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2016-12-09孟显辉

关键词:循证股骨骨质

孟显辉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下洼镇中心卫生院,内蒙古 赤峰 024316)

不同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孟显辉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下洼镇中心卫生院,内蒙古 赤峰 024316)

目的 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护理模式;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应用效果

本研究主要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71.5±2.5)岁。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71.6±2.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体位护理、病房环境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还要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并且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健康指导。

1.2.2观察组

进行循证护理:(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首先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培训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与分析,使其对整个护理计划有一个大致的了解(2)证据的寻找。医护人员通过从知网以及万方等数据网,对相关护理资料进行寻找,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护理人员自身的护理经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3)护理的实施。护理人员要以患者的个性特征为依据,给予所有患者针对性护理,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心理护理、早期功能锻炼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通常情况下,老年骨折患者会对自身骨折恢复表示担忧,因此很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保持和患者交流与沟通的积极主动性,最大程度上给予患者爱护与关心,并将其不良情绪有效缓解,

树立起治疗信心。其次,要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与饮食习惯,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促使其骨折部位能够早日康复。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其对相关疾病知识进行更加深刻的了解。除了采用以往口头健康教育的方式之外,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制作健康知识手册以及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等方式来帮助患者认识疾病。其次护理人员还要鼓励同病房的患者交流自身感受,或者可以向患者列举已经成功治疗的患者,也可以邀请成功治疗患者来到病房中,向即将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过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的讲解,最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树立起治疗信心。(4)护理评价。护理工作功能工作完全完成了之后,要对整个护理目标进行思考,了解护理效果与护理目标之间的差距,然后再认真评价与分析整个护理效果,重点分析护理中的难点,并且认真听取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反馈,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护理措施进行调整,找出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寻找相应的方法将其解决,最终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平均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情况等进行对比性的研究分析。其中骨折月愈合效果为:优:骨折部位完全愈合,关节能够进行正常活动,骨折线消失;良:骨折部位基本上已经愈合,关节功能部分恢复到了正常状态,骨折线较为模糊;差:骨折部位没有愈合,关节功能也没有恢复正常,骨折线十分清晰。优良率=优率+良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两组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28,P<0.05)。见表1。

表1 两组骨折愈合情况对比 [n(%)]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0±2.2)天,1例股骨头坏死,1例关节僵硬,并发症发生率为4%;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8.9±3.8)天,2例股骨头坏死,3例关节僵硬,并发症发生率为10%。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临床上,老年骨质疏松症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系统性骨病,中老年人是该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该疾病会使患者的肢体出现功能障碍,进而对其正常活动进行限制[1]。通常情况下,大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会出现骨折现象,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组织显微结构会发生变化,骨量会相应减少,骨韧性减少,脆性增加,因此很容易骨折。其次,因为患者的年龄较大,因此其再生与修复能力会下降,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临床护理难度[2]。循证护理属于一种较为常用的护理模式,指的是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的计划过程中,在已有科研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护理经验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获得护理证据,这种护理方式具有较强的动态性与科学性,是一种科学的护理方式,能够将病房护理工作的质量与整体水平显著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骨折愈合,缩短其住院时间,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1] 马 云.不同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2(7):897-899.

[2] 孙卫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2):199-200.

本文编辑:刘帅帅

R473

B

ISSN.2096-2479.2016.06.089.02

猜你喜欢

循证股骨骨质
骨质疏松知多少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循证护理》稿约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