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家庄:产业扶贫天地宽

2016-12-09赵永利

中国扶贫 2016年16期
关键词:石家庄市贫困村村民

赵永利

河北省石家庄市现有17.89万建档贫困人口,其中,计划实施产业和就业脱贫的达13.26万人,因此,产业扶贫就必然成为石家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措施。近几年来,石家庄因地制宜、科学谋划,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合作组织为纽带,以“互联网+”为突破,依托“市场+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五位一体的开发模式,产业扶贫取得一定成效。

发展种养业优化“火花塞”

灵寿县岔头镇大夫庄村是一个山区村,全村435户、181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6户、830人,村民收入主要依靠种植粮食作物及外出打工,年人均纯收入2600元。驻村工作组入驻以后,发现村里普遍生长着一种名叫西洋菜的水生植物。通过查阅资料,大家发现这种植物营养价值比较高,而且在别的省份已经规模种植,发展前景非常好。因此,工作组和村两委班子、全体党员、群众代表共同商量,邀请专家实地调研论证,并多次到山东考察学习,最终决定将种植西洋菜作为大夫庄村脱贫致富的路子,目前该村已有西洋菜种植地18亩。

行唐县疙瘩头村过去是出了名的穷村,2011年全村516户村民中,有426户为贫困户。近几年在上级政府和扶贫部门的帮助下,建起了百余个蔬菜大棚,每年可为农民增加收入500多万元。平山县南庄村原来是水库移民村、国家级贫困村,很多乡亲穷得叮当响,如今村里先后搞起了奶羊、肉鸡等特色种养殖产业。村党支部书记王军山指着新建成的两栋6层村民楼,高兴地对记者说,“通过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村里九成劳动力得到安置,谁能想到俺们这些穷人还能住得上楼房!”

这只是石家庄市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的一个个缩影。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沟一特”的发展理念,石家庄将特色种植、养殖业作为门槛低、见效快的产业扶贫模式,实施山区综合开发,大力打造绿色、生态农业,在核桃、大枣、食用菌、中药材、养殖等产业谋求突破。2015年冬季以来,种植核桃28万亩,建成了10个万亩鲜食大枣示范园,食用菌大棚1500个。中药材种植面积5.28万亩、年产值1.1亿元,覆盖12个贫困村;板栗种植面积10万亩,覆盖59个贫困村;茶叶种植面积800亩,年产茶叶5000多斤,覆盖¨个贫困村。

“扶贫开发并不是简单地为贫困村修条路、打眼井,要想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只有在产业化扶贫上加大力度,让扶贫资金真正发挥‘酵母作用,才能真正为贫困群众找出一条致富的好路子。”很多村干部如是说。

推动就业创业广布“加油站”

有首民歌唱得好,樱桃好吃树难栽,行唐县城寨乡陈家庄村的村民们就切身感受到这个道理。驻村工作组进入后,通过对村里的自然条件进行考察,确定把樱桃种植作为陈家庄村“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从外地引进了2.5万余株樱桃树树苗。但是,看着这些宝贝疙瘩,村民们有点犯怵。驻村工作组和村干部邀请果树专家赵慧芬来到村里,对樱桃树的施肥、浇水、排涝、防寒等方面知识进行了深入讲解和现场示范,并决定定期为村里培训樱桃树种植的技术骨干。村民乔增海说:“原来对种植樱桃实现增收致富信心不是那么足,总感到樱桃树不好伺候。专家定期来给我们培训,心里就有了底,以后我们也能成行家里手了。”

陈家庄村的故事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扶贫要扶智。只有把劳动者这个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激发起来,才能带动其他的生产力要素倍增发展,这是最快捷、最长效的脱贫手段。针对贫困地区致富能力差的问题,石家庄市坚持就业导向,统筹人社、农业、教育等资源,加强贫困地区基层劳动就业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劳务培训基地“两平台、一基地”建设。强化技能培训,支持贫困人口向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服务等第三产业转移。

平山县下口镇景色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当地村民纷纷搞起农家乐服务。针对这一特点,石家庄海川职业培训学校在下口镇举办了农家乐中餐培训班,实地讲授红烧鱼、抓炒豆腐、拔丝土豆等中餐菜肴的制作,帮助当地村民提高菜品质量。行唐县上王庄村以枣树为传统经济产业,但管理技术落后,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专家闻讯后,多次到现场讲解枣树种植管理技术,并无偿提供抗病新品种及各种早中晚熟新品种接穗10000个,帮助村里建立“大枣新品种示范基地”。通过“两平台、一基地”的辐射作用,全市近年来已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17期6388人次,逐步把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贫困劳动力转化为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意识与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力争达到“帮扶一人就业,实现全家脱贫”的目标。目前,石家庄市已建成8家家政服务员培训输出基地,并在4个贫困县各规划建设了1座创业孵化园,以加大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扶持力度。

石家庄市还积极推广实施“巧媳妇”工程,组织贫困村有劳动能力的妇女,从事家庭手工业,增加致富门路。赞皇县有生产手工老粗布的传统,当地农民用自己种植的棉花为原料,用传统的织、染、缝工艺,打造出多种纯手工生活用品。当地村民崔雪琴成立了原村土布合作社,通过专业培训,把就业机会和岗位送到农民家门口,从业者上有83岁的老奶奶,下有25岁的新媳妇,涵盖5个乡17个村1300户农民。作业形式灵活自如,有的坐在炕头纺花织布,有的到加工厂做活,在家门口实现了劳动力转移就业,年收入在8000至20000元之间。

做大龙头企业强化“发动机”

鼓要打到点上,笛要吹到眼上,石家庄市将发展扶贫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化扶贫的关键措施,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效益覆盖”战略,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服务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地区产业化进程。近年来,培育引进了中鼎牧业、海燕农牧、葫芦峪公司等扶贫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以贫困地区资源为依托,创建了涵盖林果种植、特色手工、牲畜养殖等多项优势特色的产品品牌,带动贫困地区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产业发展体系。平山县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实施“大园区小业主”模式,辐射带动贫困户1649户,贫困人口5604人。在葫芦峪园区,贫困群众可从中得到四个方面的收入:一是土地流转收入,根据不同的流转方式,每亩至少收入600元;二是打工工资收入,人均每天至少100元;三是经营管理收入,以50亩为单元,由村民承包管理,年付给承包人2--3万元管理费,收获的核桃按基数上交公司,高于基数部分论斤计价付给承包人;四是树下兼作收入,承包人还可在树下种植药材、小杂粮,也可发展散养鸡,收入全部归承包人。这样,园区效益和农户利益牢牢绑定在一起,基本实现了“国家得绿,企业得利,农民受益”的目标。

为了提高群众搞种养殖业的积极性,石家庄市还充分发挥林果专业合作社作用,把农户分散经营干不了、干不好的工作由合作社统一组织实施,加快产业园建设规模化、产业化步伐。灵寿县西庄村的永恒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滩涂地300多亩,实行统一管理。56岁的西庄村民赵梅花说,她将自己1.7亩耕地流转给合作社,租金每年每亩800元,并且每年以10%速度上涨,涨到每年每亩1200元为止。她又给合作社养鸡,每月工资3000元,现在她一年挣的钱顶过去好几年的收入。目前,灵寿县已成立西湖社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慈峪核桃合作社、北广化核桃专业合作社等10多个较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吸收社员4000多户,带动周边农户80000多户。

拓展旅游产业加装“增压器”

“一幅幅手绘的壁画,让俺们村一下子有了艺术范儿。”近日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大学生在灵寿县南寨乡马家庄村手绘木板壁画的事,成了村民们热议的焦点。

马家庄村全村368户,贫困户有174户,全村唯一的产业就是600多亩的葡萄种植。但由于没有形成产业链,至今全村还没能彻底脱贫。怎样才能把马家庄这个葡萄村的产业推出去呢?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琢磨起了发展乡村旅游这条路,决定围绕葡萄产业,打造艺术村落,搞活乡村旅游。村里邀请来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大学生,通过一幅幅极具艺术风格的手绘画面,给这个小村带来了别样的风情,知名度和游客量大增。村干部对记者介绍说:“采用手绘壁画的方式扮靓农村,这将成为俺们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一块‘活招牌!”

近年来,石家庄依托西部山区的山水林湖自然风光,大力挖掘旅游资源。石家庄市共有A级景区33处,其中位于平山、赞皇、灵寿、行唐等西部太行山区贫困县的就有22处。石家庄市通过培育龙头景区,促进周边交通设施提升、生活环境改善,着力完善乡村道路、环保设施、网络互连等基础设施,大力培育开发乡村度假旅游、景观农业旅游、农园体验旅游,打造高质量乡村旅游产品,推动农村地区三产融合发展。带动景区周边乡村在餐饮业、住宿业、娱乐业、交通业、景区工作参与等方面实现创收和增收。

平山县赵家沟村,青山环绕,绿树成荫,村里与景区合作,注册了广源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岗坡次地建成采摘园,还租赁村民的闲置院落,发展石刻小院、美食小院、五谷小院等特色小院。村民白玉一家3口都是残疾人,小院被租赁发展陶瓷小院,一年的租金有2000元,在村里打零工一个月至少有1400元的收入。据统计,目前平山县新增旅游就业人员3000多人,西柏坡、驼粱前大地、沏沏水村等新增农家饭店、家庭旅馆260多家。灵寿县围绕建设大五岳寨旅游格局,已形成规模的乡村旅游点有10余个,带动13个贫困村受益。赞皇县开发了AAAA嶂石岩景区网络营销平台,辐射150户贫困户,带动贫困人员650人。

开拓互联网+铺就“高速路”

距赞皇县城20公里的许亭乡黑石村,是一个有600多口人的小村庄,28岁的韩胜任在当地经营着自己的农村淘宝服务站,这个30多平方米的地方虽然面积不大,但来往的村民却不少。“通过服务站可以帮老百姓把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也可以帮助他们购买需要的商品。现在服务站已具备网络购销、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缴费支付等功能。”韩胜任告诉记者。

在石家庄,像韩胜任这样经营的网店正是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计划的一分子。近年来,石家庄市致力于“互联网+扶贫”模式,实施宽带乡村工程,确保到2017年80%贫困村通光纤,到2018年贫困村全部“触网”。支持贫困县建设县级运营中心,培育发展专业“淘宝村”,通过对接互联网大市场,打通“农村最后一公里”,将贫困地区沉睡的资源转换为财富。平山县与365、京东、易世合作成立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建立32个乡镇服务站,265个村级服务站,贫困村“触网”达到全覆盖。赞皇县电商企业达800多家,农村淘宝服务站达408个,带动辐射2211名贫困人口。

同时,石家庄还特别注重利用互联网,进行爱心传播的公益活动。发展网络公益,正在成为传播网上正能量、推动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重要途径。2016年3月,赞皇县通过微信平台“大美赞皇”,向社会发布了“大美赞皇百年柿子树网上认领”活动。叩家庵村党支部书记陈玉芹告诉记者:“这些被认领的柿子树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通过微信平台,认领人随时可以看到自己认领的柿子树是怎样管理的、长得怎么样,还会与村里的贫困儿童、贫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帮助贫困户脱贫。”活动开展以来,已有300多棵柿子树实现了网上认领,涉及贫困户60户90人120棵,初步达到了“献一份爱心,认养一棵柿树,帮扶一个家庭”的目标。2016年7月,灵寿县东金山村联合南开大学电商平台“农梦成真”团队推出“互联网+合作社+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关爱”这一销售模式,每卖出一份小米由村合作社向农村贫困留守儿童捐出10元钱,最终实现农民增收、留守儿童受益的双赢。活动一经发出,立即受到了众多爱心人士的关注,1小时内销售优质小米2000余份、1万余斤。借此契机,村合作社注册了商标“聂大叔”,统一购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目前,全村谷子种植面积达400余亩,仅小米一项收入就可达80余万元。

猜你喜欢

石家庄市贫困村村民
石家庄市井陉矿区贾庄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石家庄市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石家庄市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