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程干预改善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急诊患者预后的效果分析

2016-12-09陈海燕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22期
关键词:致残率致死率成功率

陈海燕

河南安阳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 安阳 455000



流程干预改善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急诊患者预后的效果分析

陈海燕

河南安阳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 安阳 455000

目的 分析流程干预改善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急诊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120接诊的101例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急诊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急救干预,观察组51例采用流程话急救干预,对比2组患者从呼救到入院、开始治疗时间及致残率、致死率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呼救至抢救的时间(18.63±8.34)min、呼救至接受治疗时间(32.36±13.15)明显低于对照组(23.33±11.25)min、(41.22±13.89)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54.90%明显高于对照组,致残率39.22%、致死率5.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00%、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程干预改善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急诊患者预后的效果确切,能够缩短其急救前时间,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与致死率,调高患者的生存率,值得临床对急救流程继续探讨。

高血压;脑卒中;护理体会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常见症,它与我国的老龄化和发病率不断年轻化关系密切。高血压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是脑卒中,如治疗不及时,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从而导致患者致残或致死。因此,如何提高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急诊成功率,改善预后成为临床主要的课题之一[1]。笔者通过优化急救流程,改善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急诊患者预后的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03-2016-03收治的101例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CT和MRI检查确诊,均符合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标准[2],排除高血压合并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等和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及中途退出者等,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50~70岁;平均(62.36±7.79)岁,高血压史2~14 a,平均(6.65±0.83)a。观察组51例,男30例,女21例,年龄52~70岁;平均(64.36±8.05)岁,高血压病程3~14 a,平均(7.65±0.96)a。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和护理干预: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判断病情,对病情进行评估,同时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对症处理后转运入院。(2)观察组给予优化流程急救和护理干预流程:第一步,电话指导急救与护理:接到急诊电话到达现场前,1 min内出车,车上常规备好急救物品,车上电话了解患者既往史、诱因及现场情况,初步评估患者病情,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一般护理,如垫高头部、解开衣领、去除口腔异物等措施;安抚患者家属情绪。第二步,现场急救与护理干预:到达现场后,立即对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进行检查;迅速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运用GCS 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病情,将>8分者立即转入到医院,<8 分者现场进行吸氧、吸痰处理,清除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冰敷与降颅内压等急救护理措施,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将患者转入医院。第三步,转运途中急救与护理干预:为患者采取舒适的位置,系好安全带,避免患者进一步的伤害;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呼吸、脉搏、瞳孔等)及病情变化,给予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收集患者基本资料(病情、症状、体征及药物过敏史等),并联系好医院收治科室通知医生进行待诊;安抚患者情绪,给与积极向上的心理疏导。第四步,到达医院科室交接:快速做好交接工作,避免浪费时间,准确告知医师患者的基本情况,有助于医师对患者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计划的制定,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1.3 观察指标 (1)呼救至接受治疗时间: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从呼救至抢救的时间、呼救至接受专业治疗的时间。(2)抢救成功率与预后: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抢救成功率、致残率和致死率等情况。

2 结果

2.1 呼救至接受治疗时间比较 观察组呼救至抢救的时间、呼救至接受治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抢救与治疗时间比较

2.2 抢救成功率和预后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致残率、致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致残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抢救成功率和预后对比 [n(%)]

3 讨论

导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不可控制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家族遗传史、种族等;另一类为可控制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抽验、酗酒、缺乏运动及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其中最重要最危险的因素是高血压[3]。该病起病急、发展快,其中2/3致死或致残。因此如何能快速而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已成为临床护理的重要课题之一[4]。

由于高血压并发脑卒中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凶险,如不及时进行救治,则常常以死亡或遗留终身残疾而告终,而常规急救护理往往因为内容单一,针对性不强,时间把握不够准确而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5]。笔者在常规急救基础上给予针对性较强的优质综合抢救措施进行干预:脑卒中通常发病后治疗时间为3~6 h[6],积极主动的利用好这段时间患者的生存率将会大大提高,接到急救电话后及时出发,电话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了解患者的既往史、诱因及现场情况,做一个初步的病情评估[7],为后续的抢救做好准备工作;到达现场后,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做出正确的判断(现场抢救或入院抢救)[8];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监护,同时给与患者积极正面的心理疏导,避免病情进一步的恶化,联系好住院医生准备接诊,对病人的基本资料做一快速了解[9];到院后,尽快与医生完成交接,告知患者的基本情况,以便与医生对病情的诊断及治疗计划的制定。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呼救至抢救的时间、呼救至接受治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实观察组综合急诊护理干预措施优于对照组,与潘青[10]、敬杰等[11]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流程干预改善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急诊患者预后的效果确切,能够缩短其急救前时间,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与致死率,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对急救流程继续探讨。

[1] 何桂霞.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1):105-107.

[2] 陈亚平,唐军,韩娟,等.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34):6 741-6 744.

[3] 叶钦明.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4,18(24):206-207.

[4] 崔钰春,黄燕梅,吴秀华,等.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抢救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10):1 292-1 293.

[5] 林秋萍.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5):39-40.

[6] 詹俊青.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急性脑卒中救治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9):1 290-1 292.

[7] 钟娥.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2):88-89.

[8] 石玉新.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5,14(6):181-182.

[9] 杨香.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2):355.

[10] 潘青.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延边医学,2014,33(28):119-120.

[11] 敬杰,李晓飞.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209-210.

(收稿2016-05-12)

R473.74

B

1673-5110(2016)22-0133-03

猜你喜欢

致残率致死率成功率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低毒高效空仓烟雾杀虫技术应用探究
台湾致死率升至5.2%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月圆之夜车祸致死率高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S. longicaudum X—7线虫对草坪地下害虫小云斑鳃金龟幼虫的致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