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研究
2016-12-10尼珍
◆尼珍
藏族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研究
◆尼珍
研究采用了刘电芝修订的《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50》量表,对西藏高校236个藏族女生的性别角色进行了调查,发现双性化占53%,未分化占36%,女性化占10%,男性化为0%。表明藏族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比较单一,双性化程度较高,单性化发展成为少数,未分化类型不可小视。
藏族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双性化;未分化;单性化
一、问题提出
性别角色是指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形成的与性别相应的行为规范,与生理划分的男女不同,个体的性别角色也被称为社会性别角色。包括男女两性不同的态度、人格特征和社会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反映了社会对男女两性的适当期待。
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从未质疑单性化和其特征的对立,即认为男性理所当然应该秉承男性化的特征,而女性理所当然应该秉承女性化的特征。直到心理学家康斯坦丁诺普尔对传统观念进行了挑战,认为性别角色也存在双性化的可能。基于康斯坦丁诺尔普的思想,心理学家贝姆把人的性别角色划分成了: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和未分化四个类型。双性化是指男女性的心理特质都很强,女性化是指女性心理特质突出,男性化是指男性的心理特质突出,未分化是指男女性的特质都很弱。贝姆还专门编制了问卷,认为不同的性别角色特质可以通过量表进行测量。康斯坦丁诺普尔和贝姆的理论被很多人接受,此后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开始致力于性别角色的研究。在性别角色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中,心理学家发现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模式。
我国心理学家钱铭怡对贝姆的量表进行了修订,原因是文化差异导致西方人眼中的性别角色期待和我国的性别角色期待大不相同。刘电芝教授又在此基础上再次修订,将适合我国社会传统的性别角色期待的选项融入了量表,最终形成了《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50》。2011年。刘电芝对5008个大学生进行了测试,发现男性中的性别角色类型由高到低分别是双性化、未分化、男性化、女性化,女性中的性别角色类型分别是未分化、双性化、女性化、男性化。杨玲和王雄雄(2008)在其文中指出双性化者心理健康最佳,其次是男性化、女性化和未分化。[1]许婵贞(2009)在其研究中发现双性化特质的性别角色主管幸福感水平和总体自我价值、个人去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都是最高的。可见,性别角色双性化模式是较好的发展模式。在80后、90后学生的性别角色调查中,传统的单性化性别角色发展已经让位于双性化的发展。同时,未分化的性别角色所占比例同双性化的性别角色同样有增加的趋势,尤其在女生中未分化的性别角色比例明显高于男生(2000,钱铭怡),也就是说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即缺乏男性化表现的优点,也缺乏女性化表现的优点。2014年,刘电芝等对比了中美大学生性别角色的发展,发现中国理科女大学生的性别角色倒错现象非常严重,换言之,女大学生出现了与生理性别不符合的男性化的特征。刘电芝将其总结为“中国女大学生发展滞后的现象”。[2]大学阶段是性别角色分化的重要时期,在刘电芝2011年的研究中发现,大学四年中双性化的比例明显增长,表明大学期间性别角色“优化”的可能。
西藏高校中藏族女生人数日益增加,但是针对藏族女生性别角色发展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采用刘电芝编制的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50)对西藏高校女生性别角色状况开展调查,了解了西藏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的状况。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被试的选取来自西藏高校大一至大三的藏族女大学生,发放了问卷280份,回收245份,剔除无效问卷9份,最后有效样本为236个。
(二)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采用了刘电芝教授编制的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50),该量表由三个分量表组成:男性量表(16个项目)、女性量表(16个项目)、中性量表(18各项目)。根据刘电芝的解释,如果男性分量表的中位数小于4.8,女性分量表的中位数小于5.0就可以判定为未分化;男性分量表的中位数小于4.8,女性分量表的中位数大于等于5.0就可以判定为女性化;男性化分量表的中位数大于等于4.8,女性化分量表的中位数小鱼5.0就可以判定为男性化;男性分量表的中位数大于等于4.8,女性分量表的中位数大于等于5.0就可以判定为双性化。
评定量表从1到7依次计分,1是“完全不符合”,7是“完全符合”。男、女性份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9和0.84,重测信度分别为0.82和0.81,以BSRI为效标,效度为0.84和0.83,信度和效度良好。
(三)研究程序
测试前研究者向被试说明问卷测验目的和指导语后发放问卷,被试做完后统一回收问卷。
(四)研究方法
量化研究方法。采用了SPSS19.0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藏族女大学生性别角色总体分布情况
通过对236个农牧区藏族女大学生调查后发现性别角色未分化的有86人,占36%,女性化的有24人,占10%,男性化的有0个,占0%,双性化的125个,占53%。
(二)藏族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男、女性化分量表得分
根据贝斯特分级公式对得分进行分级:(最高得分-最低得分)∕分级数=(7-1)∕3=2
1.男性化分量表得分
表1 男性化分量表总得分
通过统计可见藏族女大学生在男性化分量表中的领导力维度、男子气维度、理性维度和大度维度的得分都属于中等,男性化分量表的总分也为中等。
2.女性化分量表得分
表2 女性化分量表总得分
通过统计可见藏族女大学生在女性化分量表中的同理心、女子气、勤俭细心方面都属于中等,女性化分量表总分为中等。
3.与中东部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对比
对比2011年刘电芝等人对内地女大学生进行的调查,藏族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双性化比例明显多于内地女大学生,同时,藏族女大学生未分化比例也高于内地女大学生。
四、讨论
(一)藏族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比较单一
藏族女大学生双性化约占一半,其次为未分化,女性化只占较少部分,没有男性化。形成藏族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比较单一的原因和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慢有关系,Locer(1984)提出性别角色的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社会发展的进程,高速发展的社会促使价值标准多元化,传统的两性界限日趋模糊,男女都可以自由地表现出男性化或女性化的特征,但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较慢的社会,男女较少选择与自己生理性别不符合的性别角色,性别倒错现象较少。本研究中女大学生都来自农牧区,农村相对城市较落后,闭塞的环境中价值标准相对单一,导致了性别角色发展也相对单一。
(二)藏族女大学生双性化程度较高
对比刘电芝(2013)对中东部地区大学生进行的调查,藏族女大学生的双性化倾向更高,表明传统的性别观念在藏族女大学生中逐渐淡化,性别刻板印象的现象不明显,藏族女大学生注重吸收异性的优秀特征。藏族女大学生不仅具备传统女性同理心、女子气、勤俭细心的特征也具备传统男性领导力、男子气、理性、大度的特征。这一现象与社会、学校、家庭对男女性的要求趋同,女性和男性要承担同样的责任有关系。在西藏,女性地位较过去有了明显提升,教育观念已大为改观,父母对男孩和女孩有同样的期望,社会环境为女性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条件,为了证明自我价值女生同男生一起竞争,也使女生双性化的比例增高。
(三)藏族女大学生单性化发展成为少数
藏族女大学生女性化或男性化的比例远低于同类研究在中部和东部女大学生女性化或男性化的比例(见图1),表明传统的性别观念在西藏女大学生中淡化,这可能和西藏受到多元文化的强烈冲击有关。由于西藏从农奴社会直接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制度的飞跃对个体对性别角色的认同也产生了影响,年轻人更容易放弃传统的单性化性别角色,并追求新的性别角色。另一方面,文化差异带来的观念差别也有可能是导致本研究调查结果出现单性化发展只占少数的原因之一。刘电芝编制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时主要对中部和东部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但是西藏地处边疆,有着比较独特的文化氛围,因此藏族女大学生对性别角色的理解可能和中部和东部的大学生有差异。
(四)藏族女大学生性别角色未分化不容小视
藏族女大学生未分化的比例比内地同类研究稍高,这和黄颀(2014)[2]提到的中国东部地区女生性别角色发展滞后的结果吻合。在本研究中藏族女大学生性别角色未分化率高达30%,说明西部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同样存在滞后现象。原因可能是近几十年西藏社会稳步发展,过去深刻影响农牧区的传统文化和观念正在发生变化,新的观念还未发展成熟,因此一部分女大学生受其影响未能及时形成较鲜明的性别角色类型。同时,社会和媒体对“中性”形象的消极评价,可能导致了部分藏族女大学生对双性化等性别角色类型的不认同,最终妨碍了性别角色的分化。
图1 与中东部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对比
五、建议
从藏族女大学生的性别角色发展状况总体趋势来看双性化比例远高于其他类型,这和当今社会对男女性的要求趋同有关系。将近一半的女生已经不受传统女性性别角色观念的制约,能够取长补短发展理想的性别角色模式。但是,仍有三分之一的未分化类型。因此,应该营造能够增进女生发展的良好氛围,鼓励女生参加各类活动,培养独立、自信、善于沟通的特质。西藏高校应该开设适宜本土特点的女性发展课程。
[1]刘电芝,黄慧欣,贾凤芹.新编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揭示性别角色变迁[J].心理学报,2011.43(6)639-649.
[2]黄颀,刘电芝,李莹丽,张菀珍.中美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的比较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1).
※本文为2015年西藏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女性主义视角下西藏女大学生学业成就和就业发展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k2015-70。
作者单位: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
责任编辑:胡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