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低温疗法对心肺复苏后病人脑复苏及预后的临床观察

2016-12-12郭敏军梁子敬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21期
关键词:心搏心肺乳酸

郭敏军,晏 平,梁 庆,梁子敬



亚低温疗法对心肺复苏后病人脑复苏及预后的临床观察

郭敏军,晏 平,梁 庆,梁子敬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后病人脑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来我院治疗的心跳呼吸骤停后心肺复苏病人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亚低温治疗组(45例)。对照组只进行心肺复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亚低温以及冰毯冰帽全身降温治疗方法。评价两组病人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测定血糖、血乳酸水平,观察并发症,评价预后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GCS评分、血糖、血乳酸水平、并发症发生率、预后和日常生活能力不同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方对心跳呼吸骤停病人心肺复苏后脑复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病人的远期生活质量。

心搏骤停;心肺复苏;亚低温治疗;脑复苏;预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心搏骤停导致心脏失去射血功能而终止有效的血液循环,引起全身组织器官缺血、缺氧而坏死,如果不及时进行抢救,病人可失去生命[1]。心肺复苏是对心脏呼吸骤停病人进行抢救的重要方式,通过心肺复苏病人可以恢复自主心率和呼吸[2]。临床认为心跳骤停病人苏醒成功并不仅是循环以及自主呼吸的恢复,还应达到脑复苏这一最终目的[3]。近年来,亚低温对脑部的保护作用已得到了公认,亚低温治疗技术可以加强病人的脑复苏,促进大脑神经元的恢复[4-5]。本研究通过对心肺复苏病人进行亚低温治疗,观察脑复苏及神经功能预后情况,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心跳呼吸骤停后行心肺复苏的病人8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46例,年龄( 47.75±9.6)岁;心跳呼吸骤停时间(6.16±0.58)min。致病原因包括车祸23例、电击2例,呼吸衰竭48例、溺水3例、内科系统病变32例。所有病例收治前表现均为心跳骤停。所选病例均严格按照《2005AHA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要求进行抢救。纳入标准:心脏骤停时间 <10 min,肝肾功能正常,经心肺复苏后心脏恢复自主心律,动脉压 >60 mmHg。

排除标准: 失血性休克,低血压,全身衰竭,心肾功能不全,心包填塞或者胸廓有明显畸形者,中重度脑卒中,外伤致广泛脑损害者,晚期肿瘤者,脓毒血症者,排除因特殊原因中途退出治疗者,临床资料不全者[6]。经过心肺复苏后恢复循环及呼吸系统后,将病人分为对照组(43例)和亚低温治疗组(4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心肺复苏治疗 所有病人在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后尽快进行胸外按压,对于尚未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在积极维护呼吸及循环稳定基础上,予以降颅压、脱水、镇静、抗惊厥、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脑代谢、预防脑感染、预防并发症等相关的治疗。

1.2.2 亚低温治疗 在心肺复苏基础上进行亚低温治疗。具体做法:持续静脉滴注冬眠合剂(生理盐水500 mL+氯丙嗪100 mg+异丙嗪100 mg),待逐渐进入冬眠状态时,应用电脑降温毯进行以0.5~1℃/h的速度进行降温,使中心体温降至32℃~34℃,并维持24 h。然后进行自然复温[7-8]。

1.2.3 心肺脑复苏成功标准 以病人恢复自主心率和呼吸,大动脉搏动恢复时间≥3 h 为心肺复苏成功。以有自主意识和眨眼,可准确切题的进行语言表达,可进行指令性动作,且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12 分~15 分为脑复苏成功[9]。

1.2.4 观察指标 两组在心肺复苏后的1 d、3 d、5 d、7 d、10 d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测定血糖、血乳酸含量;采用生活能力定量表(ADL)评估预后,Ⅰ级为生活能力完全恢复,Ⅱ级为可独立生活,但有功能缺损,Ⅲ级为生活能力较差,需要他人协助,Ⅳ级为意识模糊,处于植物状态[10]。

2 结 果

2.1 GCS评分 复苏之后的第1天两组进行GC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5、7和第10天亚低温治疗组GCS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复苏后GSC评分比较(±s) 分

2.2 两组血糖和血乳酸比较 复苏第1天两组血糖和血乳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5、7和第10天亚低温治疗组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复苏后血糖及乳酸变化比较(±s) mmol/L

2.3 并发症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肺部感染、心律失常、抽搐和死亡病分别为2例、2例、0例和1例,对照组为5例、4例、3例和5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预后情况 治疗后2周、8周、12周、24周后亚低温治疗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3 讨 论

心脏骤停是最严重而紧急的临床状况,心肺脑复苏一直是急诊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于发生心搏骤停后早期接受心肺复苏的病人可以恢复自主心率和呼吸,但是即使病人恢复了自主循环,仍然会因为并发症或者再次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而死亡,使心肺复苏后病人的存活率仍然很低[11]。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已有所提高,但脑复苏的疗效却较差。故提高脑复苏的成功率,对心搏骤停后心肺复苏的意义重大。心肺复苏后脑保护的方法包括亚低温治疗、抗凋亡药物治疗、溶栓治疗、特殊灌液治疗等。其中,亚低温疗法被认为是极其有效地方法[12]。

通过降低机体的体温和脑组织局部温度,降低细胞的耗氧量和代谢速度,从而减少兴奋性氨基酸以及自由基的生成和释放,减轻Ca2+内流,抑制炎性反应介质和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从而对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形成保护[13-14]。

本研究中,亚低温治疗病人,其复苏GCS指数明显高于单纯行心肺复苏的对照组病人,血糖、血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预后和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即亚低温治疗确实可以有效减少心跳呼吸骤停后缺血缺氧对脑组织的损伤,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和对生活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中可以看到,亚低温治疗后病人血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心跳呼吸骤停后缺血缺氧使脑细胞通过糖酵解获取所需的能量,这一过程使脑细胞产生大量的乳酸并对脑细胞产生毒性。低温可以暂时性抑制脑细胞的活动,减少脑细胞所需能量,降低乳酸产生,保护大脑。温度降低可使细胞因子分泌减少,减弱白细胞迁移和吞噬作用,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其中肺部感染是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对病人护理过程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进行呼吸道护理,协助病人翻身、拍背、吸痰以在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亚低温治疗法可以对心肺复苏后的脑复苏有更好的疗效,提高心脏骤停后成功进行心肺复苏后病人的生存率,还可以有效的减轻缺血缺氧对脑组织的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预后和生活质量,对脑复苏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薛继可,冷巧云,高玉芝,等. 急诊科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因素[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1):28-34.

[2] 丁旻珺,谢娟. 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3):3956-3959.

[3] Savarese I,Balestri M,Piersigilli F,et al.Mild hypothermia and hemorrhagic lesions in neonates with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experience in an outborncentre [J].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2015,14:1-16.

[4] 邓挺,余涛,杨正飞.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脑复苏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152-153.

[5] 罗雅娟,周从阳.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江西医药,2011,24(2):381.

[6] 杨志华.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6):127-128.

[7] Schlögl LT,Schwab J,Weber MA,et al.Mil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improved survival ofter resuscitation[J].Med Klin Intensivmed Notfmed,2015,110(8):597-601.

[8] Andresen M,Gazmuri JT,Marín A,et al.Therapeutic hypothermia for acute brain injuries[J].Scand J Trauma Resusc Emerg Med,2015,5(23):42.

[9] 唐从耀,黄欣,张晓瑜,等.心肺复苏方式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2):2000-2001.

[10] 杨玉梅,贺丽,赵晓,等.早期强化降压联合亚低温治疗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和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8):100-101.

[11] 丁旻珺,谢娟.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3):3956-3959.

[12] Filgueiras-Rama D,Calvo CJ,Salvador-Montaésó,et al.Spectral analysis-based risk score enables early prediction of mortality and cerebral performancein patients undergoing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for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and comatose status [J].Int J Cardiol,2015,1(186):250-258.

[13] Gong P,Zhao H,Hua R,et al.Mild hypothermia inhibits systemic and cerebral complement activation in a swine model of cardiac arrest [J].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15,11.

[14] López-de-Sá E,Rey JR,Armada E,et al.Hypothermia in comatose survivors from 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 pilot trial comparing 2 levelsof target temperature[J]. Circulation,2012,126(24):2826-2833.

(本文编辑王雅洁)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 510120),E-mail:1321664130@qq.com

引用信息:郭敏军,晏平,梁庆,等.亚低温疗法对心肺复苏后病人脑复苏及预后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21):2568-2570.

R605.974 R278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6.21.034

1672-1349(2016)21-2568-03

2015-11-27)

猜你喜欢

心搏心肺乳酸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10秒钟之内的决断(上)
——心搏骤停的漏诊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心肺血管病杂志》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心电图心博识别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对预测心搏骤停患者复苏的意义探讨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突然倒地怎么办?
腹腔镜手术相关的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