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的《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6-12-09周桃云羊四清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0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周桃云+羊四清

【摘要】《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核心课程,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在转型发展背景下,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必要途径。这里首次提出将《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与企业合作,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学好后续专业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它将影响到一个合格的信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通信电子线路 校企合作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45-02

一、课程改革的意义

《通信电子线路》是通信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课程内容多,电路复杂,涉及知识面广,尤其对数学、电路理论等基础理论运用较深,采用非线性分析方法,而且较抽象,理论难度大、综合性和实践技术性强,使得本课程的学习比较难。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往往停留在理论知识上,即使是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也只是了解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却不理解单元电路实际中是如何工作于整个通信系统中的,更不要说理解电路的应用和自主创新地设计电路了,这显然达不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必要途径。如何让教学活动向应用型靠拢,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在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设计能力;如何通过校企合作、融合企业资源开展教学,并能够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跨越,提升动手能力等是本次教改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所以开展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二、课程改革具体实施方案

在转型发展背景下,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标,将《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1.与企业联合修订课程培养方案,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结合行业需求与技术发展,特别是通信电子生产、设计等具体岗位对该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要求,重新规划和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并与湖南创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将该公司的部分通信电路设计方案与设计图纸等引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之中,以提高该课程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度,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标。

(1)与企业联合修订课程培养方案。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修改课程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实验大纲。教学大纲要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根据企业需求,删除那些复杂的公式推导和理论分析,引入与实际通信专业应用联系紧密的工程案例分析;考试大纲弱化传统的笔试考试,将产品的设计开发纳入考试大纲。

(2)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围绕无线电广播发射系统和无线电广播接收系统优化整合教学内容,以典型通信系统为主线进行项目化教学,将课程内容系统化编排为七个项目,根据知识体系结构,又将每个项目划分为若干子项目。把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要点融入项目中,在每个项目分解完后,再进行工程案例的分析讲解,将理论知识融入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2.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邀请工程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走进课堂,开展“任务主导”教学。很多简单的高频电子系统设计所需要的知识往往涵盖了《通信电子线路》课程各主要章节的内容,课程的前言部分,邀请企业工程师以讲座的形式讲授课程相关知识点在实际产品中的应用情况,可以通过仿真软件仿真或实物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对课程有个基本的感性认识。认识到学完通电课程可以完成这些简单电子系统的软件设计,并以必须完成的任务形式布置下去,突出“任务”教学。

(2)与企业联合建立虚拟软件仿真库和硬件实物作品库

1)建立虚拟软件仿真案例库。与企业合作建立仿真案例库,增加Multisim和Matlab/Simulink两种软件仿真实验训练项目,供同学课后学习参考。

2)建立作品实物库。与企业合作建立硬件实物作品库。一方面,教师在讲解每个项目之前,先通过实物展示,在正式学习电路的基本原理前建立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借鉴他人的成果,快速了解作品的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

3.建立课程网络资源平台

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平台,将该课程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有助于学生自学与查漏补缺。计划将有关课程的全部信息,包括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实验大纲、课程电子教案、课后习题答案、实验指导书、虚拟仿真软件、优秀作品报告及实验演示等上传到学校教学资源平台。

4.与企业合作,开展“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建设

《通信电子线路》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转型发展背景下,如何快速有效的转换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每一位任课老师面前的一个巨大挑战。安排任课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同时不定期聘请企业专家对任课老师进行短期培训和项目指导,由企业提供部分产品模型由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参与产品的开发设计,通过实践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达到“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要求。

三、结论

根据《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特点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次提出将《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与企业合作,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学卿,莫禾胜,邓莉.基于Muhisim11.0的高频电路实验教学分析[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3(2):207-209.

[2]乔世坤.PSpice在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1): 145-149,169.

[3]王毅.基于通信电子线路(高频)课程的课堂教学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4(11): 172-173.

[4] 许建明,黄同成,谢兵等.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 124-126.

注: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资助(湘教通[2015]291号NO.497),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校企合作课程建设项目资助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