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圣寿寺塔建筑艺术评析
2016-12-12卢珍珍
卢珍珍
摘 要:塔是中国古代建筑形式的重要类型之一,历经千年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风格,是古建筑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圣寿寺塔以自身悠久的历史、美轮美奂的造型及神秘的来源,增添了河南境内宋塔的价值作用及研究意义。
关键词:圣寿寺;古塔;艺术
北宋的佛塔建筑是古塔发展的一个划时代阶段,具有承前启后的特点,尤其是河南的宋塔更具艺术特色。作为商丘的宋塔代表——圣寿寺塔,不仅是商丘宋塔中时代最早、造型奇特的名塔之一,也是商丘市内地面上现存最古老的建筑胜迹,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及艺术价值,对研究北宋的佛学建筑、美术、书法、音乐等都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一、圣寿寺塔简介
(一)圣寿寺塔来源
圣寿寺塔坐落于河南省商丘市睢县阎庄村。村中心一高台上巍然屹立一座宝塔,此塔名曰圣寿寺塔。关于圣寿寺和圣寿寺塔,传说是皇上为一个僧人建造寺院,取名圣寿寺,又建起一高塔,叫圣寿寺塔。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圣寿寺塔260 件佛像外砌在佛塔建筑上,惟妙惟肖,无一雷同,有着重大的历史文化遗产价值。1963年,此塔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圣寿寺塔的现状调查
圣寿寺塔很长时间经受自然灾害导致毁损程度较深,政府不设置保护区域,游客可以免费近距离触摸宝塔,另外相关的部门对其关注程度较低,地方政策以及资金不能满足,对圣寿寺塔只做了部分性保护措施。
二、砖塔的审美艺术特点
圣寿寺原面积超过50亩,拥有100多所建筑物。跌宕起伏的战争已把其原貌摧毁。但是,其优美的造型、精湛的砖雕艺术和宝贵的碑刻痕迹,使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审美艺术价值。
(一)圣寿寺塔的造型艺术
圣寿宝塔建在宋代,高22米,是一个六角形的平面,这和平常看到的八角形塔是有区别的。该塔拥有九个级别的密檐砖塔型,每层楼高3米许,几乎没有基座。基于两层的塔,内外都涂成白色,北、南、东、西券四面,其余四面辟假窗,窗由大方砖雕刻而成;最上两层,则八面均辟券门。门为拱券式,券外绘方形图案,设有砖雕门额、门簪,塔的各层,均叠涩出檐檐角皆有挑檐木,外端挂着原始风铎。托出一平台,唯底层有瓦;八角形环形走廊,像大型塔覆盖一层的小塔之间形成的核心和外层。第二层墙内壁大概成了佛教徒埋葬秘密的地方。
根据建筑形态不同,可将其分为四型:第一种是亭阁式;第二种是阁楼式;第三种是无缝式;最后一种是密檐式塔。而圣寿寺塔则属于第四种密檐式塔,多是砖石结构,塔底很高,上面各楼层突然发生改变,每一层紧密结合在一起,檐与檐之间不设门窗,塔身越往上收缩越急,形成极富弹性的外轮廓曲线,轮廓曲线形成一个非常灵活的线条。横向砖形四层建成,无覆瓦。造型刚中带柔,明暗对比强烈,显得简单朴素、端庄、厚重。同楼阁式塔相反,圣寿寺密檐式塔的檐层数目多于塔内的楼层数目。其次,第一层的塔身和塔下的须弥座,造型比较高大。密檐式塔很多都具有佛教内容的雕刻图案等,都集中在此处。塔二楼以上相对较短,塔檐紧密相连,通常没有门和窗户,有的即使有门窗,也仅仅作为采光、通风之用。
总体来说,宋代古塔建筑造型飘逸厚重而又落落大方,如果说“唐代古塔像一个积极进取、精神饱满的男子,那圣寿寺塔建筑就仿佛一位端庄娴娜、清水芙蓉般的少妇” [1]。
(二)砖塔的砖雕艺术欣赏
圣寿寺塔的内在设计艺术也十分精湛,圣寿寺塔的外墙精细的佛像砖雕犹如鱼鳞,每个佛像惟妙惟肖。经过考察,因为圣寿寺塔历经破坏,许多雕像已不存在;大部分砖的雕像是复制品,但并未影响圣寿寺建筑外观和整体意义上的艺术。坐在丹莲座上或腰上束着宝座前的雕像,表达着庄严,仿佛在听人亲切地祷告,骑着狮子的文殊菩萨和骑着白象的普贤二菩萨,头上戴着王冠,表情不悲不喜,戴着头饰给人一种平静无可恐惧感。观音菩萨或六臂或十二臂,袒胸露臂,身段苗条,气度非凡,表现了女性的真善美与尊严[2]。罗汉造型虽然不多,但形象特别生动。降龙罗汉面目清秀,温文尔雅。伏虎罗汉面部狰狞,不可小觑。有的罗汉用如意撑着下额,安静冥想;有的罗汉脚穿草鞋,手扶拐杖,仰首眺望……每个罗汉都个性鲜明。回廊两侧设有25个壁龛,龛内有壁画或泥塑像,回廊尽头有雕刻复杂的天花板,并且彩绘也是十分地细腻精美。宋代的佛像在人物外貌及内心的表达上, 赋予了佛像活的灵魂,让人觉得亲切而生动。佛陀的服装,线条平滑,脸和手比较丰满。雕刻在菩萨衣服上佛冠很小,如向日葵的种子,但可以清晰地看见头发与眉毛,深刻地表现了宋代艺术家雕刻模制技艺的精美娴熟。
十六罗汉是圣寿寺塔砖部分雕刻艺术之一。,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是佛教原镇的罗汉追随者。圣寿寺塔,16罗汉雕塑正是建于生动的想象力基础之上。从大处看,方面大耳、高鼻梁、连鬓胡须,眉清目秀,眼嘴清晰,大耳朵高鼻梁,人物面貌很突出;从小处看,或手拿着如意,拄着一根手杖,或长眉下垂,或在旁边目不转睛,或藏而不露,这些形态使他们气韵更生动、更精彩[3]。圣寿寺塔佛砖的造像最为丰富的是菩萨像,菩萨分为三种:第一种图像表达的是菩萨修为高低分阶段的像,从凡夫俗子修到菩萨经过42个水平,但是也不能把它们单个区分开来;第二种是佛经中特定的建议名称的菩萨像,最常见的有文殊、普贤、和弥勒,地藏,大势至等菩萨像;第三种就是观音菩萨。260件砖雕做工精致、精美的外观和流畅的线条使雕刻显得栩栩如生,这些雕像是中印文化的结晶,是砖雕艺术的颂歌,体现了宋代人很高的雕刻技术。
(三)圣寿寺塔的碑刻艺术特征
在塔基座中主要的壁龛中,如在走廊里的砖墙上,很多铭文和著名的诗句都是嵌入式,对研究宋代历史及古代建筑有重要价值作用。北宋王朝书法家赵安仁写的“三经”最为有名。南门口一楼东边墙上还嵌有石六方,存在于太平兴国七年的样品义经的上部和下部卷的启示中。这三种楷书、楷书形式创始人笔法庄重、苍劲有力;带有欧、柳两家的书法之长,是完好、罕见的宋王朝书法作品。地下层内券门在走廊里向南,东西两面塔壁上分别镶嵌着四幅石刻佛经,每幅由六块青石拼成,技法精妙,线条抑扬顿挫,仓劲有力,如流水般自然,毫无雕刻凿痕,如同模制一般,充分展示了宋代工匠完美的雕刻技巧。
(四)圣寿寺塔与佛教的渊源
宋代圣寿寺砖塔审美文化内敛保守,理性有余而自由不足,追求精致典雅,文人雅士色彩较为浓厚,建筑建造逐渐走向制度化、标准化、审美化。商丘圣寿寺塔受在其影响下,建筑也呈现出清秀典雅的造型风格。辽金因地处边陲,技术文化落后,依靠吸收中原文化,再加上极其崇信佛教,所以佛塔以不能登临的实心密檐塔为主,然后在基座和塔身上分别装饰了繁缛富丽的佛教作品,佛性意味浓重,显得雄壮华丽。一种佛教的最重要的宣传方法艺术,促进调动艺术思维是佛教通过佛、菩萨等艺术形象,试图达到惊奇、敬畏、崇敬和信仰的理由,这就要求把菩萨的形象通过夸张的手法达到理想主义之谜[4]。另外,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来看,古塔文化具有三个主要特征:神秘性、世俗性和美观性。神秘性是中国古塔延续印度佛塔文化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观念上多为弘扬佛法;二是装饰上多为一些佛教题材;三是平面布置上具有宗教含义。世俗性是中国古塔区别于外来佛塔的主要文化特征,它是在借助佛塔神秘性的力量来达到某种如登高揽胜、瞭敌警戒、补充风水、振兴文风等实用功能。审美文化的美观性也在中国古塔上体现出来,主要从塔基的稳定、塔身的形状及其节奏之美、塔刹的高耸,甚至是建塔的材料之美、平面造型之美、曲线之美等方面展现出来。这些功能是中国现世文化的一种表现,更是人间性、世俗性、实用性在佛塔造型上的一种运用。
三、商丘圣寿寺塔的价值及研究意义
随着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中国佛教建筑史逐渐发展起来,河南建设史上的古塔,可以追溯到东汉孝明帝的时期[5],据大白马寺齐云塔灵异记记载:“乙巳之岁二月八日,孝明皇帝驾幸鸿胪卿寺,颉二三藏,问对数次,弥加礼重……”河南古塔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圣寿寺塔作为河南省佛教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圣寿寺塔作为北朝至两宋时期发展过程的重要载体,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与佛教传入中国的交融与碰撞,为建筑史和科学技术的历史添加了光辉的篇章,也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教训。做好北朝至两宋时期圣寿寺塔的保护,对于研究相关历史、文物利用、科技发展、文化传承、经济增长及国民素质提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便于更好揭示河南古塔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演变,也便于更好地保护并利用古塔这一重要的古代建筑类型。
参考文献:
[1]汤里平.中国建筑审美的变迁[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76.
[2]马书田.全像观音[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6.
[3]张家泰.唐造塔博士宋玉及同光禅师塔[J].见杨鸿勋、刘托主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编《建筑历史与理论》(第 5 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4]杨廷宝.郑汴古建筑游览记录[M].见中国营造学社编《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六卷·第三期》,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5]徐金星.关于齐云塔的几个问题[J].中原文物,1985,(04):115.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