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肥熬夜久坐可致“骨脆脆”

2016-12-11闻唱

工会博览 2016年32期
关键词:补钙骨骼骨质疏松症

□闻唱

减肥熬夜久坐可致“骨脆脆”

□闻唱

一般来说,女性超过35岁、男性超过40岁后,骨量开始走下坡路。女性在绝经期以后的骨量丢失远远高于男性,故女性的发病率大大高于男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骨科大夫彭亚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除了与年龄相关外,与不健康饮食及生活方式也密不可分。一些年轻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经常熬夜、不常晒太阳等,特别是长期的瘦身节食,都会导致钙量流失严重,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青年女性也患上骨质疏松症的原因。

女性要留意骨质疏松五大信号

有些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没有明显自觉症状,只有当骨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患者才会出现骨痛,尤其是受力较大区域(腰背部)的骨痛。正是由于该病症早期疼痛不严重,容易被忽视,或者与腰肌劳损等疾病混淆,晚期疼痛才会加重并扩展到全身骨骼。骨折是骨质疏松症常见的和最严重的表现形式。他指出,脊柱椎体为最常见的发生部位,但并不是所有的椎体骨折都有剧烈的疼痛症状,部分患者检查X线发现椎体形态变化时才回忆出很久前不典型的腰背痛症状。

专家介绍了一些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看一看有几条击中了你。

1.腰背疼痛。骨质疏松症最主要的症状就是疼痛,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

2.身长缩短、驼背。这种骨质疏松的症状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

3.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骨质疏松的症状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4.全身无力。女性骨质疏松症的症状一般多表现为全身疲乏无力、排肠肌痉挛 (也就是普通老百姓所讲的“小腿肚子抽筋”)、腰腿痛或全身性骨痛,严重时卧床不起、手足抽搐。

5.骨骼软化。妊娠后期女性骨质疏松症的症状还可见有单侧或双侧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如果严重时女性骨质疏松的症状可出现骨软化症,伴随脊柱、骨盆及下肢畸形,身高缩短。出现这些女性骨质疏松的症状时一般起病较为缓慢,大多数女性在产后可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防骨质疏松症莫陷入6大误区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许多人在治疗过程中往往缺乏正确认识或偏信某些传言偏方,存在许多误区,并不利于治疗。专家总结了一些对骨质疏松认识上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疾病。骨质疏松症并非只有老年人才发生。通常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以下几类: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如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2.继发于许多其他疾病之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称之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等。3.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因不明的青壮年骨质及妇女妊娠所致骨质疏松症等。除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只发生于老年人外,其他类型的骨质疏松可发生在各年龄层的人群中。

误区二: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许多人以为感觉良好,骨头不疼不痒,就不会患骨质疏松症。其实,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大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至中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当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已为时过晚。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应依靠骨密度仪及定量CT检查。病程十年以上,可以通过X光拍片检查确认,建议中老年女性或有其他骨质疏松症高危因素的人,都应该进行专业检查。

误区三:补钙就可以防治骨质疏松症。许多人误以为骨质疏松就是缺钙,而多吃含钙丰富的食品或钙制剂就能补钙。他们不了解钙被人体吸收和利用还有其他条件。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单纯补钙和维生素D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误区四:喝骨头汤能补钙。一些人常用慢火炖骨头汤喝来补钙,还有人认为多吃豆腐也补钙,这两种传统的补钙法都不太科学。因为,骨头汤里含钙量并不高,特别是汤里脂肪含量高,而脂肪与钙结合成皂化物,还会妨碍钙的吸收与利用。如果能在炖骨头汤时放些醋,再去掉过多的脂肪,或可增加钙的吸收与利用率。

误区五:骨质疏松症患者静养能防骨折。一些已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怕骨折不敢多活动,成天不是躺着就是坐着。其实,这种做法欠妥。因为,运动可以强筋骨,改善骨骼的血液循环,增强骨密度,特别是在户外阳光下活动,还可以增强维生素D的合成与吸收,有助于钙在体内的吸收与利用。所以,运动对防治骨质疏松症十分必要。如果长期卧床和静坐,反而会加速骨质疏松,导致恶性循环。预防骨折的关键在于注意防护,防止意外跌倒。即使已卧床不起的病人,也应该经常让家人把自己推到户外,见见阳光,常使肢体进行被动活动和锻炼。否则,这种病人容易发生“废用性骨质疏松”。

误区六:骨质疏松症无需小题大做。骨质疏松症平时不只是腰酸腿痛而已,得了骨质疏松症后发生骨折的风险大大增加,一旦发生脆性骨折,尤其老年患者的髋部骨折,导致长期卧床,死亡率很高,会严重影响自身和家人的生活。

除了补钙,防骨质疏松还需补什么?

饮食辅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也不错,专家为大家揭秘生活中五大常见的食物营养素能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

1.维生素K。建造骨骼的蛋白质,如骨钙素、蛋白质都需要维生素K才能发挥作用。维生素K水平低的人,跑步时髋骨骨折的概率增加30%。女性和男性每日应分别补充90微克和120微克。

有益食物:西兰花、菠菜、甘蓝、西芹等绿叶蔬菜。

2.镁。骨质疏松症的女性严重缺镁。虽然镁在骨骼的所有矿物中含量不过1%,但是缺镁会让骨头变脆,更易断裂;镁还能预防因补钙而引起的便秘。常人每天摄入400毫克即可,如果额外补充也有好处。

有益食物:全谷物食品、糙米、杏仁、花生和菠菜。

3.蛋白质。骨骼合成需要的一种关键营养素就是蛋白质。事实上,骨骼22%的成分都是蛋白质。每公斤体重大约需要补充1克蛋白质,但也不能补太多。否则容易使血液呈酸性,从而消耗骨骼里的钙质。

有益食物:低脂奶制品、无皮家禽肉、鱼肉,各种豆类、豆腐等。

4.维生素B12。2008年的研究表明,维生素B12摄入不足的人,骨量更容易流失。维生素B12能控制血液中的高半胱氨酸水平,该代谢物质和心脏病、髋骨骨折均有一定联系。健康人每天摄入2.4微克的维生素B12即可。

有益食物:贝类、瘦牛肉和低脂奶制品。50岁以上的人最好选择维生素B12补充剂,因为维生素B12不易被老人吸收。

5.钾。研究发现,常吃含钾多的食品,骨骼更硬朗。每天从食物中摄取4700毫克即可。不过钾的补充剂可能对心脏不利,服用前请先咨询医生。

有益食物:一般的水果和蔬菜均含有大量钾。

猜你喜欢

补钙骨骼骨质疏松症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做家务的女性骨骼更强壮
4个补钙雷区,您踩过几个?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健康骨骼
老人补钙别过量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食物补钙最健康
补钙的学问
骨骼和肌肉
从治未病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