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全局和声搜索算法求解函数优化问题
2016-12-10周园园胡贤德李敬明沈桂芳
周园园,胡贤德,李敬明,沈桂芳
(安徽新华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一种改进的全局和声搜索算法求解函数优化问题
周园园,胡贤德,李敬明,沈桂芳
(安徽新华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针对和声搜索算法的早期收敛速度快,后期收敛慢,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全局和声搜索算法.该算法对标准和声搜索算法作了三点改进,首先在和声记忆库初始化时采用反向学习策略,提高初始解的质量,提高收敛速度,其次,采用动态方式调整参数,第三,利用当前和声记忆库中的全局最优解产生新解,提高全局搜索能力.采用该算法对6个标准的测试函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算法避免算法的早熟和增强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具有较好的优化性能.
和声搜索算法;反向学习;函数优化
1 引言
和声搜索算法(Harmony Search,简称HS)是一种较新的智能搜索算法[1].该算法结构简单,易于其他算法结合,已经成功地被应用到函数优化问题中.相关研究表明,在解决多维函数优化问题上HS算法比较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具有更好的优化性能[2-5].但该算法在迭代早期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后期收敛速度较慢,算法的收敛速度很大程度依赖于初始解.反向学习策略已经被证明能产生高质量的初始解[6],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而且已经被成功地应用到其他的智能算法的解空间的初始化中.为了提高和声记忆库中解的质量,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本文将反向学习方法、粒子群中全局最优解的概念与和声搜索算法结合起来,提出一种改进的和声搜索算法——反向学习全局和声搜索算法.
2 和声搜算法
HS算法模拟音乐演奏家创作的过程,音乐家不断地调整所奏乐器的音调,使真个演奏过程达到最美和声状态.HS算法将音乐创作的元素和优化问题中的元量进行类比,将乐器、乐器的音调、和声、和声效果评价与组合优化问题中的决策变量、决策变量的值、决策变量组成的解向量、目标函数的适应度值进行类比.具体的算法步骤如下:
2.1 初始化算法参数
初始化算法参数:①决策变量的个数N,②和声记忆库的大小HMS,③各个决策变量的取值范围[Li,Ui],④和声记忆库考虑概率HMCR,⑤音调微调概率PAR,⑥音调微调带宽BW,⑦算法的迭代次数NI.
2.2 初始化和声记忆库HM
随机生成HMS个和声x1,x2,……,xHMS存入和声记忆库HM作为优化问题的初始解.
和声记忆库中的每个音调(即决策变量)按照式(1)产生:
其中,i=1,2,……,HMS;j=1,2,……,N;Lj和Uj分别是j分量值域的下界和上界;
2.3 产生一个新的和声
初始化后,HS算法将产生一个新和声x'=(x1',x2',…xN'),新和声中任一音调xi'按照三个规则产生:(1)考虑和声记忆库,(2)随机在值域范围内选择音调,(3)微调来自和声记忆库的音调.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考虑和声记忆库或者随机产生音调,公式如(2)式:
然后,如果新和声中的某个音调xi'来自和声记忆库HM,则有PAR的概率对音调xi'微调,微调的公式如(3)式:
2.4 更新和声记忆库HM
对步骤(3)中的新解进行评估,如果新和声优于HM中的最差的一个和声,则将新解xi'替换HM中当前最差的解.
2.5 检查算法终止条件
重复步骤(3)和步骤(4),直到创作(迭代)次数达到NI为止.
3 改进的全局和声搜索算法
HS算法在解决优化问题上,早期能快速收敛,确定最优解搜索空间,但是会陷入局部最优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利用全局最优解的信息,针对HS算法后期收敛慢的问题,提高收敛速度,采用了反向学习来初始化和声记忆库,提出一种改进的和声搜索算法,叫反向学习全局和声搜索算法(OGHS).
HS算法的具体改进方面如下:
3.1 和声记忆库初始化
为了提高初始解的质量,本算法采用反向学习的策略产生初始解.不再按照标准的HS算法采用均匀分布的策略,而是采用均匀分布与反向学习相结合的策略对和声记忆库初始化.和声记忆库中一半的解按照均匀分布策略产生如式(1),剩余的一半解采用反向学习策略产生如式(4)和(5)
3.2 BW和PAR参数的动态调整
文献[7]中的测试结果表明,和声搜索算法按照式(6)与(7)比Mahdavi等[8]提出IHS算法中的公式对PAR和BW进行动态调整的寻找的最优解更好,因此,本算法采用式(6)和式(7)对PAR和BW进行动态调整比.
3.3 新解产生方式
为了提高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在产生新解的步骤中,保留当前和声记忆库中的最优解,对标准HS算法中的式(3)做了改进,若新解来自于和声记忆库,有一半的概率是来自最优解,新解不再按照式(3)产生,而是按照式(8)产生:
其中,i=1,2,……,n;k=1,2,……,HMS
即将当前和声记忆库中最优解的第j维变量赋值给新解的第j维变量.
3.4 解的边界值处理
当新解超过值域范围,对新解按照式(9)[9]进行处理.
本算法与HS算法的流程整体相同,但对HS算法的初始解的产生和产生新解的核心部分进行了修正.
4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OGHS算法的性能,采用典型的Benchmark测试函数对HS算法、IHS算法、GHS算法、IGHS算法和本文提出的OGHS算法进行测试比较.测试函数如表1所示.函数分别采用30维和100维进行测试.表2是实验中各算法参数设置.
表1 测试函数
表2 不同算法的参数设置
本文中用最优解平均值和标准方差来衡量算法的性能,最优解平均值(MB)的大小能衡量算法的平均搜索能力,标准方差(SD)能说明算法的收敛速度.
表3记录了30维和100维的6个测试函数在各个算法独立运行20次的结果.表中GHS的测试结果来自文献[10].
从表3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在所有的测试函数中IGHS的最优解平均值明显比HS,HIS,GHS的要小,还可以看出GHS在一些单峰函数优化问题上,结果并不优于HS和IHS算法.
5 结论
本文提出一种反向学习全局和声搜索算法(OGHS),该算法首先通过反向学习策略产生和声记忆库初始解,利用动态方式调整PAR和BW参数,然后利用全局信息改变新解产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整体上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可以用于复杂优化问题的求解.
表3 四种HS算法运算结果比较(运行程序20次)
〔1〕Geem Z W,Kim J H,Loganathan G V.A new heuristic optimization algorithm:harmony search[J].Simulation,2001,76(2):60-68.
〔2〕Geem ZW,Lee KS,Park Y.Application of harmony search to vehicle routing.America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2005,2(12):1552?1557.
〔3〕Geem ZW.Optimal cost design of water distribution networks using harmony search.Eng Optimiz,2006,38(3): 259-280.
〔4〕Pan Q K,Suganthan P N,Tasgetiren M F,et al.A self-adaptive global best harmony search algorithm for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problems[J].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2010,216(3):830-848.
〔5〕Ashrafi,S.M.,&Dariane,A.B.(2013).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n improved harmony search algorithm for numerical optimization:melody search(MS).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6(4),1301–1321.
〔6〕Wang H,Wu Z,Rahnamayan S,et al.Enhanc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using generalized oppositionbased learning [J].Information Sciences,2011,181(20): 4699-4714.
〔7〕韩红燕,潘全科,梁静.改进的和声搜索算法在函数优化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2010,36(13):245-247.
〔8〕Mahdavi M,Fesanghary M,Damangir E.An improved harmony search algorithm for solving optimization problems[J].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2007,188 (2):1567-1579.
〔9〕Gong,W.,Cai,Z.,&Ling,C.X.(2010).DE/BBO:a hybrid differential evolution withbiogeography-based optimization for global numerical optimization.SoftComputing,15(4),645–665.
〔10〕Omran M G H,Mahdavi M.Global-best harmony search [J].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2008,198(2):643-656.
TP393
A
1673-260X(2016)11-0015-03
2016-06-22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KJ2016A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