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精准脱贫做实信息管理
2016-12-09卢鹏时小刚孙于青
卢鹏 时小刚 孙于青
山东省烟台市关于扶贫对象信息档案建设管理工作的思考
当前,脱贫攻坚与以往扶贫开发相比,最核心、最根本的要求是精准,所有工作都要贯穿精准这一灵魂、围绕这一要求展开,必须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现精准化扶持,而完善信息档案管理工作是基础性的工作。
关于建档立卡工作的重要性,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同志曾讲过:“这次建档立卡,是对农村贫困状况的全面普查,是开展精准施策的重要基础,是对农村基层组织的强化培训提高,是对各级干部生动的国情教育,是共和国脱贫攻坚的基础档案。”2016年4月,汪洋在甘肃调研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时再次强调,建档立卡是找对穷根、明确靶向的关键举措,也是用好扶贫资金、提高脱贫成效的重要基础。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李克强总理的批示要求,不断完善建档立卡工作,做到科学识别、信息准确、管理完善,真正把宝贵的扶贫资金用到刀刃上,为精准实施扶贫举措、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烟台市扶贫对象信息档案建设管理的主要做法
今年以来,为全面摸清掌握辖区内扶贫对象底数,山东省烟台市严把三道关口,切实抓好扶贫对象精准管理,强化三类督查,健全完善督查考核监督机制,扶贫对象档案建设管理工作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是严格精准识别关口。坚持“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遵循“六步工作法”和“五进五出”标准,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全市6420个行政村、470万农村人口进行重新识别,扎实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核查、精准识别、数据清洗、信息系统维护及贫困户补充建档等工作。其结果要在村镇公示、在县市区政府网站公告,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对确定的贫困人口逐一建档立卡,确保识别过程公开透明、扶贫对象真实准确、信息数据及时全面。截至5月10日国家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关闭时,全市尚有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277个,剩余贫困户27998户、贫困人口45201人,贫困对象实现了由“基本准确”到“比较准确”的转变,为精准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严把动态管理关口。先后组织两次专项督查,确保做实做细建档立卡台账,健全完善档案资料,定期审核信息,保证了建档立卡信息系统不空项、不漏项、无差错,坚决杜绝被扶贫、被脱贫。并积极推进建档立卡数据成果运用转化,编制了《全市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基础数据》、《277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概况》,并印发至市扶贫开发成员单位、有关企事业单位和各县市区,引导各行各业根据重点村、贫困人口需求,科学配置扶贫资源,实现帮扶靶标精准、有的放矢。还开发建设了市扶贫开发官方网站,制作完成《烟台市脱贫攻坚地图》,畅通各级政策信息交流,发布贫困对象需求,公告项目扶贫方案,促进供需“点对点”对接,实现了脱贫攻坚档案管理运用得信息化、科学化。
三是严把精准退出关口。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贫困退出实施方案》,制定实施烟台市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和贫困户的退出标准和程序,严把重点村摘帽、贫困户脱贫退出标准和退出程序,一级一级负责,一级一级把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算账脱贫”。在确保完成省定任务的基础上,按照行政村无集体经济收入、贫困发生率高于3.03%、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8000元的标准,筛选认定73个市级扶贫工作重点村,制定实施市级扶贫工作重点村帮扶意见和退出方案,安排专门资金,实施产业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强化社会保障、开展结对帮扶,确保2017年省、市两级扶贫工作重点村同步脱贫摘帽。
四是加强日常督查。充分发挥督查“杀威棒”和考核“指挥棒”作用,制定《烟台市县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出台《烟台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扶贫开发成效考核办法》、《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第一书记考核管理通报办法》,纳入全市“三考核两上榜”考评;建立健全扶贫开发工作督查通报制度,组织联合督查、行业督查、第三方评估,对建档立卡、减贫成效、精准帮扶、扶贫资金等重点环节真督、严查、实办,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及时提醒、限期整改;对问题比较突出、完不成年度任务的,该通报的通报,该问责的问责;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制度,传导压力,夯实责任,保证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五是搞好随机抽查。6月下旬,组织专门力量对辖区内4个县市区的8个村庄开展脱贫攻坚重大事项暗访行动,采取不打招呼、不定路线、直接进村入户、手机采录信息的方式,与村内党员干部、普通群众和贫困户180多人“面对面”了解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精准退出情况,扶贫工作重点村产业项目的建设情况,“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的派驻情况,帮扶责任人和帮扶措施落实等精准帮扶情况,并印发《关于对部分县市区脱贫攻坚工作抽查暗访情况的通报》和《关于印发市委领导对(关于对部分县市区脱贫攻坚工作抽查暗访情况的报告)重要批示的通知》,要求相关县市区立即开展集中整治和自查自纠。
六是开展“互查互评”。7月上旬,组织辖区内10个县、市、区近50人的专门力量,开展县、市、区“互查互评”(抽查暗访)活动,范围涵盖277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部分市级扶贫工作重点村和贫困户占比较高的普通村三个层面,按照“一对一”、背靠背互查互评的形式,采取不打招呼、不定路线的查访方式,了解查访这些村庄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情况,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了解和记录,走访对象达2778人。从汇总情况看,通过集中整改和自查自纠活动,暗访通报中发现的一些突出问题和薄软环节得到了及时整改和纠正,基层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对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工作的相关程序、要求的认识程度明显提升,全市范围的集中整改和自查自纠工作成效已经显现。
加强和改进扶贫对象信息档案建设工作的对策建议
虽然当前地方各级脱贫攻坚工作势头强劲,扶贫对象档案信息档案建设工作成效明显,但是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个别基层地方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人口流动性较大、数据信息采集困难,宣传工作不到位、农户积极性调动不够,村集体组织涣散、战斗力不强等,应重点加以解决。
强化档案管理业务培训。扶贫对象档案信息采集量庞大,项目指标多,程序复杂严谨。各级要切实开展脱贫攻坚综合培训及信息采集等专项业务培训,邀请各级领导、专家、基层干部解读、传授、交流脱贫攻坚建档立卡的政策、措施、经验,提升扶贫对象信息档案建设管理对精准施策、造福百姓、维护稳定的作用,保证各级扶贫干部都能明晰要求、掌握方法、遵循程序、严格标准、紧扣节点,做到既要积极作为、疾步前行,又要稳扎稳打、久久为功。
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好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村务公开栏、致村民一封信等各种渠道,通过发布简报、宣传片、倡议书等方式、广泛营造氛围,接受群众监督,解读政策、交流工作、推广经验。将扶贫对象信息档案建设意义宣传到位,让基层群众充分了解和认清“只有扶贫工作重点村、贫困户的档案信息精准,才能有效实施精准扶贫项目,保证措施精准”的现实意义,达到实现供需对接的目的。
完善扶贫开发档案信息管理业务子系统及共享平台建设。要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信息录入采集的客观制约因素和关键环节,增强系统稳定性,确保信息档案录入的高效性,减少重复性工作。强化与人社、公安、住建、地税、民政、教育、金融等相关部门的数据信息对接,对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信息进行分类审核、数据对比。同时协调审计、监察部门开展对建档立卡工作的审查。
壮大信息档案管理工作力量。充分调动基层镇街以下特别是村两委、村会计、大学生村官、驻村干部等青年干部的积极性,壮大信息档案采集队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抓好扶贫对象信息档案审核。
加快信息档案建设管理成果转化。切实提高扶贫对象信息档案采集之后的利用率,加强供需对接,推动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因村派人的精准落地,使广大贫困群众精准受益。
加强信息档案督查考核,健全奖惩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信息档案考核机制、激励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强化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定期审核信息,对遗漏的、返贫的、新致贫的及时纳入,对脱贫的、虚假的及时清理退出,做到信息准确、不错不漏、能进能出。力求以脱贫实效为依据,以群众认可为标准,建立严格、规范、透明的贫困退出机制,促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有序退出,确保提前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健全扶贫对象信息档案督查通报制度,加大通报、问责力度,保证扶贫对象信息档案经得起群众评判、上级考核和历史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