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手机行业:中国品牌的线下逆袭

2016-12-10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2016年10期
关键词:金立三星小米

过去几年,中国品牌在智能手机领域毫无存在感,现在开始在智能手机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如今,高附加值的线下市场中国品牌也占据了86.7%的份额,原本高高在上的苹果和三星都出现下滑。未来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会如何发展呢?

从互联网开始反击

2007年iPhone发布前,中国的手机市场是诺基亚的天下,诺基亚最高点时候占据超过35%的市场份额,摩托罗拉、索爱、三星、LG等品牌也都是巨头。

当时,中国自主品牌已经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品牌很分散,当时的vivo还叫步步高,OPPO还在做MP3、PMP,市场上充斥着使用MTK公版方案的小品牌手机,像金立这种能在语音方面二次开发的都是少数。

线下主要市场份额被外国品牌占据,高利润的高端产品更是无一国产。

变化是从智能机时代开始的,2007年iPhone发布,2008年,魅族开发出使用Wince系统的M8,在体验上向iPhone靠拢。随后,安卓手机大行其道。

中国厂商开始认识到,智能手机或许与功能手机不同,中国厂商将有机会逆袭。

不过,大量国产安卓手机还是公版芯片+公版系统,一如山寨机的思路。

逆袭是从互联网开始的。

从小米开始,中国厂商开始做顶配手机,小米用了当时性能比较好的SOC高通8260,在体验上接近当时的顶级手机三星9100。

而在软件方面,小米把互联网思维带进手机,国产手机UI与用户体验飞速提升。

小米如同一条鲶鱼,引发了国产手机的整体进步。小米真正发货是2011年末。当时除了小米,中国品牌几乎没有顶配手机,产品力无法与三星、HTC相比。

而短短的一年多以后的2013年初,OPPO就发布了Find5,这是全球第一个同时使用1080P屏幕和1300万堆栈式摄像头的智能手机,Find5成为当时的机皇。华为发展出自己的麒麟系列SOC,金立开发出大尺寸CMOS的E系列和长续航大电池的M系列手机。

硬件提升的同时,国产手机的UI水平也飞速进步。MIUI刚刚发布的时候还鹤立鸡群,而短短一年以后,OPPO、魅族、金立、华为都发展出来自成体系的UI,都包含了各自大量的创新,OPPO针对自拍美颜的优化,金立对于商务应用的极致扩展都令人印象深刻。

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智能手机开始在产品力上赶超国外产品。

接地气的线下逆袭

从2011年到2013年,中国自主品牌的智能手机在产品力上赶超了国外品牌产品。线上低价模式也彻底颠覆了市场。

原本风光一时的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LG都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中国市场被分化成线上的中国性价比品牌和线下的国外中高端品牌。

而此时,中国线下品牌也开始发力。通过线上品牌激烈竞争,OPPO,vivo、华为、金立这些主打线下的品牌在小米、魅族、奇酷等线上品牌的陪练下,已经锻炼出一流技术能力,在硬件配置、UI设计、做工用料上已经可以与三星之流正面抗衡。

在营销与市场需求方面,中国品牌更懂中国人。当产品没有差距的时候,中国品牌的广告营销开始发力。

除了更贴近国人的营销,中国品牌在产品上也频频创新。

OPPO的前置摄像头是1600万,而且针对自拍做了脸部分区的图像优化,自拍100分,把握女孩核心需求。

ViVO在手机上第一个使用HIFI级别的DAC芯片,把握音乐用户的核心需求。

华为发挥通讯优势,信号强度好到变态,同样满足用户高可靠性的需求。

在产品力上,中国品牌都在某些领域超过了苹果、三星,达到一流水平。

对目标用户来说,中国品牌的产品反而更适用。

在营销、产品之外,中国本土的渠道优势也远非外国厂商可比。苹果2015年提出来的目标是两年内在中国开40家专卖店(目前已经设立35家),而OPPO,ViVO、金立的自营网点都以万计数。OPPO、ViVO在一个小小县城的街道就林立数家,金立经过14年渠道深耕,在国内有7万余个合作网点、5万余个专区、20万节专柜,稍弱一点的华为也提出来千县计划。

领先的产品力加上接地气的营销,再加上千百倍的渠道网点数量,造就了中国品牌的线下逆袭。

猜你喜欢

金立三星小米
传递
三星Galaxy Note 20 Ultra 5G
金立S10“四摄”更炫
金立S10
万人齐唱《海阔天空》见证金立旗舰配置超级续航手机M5 Plus震撼亮相
懒洋洋的兔小米
V—NAND闪存NVMe固态
小米找毯子
小米搬家了
搭乘三星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