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枯山水置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016-12-12郭乘伸
郭乘伸
摘 要:日本园林源于中国古典园林,在融糅其特有的文化后,呈现出具有日本特色的艺术风貌。枯山水作为日本庭园发展的巅峰,其高超的置石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日本园林的标志,对现代景观设计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日本枯山水中的置石方式及手法进行探讨,并对枯山水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作出分析,使其得到更好地继承与发展。
关键字:日式枯山水;置石;现代景观设计;发展
日本古代造园与中国古典园林同属东亚造园体系,以表现自然山水意趣见长,两者是本源与分支的关系。日本造园在师法自然这一原则的指导下,结合日本特色,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世界造园上独树一帜。日本传统庭园造景以丰富多变的自然山水为基础,经过总结提炼,高度概括自然中山体、岛屿、丘陵、石岗、河海、溪流、瀑布等各种典型特征,艺术地再现其自然特征,手法相当成熟、细腻且充满情趣。
在日本传统造园中,石景作为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占据绝对重要的地位,是造园的核心内容,“立石”甚至一度作为作庭的代称。同样以叠山相石著称的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到唐宋时期,在用石的审美上,倾向于追求石的奇、怪,即所谓的“透、瘦、漏、皱”,这种赏识趣味上的极端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中国园林的真味,到明清时期更是发展到叠山。而日本造园则始终停留在置石这一阶段,且在近世将其推向枯山水的极致,其独特的置石艺术所具有的审美使得它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不断地得到继承,并与时俱进,同新的设计理念相结合,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辉。然而中国古典园林虽为经典,但现代景观设计对其传承大多流于表象或复制,很少有作品让人称奇。文本试图通过对日本枯山水石庭中的置石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析日本枯山水在如此多变的时代却仍能焕发新的活力的原因,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方法。
一、枯山水
(一)概念
枯山水,又名干山水、假山水,即在没有泉水河流的地方仅立山石,或以砂代替水,是日本园林中的精华,主要运用在小庭园中,也可以作为一部分运用在大型的池泉园中,表现为一种手法或是一种园林类型。最初的枯山水只是因为当时的京都缺水,且日本有大量的石材、砂砾,而后因为佛教、道教、茶道等的发展,被注入禅与茶两种文化意义并趋于成熟。
枯山水的材料不多,主要有石、砂、青苔、木等几种,在运用时或单纯地用某一种,或几种,包括石庭、苔庭、型篱、书画式枯山水几种类型,本文只针对石庭这一种以石、砂为材料的枯山水主要的表现形式作详细地探究与分析。
(二)起源和发展
镰仓时代,中日两国的佛教文化交流更为频繁,加上日本国内战争四起,人们更多地将希望寄托到佛教禅宗上,从而产生了以组石为中心、追求主观象征意义的、抽象表现的山水写意园。这个时期著名的造园师有梦窗国师,他的作品多为池泉园,有枯山水的倾向,擅于布置石组。南北朝时代,出现天龙寺、西芳寺、临川寺这类枯山水园林,以砂来比喻大海的手法得到运用。室町时代的景观用石文化取得长足进步,枯山水的发展也迎来了鼎盛时期。置石的应用在大正时代更加趋于成熟和广泛,庭园中置石的手法和方式也更加多样化。从平成时代到现代,则致力于将日本的特色更多地注入到现代景观设计中。
(三)枯山水的特征
日本枯山水置石更侧重于单石与石组的平面组合,且偏爱用体量和高度较小的石块,用砂石、苔草等的组合更能呈现出荒凉和枯寂的效果,表现日本园林美学的本质美。同时由于受到绘画、书法的影响,将山水画的要素、布局形式以及书法的形式应用到庭园置石中,从而表现出较强的美学特性。
日本的枯山水受到佛、道教的影响较深,用置石象征须弥山、释迦牟尼、菩萨以及十六罗汉游行等,具有浓厚的佛教特征及寓意。随着日本庭园置石的不断发展,到江户时代以后,更多地受日本道教思想的影响,出现了以道教神仙思想为主题的蓬莱石组、龟鹤石组、阴阳石组等。另外,受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出现以表现五行思想为主题的五行石组。
二、枯山水置石的设计手法
石组,也即石型组合,将不加任何人工修饰加工状态下的自然山石组合在一起,是日本石庭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日本人崇尚自然的性格使他们在用石方面偏爱用自然石,不经过人工雕琢和打磨,利用它们自身的特点单纯或适当地结合,在自然之中见人工,追求野趣、朴实的自然风格,并以此来表现大自然中的山川、岛屿,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
日本枯山水置石或是在庭园中的关键位置进行置石,诸如植物的根部、草地边际、束柱旁边等,形成一处小景;或是成组列地布置,先选择一个形状、色彩、质感俱佳的石块作为主石立之,然后将其他的石头作为副石,顺应主石搭配设置,既强调统一的协调,也考虑部分石块之间的对立与呼应,从而使整体的配置形式丰富又有趣。
(一)石组平面组合类型
石型组合多样,常常以主景石的形态来命名,一个景石是须弥山式,源于佛教;两个景石常常组合成一高一低、一主一副的坐禅石,代表一个讲经的老和尚。一个听禅的小和尚;三个景石则布置成三尊石,分别为一个中尊、两个侍尊,组合形式丰富多样;五个景石可组成五行石,代表金木水火土;多组景石组合的有七五三石、追逃石、九山八海石。枯山水石组发展到江户时代时,更趋向于龟石和鹤石,具有浓厚的祝福意味,包含着众多美好的意愿与想法。
(二)置石的空间构成
日本传统庭园置石在布局上以横向为主,除了枯山水瀑布石,在竖向上鲜少采用向上堆叠的手法,不管是组石、沙石、散点石、踏跺石还是步石,皆横陈平抛,且大多采用低矮小石,使人产生横卧的感觉。
石的放置方式有立放、斜放、平放三种,置石方式的不同使得表达出来的气势也有所不同,立石给人以庄严向上的力量;倾斜的石组表现出一种动势;平石呈现出稳定的感觉;圆石则表现了丰满与稳健。石组的放置方式按照一定的美学价值、数学关系或其包含的思想内涵进行,置石的数量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与其蕴含着的禅宗理念形成鲜明的对比。
日本庭园置石艺术追求整体平衡感的保持和特定的动态感。对于头部歪扭的石块,头部的平稳是获得其整体平衡感与安定感的关键,因此即使倾斜其整体姿态,也要保证头部的端正与平稳。在追求石组的动态表现方面,则用石的特定形态来表现相应的动态,根据所置石与石组的动态特征表现出诸如逃石与追石这样的石组意境。
三、枯山水置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枯山水发展到现代社会,经过不断地创新,与其他设计理念相结合,给人们带来更多惊喜。在世界上众多优秀的景观设计中都能看到日本传统枯山水的影子。通过选取几个日本枯山水石庭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案例进行阐述与分析,试图找出值得借鉴的方法。
彼得·沃克、枡野俊明、野口勇等同为世界现代景观设计界的杰出人物,本文选的这四个例子旨在分析比较它们如何将传统的日本石庭枯山水与现代设计结合在一起。彼得·沃克是美国极简主义的先驱,在唐纳喷泉中,他利用石块本身简洁的形象和由它们组成的秩序化的景观,使它在周围聒噪的环境中隔离出一方小空间,强调对自身的集中,这种设计精神和理念与日本的禅宗精神是一致的,但是与雾喷泉结合使其更为现代与实用。枡野俊明与野口勇同为日本的景观设计师,他们深谙日本传统枯山水之道,枡野俊明在麹町会馆中更艺术地表现枯山水的精神,野口勇在曼哈顿银行广场庭院中则将现代喷泉石材与佛教禅宗理念结合在一起,二者皆使枯山水得到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在中国,将中国古典园林与传统枯山水的禅宗意境结合在一起,让人在沉思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中国传统园林之美。
四、结语
在现代景观设计理念层出不穷的时代,日本枯山水却未因为时代的发展而消逝,反而散发出更为独特的魅力。日本枯山水石庭在新时期的发展是成功的,众多东西方景观设计师将自己的审美与见解融入到它深刻的内涵与造园意境中,以更丰富的形式、更多新材料的运用以及更加创新的科技为它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枯山水同为东亚造园体系,且是日本造园的源泉,被奉为世界造园史上的经典,其丰富的造景手法和高超的造园技术无不值得人骄傲。虽在新时期也涌现出了诸如苏州博物馆等众多优秀作品,但大多数却仍流于形式与表面,没有深刻领会古典园林中的内涵与精神。本文希望通过对于日本枯山水的分析与总结,让我们更多地反思如何能使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更好地得到继承与创新,使其永久地得到延续。
参考文献:
[1]张十庆.《作庭记》译注与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2]刘庭风.日本园林教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3]蒋文彬.日本景观用石文化应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
[4]王奉慧.论禅宗与景观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04.
[5]张云路.日本传统园林中的意境表达在日本现代园林中的运用[J].中国园林,2011,(05).
[6]杨秀娟.日式庭园用石形态的变迁及受中国文化影响之探析[J].中国园林,2011,(03).
[7]杨艺红等.日本枯山水造园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继承和发展[J].江苏农业学报,2009,(25).
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