产业联动格局(见表3),市场未来转型升级的方向逐渐明晰。在产业互动格局中,由市场需求末端反馈的变动通过市场以及科技创新平台(包括科技研发、工业设计、创意平台等)传导到制造业层面,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反馈到市场,支撑并推动市场进一步发展,形成带动市场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良性机制(见图3)。面对日新月异的需求的变化,义乌市场能够在市场供给方面做出及时、高效的反应,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从容应对,并依循这种螺旋向上的发展路径稳步发展。
二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或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互动),形成了基于实体市场有限边界的虚拟经济无限扩展的健康市场形态。在网络通信时代,相比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或者说无形市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这种特质赋予了虚拟经济规模与收益几何级扩张以及高风险的特点。在电子商务呈爆炸式增长的时代,虚拟经济对义乌市场发展的影响比任何时候都要明显。2015年,义乌市电子商务同比增长31%,实现交易总额1 511亿元。区别于国内大部分电子商务平台,义乌无形市场的发展依托于实体市场,其网上商铺大部分都有实体市场与之相对应。无形市场为有形市场提供巨大的需求增长并及时更新需求信息,加快了市场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和展示的频度;有形市场为无形市场的需求提供相匹配的供给,并根据需求变动进行产品升级,进而带动制造
业升级。两种市场的互动融合使义乌商贸业跃升至千亿元级规模,大大带动了当地物流、商贸与制造业的繁荣,并把触角向全国延伸。只有无形市场与有形市场相互对接、相互匹配并形成良性互动,市场形态才是健康的,只有以此为基础,虚拟经济扩张的边界才是有效的。否则,虚拟经济过度脱离实体经济,就会逐渐走向衰退。在这个互动战略中,无形市场既是有形市场边界的扩展,也是有形市场与制造业互动机制的重要补充。
图3 小商品市场与制造业互动机制
表3 义乌产业联动分层结构
前面30年,义乌依靠实体店铺改变命运;后面30年,义乌将依靠电子商务改变命运。2015年,义乌市场网上商城——义乌购在线交易额突破40亿元,撮合交易额高达400亿元。义乌依托市场实体经营主体的诚信基础,为2 126家网上经营主体颁发网上营业执照,初步形成了“互联网+实体店+诚信体系”的电子商务格局。义乌在跨境电商大潮中布局海外仓,解决海外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截至2015年底,义乌市已经拥有海外仓17家,面积达3.6万平方米。[5]义乌已经计划与中国科学院建立云计算系统,运用高端数据集成技术推动电子商务的高端化,并准备与全国最大的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消费者(B2C)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合作,以实现最大的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的强强联手,借助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交易模式的电子化转型,弥补当前义乌市场经营者在一对一以及个性化网上销售服务方面的短板。下一步,义乌商城集团将以互联网思维再造并连接贸易链的各个环节,依托大数据平台,整合市场7.5万家商户、21万家生产企业、国内外几十万名采购商的信息,致力于打造国内B2B领域的商贸龙头。[5]在尊重商品运行规律与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这样的联合所释放的市场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无形市场与有形市场的互动机制如图4所示。
三是会展与贸易互动(或称展贸互动),形成了以贸兴展、以展促贸的独特道路。展会是市场的集中表现,市场是展会的常态化形式,两者互动、互融发展形成了义乌永不落幕的市场交易格局。义乌的会展业起步于1995年,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义乌已经成为区域性新兴会展城市,打造了一大批品牌展会和专业展会,采用集中展示、日常展示等多种形式来保持展会的连续性。义乌会展业应市场需要而生,而会展业的蓬勃发展又反过来提升了市场的功能,扩大了市场的影响力,两者互动融合并同步快速发展。各类品牌、专业展会汇集了国内外大量的人流、技术流、信息流,推动义乌制造企业和市场商户对产品进行持续的更新换代和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进一步保障市场的持续繁荣。同时,随着义乌市场外向度的不断提升,义乌企业“走出去”出国参展的步伐也不断加大。近年来,120余家企业先后参加了21个国际性品牌展会,遍及亚洲、北美、中东、欧洲等13个国家和地区,进一步提高了义乌市场的国际影响力。[6]
四是内外互动,包括义乌市场与外部市场、区域市场互动,市场与外部制造业互动,市场与国外经销商、供应链集成者互动。从区域内外市场的互动看,已经基本形成了义乌市场与区域市场、外部市场互动的格局,完成了义乌市场单体向市场集群发展的转变,从区域内市场集群发展转向区域间市场群合作发展。从市场与制造业的互动看,随着义乌商圈范围的拓展,围绕义乌市场的工贸互动从市场周边地区拓展到浙江省内以及省外。这些互动关系正处在进行与形成过程中,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随着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深入,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的建立与完善将进一步推动义乌市场与国际经销商、供应链集成者互动,使义乌市场真正成为影响世界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的重要环节。据统计,2015年前三季度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出口额高达213.1亿美元,同比增长68.8%。出口总额位居前列的市场主要
有印度、伊拉克、埃及、沙特阿拉伯等。
图4 无形市场与有形市场互动机制
(三)整体而系统的配套战略保障市场持续动力
市场体系是义乌市场的核心,产业体系是支撑市场发展的基础,而围绕市场的配套战略则是义乌市场永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市场规模以及功能的不断拓展,市场的配套措施也不断随之调整,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市场配套战略。具体如下:
一是基础设施配套。随着义乌市场规模与功能的扩展,义乌市场基础硬件设施不断优化升级。从第一代简陋的马路市场到第六代集展示、交易、仓储、信息发布、技术交易、综合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生产资料市场,义乌市场的基础设施已经全面实现现代化。
二是服务配套。义乌市场带动了会展、物流、金融、航空、产权交易、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体系初步建立,为义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三是规划研究配套。注重事先的规划和研究是义乌市场发展能够稳健推进的重要原因,包括生产资料市场选择与发展、传统市场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等在内的重要决策全部基于科学的规划和研究。
四是政策配套。一方面,义乌政府围绕兴商建市的社会管理政策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更新调整(见表4);另一方面,国家与浙江省大力推进义乌市各项改革,意味着义乌在转变国际贸易发展方式上拥有先行先试权,由此形成了现代物流、市场管理、仓储运输、金融税收、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多个环节先进配套的国际贸易管理流程以及相应的政策体系。
表4 义乌兴商建市重点政策
(四)全方位创新战略推动市场转型升级
创新能力是义乌市场应对国内市场分割、无形市场分流等挑战的重要优势,这主要表现为市场六次转型升级中市场经营业态、管理机制与运营模式的创新。
第一,经营业态创新。经过多年的发展,义乌市场由早期较为单一的现货经营业态发展为多样化的混合业态,以大批发、小零售为基本特征,形成了包括代理商、总经销、总代理、自产自销、零售集聚区等在内的多样化、混合化经营业态格局,涌现出了诸如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会展经济等多种形态的新型市场业态。早期的摊位制市场已经发展成拥有几十种商品市场模式、经营业态日趋多样化的混合化市场业态,市场经营户也完成了从坐商向现代贸易商的转变。同时,无形市场与有形市场互动互融发展,为市场经营业态创新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网上零售业蓬勃发展,出现了小额混批的网上批发业态。随着义乌生产资料市场的建成,市场将根据生产资料市场的特点继续进行经营业态的创新。义乌小商品市场业态变化情况如图5所示。
第二,市场管理与社会管理创新。市场管理创新是市场内部改变管理流程的变革性力量,是实现管理要素与管理职能的新组合。多年来,义乌市场在管办分离、商位流转、划行归市、分类聚集等市场管理方面的探索走在了全国前列。在此基础上,随着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深入,义乌市场着力构建现代市场管理体制,在市场标准化管理、市场秩序、市场信用体系等方面加大了力度。另外,社会管理创新为市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针对市场国际贸易活动的出入境管理、海关管理、涉外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创新。
图5 义乌小商品市场业态变化
第三,运营模式创新。从第一代义乌市场管办结合、政企不分的运营模式发展到第五代市场管办分离、政企分离的运营模式,形成了以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即义乌商城集团为核心的义乌市场管理与运营体系,负责全面经营、开发、管理、服务义乌小商品城。一方面,强化市场平台建设,发挥市场资源信息集中与集聚功能,最大限度降低市场交易与推广费用,目前已经建立了市场信息交换平台、价格发布平台、商品指数发布平台,并将进一步构建融信息发布、生产组织、商业融资、交易展示、物流配送、职能监管、中介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另一方面,以品牌运营、品牌展会、区域内复制义乌市场运营模式等方式,扩大义乌市场、义乌品牌影响力。
三、义乌解析:义乌市场发展的重大启示
义乌市场的兴起是传统内在商业基因与外在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义乌现代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则是改革与制度创新基础上不断均衡市场发展规模与发展效率、保持市场发展规模效应递增的探索,是均衡市场发展边界与发展风险、保持市场发展稳定的探索,是均衡市场发展核心、保障与支撑,保持市场发展生命力的探索。义乌市场发展经验对于全国同类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市场不仅是带动产业转型的重要推动力,更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义乌商圈成功经验将引领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
义乌市场与产业集群的良性互动及其形成的专业分工网络——义乌商圈,是义乌市场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保证义乌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将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全新思路与可复制模式。一方面,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助力互融,推动市场持续转型升级,是专业市场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具体来说,以专业市场为核心的市场交易网络、以产业集群为核心的生产分工网络以及相关支撑与创新系统构成了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嵌入式的分工网络结构,使专业市场不断突破瓶颈实现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在市场与产业良性互动的基础上,从单体专业市场向区域分工协作网络——义乌商圈的转变,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这种区域分工网络在专业化分工中不断降低交易费用,扩大市场影响范围与带动能力,获取市场集群、产业集群、区域经济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统一,使义乌市场能够跨越专业市场的发展历史、发展“陷阱”,创造独具特色的义乌市场发展模式。
目前,义乌商圈模式复制已经在国内外逐步展开,特别是国内市场建设成效显著。随着全国专业市场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义乌商人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开疆拓土,进行专业市场投资与运营。其运营方式主要包括四种:一是建设市场,商铺摊位出租,并提供专业市场物业管理;二是商铺租赁与出售相结合;三是市场建好后全部出售;四是全面复制义乌市场模式,包括市场建设、运营以及围绕市场的产业集群建设,进行工贸联动的整体转移和复制,即整体复制义乌商圈模式。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特别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磅投入、产业与人口的快速集聚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升温加速,义乌商圈发展模式将在新一轮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其独特、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二)正确发挥政府与市场协同作用,始终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在市场发展中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义乌市场的形成与持续繁荣是市场经济中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在地方政府层面有机结合的成功典范。在义乌市场、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义乌市委、市政府始终重视市场
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具体经营环节坚持民营化、市场化,逐步形成并夯实了义乌市场发展的体制与机制优势。同时,义乌市场的特殊或成功之处在于,义乌地方政府在最初的市场化改革中,在市场制度创新与市场持续发展的关键时刻,起到了“第一推动力”的作用。从规则制定看,义乌历届领导班子在“顺应民意”(无为)的前提下成功扮演了规则制定者(有为)的角色,即把群众自发的创业热情转变为一种自觉的制度创新力量。政府要有所为,要像义乌政府那样做顶层设计的谋划者,为市场发展做好总体规划与战略布局,把握市场发展方向;要有所不为,要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界定政府与市场边界,不要把手伸得太长,要有所进有所退,专注于市场空白区域的引导和服务监管。
(三)实体经济是现代市场发展的基础,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
我国经济总体上已经进入从数量、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率提高的阶段。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应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实体经济在稳定发展、促进就业、带动其他经济业态发展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是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一点非常重要。新形势下,在义乌市场实现高端突破的几大互动战略中,无论是以商促工、贸工联动战略,还是无形市场与有形市场互动战略,无不体现了实体经济作为市场发展基础的重要性。
一方面,义乌市场扩张与产业集群发展互为基础,是保证义乌市场可持续发展、避免市场快速扩张成为“无根之木”的重要条件。[1]围绕贸工联动、产业联动与市场转型升级,义乌形成了系统的产业联动结构与合理布局,商贸市场产业作为第一层,联动第二层的各工业制造业门类、商贸配套服务业以及市场衍生行业,联动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产业以及市场带动能力强的装备制造业。另一方面,区别于国内大部分电子商务平台,义乌无形市场的发展依托于实体市场,其网上店铺大部分都有相对应的实体市场,此外其身后还有制造业作为支撑。实体市场成为义乌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电子商务成为带动实体市场发展的巨大引擎。无形市场为有形市场提供巨大的需求增长与需求信息的及时更新,加快了市场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和展示的频度;有形市场为无形市场的需求提供匹配的供给,并根据需求的变动升级商品,进而带动制造业升级。义乌市场之所以能够实现健康持续发展,能够在多次危机中突围而出,正是因为其依托实体经济支撑市场发展,并以此为基础发展无形市场。因此,无论是现代市场经营业态的创新,还是无形市场边界的扩展都应以实体经济为基础,与实体经济互动发展,只有这样的市场形态才是健康的,只有这样的市场发展规模才是有效的。
(四)现代市场发展与转型升级应始终以现代流通作为战略先导力量
现代流通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囊括有形与无形要素禀赋的全要素流通,是涵盖生产与流通的全过程流通,是面向全球市场的全开放流通,是四流(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分离又相互融合的流通,是以消费需求为周而复始起点的螺旋式上升与发展的流通。[7]现代流通是国家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美国国际竞争力之所以强大,并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知识产权竞争力和政治体制,还因为其作为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竞争力。比如在商品流通方面,美国至今仍是全世界第一进口大国,我国排第二;在无形商品输出方面,美国的无形产品输出全世界第一;在信息流通力方面,美国是最早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国家,仍然在信息技术、生命工程等领域引领世界。
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具有相当大的制造业生产能力,有220种工业制成品的产能和1 000多种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是,由于我国流通能力较弱,流通成本费用高,流通速度慢,流通效率低,导致我国制造业仍然处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如果没有现代流通的引导,没有现代流通力的提升,很难成为制造业强国。我国制造业生产的是低价商品,在支付高昂成本(包括资源和环境成本)的同时,却没有获得相应的财富。我国要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要从制造业大国转变成制造业强国,首先必须成为一个流通大国,成为一个流通竞争力具有一流水平的大国,成为市场体系完备的大国。
现代流通是现代市场建设的先导。兴商建
市,义乌是市场带动、市场推动的城市,是市场引领制造业发展的城市。过去30年,义乌走过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历程;未来30年,义乌将继续改革之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运行方式,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现代流通要发挥先导性、引导性作用。现代流通对我国现代市场建设而言意义重大,现代市场发展的总体方向是现代流通竞争力的提升,实现市场转型升级需要对现代流通做出整体设计与战略安排。
义乌市场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曾停息,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列车将带领义乌市场进入新的征程。如何既不局限于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寻找新的贸易增长点,又能重视国内市场需求,致力于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市场供给能力建设,降低国际市场风险,减少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对市场国际化发展的影响呢?义乌国际贸易渠道与国际市场经验的进一步拓展、传统市场转型升级与生产资料市场的全新探索,将为全国专业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逐步改变国际贸易水平低、现代贸易能力不强、外贸方式落后、产品研发与市场拓展能力弱的局面,整体提升我国专业市场竞争力发挥示范和借鉴作用。
[1]周京.我国专业市场兴衰规律和启示[J].中国流通经济,2015(11):9-18.
[2]陆立军,张友丰.专业市场转型的路径与机制研究[J].经济纵横,2014(6):38-42.
[3]史晋川.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浙江模式”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5(5):17-22.
[4]尤文红.义乌模式现状的思考及建议[J].经济论坛,2008(23):33-35.
[5]何百林.义乌市场新年发展三问[N].金华日报,2016-02-29(13).
[6]陈文玲,周京.义乌传统市场转型升级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2(10):8-12.
[7]陈文玲.现代流通与国家竞争力[J].中国流通经济,2007(4):15-18.
责任编辑:陈诗静
The Evolution of Specialized Markets:the Changes and Implications of Yiwu Market Development
ZHOU Jing
(Ministry of Civil Affai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Beijing100721,China)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different specialized markets in China have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economic and market development rules;and grea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erms of innovation.Yiwu market,which is located in Zhejiang province,is the pioneer in carrying out market-oriented reform and provides us with fresh experiences in marketoriented reform,and the development,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of specialized markets;and it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samp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ized markets.Yiwu market has experiences 6 generations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completed the change from traditional specialized market to modern specialized market,and demonstrated the history of China's specialized market development.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Yiwu market is based on reform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to balance market development scale with market development efficiency,market development boundary with development risk,and market development focus and guarantee with support,and maintain the vitality of stable development,which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other specialized markets.
Yiwu business area;specialized market;modern new specialized market;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F713
A
1007-8266(2016)12-0019-10
2016-09-23
周京(1983—),女,湖南省沅江市人,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