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教父张忠谋
2016-12-10
在半导体产业不知道张忠谋,相当于在软件业不知道比尔·盖茨。56岁创业的张忠谋,不但一出手就改写半导体产业格局,而且缔造了最会赚钱的华人科技公司。
55岁的时候还在打工,56岁开始创业,如今他一年能赚下1.5个华为。这样的获利能力,已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保持了几十年。
2015财年,他的公司以1671亿(元)营收获得净利润604亿,其利润规模:
是台湾最大企业、营收8872亿 的鸿海精密231亿净利润的2.6倍;
是营收3950亿的华为369亿净利润的1.6倍;
是营收1028亿的腾讯288亿净利润的2倍多;
也领先阿里2016年财年427亿净利润近180亿。
他是张忠谋,台积电创始人、董事长。
台湾人尊他为“半导体教父”,他被美国媒体评为半导体业50年历史上最有贡献人士之一,他入选全球最佳经理人,国际媒体称他是“一个让对手发抖的人”。
避战乱,少年居无定所
张忠谋1931年生于浙江宁波。1931年至1940年,一家人为避战乱辗转迁徙于南京、广州、重庆、上海、香港。成人之前,张忠谋已居住过6个城市,在10个学校读过书,相当长时间内都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
小时候,张忠谋文艺而多才,喜欢音乐会、小提琴、网球、电影,他文采出众,还曾立志当作家,直到父亲受不了他兵荒马乱还搞天真烂漫,警告说“当作家要饿肚子”,他才收住念头。高中毕业时,张忠谋被父亲诱导考入自己的母校沪江大学银行系。
两个月后,内战爆发,逃到香港的张家决议:张忠谋要去美国读书,以防万一,将来好在美国安生立命。
“油然生起饱历沧桑之感觉”的张忠谋,坐上前往太平洋彼岸的飞机,并写下这样的心情:“旧世界已经破灭,新世界正待建立,自己必须鼓足勇气。”
1949年,18岁的张忠谋进入美国哈佛大学,全校1000多位新生,他是唯一的中国人。他的三叔,早已从哈佛拿到电信硕士学位,之后还拿到应用物理博士学位的张思侯先生,成了美国东北大学的教授。
当时的美国,以全世界5%的人口创造着全世界40%的GDP,正值最黄金时代。他很快被“只要肯努力,你就能出头”的美国精神感染,也很快在哈佛如鱼得水。
哈佛第一年,张忠谋的成绩位列全年级前10%。他在哈佛的第一年也成了最后一年。
当时,国民党彻底溃败,他的父母也从香港到美国,并在中国是回不去了的悲观中,根据当时华人在美的就业发展情况再次决议:张忠谋必须转学理工。
学理工,最理想的就是去麻省理工大学了。
1950年的麻省也正处于黄金时代,拥有众多世界级大师。在机械系学习的张忠谋成绩依然优异,还帮教授打点工,挣点碎银子,却过得并不快乐。他形容自己对麻省“虽有十分的敬,却只有五分的爱”。
意气用事,改变一生
一路顺风顺水的张忠谋,在硕士毕业申请读博士时,却连续两次落榜。
“十几年的读书生涯嘎然中断,下一步做什么都还没有想到,我何以对父母?对我新婚不久的妻?”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在倏忽中消灭。
麻省不留爷,何处可留呢?
被落榜羞辱的张忠谋,带着雪耻的怒火,把简历一封封地寄给了心目中的大公司,以及万一大公司不成,先将就一下的备胎们。
牛人之所以成为牛人,很大一个原因是,哪怕意气用事,甚至当时看来做错事,他们也往往歪打正着,狗屎运特好地踩到了更加正确的点上。
发出简历两个月内,张忠谋获得了4家公司的工作机会。其中两家令他满意,最满意的是鼎鼎大名的福特汽车,专业对口,待遇也好;比较满意的是一个叫“希凡尼亚”的半导体公司,公司不怎么知名,但待遇更高,比福特高出一美金。
一美金不多,但张忠谋觉得这不是钱的问题,是福特凭什么少给一美金的问题。于是,他自信满满地跟福特讲价:“我恭敬地说,我很想来福特,但另一家公司的月薪比福特高,可不可以请你们考虑提高起薪?”
结果,那个在面试时跟他谈笑风生的人事专员,态度180度大转弯:我们这儿不讨价还价,你要来就来,不来,拉倒。这样一来,让本来已经打定主意去福特,但也死要面子的张忠谋覆水难收了。挂完电话他就决定,别了,小气而无情的福特先生。
1955年5月,年轻气盛的他一气之下,去了多给他一美金的“希凡尼亚”,进而一脚踏入半导体产业,并一路走到今天。
这也让他后来屡生感叹:“人生的转折点,有时竟是这么不可预期!短短的一个电话,加上一时冲动的青年感情,就让我和半导体结了一生的缘!”
27岁,站稳脚跟
进入陌生的半导体,张忠谋什么都不懂,唯有夜以继日地加快学习。他研读《半导体之电子与洞》,他说,这有如读荷马古诗一样的困难,但还是“一字、一句、一段慢慢地读,读了又想,想了又读”。
张忠谋的厉害在于学东西飞快,工作一年左右,他提拔为非正式的小主管,手下也有了 4 个小兵。
后来他因跟领导不合负气辞职,跳槽到德州仪器(下称德仪)。
在德仪,张忠谋真正感受到美国科技公司的创新精神及力量:“疲倦简直是听不到的形容词。加班是不成文的规定,而且全都是自愿,也没有什么加班费。失败从不被接受;挫折可被理解,但受挫折者必须振作重来,如再有挫折,再重来,直到成功为止,大家一起赌,一起输,一起赢,一起往前拼。”
身处此境的张忠谋也立即成了邻居眼里“疯狂的工作者”,一进去就立下一大功:
当时,德仪替IBM生产四颗电晶体,其中一颗电晶体在IBM生产的优良率是10%,但到了德仪,做出来的基本上都成了垃圾。张忠谋点子多,被安排来搞定这最难的一颗。
在“每天早上8点上班,直到半夜第三班开始后才回家”的努力下,他让产品良率超过了IBM本身,最高达到惊人的20%。
这让27岁的他获得人生中第一个正式管理职位:锗开发部门经理。
张忠谋走上管理岗位时,他的一个同事也在干着一件惊天动地的事。
加入德仪不久,他认识了一个无话不谈的好基友。他们经常一起喝咖啡,聊天。交谈中,这位老兄告诉张忠谋,自己正计划把好几个电晶体、两极体,加上电阻,组成一个线路放在同一颗硅晶片上。他还跟张忠谋嘚瑟:公司老板对他这个想法也很赞,并问张忠谋怎么看。
当时他认为好基友做的事情“匪夷所思”,不切实际。
让他意外的是,过了一段时间,这位老兄却告诉说,他已经把那玩意儿弄得差不多了。有点被震到的张忠谋,却又替他操心:你那玩意儿就算弄出来,又有什么用呢?离实际应用那么遥远。
但最后,这件事让张忠谋深深地震撼了:
他的好基友杰克基比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被认为和他同时搞出了集成电路的另一位大仙诺伊斯,则在此后带着一个叫摩尔的同事,创办了英特尔公司,并很快在电子业掀起一股股惊涛骇浪的革命。
这件事情已经震撼了整个半导体世界。
同事、好基友拿了诺贝尔奖,这得是啥感受?
这件事,让张忠谋深深地领教了前瞻技术的力量,而这些在他当时看来跟自己不太有关的人和事,也都通通在后来,成为了他事业和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
41岁,登上事业新高峰
1961年春天:张忠谋再次赢得好机运。“总经理召见我,夸了我一番,说我有足够潜力角逐未来全公司研发副总裁之职。”走出总经理办公室后,他还得到一个公司从来没有给过别人的机会,支全薪去读博士,公司负担一切学杂费。
1964年初:取得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并回到德仪的张忠谋,被提升为锗晶体管研发经理,统领将近3000 人的队伍,斗志昂扬地朝着心中的殿堂狂奔。
33岁的他收入已达到美国的中上阶级,拥有哈佛、麻省、斯坦福三大世界著名学府的学习经历。
41岁那年张忠谋登上了新高峰,成为德仪统领3万多员工和全球半导体业务的副总裁,也是这个世界500强企业的第三号人物,以及美国大公司职位最高的华人。
张忠谋升为副总裁之后,世界半导体产业迎来了中国人参战、发起战争,并不断赢得战争的新时代。
当时,被诺伊斯和摩尔飞速壮大的英特尔,已是德仪半导体业务最强劲的对手。
内存是英特尔当时最强的业务,并且已经做到世界最大,甚至英特尔已成为内存的象征,许多公司都在其攻势下落荒而逃。张忠谋却决定,就从英特尔的内存开打。
他不但决定大干内存业务,而且决心夺下英特尔在内存领域的世界第一,打掉它的这个象征。这个目标吓到了德仪的宝宝们,但张忠谋态度坚决地推进。他的看法是:混科技产业的大企业,一旦决定去干一件事,就非得干成世界第一不可。
当时,整个市场以及英特尔的主力产品都是1K,为了夺第一,张忠谋开足马力,痛下血本,直接从4K产品开打。这个大胆决策遭到很强烈反对,但他以更强的力量勇往直前。
结果,4K新品出来不久,就把英特尔打成了手下败将,也打出了张忠谋在业内的地位。
此后,英特尔在内存市场的辉煌便一去不复返,直到彻底退出,转型成为CPU巨头。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忠谋也算是英特尔的恩人,为逼迫英特尔转型立了功。
56岁重出发,做世界级公司
1978年,有着辉煌战绩的张忠谋,被加大力度向消费性电子产品转型的德仪安排了新工作:出任德仪消费电子集团总经理。德仪原本希望他在半导体之外再造一个消费电子王国,但这却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而且是,对张忠谋,对公司而言,都是个错误。
1983年,张忠谋因不看好公司的战略转型,在闷闷不乐中离开了德仪。离职的消息一传出,很多很多的新工作便找了上门。再三考虑后,他选择了前往纽约,出任通用器材的总裁。但当时,他已是52岁的人,重复职业经理人的道路对他而言,显然也只是可接受,不愉悦,更不刺激。在他心中,他还需要一个其他意义上的崭新开始。
一个56岁的老人,接下来还能干啥?张忠谋给出的答案是,重新出发,干出一番全新的事业,而且设定出伟大目标:“当我办一个半导体公司,当然要它长期繁荣。那只有一条路——世界级。”
如今的全球最大半导体制造代工公司——台积电因此诞生。
在这之前,作为德州仪器三号人物的张忠谋已把持半导体世界第一将近10年,54岁到台湾后,他还当了工研院院长,引领台湾科创整体前进。
没了世界级的大平台,从零开始再干一个世界级,而且是在最烧脑也最烧钱的半导体行业,张忠谋的难不次于上青天。
但张忠谋还是很快干成了——成功来自他在半导体业征战多年之后的观察力、思考力,最重要的是:改变现状、预测未来的判断力、想象力。
一个人,定义一个产业
当时,全世界看得见的半导体公司,走的都是芯片设计与制造一脚踢的路子,也就是从上到下垂直整合,什么都干。
为什么AMD可以跟Intel竞争?AMD比英特尔钱少很多,但是AMD可以和英特尔竞争,重要的就是有张忠谋这样的人。因为AMD只要设计出好的产品就行,它与英特尔比设计,张忠谋的台积电和英特尔比制造。英特尔自己又要设计又要制造,设计和制造的人都要养起来,然后又要自己去投资生产。现在AMD设计,台积电为它制造,用制造和英特尔拼。到最后,因为英特尔的制造比台积电贵两倍,品质还不好,所以I英特尔l的制造就变成了包袱。英特尔的品牌是资产,设计是资产,但是制造是它的包袱;AMD的设计很好,台积电的制造很便宜,所以就可以咬住英特尔,打出自己的品牌,整个策略就是这样形成的。
张忠谋的台积电价钱比英特尔便宜,公司的毛利还能达到50%。
他定义了一个产业,救了整个台湾岛。台湾现在最受世界注目的不是PC这个行业,而是IC这个行业。
最近这两年,台积电还搞出一个“夜莺计划”,推行三班倒、连轴转、24小时不间断的研发。
这让一些员工甚至旁观者都受不了,但已经80多岁的张忠谋并没有丝毫手软的意思。而且,他不但要求三班倒,还要求班班都要做出最高效率。
他说,工作产出来自“投入”乘以“效率”,效率才是关键。“别人工作50小时,你比他多做20%变成60小时,但他的效率比你高30%,成果还是比你好。”这样既勤奋又有效率干下来的结果就是,台积电将独享 iPhone7、甚至iPhone8的订单盛宴。
10分钟换CEO,78岁再掌公司
2005年,74岁的张忠谋开始了交班:辞去台积电总执行长职务,并任命跟随自己多年的得力干将蔡力行接任,但这次交班最终让他失望并以失败告终。
2008年金融海啸期间,蔡力行不但未能领导台积电应对好形势,甚至还一度滑向深渊。2009年第一季,台积电的营业收入比上一季跌了差不多40%,毛利率跌到20%以内。
张忠谋受不了这个,于是动议董事会,罢免了蔡力行,将权柄重新收回自己的手中。而据台湾媒体报道,真正让他下决心的,并不是业绩不好,是他收到的一封信。
台积电长期推行一项人力优化计划,每年针对绩效考核最后4%的员工特别管理。这原本是为了提高人力素质,但蔡力行上任后搞成了变相裁员,将最后5%的员工辞退。
后来,张忠谋收到一封信,信中一位员工的父亲恳请他不要裁掉自己的儿子。一番调查后,张忠谋了解到这位已服务台积电10多年的员工一直表现优异,还曾进入前10%的奖励计划。这次是因为这位员工妻子怀孕,需要处理很多家务,但部门为了必须完成“淘汰”5%的任务,所以把他加入了淘汰的名单。
人才和团队一直是张忠谋最关心的事,交班之后他也曾专门叮嘱蔡力行和人力资源负责人,裁员必须经过他的同意。但现在,他毫不知情,员工就这样被强制裁员,而且还是假借考核、实为裁员,有违诚信原则的错误做法。
诚信,是张忠谋在台积电强调的第一伦理。于是,他把蔡力行撤掉了。甚至是,在了解到真相后的10分钟内,就做出了决定。(编辑/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