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千零一夜》传播有效性研究

2016-12-10马诗棋孙媛

记者摇篮 2016年10期
关键词:传播模式新媒体

马诗棋+孙媛

【摘 要】在新媒体与自媒体全面崛起的时代,电视节目在传统平台上呈现下坡路的态势。梁文道先生的《一千零一夜》在2015年登陆网络这一新媒体,取得了不俗的表现。这档文化节目从前身的《开卷八分钟》到《一千零一夜》,是如何完成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转型的?这个问题对于明显呈现“颓势”的传统平台下的电视节目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它提供一种成功的样本参考,可以为之后的诸多文化类节目的转型提供类似的经验。

【关键词】《一千零一夜》 《开卷八分钟》 新媒体 传播模式 文化类节目

本篇文章力图从多角度对于这一节目传播的有效性进行分析。首先,在内容上对于梁文道先生在整个讲述过程中的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在节目中讲解书籍的选择,讲述过程中使用的语言通俗度,讲解过程中的知识密度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尽力对于梁文道先生的讲解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评价。其次,从和《一千零一夜》合作网络平台的包装进行相关的分析。最后,通过点击量这一指标和其他的同类节目进行相关的对比,呈现出《一千零一夜》节目在传播过程中的有效性程度。

从《开卷八分钟》到《一千零一夜》

2014年12月31日,整个华语世界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档文化类节目《开卷八分钟》宣告终结。从2007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这样一档节目持续了整整八年的时间。这档节目在每周周一至周五的17:05播出,从不间断,也就是说,这档节目为观众讲述图书超过了两千次,这种毅力不得不让许多节目的制作者叹为观止。

许多人认为这个节目的终结很可能是读书类节目的绝唱,因为在大家心中已经形成品牌效应的这样一档节目都已经停播,更遑论其他。而事实却出乎了大家的预料,2015年6月15日,梁文道先生带着新节目《一千零一夜》登陆新媒体平台。

节目在制作上明显更加精良,邀请了张亚东先生对于节目进行配乐及陆智昌先生对于整体的结构进行相关设计。在时长上,由原来每一期的八分钟左右,延长至十五到三十分钟不等。同时,我们还关注到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这档节目并没有和原先的《开卷八分钟》一样选择电视这种传统媒体作为搭载平台进行播放,而是选择了新媒体平台进行播放。在我看来这种转变绝不仅仅是因为新媒体时代的崛起,因而要跟随主流的风尚,其背后必然有内在的选择逻辑。

内容呈现形式的变化

从内容上而言,这档节目延续了《开卷八分钟》的主题,仍然是梁文道先生为观众来讲解书籍,这并未有什么比较重大的变化。而内容的表达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第一点,就是节目的时长问题。在梁文道先生做《开卷八分钟》这个节目的时候,每一集的时间长度是八分钟。这个时间长度来比较全面地讲解一本书显然是非常困难的,这就要求讲述者的语言足够精炼,能够用很少的语言概括很多的内容。但在讲述内容的时候,语言非常精炼,概括性非常强,会导致生动性与连贯性的一定损失,这就为整个语义的理解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就好比我们的现代汉语和文言文,文言文更为简洁精炼,但是理解起来更困难。

由于语义理解的难度相对而言比较高,有一部分受众无法接受这种讲述,故而在传播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受众群体会有所下降。而在新的节目《一千零一夜》中,节目的时长有很大的延长,每一集的时间至少有十五分钟,甚至有时会达到三十分钟,讲述的节奏自然就可以放慢,语言的生动性会有显著的提高。

就目前的受众情况来看,对于文化类节目整体的接受度比较低,更多的人会选择娱乐性最强的综艺类节目

如果文化类节目既想保持不进行“低俗化”的处理,又可以获得一定的受众,具备更强的传播有效性,那么进行较为通俗易理解的处理,可以说是文化类节目的不二选择。而时长的延长,正好迎合文化类节目的这样一种需求。

第二点,是节目承载的多元性

在原先的《开卷八分钟》之中,主讲者梁文道先生是在一个场景下,坐台式地讲授。从节目所承载的多元性来讲,是比较单一的,基本上只有梁文道先生的讲述贯穿始终。

而在《一千零一夜》这档节目中,讲述的场景有非常大的改变,不是在室内的一个布景下进行讲述,而是在北京街头一个随机的地方进行讲述。不断变化的场景必然会为观众的视觉带来不一样的冲击,这样在视角的新颖程度上会获得不小的提高。除了场景的变化之外,在听觉上不只有梁文道先生的书籍讲述,整个节目会不时地穿插张亚东先生的配乐。这样节目的讲述节奏会有很大的调整,不再是原来那种偏向于紧张和局促的感觉,而是更加倾向于舒缓与平和,除了很强的知识性,也将会具备一定的审美意味。

在节目的拍摄与后期处理上,变化也非常大,在原先《开卷八分钟》的节目中,基本上就是以一句“我们明天继续”来作为结尾。而在《一千零一夜》中,整个节目好像是一个“故事片”,开头和结尾每一次都不会完全相同,在节目的过程中会有非常强力的时空带入感,好像观者就站在讲述者的身旁。在节目中,也不再完全是纪实镜头的出现,大量的视觉处理,明显可以更好区分出节目内容的主次,更好感受到讲述的层次感。

第三点,是讲解知识密度的提高

在叙述的模式上,梁文道先生较以前有一个非常重大的改变。梁文道先生讲解时对于书中同一个点的集中性有所削弱,向其他的内容或是其他视角进行发散的情况明显有所增多。经常出现的情况是,由这本书内容的讲解跳转到自身的相关经历,然后会用较合适的时间长度穿插一段自己的相关故事,有时也会顺带提出一些自我的看法。

这就使整个节目的形式从单知识向度向多知识向度靠拢,从叙述模式向议论模式靠拢。这对于一般的读者而言究竟是更适应还是更加排斥,还无法给出一个很明确的结论,但就传播的难易度来讲,显然是更加容易了。因为,可以提取的“点”会有明显的增多,对于传播的多样性是有显著提高的。

不同平台带来的变化

《一千零一夜》这一节目,放弃了电视等传统的媒体平台,选择了网络这一新兴的媒体平台,这种选择对于传播的有效性也将造成很大的影响。endprint

第一,更加多样化的传播形式

在传统媒体平台上,多数需要顾及主流意识形态的问题,在传播的形式上是存在很大局限的,必须要符合行文与价值传播上的相关规定。而网络这一平台则会大大放开这一限制,可以使用更加多元的形式进行传播。

第二,解除收视时间的限制

在电视这一播放平台上,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有固定的收视时段。梁文道先生原来的节目《开卷八分钟》,周一至周五的17:05在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而新的节目只要在上传互联网之后,就可以进行观看,并没有时间的限制,完全可以在上下班或是等人这样的闲暇时间收看。

第三,解除收视地区的限制

梁文道先生原先的节目《开卷八分钟》在凤凰卫视的中文台播出,由于中国大陆地区的政策限制,中国大陆的多数地区是无法收看香港凤凰卫视的。《一千零一夜》这档节目改变了运营的平台,选择网络这一播放平台。同时,将中国大陆地区作为最主要的播放平台。如此而言,主平台的受众基数会以幂级数进行增加,而且,由于中国香港、台湾,以及新加坡等华语地区可以通过正常渠道观看中国大陆的网络节目,这样受众基数不会有任何的损失。

第四,周边视频的推出

在原来电视这一平台上,播放的节目有比较严格的限制,节目的增删与改变都需要通过对于总体的时段进行协调,并不能通过某一节目的单独意志进行随意调控。因而,如果某一节目产出副产品只能通过压缩原有节目的方式进行播放,或者说直接放弃这些副产品,并不进行播放。而在网络平台上,完全可以通过自媒体的途径将节目的周边视频上传,也是对于传播有效性提升的良好方案。

与同类节目的比较

我们先讨论梁文道先生的《一千零一夜》与高晓松先生的《晓松奇谈》。

从点击量上来看,《一千零一夜》大概落后于《晓松奇谈》。《一千零一夜》这一节目做得如此出色,为何在点击量上与《晓松奇谈》会落后呢?这里面还是涉及到两个我们忽略的问题。第一,在内容的讲述上《一千零一夜》节目始终不会摆脱它的基本主题,也就是书,无论怎样穿插其他的内容与模式,这一主要基调是不能改变的。而《晓松奇谈》会有一部分的档期,推出时事评论与热点趣闻。在大众传播的世界里,更轻松诙谐的内容毫无疑问会是更加具备吸引力的。第二,《一千零一夜》这个节目开播于2015年1月29日,《晓松奇谈》这样一档节目开播于2014年6月6日。由于两个节目的开播时间有半年的差距,很可能会造成传播面的不同,对于一个正处于上升期的节目,这段时间显然是不能够忽视的。

接着我们讨论美籍华人学者陈丹青先生的《局部》和《一千零一夜》之间的对比。

《一千零一夜》的点击量大概为《局部》的十三倍。这两个节目的比较显然不同于《一千零一夜》和《晓松奇谈》的比较,因为以上两个节目是明显存在于同一个量级上的,而《局部》很显然有不小的差距。这也就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从传播有效性的概念上,《一千零一夜》这一节目的选题是非常成功的。

最后,我们和马未都先生的文化类节目《都嘟》进行一下相关的对比。

《都嘟》这一节目开播于2014年12月10日,时间略早于《一千零一夜》。

在节目的形式上,《都嘟》属于比较传统的形式的节目,由马未都先生坐在固定的场景下,娓娓道来种种故事与人生经验。在整个风格上,相较于《一千零一夜》更偏于死板,但在内容上,选择许多比较风趣幽默的东西,这在无形之中为这个节目加了很多分。同时,这个节目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这一节目并未显示出明显的主次平台之分,他同时在网络新媒体平台和电视平台播放,主次平台随着时间变化,不断地在两个平台之间调整。

《一千零一夜》传播有效性的评估

在前文中,我们首先将《一千零一夜》这一节目与《开卷八分钟》节目进行了对比,从传播学的角度进行相关的分析,可以从定性的角度看出,《一千零一夜》这一节目明显具备非常强的优势。在传播的精确度与广度上,都明显有了质的飞跃,只是在伦理学意义上的内容价值这一方向,存在一些弱点,本质上是“在思考的下降线上行走”。

在这之后,我们又从点击量这一定量指标出发,和其他的同类节目进行相关的对比。可以看出,这类节目在目前的基本传媒状况下还是比较火爆的,明显是呈上升的趋势。与《一千零一夜》相比,《晓松奇谈》《都嘟》等节目也都具备非常强的实力。《一千零一夜》这一节目表现出较强的集中性,因而在传播的过程中受众群体比较稳定,但是,受众的总数会偏少,在这一点上,相较于《晓松奇谈》和《都嘟》这两档节目显然会显示出劣势。

对于一档节目的传播有效性进行评估,只是从点击量、普及程度、接受程度这些与经济导向直接挂钩的标准来看待,似乎已经成为主流。但近年来,传播伦理、价值伦理等知识向这一领域进行介入,似乎要将这一格局进行改变。本文只对于经济导向标准下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这无疑是一种局限,我期待未来有人能对于这一节目或是这一类节目做出更全面的传播有效性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播模式新媒体
微信公众号崛起背后
网络自制节目的传播模式和发展趋势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