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护理干预对慢性鼻窦炎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观察
2016-12-10胡丽萍
胡丽萍
【摘要】目的:分析认知护理干预对鼻窦炎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观察。方法:收取我院100例鼻窦炎手术患者,并将鼻窦炎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收取时间为2015年2月到2016年3月期间,观察组患者采用认知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鼻窦炎手术患者语言交流(70.33±4.56)分、社会功能(80.98±3.45)分、心理健康(83.45±5.67)分、自我护理(88.36±2.6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窦炎手术患者采用认知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认知护理干预;鼻窦炎手术患者;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054-01
近年来,随着微创医学不断发展,鼻窦炎手术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由于患儿进行手术后,易受多种因素影响,从而影响手术治疗效果,降低生活质量[1-2]。因此,本院选取100例鼻窦炎手术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认知护理干预,主要内容见本文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收取我院100例鼻窦炎手术患者,并将鼻窦炎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收取时间为2015年2月到2016年3月期间,其中50例患者为观察组,50例患者为对照组。
观察组;年龄在40~50岁之间,女性患者有25例,男性患者有25例,观察组鼻窦炎手术患者平均年龄为(45.12±1.12)岁。
对照组;年龄在41~50岁之间,女性患者有26例,男性患者有24例,对照组鼻窦炎手术患者平均年龄为(46.21±1.18)岁。
观察组鼻窦炎手术患者、对照组鼻窦炎手术患者各项资料,差异不明显,能进行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鼻窦炎手术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常规护理为鼻窦炎手术患者对的日常护理。
观察组:观察组鼻窦炎手术患者使用认知护理干预。
(1)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主动和鼻窦炎手术患者进行交流,在进行每项护理工作前应向患者详细说明,告知患者疼痛为正常现象,通过采用倾诉法、情绪转移法、意想放松法转移患者对自身病情和疼痛的关注度,从而缓解患者的多种不良心理情绪,增加鼻窦炎手术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信心。
(2)认知干预:采用发放宣传资料、示范教育、随机教育等多种方式告知患者疾病的用药方式、治疗方式、病因等,告知患者鼻腔冲洗的正确方式,增加患者对鼻窦炎的认知。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鼻窦炎手术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主要包括语言交流、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自我护理等四个方面评分,哪方面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使用SPSS20.0软件,将两组鼻窦炎手术患者护理前后的语言交流、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自我护理评分进行统计处理,生活质量评分使用t检验,采用P<0.05表示两组鼻窦炎手术患者护理前后的语言交流、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自我护理评分进行对比后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观察组鼻窦炎手术患者语言交流、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自我护理评分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鼻窦炎手术患者语言交流(70.33±4.56)分、社会功能(80.98±3.45)分、心理健康(83.45±5.67)分、自我护理(88.36±2.6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近年来,鼻窦炎患者呈上升趋势,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昏、鼻塞,临床上常采用鼻窦炎手术进行治疗,通过采用一项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提高鼻窦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认知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干预、认知干预等措施,通过增加鼻窦炎患者对自身康复、治疗、病情的认知,改善其消极观念,使患者形成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增加其生活质量,因此, 认知护理干预为鼻窦炎患者首选护理方式[3-5]。
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鼻窦炎手术患者语言交流(70.33±4.56)分、社会功能(80.98±3.45)分、心理健康(83.45±5.67)分、自我护理(88.36±2.6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鼻窦炎手术患者采用认知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丽.认知护理干预对鼻窦炎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8):253-254.
[2]洪伟兰,蔡玉珍,黄月梅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4):127-128.
[3]陈莉.无缝隙护理在提高鼻窦炎手术围术期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5(18):62-65.
[4]邓藕珠.鼻内镜鼻窦炎手术出院患者的护理管理分析[J].医学信息,2014,45(26):443-443.
[5]谢菁.提高鼻窦炎手术围术期护理中无缝隙护理的临床应用[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6,10(4):248-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