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两本励志书

2016-12-09马克·力文

国际人才交流 2016年11期
关键词:爱泼斯坦两本书红星

我的两本励志书

我曾在中国出版过一本书《我的中国故事》,时至今日已两年有余,其中记载了我在中国的亲身经历。这本书的写作初衷旨在帮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同时,正如我在“引言”中所述,本书是面对“那些想要找寻真正的中国”的外国人,而不是那些对西方媒体经常描绘的“政治语境下的中国”深信不疑的群体。

我并不是第一位致力于此种尝试的外国人。尽管时光荏苒,变化也是翻天覆地,但有两位作者和他们的两本书始终鼓舞着我,使我有勇气尝试向全世界讲述中国的故事,并激励我最终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本书籍写作。

第一本书是在我2005年离开美国准备前往中国时阅读的最后一本书。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就接触到这本书,80年代、90年代都再次阅读。来到中国之后,我又再次拜读。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籍能使得我在过去的40余载中5度品读呢?答案正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来中国后,我便不断获悉许多外国友人援助中国的故事。同时,我还了解到,正是受到《红星照耀中国》的激励,不同国家的友人们毅然来到中国,帮助当时的中国走出困境。

在这本书中,斯诺详细记载了他在解放区的所见所闻。也正是在这里,他有幸采访到毛主席等中共领导人。该书于1937年首次出版,而彼时对于中国所发生的一切,西方世界还没有出现较为可靠且客观的报道,《红星照耀中国》因此广获赞誉。不仅如此,当时国外仍流传着毛主席逝世等不实报道,本书不仅表明毛主席仍然健在,而且还表达了两方面基本事实:毛主席正在领导工农革命武装奋力抵抗日本侵略者;当时的国民政府正以“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与共产党作战,而非外来侵略者。

时至今日,我已在中央民族大学开始了第十载的教学生涯。看着教室里来自全国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共同学习时,我便联想起斯诺书中共产党团结各族群众的故事。在我看来,这也正是中央民族大学所提倡的“求同存异”的一个历史根源。

与此同时,另一本书也同样激励了我。它的作者便是《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一位书评人伊斯雷尔·爱泼斯坦。我在来中国前30年就知道斯诺先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第一次获悉爱泼斯坦这个名字的时候,已距离我前往中国的时间不足3个月了。

那是2005年6月2日上午,我正在纽约。在阅读《纽约时报》的时候,我看到了一则讣告,它的标题尤其夺人眼球:“中国共产党员伊斯雷尔·爱泼斯坦逝世”。我的第一反应便是:“爱泼斯坦?中国人?我祖母的姓氏就是爱泼斯坦,那是一个犹太人的名字,而不是什么中国人的名字。”于是,我当即仔细阅读那则讣告,并被这个男人的传奇故事所深深折服。

来中国后,我了解到许多他的故事,并读了他的所有作品,我读的第一本却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见证中国:一个中国籍犹太人的诉说》,但我把这本书和《红星照耀中国》摆在同样地位。数年之后,当我第一次见到他的遗孀黄浣碧之时,她送我这本书的复印本。我当时还以为这是一本爱泼斯坦的自传,而他的夫人随即纠正我说:“这并不是他的自传,而是中国在他眼中的诠释。”

《见证中国》并不是一本小说,但是当你阅读其中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时,就像读一本冒险小说,让人爱不释手。早在15岁时,爱泼斯坦就成为一名记者。他还撰写了有关宋庆龄及保卫中国同盟的作品。为了不被日本侵略军所俘获,他故意弄伤自己以便躲在香港的医院之中,后来又奇迹般地从医院逃脱。1944年他到延安采访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随后他前往美国,并最后在第二次“红色恐怖”时期惊险逃离。接着他回到中国,参与宋庆龄创办的《中国建设》(现称为《今日中国》)。爱泼斯坦克服困难讲述中国故事的精神深深激励着我们,而他所讲述的中国故事中,同样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奋斗着。

正是这两本书激励我努力向全世界讲述好中国故事。同时,我也将鼓励我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阅读这两本书,无论他们来自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马克·力文

2014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北京精神代言人

猜你喜欢

爱泼斯坦两本书红星
友善红星小队成长记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红星花凤蝶
有趣的“拔河”比赛
《逃离爱泼斯坦》发布预告片
性、谎言、阴谋论
美亿万富豪性侵案又爆猛料
最神奇最朴素的两本书
一口“仙气”
两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