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着孩子看世界,带着孩子做公益

2016-12-10飘雪

北京纪事 2016年12期
关键词:宁蒗资助长大

飘雪

2016年8月初,随着飞机的降落,我们一家站在了这个海拔2000多米,名为宁蒗的云南小县城。群山环抱中,空气清新,阳光明媚。正值酷暑,这里却凉风习习。这里有著名的泸沽湖,有传说中神秘的女儿国。这里群山环绕,只有很少的河流冲积平原提供给人类进行种植,进而在这里生存、繁衍。

身边是我8岁的女儿,她尚在一片懵懂之中。如同所有这个年代大城市的孩子一样,她无忧无虑地成长,享受着丰富的物质世界带来的一切良好的条件。学习对她而言是苦难,而游乐场则是理所当然的存在。蛋糕、精致的菜品、漂亮的头饰、各种新奇的学习用品、令人眼花缭乱的玩具、柔软的床铺、大屏幕彩电、IPAD、智能手机……对她而言都是生活中最一般的物品,是轻易就可得到的东西。

在她出生的那一天,我就为她在青基会寻找了一个结对的山里少年。然而,她根本不明白她捐出的、或者说是她的妈妈我捐出的这些钱有何意义。每当我对她说山里的孩子有多么渴望学习,他们无法享受城里孩子的优质生活时,她始终不能理解。

作为父母,我和她的爸爸一直想要找寻一个契机,让她接触到那个她从未见过的世界,打开她世界的一角,亲身体验山里孩子不一样的生活,学习关爱,学习分享,懂得珍惜。

寻找契机

2016年春天,我的一位好友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一起长大”的结对活动介绍:“一起长大”活动社是多位爱心人士共同发起的非营利性组织,旨在通过城乡儿童一对一资助活动,让您的孩子多一个一起成长的伙伴,让他们懂得爱、分享爱,共同为宁蒗山区儿童开启梦想和希望的大门。

我有点疑惑,“一起长大”这个活动与我之前在青基会捐助的结对活动有什么不同吗?钱打过去,然后受捐助的孩子每年一个电话向捐助人汇报成绩?这样的结对对于孩子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因为我一直关注着这类公益活动,了解得也非常多。有一些民间公益组织也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他们与政府或学校联系,资助一些贫困的学生,然后如同走形式一般,沿路一家一家学校作公益捐赠仪式。有时也会走访贫困学生的家庭,然后捐助人可以和这些学生结对后进行进一步的私下交流。这样的公益活动很有意义,它帮助了很多贫困家庭的学生改善了学习的条件,解了燃眉之急。然而,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形式其实与旅游没有特别大的区别,让孩子们长了见识,看到了贫穷却有高高在上的感觉。

我希望在进行赞助贫困学生的同时,能够真正触动到我的孩子,能够对她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带着疑惑我加入了“一起长大”活动的微信群,我想进一步了解它的形成、运作方式、资助模式与对我们的孩子有何帮助。

李世杰书记

在“一起长大”微信群里,有一个核心人物,他的名字叫李世杰。而“一起长大”这个活动正来源于他——在贫困山区做精准扶贫工作的村党支部书记。李世杰和我们一样在北京生活、工作。他有个可爱的女儿,在海淀区某小学上学。李世杰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一直有一个梦想——渴望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作为一名央企的员工,他响应国家新时期的号召,申请到国家扶贫的第一线。最终,由公司党委选派,由中组部、国家扶贫办统一调配,自2015年7月31日开始,他来到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挂职做村书记,任期三年。

城市孩子和结对的孩子在玩“快算24”的数学游戏

来到宁蒗以后,李书记一直在想如何将扶贫工作做到实处。他开着自费在当地购买的面包车转遍了宁蒗山区的每一片土地,详细地考察每一个山村的生存状况。有一天,他路遇一位小姑娘,孩子眼中的纯真、脸上的质朴打动了他。这让他想起了在北京的女儿。于是,“一起长大”活动的雏形在他的思想里开始萌芽。

经过和朋友以及李书记的女儿所在学校热心家长的反复商讨,“一起长大”活动有了实质性的推进。受资助的孩子范围定在了宁蒗彝族自治县的官地坝村和拉都河村。这两个村子里的小学生,他们纯真可爱,渴望知识。他们的家境贫困或者微贫,人们的资助和关爱对于他们来说,尤其珍贵。这些孩子,是由宁蒗县教育局、村级小学、村委会调查统计推荐的,李世杰书记再逐个家访核实,最后一一确定的。

李书记的工作琐碎而繁重,他需要核实每一个孩子的家庭状况,对每一个孩子作详细的调查、了解。当我进群以后,常常会惊叹于这位书记的好记性与做人的实在。不论哪个人问起任何一个资助对象,李书记都能马上答上来,并且回答得实实在在,甚至于这个孩子家的房子什么样子,家里养着鸡还是猪,孩子的性格如何,这个家庭贫困的程度如何,如数家珍,清晰明了。他为每个帮扶对象的家和他们本人都拍了照片,每个人的资料都作了统计。为群里的人们提供孩子们上学期的成绩,为大家介绍宁蒗这些学校的真实情况。当我们第一次看到学校的照片时,大家都觉得学校的外观看着很不错,提出质疑以后,李书记说:“近些年,国家在教育方面投入巨大,校舍修建得都不错,但学生的桌椅还很破旧,而山区的师资力量更是格外薄弱,需要继续改善。”

李书记让我们了解了真实的情况。现在的中国,扶贫工作与教育工作并不是我们一直以来所想的那样——危险的校舍、上不起学的孩子。真实的情况是,通过这些年来的希望工程,修建了很多校舍,而免费午餐和两免一补的政策,让孩子们在学校吃饱饭,同时大大减轻了家长供给孩子上学的负担,而贫困生补助政策,更让很多贫苦家庭的孩子有了上学的机会。城里人的资助不再是能否让一个山里孩子上学,而是改善他们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帮助。

“一起长大”

“一起长大”结对活动在一步步的发展、完善着,最终推出了资助的金额与运作模式。每个孩子捐助800元/年(每学期400元),由活动社常委会统一收取,再以部分现金+部分实物的形式送达宁蒗孩子的手中。这400元每学期分三个部分使用——

发放100元

发给结对的宁蒗孩子本人,鼓励孩子自己作主购买自己或者兄弟姐妹需要的学习用具、生活日用品,或用于其他有意义的事情上。但要记录好明细,家长不要挪用。

统一购物200元

由常委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精心策划挑选,统一购买、发放。包括常规文具、美术包、运动包、温暖包等。稍有超出或结余由公共基金调节。宁蒗当地的物价偏高,通过网络成批统购方式,提高了这些现金的使用价值。

记入公共基金100元。公共基金的用法和意义:

A.购买集体受益的共用物品。

B.用于孩子身上的公共费用,例如结对仪式等集体活动时的T恤衫等。

C.用于对特别需要帮助的结对孩子给予适当倾斜。

D.用于对未结对成功的部分孩子购买少量学习用品。

E.爱心人士的捐赠记入公共基金。

F.作为统一购物费用的调节资金。

“一起长大”活动的管理机构是常委会,资金的使用、日常管理和活动由常委会统一策划,统一管理。资金的使用情况,每月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和邮件的方式,向所有资助人及爱心人士公示。

“一起长大”让城市的孩子与山里的孩子手牵手

结对的孩子之间可以随时交流,形式不限于书信、邮件、电话、微信等。也可以把写好的内容发给李书记,由李书记快速转达。寒暑假以及各个小长假期间,都欢迎城市孩子来探访乡村,到美丽的滇西北和村里的孩子面对面。

2016年3月18日,在李书记的带领下成立了“一起长大”活动社,并发布活动公告,“带着孩子看世界,带着孩子做公益”开启了爱心活动序幕。短短一个多月,来自全国10多个城市的家庭报名参加,67个家庭和1个社团共计结对93个宁蒗的孩子。其中,66个孩子与来自北京的家庭结对,27个孩子与来自上海、天津、深圳、济南、郑州、哈尔滨、青岛、苏州、绥化、台湾等地的家庭结对。

就这样,人们以李世杰书记为纽带和桥梁,开展“一起长大”活动,和村里的孩子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为他们带去更多的关爱和陪伴。

第一次现场活动

2016年4月底,“一起长大”结对活动的第一次现场活动——“一起长大”结对活动启动仪式,在经过了数月的筹划后进入到实施阶段。此次结对的93个宁蒗孩子分别就读于红旗中心完小、官地坝完小、红旗中学。涵盖了汉族、普米族、彝族、摩梭人、傈僳族、白族、藏族、纳西族等8个民族。

4月29日,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8个家庭在泸沽湖机场汇合。宁蒗教育局和学校教师们打着“一起长大”的宣传画,在机场早早等待迎接他们的到来。下了飞机,山路一路颠簸,当这些家庭终于来到官地坝时,还沉浸在路途的疲惫中。然而,当全体师生盛装夹道欢迎的欢呼声响起,那一刻,一切的疲惫都化为了满满的感动。对于这样一个没有红绿灯、没有公交车的多民族县城,一件民族服装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件奢侈品。前一天,当教师问孩子们谁有民族服装,没有一位孩子举手。可是活动当天,所有孩子都神奇地穿着民族服装来欢迎城市家庭的到来。这些家庭收获的是宁蒗县所有人的感恩之心。作为活动会场的红旗中心完小,教学楼在政府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完成了修缮,宿舍楼也在捐资下正在动工建设中。学校在“一起长大”的主题中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宁蒗的孩子们用他们热情的民族舞蹈,欢迎来自城市的家庭;城市的孩子则为山里孩子带来他们各自的才艺。城市的家庭来自不同的地方,当地条件有限,很多家庭想出各种办法,完成了精彩的演出。李书记70多岁的老父亲亲自上阵,他的空竹表演博得全场喝彩。活动结束了,城里的孩子不知跑去哪里去玩了,而宁蒗的孩子却主动拿起扫帚打扫卫生。

傍晚,城市的家庭来到了官地坝完小,一个四面环山的学校,从学前班到六年级各有一个班级。学校的刘老师说,这儿的彝族同学需要住宿,并指着远处的大山说:“他们回家需要翻过那座山,走几个小时。” 第二天,大家走访了部分结对的小朋友家。有的孩子的家里没有电视,有的家里屋顶是漏的,没有衣柜,衣服散落在纸箱子里。看着破旧的房屋、简陋的住宿条件,城里的孩子深受触动。几天的相处下来,来自不同城市的孩子与大山里的孩子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启动仪式结束以后,城里的孩子们回去了,“一起长大”的活动却在继续着。结对的孩子们互相写信问候,拍了照发给李书记,李书记给结对的孩子们看后再给我们看回信。李书记继续做着后续工作——给宁蒗的孩子们买书、买学习用具、买头饰,给孩子们剪发……一项项具体的工作通过微信发给每位结对资助人。当李书记发来每个得到资助孩子100元零花钱明细账目时,我们的心被深深触动。宁蒗的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迹记录着一笔笔花销。他们将这些钱用来买书、买学习用具,为自己的兄弟姐妹买他们急需的用品,没有一个孩子用这笔钱买玩具、零食。

走近结对家庭

2016年8月初我们一家来到宁蒗。几天里李书记带着我们走访官地坝和拉都河村,走访结对的孩子家庭。与我们结对的孩子名叫刘荣美。她的妈妈是傈僳族的,爸爸则是汉族。这个家庭虽然贫穷,但孩子们在父母的关爱下长大。比起很多其他结对的孩子来说,刘荣美又是稍稍幸福的,毕竟不少孩子是单亲家庭或者留守儿童。刘荣美家的房子有两层,一层是牲口棚子,二层的房子低矮而黑暗,屋顶破旧。家里还在用柴火生火,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刘荣美的妈妈生了火,让刘荣美跳上牲口棚的梁柱,将家里的鸡刚生的鸡蛋取来给我们吃,并且拿家里多日留存的鸡蛋送给我们。我不经意间看到刘荣美不舍的眼光,知道孩子心中这些鸡蛋对他们一家来说有多珍贵——那是他们生活的来源之一。我们当然不要,却无法过分推却,在他们的热情中只好拿了几个。

李书记带着我们上了一堂口风琴课。多才多艺的李书记利用暑期免费教授结对的孩子们学习口风琴课。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与认真,让我的女儿深受感动。她也为他们演奏了钢琴曲,钢琴则是李书记到宁蒗后自己网购的电子钢琴。我们这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50元买下口风琴,这是他们通往艺术世界的桥梁,是他们对音乐的向往。其实,50元是不足以买到口风琴的,是李书记号召爱心人士进行了补贴。李书记说:“这里的资源缺失严重,没有音乐老师来这里工作,孩子们对于音乐的梦想实现起来太困难了。”女儿学习钢琴说起来总是好像我们欠她的一样,对音乐她只喜欢听而不想付诸辛劳,总认为钢琴是折磨她的一个存在。当她了解到山里孩子对钢琴的渴望,她震惊了。对她而言学钢琴只不过是她儿时对家长随口的一个承诺,只不过是想学就能学的简单要求,而在这里,却是多少孩子的梦想。

几天里,我们和山里的孩子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玩耍,女儿总显得与这些孩子格格不入。是的,教育的环境不同,孩子的交流有着一定的差距,虽然他们手拉手在一起聊天,但话题却并不多。然而,当夜晚来临,漫天星斗挂在宁蒗如洗的夜空里时,女儿对我说:“妈妈,刘荣美家真穷,她的生活真不容易。”我知道我选择参加“一起长大”这个活动是多么正确。

第二次现场活动

我们离开宁蒗不久,“一起长大”第2次的现场互动活动在8月底举办。这一次,是利用暑假的时间,11个城市家庭来到宁蒗,一起参加“北京佳讯飞鸿希望小学(原红旗中心完小)”落成典礼,同时举办“一起长大”趣味运动会和总结表彰活动。趣味运动会的比赛内容丰富,城市家庭与学校教师共同组织评判。无论是城市的孩子还是宁蒗的孩子都投入了极高的热情,并通过努力获得了不少奖项,玩得非常开心。在四天的行程里,“一起长大”的孩子们和家长游览了小龙洞、宁蒗博物馆。折纸、爬树、采蘑菇、做游戏。城乡孩子们打成一片,亲如兄弟姐妹一般。

而我们一家,因为很多原因不能成行,每天在群里看着参与者和李书记发来的图片,心中遗憾莫名。不过,“一起长大”活动一直在延续,各种城乡孩子互动的活动还会有很多。这样的机会还会有,也许下一次,我们可以参与其中。

而对于李书记来说,他的精准扶贫工作任务还很多、很重。如今,他又开始了“一起长大”下一期的城乡结对活动,相信有更多的城市爱心家庭加入到这个行列里来。而“一起长大”的活动也将更精彩。

我们一家与“一起长大”的结缘,让我们这个家庭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国家对扶贫工作的努力,更让我们结识了许多爱心家庭,让孩子体会了城乡的差距,懂得了珍惜现有的生活。而我也明白了“一起长大”活动到底与其他类似的公益活动的不同,那就是——它的重点并不是资助了多少钱,也不是一对一结对的过程,它的真正精华在于让城市与乡村的孩子一起长大,在成长中懂得善良与爱,懂得感恩。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猜你喜欢

宁蒗资助长大
丽江宁蒗泸沽湖
丽江市文联组织文艺人士赴宁蒗 深入贯彻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我长大了
宁蒗县总工会:“两节”慰问暖人心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像宁蒗河一样自然流淌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