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性驾驶的影响因素及研究现状分析
2016-12-11刘婷婷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重庆400074
刘婷婷(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重庆 400074)
攻击性驾驶的影响因素及研究现状分析
刘婷婷
(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重庆 400074)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攻击性驾驶行为的概念、表现形式、特点以及危害。然后,从人员因素、交通行为、环境因素以及交通管理四个方面分析了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影响因素。最后,通过分析攻击性驾驶行为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当前研究手段比较单一以及研究对象比较局限的不足。
驾驶员;攻击性驾驶行为;影响因素;交通安全
10.16638/j.cnki.1671-7988.2016.08.003
CLC NO.: U471.1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671-7988 (2016)08-07-03
1、背景
攻击性驾驶行为指有意识地对驾驶环境中他人进行身体、心理或情感伤害的行为,是一种不良的道路交通行为,具体表现形式有驾驶过程中不文明用语、手势,闯红灯,持续鸣笛,跟驰过近,违章超车,堵截,频繁变道等。研究表明:驾驶人的攻击性驾驶行为与交通事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即多数交通的发生与机动车辆驾驶人的攻击性驾驶行为有关。
攻击性驾驶行为的特性较复杂,且受人、车、路、环境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从人员因素、交通行为、环境因素以及交通管理四大方面详细分析了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对研究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当前研究手段单一、研究对象局限的不足[1]。
2、攻击性驾驶行为
攻击性驾驶是一种带着“路怒症”心理疾病状态下的驾驶行为。攻击性驾驶行为是驾驶人由于对交通现状的不满,或是自身性格冲动而产生的任何危及他人安全的驾驶行为,具体表现在驾驶过程中不文明用语、手势,闯红灯,持续鸣笛,跟驰过近,违章超车,堵截,频繁变道等驾驶行为[2]。2008年,搜狐网在国内展开了一项关于“路怒症”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60.73%的车主认为自己患有“路怒症”[3]。从媒体报道出的数据可以看出,攻击性驾驶行为是确实存在于实际的道路交通环境中,而且其危害性不容忽视。
3、危害
3.1引发交通事故
攻击性驾驶行为会导致其他交通参与者出现操作失误、冲动开车、故意堵截其他车辆等行为,上述因素会有可能引发严重交通事故,带来较大的生命财产损失[4]。据搜狐网调查,有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路怒”现象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3.2影响道路交通秩序与管理
持续鸣笛、跟驰过近、违章超车、堵截等攻击性驾驶行为不仅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而且势必会造成道路拥堵的可能。倘若其他交通参与者对攻击性驾驶行为采取报复或回击,则可能会引发交通事故,交通事故的发生必然会影响道路交通秩序,甚至造成数小时的拥堵,加剧攻击性驾驶行为的产生,造成一种恶性循环[6]。
4、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影响因素
4.1人的因素
4.1.1性别
男女性别差异对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影响也有较大差异。由于男性、女性体内激素分泌差异,男性在中、青年时期情绪易变得冲动,在驾驶过程受到刺激后出现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可能性也较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攻击性驾驶行为呈递减趋势[5]。而女性则相反,在中、青年时期攻击性驾驶行为出现较少,中年以后会有所发生,特别是更年期女性由于内分泌变化,情绪波动较大,驾驶过程中受到外界刺激后发生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可能性也会增加[7]。
4.1.2年龄与驾龄
Jovanovich等研究表明年龄与驾驶愤怒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则年轻人发生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可能性较大[13]。由于汽车的普及,以及驾驶员年龄结构年轻化,这类驾驶员驾龄较短,驾驶经验缺乏再加上遇事易冲动,所以在驾驶过程中易发生攻击性驾驶行为。
驾龄同样是影响攻击性驾驶行为的重要因素。随着驾龄的增长,驾驶经验变得丰富,在驾驶过程中能谨慎、冷静地应对突发情况,发生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可能性会降低[7]。
4.2交通行为
4.2.1不当交通行为
不当交通行为是诱发攻击性驾驶行为的主要因子。违章、车辆加塞、不当超车、横穿马路等不当驾驶行为不仅会影响道路畅通,引发交通事故,而且会成为攻击性驾驶行为发生的导火索。
4.2.2疲劳、药物或酒后驾驶
疲劳会导致驾驶员心理的焦躁和生理的倦怠,引起驾驶员生理机能下降、注意力分散、反应迟缓、情绪低落,在外界刺激下容易除法自己的愤怒情绪。因此,在疲劳驾驶下驾驶员容易出现攻击性驾驶行为。
Jennifer E.Butters等人在一个关于药物和酒精等因素对于“路怒”现象影响情况的调研中发现,药物(可卡因和摇头丸)和酒精对个人的精神和心理状态产生较大的影响,会导致驾驶员出现攻击性驾驶行为,且这类情况下的驾驶行为会导致的后果[8]。
4.3环境因素
4.3.1驾驶环境
天气、温度、废气、噪声污染等外界环境等均会间接影响攻击性驾驶行为。雨天道路畅通情况变差,车辆容易频繁、突然地变换车道,会诱发攻击性驾驶行为;在温度较高的夏季,驾驶员容易烦躁,心理承受能力降低,在行车途中遭遇不顺时极有可能采取攻击性驾驶行为还击。阿玛·金纳维通过实验得出“驾驶者经常暴露在废气污染中会增强其攻击性心理”。
4.3.2道路条件
道路条件差、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会降低道路的通行效率,影响出行速度,上述因素有可能成为攻击性驾驶行为发生的刺激因子[9]。此外,路侧绿化环境也与交通安全有关。优美的绿化环境能够愉悦驾驶员心情、缓解驾驶疲劳,降低驾驶者因情绪烦躁而产生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可能。
5、研究现状
攻击性驾驶行为与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已然成为影响交通安全的典型因素。因此,攻击性驾驶行为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且做了大量关于这方面的研究。
攻击性驾驶行为不仅与驾驶员行车时的心理、生理及行为特性等个体因素有关,且还受天气、交通环境、生活压力以及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因此很难准确、全面地去界定攻击性驾驶行为。目前被广为接受的是NHTSA对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定义,其将攻击性驾驶行为定义为一种危害或倾向危害人身财产安全的驾车方式,具体表现为:超速驾驶、追尾、从右侧超车、闯红灯、大声鸣笛等驾驶行为。
目前通过对各类信息来分析研究攻击性驾驶行为的成因已经有了初步的总结。Tsopanaki等人通过问卷方式研究得出:发现家庭背景和生活、社会环境对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影响较大[10]。国内学者对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发生机理、识别等方面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如骆勇等提出了道路交通中攻击性驾驶行为发生的3个层次和反应过程,并分析了挫折、个人、环境因素对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影响作用[11];李凤芝等在国外攻击性驾驶行为的系列量表基础上结合国内特点对问卷量表进行了改进,通过对驾驶人进行问卷调查,提出可以从驾驶愤怒、驾驶紧张、驾驶报复出发筛选具有攻击性倾向的驾驶人[12]。
6、现有研究的不足
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驾驶员攻击性驾驶行为的表现方式方面的调查研究,对驾驶员个体的心理、生活环境以及道路交通环境等方面的挖掘还不够,应重点研究驾驶员攻击性驾驶行为形成机理。
6.1研究对象单一
此外,现有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公交车驾驶员、出租车驾驶员等专职驾驶者。一方面,这类驾驶者不能全面代表普通驾驶员。另一方面,这类驾驶员的驾驶技能以及心理条件优于普通驾驶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增加普通驾驶员这类被试者的基数,力求使研究结果更俱普遍性。
6.2研究手段单一
现有的研究手段比较单一,问卷调查方法占主导。问卷调查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不能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借助实验方式来通过提取、识别被试者的情绪变化,进而更深一步的剖析攻击性驾驶行为的产生机理的研究并不多。
[1]Boyle J,Dienstfrey S,Sothoron A.NATIONAL SURVEY OF SPEEDING AND OTHER UNSAFE DRIVING ACTIONS.VOLUME II: DRIVER ATTITUDES AND BEHAVIOR [J].Oncogene,1998,22(54):8758-73.
[2]严新平,张晖,吴超仲,等.道路交通驾驶行为研究进展及其展望[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3,31(1).
[3]Shinar D.Aggressive driving: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drivers and the situation [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F Traffic Psychology &Behaviors,1998,1(2):137-160.
[4]骆勇,罗霞.道路交通中攻击性驾驶行为产生机理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9,7(2):1-4.
[5]谢文豪“路怒”现象的公共治理[D]华东政法大学,2015.
[6]Sullman M J M,Gras M E,Cunill M,et al.Driving anger in Spain[J].Personality &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7,42(4):701-713.
[7]ButtersJ E,Smart R G,Mann R E,et al.Illicit drug use,alcohol use and problem drinking among infrequent and frequent road raggers [J].Drug & Alcohol Dependence,2005,80(2):169-75.
[8]G.Scrims.The anatomy of road rage—aggressive driver behaviour may well be caused by the car itself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F Traffic Psychology & Behaviour,2008,10(1):35-40.
[9]万平,吴超仲,林英姿,等.基于置信规则库的驾驶人愤怒情绪识别模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5,15(5):96-102.
[10]雷虎.愤怒情绪下的汽车驾驶行为特征及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
[11]万平,吴超仲,林英姿等.基于置信规则库的驾驶人愤怒情绪识别模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5,15(5):96-102.
[12]李凤芝.攻击性驾驶行为与交通事故的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4.
Analysis on impact factors and research status of aggressive driving
Liu Tingting (School of Traffic & Transportation,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74)
Firstly,the definition,symptoms,characteristics and potential hazards of aggressive driving are briefly introduced.Then,the research on impact factors of aggressive driving are introduced from four aspects,includingthe personnel,transportation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s well as traffic management.Finally,limitations of research objects and methods are picked out through analyzing research status of aggressive driving.
aggressive driving; impact factors; traffic safety
U471.1
A
1671-7988(2016)08-07-03
刘婷婷,(1992.9-),硕士研究生。就读于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专业:载运工具运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