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具体实践

2016-12-09潘珊珊张振波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0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改进意义

潘珊珊+张振波

【摘要】校本课程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该课程的开设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是做科学,而不是背科学,是在做中学科学,是思考和探索的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也大大发挥了学生的特长。

【关键词】校本课程 实施情况 意义 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62-02

一、什么是校本课程

校本(school-based),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1]。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3]。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道理浅显易懂,人人皆知。但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却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4]。利用校本课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成功欲,激发学生长期而稳定的课堂学习兴趣。

葡萄酒的制作,凉皮的制作,这两门课程的设立是分别针对和八年级《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七年级《食物当中的营养物质》而开设的。例如凉皮的制作课程过程,第一准备好各种用具,学生需准备和好的面、小的空盆以及平底盘子,教师需要准备电磁炉和蒸锅。首先,教师先要讲解制作的方法和原理,在水中不停的揉洗面团,溶解在水中的白色物质就是淀粉,并教会学生检验淀粉的方法,这样在今后学习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这个实验时,学生很自然的就能进行知识的迁移。接着继续揉洗面团,直到面团变成类似胶状的黄白色的物质,接着将学生分别将面团水和剩下的黄白色物质进行蒸煮,他们自然地在实践的同时掌握淀粉和蛋白质的特性了。这样的课程,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灵活运用了课本知识,触类旁通,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是做科学,而不是背科学,是在做中学科学,是思考和探索的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想快速有效地学习任何东西必须看到它、听到它、感觉它”——托尼·斯多克威尔在《学习革命》中曾经这样说过在教师演示操作时要注意对学生的观察方法的培养规范演示操作方法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热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努力发展他们的特长和优点,因材施教,在操作时引导人人都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

其次,教师讲解操作方法:脱叶肉时要注意安全,以防烫伤,氢氧化钠的腐蚀性,所以同学在制作时要带上手套。教师还要概括讲解操作要领,如何用牙刷刷去叶肉并保证叶片的形状完整。染色时可根据同学们的审美和爱好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染色。为了能让书签更长时间的保存,还需要进行过塑。之后,学生亲自动手,教师及时指导、点拨、强调安全操作,指导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独立完成并带动、帮助周围的同学。

生物科学现象在身边随处可见,在学生的课外生活中总有许多有意思的生物学现象等待认知,所以教师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发掘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设定校本课程,会收到不错的结果。

三、校本课程的意义及改进

1.意义

利用校本课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成功欲,激发学生长期而稳定的课堂学习兴趣。通过校本课程这样的综合实践课程,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5]。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改进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着眼于促进学生的素质的提高,不仅要引导学生学好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掌握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精神。除此之外,校本课程的设定还可以更加的广泛,充分利用当地课程资源发展校本课程,开发出适合本校、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发展状况的校本实验课程,能够弥补现行中学生物学教材的不足,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精神的生物校本实验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校本课程让学生得到全面而综合的发展,让学生在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全面提升自身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理解与掌握程度,并且让学生自身的知识框架与知识体系更加牢固。生物科学现象在身边随处可见,在学生的课外生活中总有许多有意思的生物学现象等待认知,所以教师将课堂实验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发掘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会受到不错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谢亚娇.《部分小学实施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2013

[2]从三方面浓化教研活动的“研味” 《宁夏教育》2007

[3]郑金洲 认识和理解校本研究 《山西教育》2006

[4]李吉伟 通过对引言的设计和使用来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1998

[5]《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

课题: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 新课标下河南高师生物学教师教育的创新研究 2016-JSJYLX-027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太阳能人工智能无人操作锄草施肥机研制 152102210334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改进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