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村的领跑者
2016-12-09张倩
张倩
记安徽省萧县长征村“第一书记”倪小龙
“咱长征村争取到2016年实现全村脱贫。不脱贫,我绝不离开!”这是倪小龙刚到安徽省萧县长征村任职时向群众许下的诺言。
一诺千金。为了这个承诺,倪小龙访农户、摸实情、谋出路、跑项目……风里来雨里去,把全部心思放在如何改变乡村贫困面貌、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上。在他的努力下,仅仅一年半的时间,原来脏乱穷的长征村通上了水泥路、栽上了绿化树、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建起了文化广场,村级光伏电站更是让村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的突破。每一点变化,都满载着倪小龙的心血和汗水,长征村蜕变发展的道路上,印满了这名领跑者的铿锵足迹。时刻想着村民的苦长征村位于萧县县城西北18公里处,全村12个村民小组、5709人,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是典型的贫困村。村里垃圾遍地、杂草丛生,“破、脏、乱、穷”是长征村最真实的写照。2014年11月,31岁的倪小龙被宿州市城管局选派到长征村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
第一天到村时,村里的干部们看着穿西装打领带的倪小龙,脸上透出极不信任的表情。来送倪小龙的局领导担心他住不习惯,要帮助协调在镇里为他安排宿舍,倪小龙却笑着说:“我就在村里住。大家放心,我就是来跟大家同甘共苦的,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着咱村脱贫致富。”于是,一间有着20年历史的屋顶裂了缝的村部老屋就成了倪小龙的办公室兼宿舍。
第二天,倪小龙脱下西装,在村干部带领下开始走村入户。一天下来,他的心情特别沉重。村里还有那么多破烂不堪的住房,那么多在生存边缘挣扎的贫困群众!为全面摸清村里贫困情况,他用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逐户走访。为走路方便,倪小龙把皮鞋都锁了起来,专门买了两双布鞋,可脚上还是磨起了水泡,鞋子也磨烂了两双。1786户,户户到,户户访,边走边记,每户的基本情况、生产生活需求记在了笔记本上,更记在了他的心里。
“2014年12月29日,董井村(组)的高美荣大娘,本人残疾,老伴去世,一个儿子在外打工。今年冬天特别冷,下次我去她家的时候要给她带床棉被,让高大娘过个暖和的冬天。”
“2015年1月6日,岗叉楼的老党员王传华大爷家的墙头倒后,家里养的鸭子都跑了,一定别忘了明天带着王书记、孙主任去帮老人家把墙头垒起来。”
这是倪小龙随身带的日记本中的两篇。每天记录民情日记,是倪小龙到村后一直坚持的习惯。如今,像这样记录村里贫困群众生活冷暖的日记本,已有五大本。
46岁的贫困户董祥休,左眼失明,妻子患有精神疾病,家庭生活困难。倪小龙多次到镇农商行、县农商行为董祥休争取扶贫小额信贷,帮他搞起了山羊养殖。如今,董祥休家新砌的羊圈里已经有大小山羊30余只,下一步倪小龙还计划帮助董祥休搞养殖合作社,引导帮扶单位的帮扶资金入股合作社,带动周边贫困户一起增收致富。
时刻念着村民的难
“倪书记可真是个难得一见的好书记,自从他到俺们村,俺村的变化可大了……”说起倪小龙,长征村的村民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村里的道路年久失修,高低不平,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大伙儿出门都不方便。修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略是大家的急盼。
“咱们村一定要先修好一条脱贫致富的宽阔大路。”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倪小龙掷地有声地说。但修路的项目、资金从哪儿来?这是村里之前一直未能解决的难题。等不是出路,靠不是办法,倪小龙和村干部一边认真谋划,一边主动出击,把能想到的项目单位都跑了个遍。寒冬腊月天,为争取项目,在县财政局门口一等就是一天,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吃。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长征村道路建设被立项。
开工那天,村里热闹极了,大伙儿都聚集到路上。不少村民还自发帮忙清理占道垃圾,村民代表还成立了项目监督工作组,哪里的略厚度不够,哪里的路基做得不实,都及时反馈到施工队重新整改。路修好了,倪小龙又向市城管局寻求帮助,为村里争取了几百株绿化树苗。为了给村里省下钱做更多的事,倪小龙带着党员干部带头栽起了树苗。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自发参与到栽树当中来。累了大家就坐在一起歇歇,饿了就围在一起吃着馒头就咸菜,整个长征村变成了一个沸腾的大工地。
倪小龙用真心和真情换来了更多关心的力量。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截至2016年4月底,村里共协调来各类项目资金近1000万元;完成近13公里水泥路的修建,实施危桥改造2座,实现12个自然村的道路贯通,解决了百姓出行难问题;清淤河塘面积近2万平方米,打造灌溉井17眼及配套灌溉设施,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在村里急需的地方安装太阳能路灯168盏,实施村庄绿化,种植苗木500余株,在6个自然村人口较为集中地区修建4.8公里长的排水沟渠,有效改善了周边群众的居住环境;建设村民文化广场面积近5000m2,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建成村级光伏电站和户用光伏电站,实现了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
村里一天天发生着变化,倪小龙更忙了。“倪书记,你要注意身体,不要太拼命了!”看着倪书记每天那么奔忙,村里不少群众都很心疼。
作为长征村“第一书记”的倪小龙,还有许多身份,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可对他而言,这些称谓都是不称职的。自驻村以来,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始终把村里、群众的事情挂在心头,常常一两个月不回一次家。妻子担心他忙起来顾不上吃饭,每次倪小龙从市里回村前,总会为他准备一些茶叶蛋、面包之类的食品。村里实施项目期间,他总是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白天,奔忙于项目现场,到相关单位协调项目事宜;晚上,挑灯夜战起草各类项目申请报告,整理每天的工作情况……一年多来,只要在村里,他宿舍的灯从来没有在凌晨两点前熄灭过。
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长征村的干部群众怨言少了,心齐了,气顺了,发展的凝聚力增强了。如今的长征村,不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而且干群的精神面貌也在悄无声息中改变着……
时刻记着村民的事
“别看咱倪书记年轻,但他能吃苦,时时刻刻想着俺老百姓的事,是个千事的人啊!”村民们都这么评价他们的好书记。
一年半的时间,心里装满群众的倪小龙得到了大伙的高度评价。但倪小龙知道,要完全脱贫致富,村里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为此,他翻阅大量资料,多次组织村干部外出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和大家一块研究商讨,为长征村量身定制了一个较为实际的脱贫计划。
推动两个项目:推动光伏扶贫项目,目前已完成并网,预计村集体年收入将增加6万元左右,80户贫困户将每年增收3000元左右;申请村辣椒制种产业项目资金59万元,启动蔬菜大棚项目,预计年底可收入5万元左右,带动100多户贫困户脱贫。
实施“三通”计划:在已修好13公里道路的基础上,积极与县交通部门协调,年底实现10.5公里通村道路的硬化,实现全村道路贯通;年内完成董井危桥改造项目,实现桥通;与县水利局协调,年底实施村内安全饮水工程,实现水通。
推进“四化”工程:针对农村“不孝致贫”现象,开展孝文化活动,推动文化建设工程;实施村主要道路及群众主要活动场所绿化,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实施绿化建设工程;在已经安装路灯近百盏的基础上,再安装68盏,推动亮化建设工程;按照“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置”的模式,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完成垃圾清理,推动环境净化工程。
谋划“五色”产业:以沁香苑葡萄合作社为纽带,扩大发展规模,带动董井村(组)发展有机葡萄种植,打造董井葡萄产业;利用岗叉楼地理位置好,有土地资源的优势,通过社会化运作,打造农贸市场或引入超市,打造岗叉楼销售产业;根据包堤口外出务工人员多,土地闲置,杨树种植面积大,经济效益低的情况,联系市园林局,引入景观树培植,打造包堤口景观树培植产业;利用粱王庄村沿县道权酒路,河堤两侧有连片土地200余亩的优势,引导种植果树,养殖鸡、鸭等禽类,打造粱王庄果树种植、养殖产业;在该村原有蔬菜种植基础上,依靠大棚产业,引入资金增加大棚数量,发展连片大棚蔬菜产业,打造原夏楼蔬菜大棚产业。
“请大家相信我,我一定会让长征村不再受穷困之苦。不脱贫,我绝不出村!”对倪小龙来说,这句话是承诺,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在这位“领跑者”的带领下,长征村脱贫致富的路子正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