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文化在现代城市建筑中的传承与发展探究
2016-12-12毕宇娟
毕宇娟
摘 要:室内设计在“国际化”潮流影响下,传统地域性、民族化家居文化受到边缘化。充分认知和全面挖掘传统民居文化特色,从传承与发扬上来创新现代室内设计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传统民居功能、结构、特色及人文理念入手,来探讨在现代城市建筑空间中的应用。
关键词:现代城市建筑;室内设计;传统民居文化;继承原则;发展应用
现代室内设计是建筑领域的一个新型学科,与建筑学、环境学、艺术学等学科交叉性强。在现代城市建筑中,对传统民居文化的借鉴与运用已经成为室内设计创新的重要方向。传统民居文化作为深藏于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有形财富,不仅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心理,也给我们的家居环境带来深层的影响。研究传统民居文化与现代城市家居空间设计的关系,对于传承民族文化、提炼民族精神,从而为构建新的现代家居环境增强传统特色奠定基础。
一、现代城市建筑与传统民居文化的融合
台湾设计师王建柱在《室内设计学》中提出室内设计是基于人为环境下的空间创造方法,也是物质与精神并重的理性创造活动。张绮曼先生在《设计哲学与现代室内设计》中,将室内设计界定为建筑空间内部的,运用物质技术、艺术手法来优化室内空间的使用环境,创造出舒适、合理、满足人居生活、学习、工作的理想空间环境。现代室内设计源自建筑,而建筑发展与传统民居文化关系紧密。人作为现代室内设计的主体,在营造室内空间环境中,也应该从满足人的生理、心理、环境等需求上来布置室内艺术环境。我国传统民居文化历史悠久,传统民居形式复杂多样,而不同民居形式又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传递着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刻内涵。随着现代城市建筑的发展,对建筑结构及室内设计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传统民居文化作为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相互融合与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如北方庭院式民居形式,以其独特的四合院结构成为中国北方民居的主要传统。我们从陕西扶风县凤雏村四合院传统遗址挖掘来看,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呈现出完整的四合院风格。当然,四合院作为北方重要的传统民居形式,在现代城市建筑空间运用中还存在差异性,特别是对于现代高楼大厦,其建筑空间结构与形式,还需要给予重新融合。当然,传统民居形式所蕴藏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城市建筑空间及现代室内设计中仍占据重要地位。如对于传统四合院中的入口区域设计,与现代城市建筑空间入口空间的设计,往往能够找到更多的设计关联性。
二、传统民居入口形式与现代城市建筑空间
的差异性分析
(一)传统民居入口空间的特色
在传统民居文化中,入口空间既是一个独立的家居空间,又具有独特的传统民间主题特色,往往在设计上注重对装饰、光影、空间功能的统一,同时还要融入独特的民族人文特色。在传统建筑空间结构形成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社会生活秩序的影响,对于传统建筑空间中民居结构具有明确的空间功能。以传统四合院结构为例,从总体空间布局上,由大门进入甬道,遇到影壁墙后转折进入前院,再由垂花门导入内院,从而突出内外之别。当然,随着传统民居的不断演变,在入口空间形成上,往往作为室外与室内的过渡空间,并由入口、影壁、围墙、甬道等形成立体三维空间。入口空间在文化内涵上,往往以人的内敛、含蓄性格相关联,同样在建筑构造上,也将入口空间作为建筑的委婉曲折之美。
(二)传统民居入口空间主要内容
传统民居借鉴传统四合院的入口形式,将大门、影壁、围墙、通道作为围合式空间。也就是说,入口空间实际上是一个小型的庭院,其尺寸与前院、内院有别,而其曲径通幽的设计思路往往体现出传统美学。正如陶渊明在世外桃源的讲述中,“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由此可见,对入口空间从结构方式上体现先抑后扬的艺术效果,实则是通过大门、影壁、内墙等所构成的视觉中心来营造曲折之美。
在入口空间的功能划分上,与现代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有关。传统四合院在入口空间上将遮挡视线作为保护隐私的重要手法,同时有助于避开门外的寒气,起到迂回曲折之用。如在西安半坡遗址民居结构复原图中,对入口空间的设计做出长条形,并在入口门道设灶,便于加热入口空气。现代庭院民居结构在入口空气流通上,多发展为S型,使得气流形成聚而不散的状态。入口空间在传统四合院结构中多以露天方式为主,在方位上以东南向为主,影壁设置于前,使得光线照到影壁上;同时在两侧漏窗设计上,有助于将光线引入前院,来营造前院空间的光影效果。对于入口空间的装饰效果来说,作为进入前院的入口,往往以丰富的庭院文化为表现。如在影壁前设置花池,在过渡空间增加绿植。北京四合院影壁下还设有基座,增加砖雕、石雕工艺,并在影壁上进行雕镂,如壁心设置砖匾,以“平安”“福禄”“鸿禧”等字句为多,在四角饰以卷叶花纹,在玄关空间及两侧增加漏窗设计,使其更显大气。入口空间在人文气息的表现上,往往将重点放在装饰上,如入口影壁上的花纹、图案等,利用传统文化吉祥符号来表达浓郁的文化底蕴。
(三)传统民居入口空间与现代城市家居空间的差异性
全面分析传统民居入口空间的特色,并就现代城市家居空间的功能与结构进行探析,分析两者的差异性,为优化现代城市家居入口空间结构、提升入口空间的审美需求、增强现代城市家居入口空间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总体来说,其差异性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空间结构差异性。现代城市建筑入口空间称为玄关,而在玄关设计上,因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加之现代城市建筑结构多为套房形式,总面积少,不具备传统民居的庭院形式,特别是在采光上,更显不足。因此,玄关在主体设计上与客厅及其他空间紧密联系,使其设计多样性大大受限。二是功能设计差异性。对于传统民居中的入口空间,多采用曲线绕行方式,特别是在内外空间衔接上,利用有效的阻挡方式来表达传统内敛文化。反观现代城市建筑结构,由于室内空间面积小,对室内空间功能设置强调其实用性。三是艺术审美差异性。在传统民居空间结构及艺术审美上,严格遵循礼制要求,特别是在建筑框架、大门等部位,更是遵照相应规定进行。如在传统建筑雕饰上,即便是穷人家也要将相当的财力投入于此。当然,对于传统民居中的精美雕饰文化,如木雕、砖雕、石雕等,其审美艺术占主体,而在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上,往往关注室内空间的多元化,尤其是在多元文化影响下,室内装饰工艺及技术更加强调艺术性。四是对文化内涵的差异性表达。传统民居在设计上注重文化涵养的表现,特别是在建筑风格上,既要突出人的文化性,还要兼具整体风格的鲜明特色。相反,在现代城市建筑文化表达上,尽管家居风格多样化,如田园风、北欧风等,其风格差异性较大,在不同空间及室内空间设计上,其构思往往变得更加多样。在纷繁复杂的家居风格中,文化内涵的欠缺往往较为突出。
三、现代城市家居设计与传统民居文化的融合原则
(一)传统民居文化在传承中要满足现代生活需求
郑光复在《建筑的革命》中提出“龟、贝的壳是有生命的,但多数人看到空壳而忘却生命。建筑本身不是空壳,而是有生命的壳”。对于现代城市建筑空间设计,正是基于生命的壳,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传统民居文化作为建筑文化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尽管具有时代性、多样性,但其传统民居文化中必有适宜现代城市生活的部分。因此,设计师通过对传统民居文化的提炼与归结,将之运用到现代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中,使之更加符合和适应现代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在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中来美化家居环境。
(二)传统民居文化在传承中要突显传统文化基因
从遗传学来看,生物基因是生命体的基础,也是构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基因变化了,生物体也发生变化。同样,在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中,对于传统民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如同对生命生活环境的延续,要从传统民居文化中来汲取有益文化,来重塑新的生活环境。建筑文化本身的延续性,与建筑文化元素有关,特别是对于传统建筑文化来说:一方面反映了建筑自身的外在形式;另一方面反映了建筑所传递的价值观念与审美取向。因此,在优化现代室内空间设计思路上,从室内空间文化的传承上,吸收传统民居文化元素,使之得以在现代城市空间设计中予以保留,从而实现人们心理上的情感满足与审美诉求。正是基于此,加强对传统民居文化元素的挖掘,从现代城市室内设计对传统民居文化的运用中来增强文化的多重性、历史性,从而实现文化的延续。
(三)传统民居文化在传承中要凸显科技内涵
从马克思主义人类起源说来看,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对工具的使用。工具作为现代技术的综合,在人类历史发展上扮演重要角色。如在不同时代下,生产工具的运用与其技术文明具有一致性。技术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人对自然、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认识。建筑设计中的传统建筑技术,也是现代城市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内容,代表着不同时期的技术内涵。因此,从传统民居文化与现代室内设计的融合中来传承技术内涵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传统民居文化在传承中要强调对人的审美心理满足
现代城市空间设计要体现审美文化心理的满足,特别是对历史沉淀下的传统文化审美,其强烈的时代性与现代审美心理的融合,能够从文化的影响、重构中来弥补各自的不足。如对传统民居民族性、地域性文化元素的运用,来突出现代人居审美文化特色,促进现代建筑空间设计的多元化特色。
参考文献:
[1]韩佳,周越.江南民居美学特征与创新性研究[J].艺术教育,2012,(04).
[2]蒋勇杰.地域建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中国地域建筑与文化研究院地域建筑专题研究探索[J].建筑与文化,2013,(02).
[3]皇甫舟楠.中国传统民居对现代城市建筑的影响[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6,(03).
[4]周俊玲.陕北窑洞民居的当代价值及其保护利用[J].丝绸之路,2009,(16).
作者单位: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