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的背后是生命
2016-12-09安迪
文/安迪
性的背后是生命
文/安迪
性的背后是生命,这么说是有根有据的
从生理学来看,人类的胎儿在仅仅三个月大的时候,生殖器还没有分化为男或女,仅仅是一块小小的“肉隆起”;但是,它就已经会勃起了。虽然我们还不完全清楚这是因为什么,但是毫无疑问,“性”是随着生命的开始而出现的。在幼儿期,小孩子出现某种程度的勃起,虽然不多见,但是也并不稀奇。
到了人类生命的最后一刻,往往会出现“回光返照”的现象,就是临终者似乎突然好了很多,迸发出人生最后的光彩。这时,人也往往处于勃起的状态。也就是说,“性”是生命的最后一次展现。女性也一样,只不过女性的勃起不那么容易被观察到,或者难以被承认而已。
因此说,“性”是以“勃起”为标志(而不仅仅是性交),以满足为标志(而不仅仅是高潮),伴随着人类生命的始终(而不仅仅是青壮年的专利),只不过在不同的年龄段里,表现为不同的形式。这是国际上从1974年起就逐步达成的学术共识,可惜在中国很少得到传播。
从性社会学的视角来看,“性的背后是生命”这一命题可以得到非常充分的证明。在笔者主持的2000年、2006年和2010年三次全国18-61岁总人口的随机抽样调查中,大量的数据分析都可以进行检验。但是,学术的背后是生活,所以我还是说说日常话吧。
性,标志着生命的质量
性所标志的,不仅仅是健康水平,也不仅仅是心理状态,更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的人格成熟、生活能力足够强大、人际关系完善的标志。因此我们时时处处都可以看到,无论男人女人还是同性恋,那些刚刚跨越青春期的人,虽然生理上的性能力处于人生的最强时期;但是,只有那些迈进而立之年的人,才足以在自由中掌控自己的“性”,在交往中协调他人的“性”,从而获得更加美好的“性福”。直至人老色衰,也依然是靠着高质量的生命经历的积累,性才可能升华到“智慧之性”。
性,延续着生命的价值
生命总是要衰老和逝去的,但是生命的价值却可以越来越灿烂。请不要嘲笑老年人“怕死”,因为,老人的生命的含金量远远高于年轻人;所以,死,不仅是生物体的消失,更是上一个时代那些无可复制的价值的湮灭,怎能不怕?可是,恰恰是“性”,却足以把人类精神在文化上传递下去。
如果您听到过这样的故事:18岁时被棒打鸳鸯的初恋情人,在56年之后才第一次上床;那么,您还会认为他俩老了吗?还会去追究他们在生理上能够做什么吗?这种“一生一世”,难道不比那些不死不活一辈子的婚姻更有价值吗?
总之,我们,生而有性,依性而生,生而有尽,性而无穷。看看这个“性”字,不由得你不佩服老祖宗的聪明:由心而生,即为“性”;足以生心,才算“性”。这就是说:性的背后是生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