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在鉴别肺癌及炎性假瘤中的诊断价值
2016-12-09常艳
常 艳
螺旋CT在鉴别肺癌及炎性假瘤中的诊断价值
常 艳①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鉴别炎性假瘤及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炎性假瘤及5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癌术前CT平扫及增强影像资料。结果:炎性假瘤及肺癌在CT表现上有许多重叠征象,均可出现分叶征、桃尖征、刀切征(平直征)、棘状突起、毛刺征、邻近胸膜增厚、空洞征、血管集束征和空洞征;在21例炎性假瘤患者中,分叶征出现2例,桃尖征出现4例,刀切征出现13例,有3例出现毛刺,4例出现空洞;而53例肺癌中,分叶征出现46例,毛刺征出现48例,血管集束征43例,有17例发现空洞,37例病变邻近胸膜出现胸膜凹陷征。在21例炎性假瘤患者中未发现淋巴结肿大;而在53例肺癌患者中有43例出现淋巴结转移。术前CT增强影像学改变发现,炎性假瘤大部分早期可见强化,延迟后强化明显,而肺癌强化呈快进快出样改变。结论:炎性假瘤及肺癌在CT表现上有重叠征象,故鉴别困难大,但结合患者病史、CT平扫及增强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鉴别。
肺癌;炎性假瘤;CT扫描;鉴别诊断
[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Pneumology, The Rockets Army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088, China.
肺内炎性假瘤是肺内常见良性病变之一,发病率仅次于结核球(-),且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炎性假瘤本身是一种炎性增生性肿瘤样病变,是由于炎症细胞被包围、局限化延迟吸收而形成,其内是由成纤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组织细胞及泡沫细胞组成的肉芽肿,因其发生位置较表浅,故需与周围型肺癌进行鉴别,而二者的影像学征象有许多重叠,有一定的鉴别困难[1-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4排螺旋CT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癌和炎性假瘤患者术前平扫及增强的影像资料特征,探讨CT在鉴别周围型肺癌及炎性假瘤中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火箭军总医院收治的2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炎性假瘤及5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癌的术前CT平扫及增强影像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在21例炎性假瘤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3例;年龄16~74岁,平均年龄48岁;部分患者有咳嗽及发热病史,少数患者无明显体征,体检偶然发现。在53例肺癌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16例;年龄28~77岁,平均年龄54岁;均因咯血而就诊。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有临床症状就诊或是体检胸片有病变者需行CT进一步检查;②无恶性肿瘤病史;③无药物食物过敏史;④短时间内无生育计划;⑤均能经手术或是穿刺、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并有病理证实。
(2)排除标准:①有恶性肿瘤史;②有多种药物食物过敏史,无法进行CT增强检查;③短时间内有生育计划;④身体状况不能做手术或是经穿刺、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活检。
1.3仪器设备
采用LightSpeed VCT 64排螺旋CT(美国,GE公司)。
1.4检查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64排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常规扫描选用层厚5 mm,层距5 mm,螺距1.0,扫描参数为管电压80~140 kV,管电流200~400 mA,根据患者体型决定扫描参数。扫描范围从胸廓入口扫至肾上腺水平,扫描过程嘱咐患者配合呼吸,平扫结束,用高压注射器注入碘海醇,所有患者均行5 min左右的延迟扫描。对病灶部位可加扫HRCT,并通过后处理得到不同方位的图像。
1.5评判标准
检查结果均由2名资深影像医生独立完成诊断报告,当二者意见不统一时,讨论得出最终一致意见。观察影像病变的形态、大小、分布情况、邻近胸膜、血供情况及增强强化方式。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统计学检验标准α=0.05,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病变部位
在21例炎性假瘤患者中有19例在胸膜下,2例在近肺门处;且均为单发,有12例在右肺,9例位于左肺;下叶较上叶多,下叶有13例,上叶有8例。在53例肺癌患者中仅有9例位于近肺门处;右肺较多30例,左肺23例。分叶征出现2例(如图1所示)。
2.2病变形态
在21例炎性假瘤中桃尖征出现4例,刀切征出现13例,有3例出现毛刺。53例肺癌中,分叶征出现46例,毛刺征出现48例。毛刺征如图2所示。
图1 胸部CT纵隔窗轴位图
图2 胸部CT肺窗轴位图
2.3炎性假瘤及肺癌征象
21例炎性假瘤中,有4例出现空洞,12例边界模糊,14例胸膜增厚;53例肺癌中,有17例出现空洞,32例边界模糊,37例胸膜增厚,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56,x2=0.065,x2=0.069;P>0.05);21例炎性假瘤中,刀切征13例,分叶征2例,桃尖征4例,毛刺2例;53例肺癌中,刀切征0例,分叶征46例,桃尖征1例,毛刺48例,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402,x2=45.078;P<0.05)。53例肺癌中,血管集束征43例,37例病变邻近胸膜出现胸膜凹陷征,见表1。
2.4强化方式
炎性假瘤大部分早期可见强化,延迟后强化明显,而肺癌强化呈快进快出样改变(如图3、图4所示)。
图3 增强CT纵隔窗轴位图
表1 炎性假瘤及肺癌CT影像学表现比较(例)
图4 增强CT纵隔窗冠状位图
3 讨论
炎性假瘤本身是一种炎性增生性肿瘤样病变,其好发年龄为30~40岁,男性多于女性,常见临床症状有咳嗽、咳痰;部分患者有急性炎症表现,如发热;有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于体检时发现。由于其病变发生部位大多较表浅,故需与周围型肺癌进行鉴别。周围型肺癌好发年龄常>40岁,男性多于女性,常见临床症状有刺激性咳嗽、咯血及胸痛,部分患者也无明显临床症状于体检时发现。
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在影像学上表现征象繁多,既有相对征象的又有某些重叠相似之处。结合本次研究,就上述出现的征象进行一定程度的鉴别。
刀切征,又称平直征或是基于胸膜的方形征,正如戚跃勇[5]及王天君[6]研究认为,刀切征从未在肺癌中出现过,对炎性假瘤的诊断有特异性,其形成是由于炎性假瘤多位于胸膜下,其形成的假包膜与周围组织粘连或是临近结缔组织牵引而与胸膜间形成的线状阴影,使病变靠近胸膜一侧边缘平直,近似刀切样改变[7]。
毛刺征在炎性假瘤及周围型肺癌中均可见,而二者的病理基础截然不同,炎性假瘤的毛刺是病变的炎症刺激肺小叶间隔增厚、血管增生和周围组织纤维化所形成,高分辨CT上可见粗长状毛刺;而肺癌的毛刺病理基础是肿瘤间质血管向肿瘤外生长或是肿瘤组织向周围组织浸润形成,HRCT上可见细短状的毛刺[8]。
对于分叶征,张燕群等[9]和陈飙等[10]研究认为,可将肺内病变的分叶分为浅分叶、中分叶及深分叶三类,良性病变如炎性假瘤、结核球的分叶常不深,肺癌的分叶常呈深分叶,其测量方法为病变的CT图像上分叶弧线长与弦长的比值,>0.4为深分叶,<0.2为浅分叶,等于0.3为中分叶。
桃尖征是由于周围组织粘连或是临近结缔组织牵引而形成的尖角样突起,如孙海兴等[11]提出的一样,常见于炎性假瘤,肺癌也可见但相对少见。
炎性假瘤常引起邻近胸膜增厚,主要是由于炎性刺激胸膜所致;肺癌亦可出现邻近胸膜增厚,是由于胸膜受累并被病变牵拉所致,常称胸膜凹陷征[12]。
血管集束征是由于周围血管、支气管受牵拉所致,并非是指肿瘤的供血血管,故在炎性假瘤及周围型肺癌中均可见[13]。空洞在炎性假瘤及周围型肺癌中均可见,但周围型肺癌更多见。炎性假瘤几乎不会发生淋巴结转移,而周围型肺癌常伴有淋巴结转移。
平扫及增强密度改变。炎性假瘤的CT密度较肺癌低,是由于炎性假瘤内有炎性渗出物,增强后中央未吸收的炎性渗出物不会强化,而周围肉芽组织延迟强化明显[14];肺癌肿瘤较实,密度较高,增强后呈快进快出样强化[15]。
综上所述,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在CT影像上有很多征象,部分征象有所重叠,故常发生将炎性假瘤误诊为肺癌的病例[16]。应结合病史(如咳嗽、发热)及CT影像征象(如刀切征、桃尖征、邻近胸膜增厚和延迟强化),可以提高炎性假瘤的诊断率。而肺癌的典型CT表现为:分叶状、细短状毛刺、胸膜凹陷征及快进快出样强化。通过更深刻地了解与认识炎性假瘤及周围型肺癌,为临床提供更精确的诊断依据。
[1]王继伟.20例肺部炎性假瘤的X线及CT诊断[J].中国实用医刊,2009,36(16):90-91.
[2]潘鑫,毕纯龙,万霞,等.肺炎性假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J].重庆医学,2009,38(8):970-971.
[3]丁凯,周华富,廖寿合,等.肺炎性假瘤的误诊分析与手术治疗,附35例报告[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2010,3(1):24-27.
[4]曾丹,张群.肺部炎性假瘤78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1):76-78.
[5]戚跃勇,戴书华,邹利光,等.肺炎性假瘤的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6):503-506.
[6]王天君,马述盛,刘伟,等.肺炎性假瘤X线和CT的特征表现[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6,25(2):184-185.
[7]陶鑫,赵志梅,赵润.肺部炎性假瘤HRCT征象及病理对照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7,18(2):390-392.
[8]卓果然,王业庆,李晓峰,等.肺炎性假瘤误诊为肺癌的HRCT表现及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3,26(5):796-799.
[9]张燕群,曹丹.深分叶征在周围型小肺癌CT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2(3):154-156.
[10]陈飙,于红,刘士远,等.球形肺结核与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9):1259-1265.
[11]孙海兴,凌坚,邝健谊,等.2例肺炎性假瘤的X线及CT影像学特点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0):1707-1710.
[12]李宴,郑晓林,邹玉坚,等.肺炎型假瘤的临床及CT征象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4):707-709.
[13]韩玉成,程绍玲,初建国,等.周围型肺癌的支气管血管集束征CT病理表现及其形成机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1,12(2):93-97.
[14]段成洲,蒋明,吕庆才.肺炎性肿块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0,31(3):1645.
[15]张世科,关天明,成官迅.肺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的CT对比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0,39(9):90-93.
[16]袁德清.多层螺旋CT对肺炎型肺癌征象分析及病理分型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5,12(6):115-118.
The value of spiral CT used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lung cancer and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CHANG Yan// China Medical Equipment,2016,13(11):84-87.
Objective: To explore diagnosis value of CT in differentiating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and lung cancer. Methods: We made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CT plain and enhanced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21 patients with surgically and pathologically proved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and preoperative 53 cases confirmed by surgery and pathology of lung cancer. Results: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and lung cancer on CT findings and there are many overlapping signs can appear lobulation, peach tip sign, knife sign (flat levy), spines, and symptoms such as burr. 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signs of overlap about the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and lung cancer on CT findings, so identification is very difficult, but the combination of history, plain and enhanced CT examin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can be identified.
Lung cancer;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Computed tomography; Differential diagnosis
常艳,女,(1974- ),硕士,主治医师。火箭军总医院呼吸内科,从事老年肺炎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工作。
1672-8270(2016)11-0084-04
R816.41
A
10.3969/J.ISSN.1672-8270.2016.11.025
①火箭军总医院呼吸内科 北京 100088
2016-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