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时代中外合作办学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讨研究

2016-12-09刘彩玲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信息化时代教学模式

刘彩玲

【摘要】信息化时代的信息技术正改变着教育的方方面面。中外合作办学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该如何运用网络、移动学习、云计算、慕课、国外教学资源共享等多元化、复合式的学习方式,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知识水平,进行混合式教学探索,重新思考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机制下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探索与研究并形成测量评价体系。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信息化时代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81-03

一、选题依据

信息化时代是信息产生价值的时代,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个新阶段,它的产生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先进技术基础上的。信息化使人类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获得并传递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信息化时代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使全球人结成新的亲密关系,进行无穷的信息索取和信息交换。信息化时代的信息技术改变着教育的方方面面,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职中外合作办学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在课堂英语教学方面的拓展、提升和创新性学习,因为仅有的书本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越来越多的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堂教学正在追逐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新的发展趋势,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具有竞争性的教育模式,是针对当前英语教师和教学管理者提出的新要求。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高质量的,寻找可替代性的课堂教学方法,并对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行数据收集和坦诚评估,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中外合作办学各国高职院校之间通过网络资源共享、云计算、翻转课堂、创客空间、移动学习和慕课等等教学手段,通过对信息技术采集与对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相关的数据评估,通过对学生课堂互动表现、情感体现以及知识加工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学生课堂理解学习材料的过程,以有效地指导教师利用这些数据实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好课程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寻找和发现英语课堂教学的新路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创造真实的学习机会,形成新型的混合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多元化教育,提高课堂英语教学质量;如何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和在线活动中获取的经验与英语课堂教学传递的课程主题和中西方文化相结合,促进教学创新,是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堂教学面临的严峻的挑战和研究发展的趋势。

我国中外合作办学主要是与英、美、澳等教育先进的英语国家合作。学生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获得外方学校颁发的学业证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英语学习技能和学习水平的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生源对英语教师依赖性强,基础差又缺乏耐心和毅力,很容易对英语产生畏难情绪,于是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外合作办学的成败。随着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中外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享,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不论是在规模上、层次上还是质量上已经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和发展。但对于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探讨尚处于起步阶段。检索中国期刊网,以“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为关键词进行检索,2016年有相关论文270余篇,2015年有10100余篇,2014年有11100余篇,而真正涉及到合作办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论文近3年仅20余篇,且内容散见在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模式影响、中外课堂教学对比其他成果之中。

在国外,西方许多国家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英国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数字化学习资源、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1.美国2006年启动了“国家安全语言启动计划”,从外语能力、外语人口、外语语种、外语教育、外语资源利用等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外语规划,在高校设立了15个语言资源中心,开展智库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和储备战略急需的外语人才。

2.英国教育信息化发展《JISC战略》指出,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以数字化学习、教学、科研和管理环境的发展为先导,支持随时随地的网络资源和内容的获取,支持海外学生、终身学习者等不同学习群体实现灵活的个性化学习,支持移动终端的使用;开发在线多学科学习工具,增强学习者学习体验、提升教学质量。

3.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分别在1996年、2000年、2003年、2010年颁布了一系列美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制定了教育改革的目标、要求和建议,使用新兴的技术为课堂创造出新的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和教学工具,帮助学生获得适合的技能。

4.新加坡教育部部长指出,新加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室和学校文化,促进和支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新加坡分别于1997年、2003年和2008年发布教育信息化第一期、第二期和第三期的发展规划,促成了多元化教育,帮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技能、拥有创造性思维以及良好的沟通技巧、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

5.加拿大政府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模式的创新非常重视,温哥华《信息技术报告》指出“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并与广泛的社区相联系的学习环境。”

在国内,关于信息化时代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尚无专著,只有少量的课程设计的研究专著和一些相关的论文,内容主要是从人才培养创新和推进课程改革两个角度进行尝试性研究,对于如何推进信息化时代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缺乏从理论到实践的高度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进行研究。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2012年教育部《十年规划》指出教育信息化要在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全面提升,包括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利用自主学习平台个性化学习和管理的能力;要促进高校、企业、中外合作办学资源共享,支持跨地域的协同创新,要帮助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

2.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刘道义在启智性英语教学模式中指出:英语是一门开启学生心智的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既是交流工具也是思维工具。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英语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形成跨文化意识和创新意识,增进国际理解。

3.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指出,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课堂上的核心和控制者,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意义建构协助者、合作者、导引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

4.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是以数字化为支柱,是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后,形成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和数字化的学习方式,使得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产生改变。

5.庄智象等专家们指出信息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与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整合在思想上、组织上、管理上面临挑战;软、硬件建设发展的不协调造成了外语教师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实践中发展缓慢,教师的教学理念、手段、方法之间还存在不匹配、不协调、不成体系等问题,教师自身的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力低下而成为制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瓶颈问题。

以上内容从国内外的政府政策支持、信息技术、英语教学、文化渗透、学习技能提高和未来发展等方面对中外合作办学课堂教学进行了阐述,为本课题研究从中外合作办学的定位、国际化教育路径、人才培养方向、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等方面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深入地探究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产生影响的关键趋势,观察、分析和排序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学术层面:现有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依托于国内传统英语课堂传授和国外开放式教学的小班授课形式,体现了人才培养、国际化办学定位、文化传承与融合、社会需求导向、能力本位和就业宗旨为导向等。信息化时代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该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结合使师生产生认同感,并没有有效的理论说明,更缺乏实证研究。本选题将从信息技术、教学信息化等特有的属性出发,剖析模式的纵向层面如师生的认知、情感和倾向等和横向层面如中外方共建英语教学课堂等成效方面,探讨信息技术对师生英语课堂教学认同所产生的特有的影响。这一研究有利于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信息化策略的制定,有利于合作办学机构以合适的手段和方式促成信息化时代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形成,为国际化教育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职业型人才资源。

实践层面:国内外资源共享和师生深度学习是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努力方向。英语课堂丰富的教学内容体现在基础英语教学、商务英语教学、专业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方面。教师日益关注深度学习,充分利用中外教学资源、网络资源、信息技术等手段以课内外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传递丰富的教学内容,是实现新型教学模式的重要过程。新型教学模式以项目式、课证结合式等方式使学生将课堂知识与课外核心知识相结合,学以致用,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铺垫。

二、研究内容

研究对象:一是调查分析新型教学模式所面临的严重挑战,研究如何将学生从信息技术或网络学习活动中获取的知识与英语课堂教学的主题结合起来,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于教学过程中,进行混合式英语教学,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学习机会;二是探寻国际化教育开放性教育资源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路径,将学生自创的学习内容和想法与教学行为活动相整合,将教育信息技术空间的开发作为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趋势,开辟新的教学路径;三是分析采集学生课堂互动、情感和知识加工方面的数据,以达到有效指导教师的教学和课程设计;四是探讨建立新型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的教育测量评价体系。

总体框架:设定“现象分析—理论诠释—实践验证—理论总结”的基本思路,通过问卷了解师生对信息化时代的了解和受其影响的情况,深入分析现有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总结、归纳其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新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将运用网络、移动学习、云计算、慕课、国外教学资源共享等多元化、复合式的学习方式,将具有挑战性的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运用并结合于课堂,进行混合式教学,重新思考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机制下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测量评价体系。

重点难点:针对师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学习方式、价值观和兴奋点等进行调查、分析和判断,挖掘新型教学方法和创新程序,促进英语课堂教学自上而下的改革。可以将混合式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当作文化渗透的催化剂,师生共同以创新方式深入进行课堂教学研究。随着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移动设备以及教育领域普及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数字信息理解并创造性地使用数字工具已经成为师生共同困扰的问题。这一现象迫切要求教师提升数字素养、学生培养数字技能,否则会严重影响师生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的共同发展。

主要目标:以实证为基础,结合跨学科的相关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研究如何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将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与学生利用资源创造性地学习之间的潜在关系整合起来,提升教育素养、重塑教师角色、将技术与师生教育相融合,完善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三、思路方法

基本思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遵循发现问题—描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实践为基础,以实证研究为先导,深入探讨新型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基本问题、具体过程等,探求测评体系;阐述混淆式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研究开放性教育资源,研究深度学习法即线上学习、线下学习和师生面对面学习法,充分挖掘新型模式混合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可操作性、显而易见性,进行创新投入:创新中外合作办学理念、创新服务意识、创新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新轨迹,形成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的长效机制。

具体研究方法:(1)文本内容分析方法、比较研究方法及深度访谈法:课题研究的主题包含着跨国、跨学科、跨学科理论相互融合的描述。在研究过程中,以适用于文本内容分析方法作为研究工具,开展比较研究,设定开放性结构式问题,通过深入交谈形式,弥补定量研究的不足;(2)案例研究方法。对个案进行跟踪调查、研究,用相对严密的逻辑框架全面考察研究对象;(3)问卷调查法:采取阶段性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发放匿名问卷进行资料收集并分析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四、创新之处

课题组将以中外合作办学合作院校和美国阿什兰大学为研究基地,以教学资源共享、网络、移动、慕课等学习手段,以师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为主旨,以英语课堂教学深度学习为研究目标,学生通过信息传递、吸收内化、自主思考到面对面地与教师进行课堂沟通的方式;教师通过频繁的职业发展、信息技术体验、教学技术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方式,在课堂上与学生达成共识,让学生意识到现实世界学习体验对学生更为重要。遵循数据开放的理念,推动数据驱动学习和测评,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实践成果分享于中外合作办学之中。

五、预期成果

本研究将以新的科研成果为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将针对研究成果学术观点及构建为同类院校提供决策意见及咨询服务。这一研究有利于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信息化策略的制定,有利于合作办学机构以合适的手段和方式通过混合式教学使师生形成适合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学习方法和价值取向。研究成果可以推广到同类院校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教育、人才培养和英语教学提供服务理念和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专著类

[1]Wrights. S. Language Policy and Language Planning: From Nationalism to Globization [M]. Y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2004.

[2]Emesto Macaro: Teaching and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A Guide to Resent Reserach and its Applications [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3] Patrick Griffin, Barry M, Esther Care:Assessment and Teaching of 21st Century Skills. [M]. New York: Springer, 2011

[4]束定芳、陈素燕,《大学英语成功之路》[ 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5]新媒体联盟及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新媒体联盟中国基础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区域报告.http://dwz.cn/20Crlz ,2016.

论文类

[1]文秋芳等:评述高等外语教学中思辨力培养存在的问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8).

[2]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若干研究课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5).

[3]朱彦、杨红燕、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话语有效性的多维度评析—试析第四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教学案例[J].2016(1).

[4]孙浩,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

[5]刘重霄,信息环境下英语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的问题意识分析及策略培养研究[J].2014(7).

[6]彭龙,外语教育需要战略思考,外语学术科研网,2016(2)

[7]方梦洁,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教育学院,2012.12.

基金项目: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院级科研成果(项目编号MY201617)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办学信息化时代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信息化时代的财务管理变革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高职英语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