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住院患者跌倒质控管理及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

2016-12-09姚雪华赵金凤

关键词:全院针对性危险

姚雪华,赵金凤*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住院患者跌倒质控管理及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

姚雪华,赵金凤*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意外跌倒的高危因素,提出针对性护理方案,为护士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检查2014年在院跌倒患者例数及跌倒原因分析,全院防跌倒小组质控成员组织学习,应用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对患者存在的高危因素进行筛查并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 全院患者中跌倒坠床的比例明显下降,由2014年的43/334209下降至2015年的34/368033,且跌伤程度3级的患者由2014年的7例,下降至2015年的3例(P<0.05)。结论 降低住院患者意外跌倒坠床的发生率及有效的减少跌伤程度,应系统地做好住院患者预防跌倒的质控,分析跌倒原因,通过量表对跌倒风险进行筛查并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并做好护理人员及陪护人员的对患者跌倒后应急预案培训。

意外跌倒;质控;危险性评估;针对性护理

跌倒是指突发的、不由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1]。跌倒重在预防[2]。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为卫生部颁发的2013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之一。因此,评估患者住院期间跌倒的危险因素,找到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已成为目前护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现将2014年我院住院患者的跌倒危险因素分析及2015年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12月我院跌倒质控护理小组统计当年全院患者发生跌倒例数及分析跌倒原因。见表1。组织全院防跌倒质控小组成员讨论,并制定筛查流程及针对性护理。从2015年1月开始,对新入院患者正式实行跌倒危险评估,纳入标准:年龄在≥18岁以上,有自主活动能力,能进行正常交流者。

表1 2014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1.2 方法

进行全院系列讲座,由预防跌倒质控组组长授课,对低年制护士进行患者防跌倒培训,内容为如何使用跌倒危险因子评分表及如何根据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并对全院防跌倒质控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并考核,创建患者入院后,病区首诊护士询问患者的病史及评估患者的视力、活动能力等,运用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见表2。对18岁以上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评估,评分≥4分的患者,进行跌倒高危因素分析,对出现的问题,如体能虚弱、活动障碍、跌倒史、无人陪护,制定相应措施来有针对性地防范,并给予安全宣教。

表2 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3]

1.3 针对性护理

1.3.1针对体能虚弱、活动障碍的因素

跌倒与患者活动能力有关的因素包括乏力、步态不稳、关节肿痛,主要原因是患者在行走过程中感到乏力,尤其在如厕后站立时,肌力不能支撑整个身体;患者关节部位的疼痛痛阈超过其承受能力,就有可能发生跌倒;而步态不稳是导致早期跌倒的主要危险因子之一[4]。

对患者进行自理能力评分,对如厕、平地行走、床椅转移及上下楼梯评估,需要部分帮助的患者,需由专人陪护,使用床栏,床头呼叫铃及厕所紧急呼叫铃,以便患者呼叫。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跌倒危险因素,不能高估自己的活动能力,医生护士会动态关注病情,随病情变化动态评估自理能力及跌倒评分,让患者安心。患者的各项检查均由专人护送,对特殊患者做好重点交接班,危重患者,由医生、护士陪同护送。

对老年痴呆、抑郁、老年骨质疏松、心脑血管意外风险的患者,对潜在的问题进行预测,与患者和家属做好及时有效的沟通。

1.3.2针对环境因素

改善病房环境,保持清洁干燥,光线充足,夜间有地灯;地面潮湿及时通知保洁员清扫,潮湿的地方放置警示标记;卫生间配有拉手及防滑垫,有紧急呼叫铃;走廊有扶手,病房地面平整,通阳台过道无门槛。

通常老年患者预防跌倒的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对光滑的地面或潮湿不平的道路等认知度较高,但对于光线昏暗的环境或因注意力不够集中、头晕或高处取物等跌倒因素认知度较低[5]。对此,病房应为老年患者提供充足的光线,夜间留有地灯,防止因光线昏暗引起跌倒。护士应对病房环境进行评估,及早发现危险因素,并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

1.3.3针对药物因素

一般情况下,老年患者对于服用降压药物降糖类药物、扩血管类药物和安眠类药物引起跌倒的认知程度较高;但对于服用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利尿药等认知率则较低[5]。因此要针对性的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宣教,存在的危险要告知患者,给药时发药到口。特别是当患者需要更换药物及调整药物剂量时,护士应明确告知患者容易发生跌倒的几类状况。同时指导患者“起床三部曲”方法:醒后30 s再起床;起床后30 s再站立;站立后30 s再行走。

1.3.4针对跌倒史的因素

详细询问患者的跌倒史,跌倒原因,特别要注意细节上的询问,针对性宣教预防措施,并让患者及家属有警惕意识。据文献报道,年龄>65岁的患者均应进行跌倒评估,切实开展预防跌倒工作,可有效使患者跌倒发生率从最初的0.29%下降至0.059%[6]。有跌倒史的患者表示担心再次发生跌倒[5],护士应重点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恐惧心理,通过分析原因及时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认知度。

1.3.5针对无人陪护的因素

在防跌倒的过程中,易跌倒的高危患者,应告知家属有跌倒的危险、跌倒的后果及预防跌倒的注意事项,由医生开具医嘱,签署陪客证,留病历保存,并强调患者需要专人陪护。同时,床位护士需加强巡视及病情观察,协助生活护理,并将其日常所需品放置于随手可取之处,床头及卫生间有紧急呼叫铃。

针对患者个人因素引起的跌倒,应加强宣教,强化防范意识,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2 结 果

2014年1月~12月全院患者中跌倒坠床发生43例,跌倒坠床比率为43/334209,2015年1月~12月共发生跌倒34例,跌倒坠床比率为34/368033。见表3。较前明显下降,且跌伤程度3级的患者由2014年的7例,下降至2015年的3例。见表4。

表3 2015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表4 两组患者跌倒发生情况比较(%)

3 讨 论

1)预防是减少跌倒的重要手段,在护理工作中,向患者介绍药品作用及不良反应的安全知识,尤其是老年人的安全用药,通过健康教育使其了解自身的生理变化、跌倒的危害性、危险因素等,努力减少跌倒的发生[7]。我们竭力做好预防,但跌倒仍有发生,因此,对于发生跌倒的应急预案,如何紧急处理,是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也是陪护及家属需要了解的。我们的紧急处理,关乎患者的生命。

2)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的运用,完善了预防跌倒的护理安全预警系统。跌倒的预防,需要医院、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做好患者跌倒的健康教育和防护措施, 强化预防跌倒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跌倒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降低了医疗花费及社会成本的支出。

3)在护理中,防跌倒措施要针对患者个体本身存在的风险及特点,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才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系统地通过量表对患者跌倒高风险进行识别,并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非常重要。

[1] 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分类合作中心翻译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M].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39-841.

[2] 陈丽珊,陆丽华.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18-19.

[3] 陈火美.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3):1176-1177.

[4] 刘智利,黄惠根,等,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4,3(28):1093-1095.

[5] 白利颖,王贵芝,李湘萍.老年患者对跌倒危险因素认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1025-1027.

[6] 周君桂,李亚洁,钟小红.老年病专科护士预防患者跌倒的工作模式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249-251.

[7] 王佳庆,刘 静,黄 佳.药物使用导致及其预防[J]药品评价,2012,9(32):39-41.

本文编辑:徐 陌

R472

B

ISSN.2096-2479.2016.06.142.02

赵金风,副主任护师 ,Tel:0512-62364019或13913552310,E-mail:zhaojinfeng2219@sina.com

猜你喜欢

全院针对性危险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全院病床统筹收治模式下的绩效核算方法初探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喝水也会有危险
PDCA循环在全院复用器械基数管理中的应用
白衣天使穿上绿装拓展忙
拥挤的危险(三)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