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生活教育于初中地理教学之中
2016-12-12卢玲玲
卢玲玲
摘 要: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所阐述的重要观点。生活教育与地理课程标准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基本理念相一致。作者尝试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同地理教学相结合,以便更好地体现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 生活教育 地理课标 地理核心素养
一、生活即教育——初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认为,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基本理念之一。这就需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与技能。身边无处不在的故事都可以作为生动活泼的教学素材,并且可以使教学充满生机活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乡土案例学生最熟悉,最具说服力,能加深学生对生活中的地理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使地理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运用。
【实例】里约奥运会地理知识知多少?
让我们以知识竞赛的形式感受里约奥运会中蕴含的丰富的地理知识。
1.奥运五环的标记有何意义?
2.里约奥运会开幕式时间在当地时间8月5日晚上八点,而我们却要在北京时间8月6日早上七点观看直播。
3.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中体现了哪些巴西文化?
二、社会即学校——初中地理教学的开放性
陶行知主张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书本,而应扩大到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使学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
“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作为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应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学校必须突破围墙之限,要与整个社会联系起来,实行开放式办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校外有丰富的地理课程教学资源,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能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有效地拓宽教学空间,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好途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不同职业不同经历的家长有着对教育、对成长的独特理解,他们还可以提供适合学生的特殊场所。开放性不仅指的是校园外的世界,在信息时代,网络已经大大改变了人们对时空的理解。苏州工业园区创建了互动学习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家或周末的时候,利用学习平台选择不同的微课预习或是复习。
【实例】爱上园区的宗教文化
《世界三大宗教》蕴涵丰富的宗教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园区本地的宗教文化,特地带他们亲临神圣的宗教建筑。
第一站:独墅湖——基督教(独墅湖大教堂)
第二站:阳澄湖——佛教(重元寺)
第三站:大姚——佛教(金山寺)
学生知道了行程,早早就在网上搜集资料,所以虽然也许是第一次接触独墅湖大教堂或重元寺、金山寺,但学生或许已经了解它们的前世今生,亲临现场以后更是欣喜若狂,或拍照留念或亲手抚摸建筑,这种亲身体验要比教师枯燥地讲解有趣万分。
【实例】园区互动学习平台(http://study.sipedu.org)
三、教学做合一——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力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他认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初中地理核心素养提出了四大要素,其中有一要素是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教学中要求培养学生的调查、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能力培养是地理教学创新的基本方向,这与地理科学的基本属性相关。在地理教学中体验性学习、结合乡土地理、野外实习都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论哪一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都要体现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和自主性相统一的原则,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完成活动的设计、组织及活动的总结工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人类生存环境。
【实例】“园区交通线路的布局”地理调查
调查指南
第一步:知道园区常见的几种交通运输方式;
第二步:利用百度地图、苏州园区交通地图等工具;
第三步:自己徒步或坐车了解园区的交通线路;
第四步:自己手绘园区的交通图,或地铁图、公交图;
第五步:分析园区交通的布局特点,给园区交通提点建议。
学生以组为单位,明确调查目标,制订调查计划,设定调查方案,最终得出调查结果。在这种开放式的地理实践活动中,没有标准答案,学生需要的是亲身体验,亲自动手、动脑,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终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