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见妇科病慢性盆腔炎的诊治研究

2016-12-10杨姝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慢性妇科病诊治

杨姝

【摘要】目的:评估妇科临床中慢性盆腔炎诊疗方法和疗效情况。方法:以2015年5月-2016年5月因患有慢性盆腔炎进入我社区卫生服务站妇科施行诊疗的73例女性病人为探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成实验组、对比组,经医师确诊以后,实验组39例选用腹腔灌注方式展开治疗,对比组34例选用给服抗生素药展开治疗,对比两种疗法的运用疗效及有关指标情况。结果:评估发现,实验组药物起效平均时间、总体疗效均优越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灌注中,出现不适反应的病例占5.13%(2/39);对比组用药期内,出现不适反应的病例占23.53%(8/34)。两组组间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确诊患有慢性盆腔炎症的病人展开治疗时,适宜选用盆腔灌注方式,可取得较佳成效。

【关键词】妇科病;慢性;盆腔炎;诊治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118-02

妇科临床中的盆腔炎症分成急性、慢性两种,当中慢性的盆腔炎在发作初期不具典型病征,但伴随病情蔓延发展,会对病人机体构成较大的负性影响。本文随机抽选2015年5月-2016年5月因患有慢性盆腔炎进入我社区卫生服务站妇科施行诊疗的73例女性病人,将其划分成实验组、对比组,经医师确诊以后,实验组39例选用腹腔灌注方式展开治疗,对比组34例选用给服抗生素药展开治疗,对比两种疗法的运用疗效及有关指标情况,现将此次调研情况阐述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因患有慢性盆腔炎进入我社区卫生服务站妇科施行诊疗的73例女性病人为探究对象,入选病人遵医进行盆腔B超及相应检查,并依循慢性盆腔炎权威诊治标准展开病症判别。随机将其划分成实验组、对比组,实验组39例:年龄间于21-53岁,平均(34±7.42)岁,患病时长在4个月-7年间,平均(3.4±0.72)年。对比组34例:年龄间于23-55岁,平均(35±6.94)岁,患病时长在5个月-8年间,平均(3.8±0.66)年。对两组女性病人一般性资料展开比较,未见突出差异(P>0.05),可进行同期对照研讨。

1.2方法

1.2.1疾病确诊

医师依循妇科医学中有关慢性盆腔炎症的规范化诊治内容,对两组病人展开各项体/病征鉴别,同时参照盆腔B超探查所得的结果,综合评定每例病人的疾病准确状况。若病人之前患过盆腔炎,需探查其有无过度疲累、下腹部胀坠、腰骶处酸痛等病征;同期检查病人月经状况(经期紊乱、白带较多、痛经等),进而探查子宫内是否出现异常病变,典型征象属条索状,压痛感觉显著,且可触及双侧亦或单侧的炎性包状肿块;在子宫旁伴有结缔性片状组织变厚现象,带有显著压痛。

1.2.2治疗方法

实验组病人经期过后,将膀胱尿液排出并平卧于操作台上,对其腹部相应位置实施消毒,取脐连线、髂前上棘中间三分之一交界位置作为入针点,当病人鼓起腹部时,以垂直入针方式刺进一次性穿刺针,待出现落空感后移出针芯,再将输液管按接在留置针上,注入200ml替硝唑+250ml生理盐水+10ml地塞米松+16 万U庆大霉素+4000 万U糜蛋白酶,滴注完后拔掉针头,用消毒纱布盖住针眼,1周以后复诊,若疗效不显著,还可考虑施行二次灌注。

对比组病人予以500mg左氧氟沙星,每日1次;400mg甲硝唑,每日2次,持续给服14天。

1.3效果评估

如果病人各种病/体征彻底消除,判定作治愈;如果病人各种病/体征部分得以消除,判定作有效;如果病人各种病/体征没有消除或出现恶化迹象,判定作无效。

1.4数据处理研究

运用SPSS21.0版统计软件对本次所有相关的调查数据予以整合处理,当中,( ±s)表示计量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运用 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通过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时表示为P<0.05。

2.结果

2.1两组病例实施治疗后的总体疗效

实验组药物起效时间平均是(2.1±1.4)d,对比组药物起效时间平均是(5.4±2.6)d;两组病例实施治疗后总体疗效数据如表1所示,由表得知,实验组总有效37例,占94.87%;对照组总有效24例,占70.59%。评估发现,实验组药物起效平均时间、总体疗效均优越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病例实施治疗后的不适反应情况

实验组灌注中,有1例出现腹部疼痛、1例出现恶心现象,占5.13%(2/39);对比组用药期内,有8例出现胃、肠道应激症状,占23.53%(8/34)。比较可知,两组组间对比差异较大(P<0.05)。

3.讨论

对慢性的盆腔炎症进行对症施药时,腹腔灌注方式更具运用优势,具体表现于以下几点:(1)药物直接抵达盆腔患处,既可加速血循环,又可提升给药疗效。(2)操作流程简易,创伤小,病人依从性高。(3)药物不对胃、肠道形成显著刺激,预后成效相对较好[1]。如果对病人予以广谱性强的抗生素药,则需给服更多药剂,且发挥药物所需的时间较长,预后效果也不够明显,加之,口服药剂会给胃、肠道形成较大的刺激负担,干扰了药物吸纳及发挥的整体效率[2]。

本调研活动结果是,实验组总有效37例,占94.87%;对照组总有效24例,占70.59%。实验组药物起效时间平均是(2.1±1.4)d,对比组药物起效时间平均是(5.4±2.6)d。经评估,实验组药物起效平均时间、总体疗效均优越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灌注中,出现不适反应的病例占5.13%;对比组用药期内,出现不适反应的病例占23.53%。两组组间对比差异较大(P<0.05)。

综合所述,治疗慢性盆腔炎症适宜选用盆腔灌注方式,此医疗方法的起效速度快、总体疗效好、施药后不适症状少,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丰华,钟颖.不同致病菌感染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应用灌肠液的抗菌作用及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J].中国综合临床,2016,32(1):85-89.

[2]贺敏,郑蓉.当归芍药散联合三黄洗剂熏洗对慢性盆腔炎患者TGF-β1、IL-4及IL-10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4):130-131,134.

猜你喜欢

慢性妇科病诊治
常见妇科病的治疗和预防保健措施研究
得病
呼吸机辅助呼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治疗效果分析
中医治疗妇科慢性宫颈炎阴道炎临床疗效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运动养生的现况分析
我国农村妇女妇科病发病情况与防治措施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诊治新进展
研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