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军长征过云南

2016-12-09吴宝璋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博古张国焘中央红军

吴宝璋

一、长征概说

1.为什么要长征?

长征的原因,简而言之,就是因为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统治,使红军未能打破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高举武装斗争大旗,发动了南昌、秋收、广州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建立了一支支红军队伍,创造了一块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蓬勃开展起来。在革命根据地中,以江西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面积最大、力量最强。

从1930年10月开始,蒋介石调集10万军队对江西中央根据地进行“围剿”,被毛泽东、朱德指挥中央红军打破。之后,蒋介石又组织20万、30万大军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围剿”,均被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所打破。就在革命不断胜利发展的形势下,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开始了对党中央的统治。

这里,要说一说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形成。

王明(1904~1974),本名陈绍禹,安徽六安人,1925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其间,在中国学生中组织宗派小集团,并得到该校副校长米夫的器重。1929年回国,在上海从事工运。后来,以反“立三路线”为名,打着共产国际的旗号(当时,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积极进行宗派活动,发表《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的长文,提出“左”倾政治纲领。1931年1月,在中共扩大的六届四中全会上,在共产国际代表(时任共产国际执委、远东局书记)米夫的直接干预下,原先不是中共中央委员、缺乏实际斗争经验的王明,不仅补选为中央委员,而且还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此后,中共中央的领导权实际上就由米夫支持的王明所掌握(总书记为向忠发)。从这时起,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共中央开始了长达4年的统治,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和损失。

同年4月下旬,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分管党的保卫工作的顾顺章被捕叛变;6月下旬,中央总书记向忠发被捕叛变,两天后即被蒋介石下令枪决……掌握中共中央实际领导权的王明深感在上海实在太危险,但又想抓住党中央的领导权。他东躲西藏,冥思苦想,想出一个办法:到莫斯科去比较安全。为此,他物色了在中山大学时的同学博古在国内负责。9月下旬,经过共产国际远东局的批准,成立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由博古、张闻天(洛甫)、卢福坦(后叛变)3人任常委,博古负总的责任。10月,王明离开上海前往莫斯科担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和米夫一起遥控中共中央。

博古(1907~1946),原名秦邦宪,江苏无锡人。1925年入上海大学,不久加入中共;1926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先在全国总工会搞宣传,后任共青团中央书记。1931年9月,成立中共临时中央时,他还不是中央委员,只有24岁,自己也觉得太年轻。王明给他打气:米夫当中山大学副校长时也不过24岁。

1933年2~3月,蒋介石调集50万大军对中央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当时博古临时中央已迁到中央根据地,全盘贯彻“左”倾教条主义,毛泽东等受到排挤打击,正确的主张和做法被诬为“右倾机会主义”,游击战是“逃跑主义”,说什么“山沟沟里怎么会有马列主义”。在周恩来、朱德的指挥下,运用以往反“围剿”的成功经验,第四次反“围剿”仍然取得了胜利。

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调集了100万大军对中央根据地和其他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当时中央根据地有8万多主力红军。但是,不懂军事的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把红军的最高指挥权交给了他任命的“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

这个李德是何许人?有什么来历?

李德(1900~1974),德国人,原名奥托·布劳恩。1932年共产国际派他送款到中国,以营救被捕的牛兰夫妇。牛兰夫妇是共产国际驻上海联络站的秘密工作者,联络站是共产国际援助东方革命的信息、人员和资金的转换枢纽。共产国际和联共中央将营救任务交给苏联红军总参谋部。总参谋部则派遣刚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分配到总参谋部工作的奥托·布劳恩,携带2万美金到中国。完成任务后,布劳恩本应返回苏联,然而他却被博古留在了上海。他们是在莫斯科学习时认识的。博古刚刚担任中共临时中央的负责人,他深感苏区工作和武装斗争正在成为中国革命斗争的首要问题,而他不懂军事,因此这个比他年长7岁的德国人对他太重要了:可以帮助他在军事上掌舵。

1933年春,博古到中央苏区,让布劳恩同行,并给了他“共产国际派驻中共中央的军事顾问”的头衔,还为他取了一个中国名字:李德(意为姓李的德国人)。实际上,李德不仅不懂中国国情,也没有军事实践,一切只能从军事教条出发,只会纸上谈兵。1934年4月,面对蒋介石大军“围剿”,博古、李德放弃甚至抵制红军过去反“围剿”积极防御的有效方针,实行军事冒险主义方针,“御敌于国门之外”,强令红军与装备优良的敌人打阵地战、堡垒战,拼消耗。结果,伤亡惨重。

9月上旬,面对敌军多路大军大规模进攻,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10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2.红军长征的三大主力部队及长征时间

(1)红一方面军。亦称中央红军。长征时间从1934年10月开始,至1935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最后到达陕西,共经11省,历时1年,行程二万五千里。

红一方面军长征途中发生两件重大事件,一是1935年1月在贵州召开了遵义会议(最终在云南扎西完成)。二是1935年6月,在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之后发生了与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9月,中央政治局在甘肃迭部县俄界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并将北上红军改称陕甘支队。

(2)红二方面军。开始为红二、六军团,在湘鄂川黔根据地发展。1935年11月从湘西北桑植出发,途经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1936年10月到达陕北,共经8省,历时11个月,行程两万余里。途中,1936年7月,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按中共中央命令,与红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

(3)红四方面军。原在川陕根据地发展,1935年3月从四川出发,渡过嘉陵江、涪江、岷江,到达理番、懋功一带,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共4省,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22日与红一方面军在静宁将台堡(今属宁夏)会合,最终完成长征,历时17个月,行程一万余里。

红四方面军长征途中有两件大事:一是1935年6月与中央红军主力在懋功会师,之后出现张国焘分裂主义的错误,中共中央与之展开了斗争;二是1936年7月,与红二方面军在甘孜会师。

(4)红二十五军。长征的红军除三大主力之外,还有一支必须提及的部队——红二十五军,它关系到红军长征最终落脚陕北地区。红二十五军1934年11月从鄂豫皖根据地的河南出发,途经湖北、甘肃,1935年9月到达陕西的陕甘根据地,同当地的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为迎接中共中央和红军陕甘支队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9月17日,北上的红军陕甘支队突破川甘边界天险腊子口,次日占领哈达铺。毛泽东从一张报纸上得知陕北有一块相当大的根据地,以及红军在当地的活动情况。10天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在榜罗镇开会,决定前往陕北,陕北最终成为中央红军主力长征的落脚地。10月19日,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吴起镇,随后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红二十五军并入红一方面军建制。红二十五军长征历时10个月,行程近一万里。

3.长征的艰难险阻

毛泽东说:“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

(1)敌人的围追堵截

长征西进,在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之战,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大渡桥横铁索寒”,红军22位勇士攀爬于13根铁索之上,冒着敌人猛烈的火力,最终“飞夺泸定桥”。

(2)天险:万水千山,雪山草地

据统计,红军长征沿途渡过24条大江大河,翻越18座高大山脉(其中5座为终年积雪);荒无人烟的水草沼泽地,上面野草丛生,下面是深不可测的黑色泥淖,稍有不慎即下陷没顶。

(3)“左”倾教条主义和分裂主义

“左”倾教条主义的危害,如前所述,这是造成长征的根本原因,也是长征初期红军遭受巨大牺牲和惨重损失的原因。

分裂主义的代表是张国焘。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懋功,混合编成左、右两路军北上。接着,“实力派”张国焘野心膨胀,向中央要权,先得中革军委副主席之职,后又当红军总政委,提出“南下”川康的方针,实行分裂主义。9月9日,张电令右路军政委陈昌浩率部“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右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及时报告毛泽东,避免了张的加害。10月5日,张公然另立“中央”,还宣布撤销毛、周、博、张的工作,开除中央委员和党籍,并下令通缉。

4.遵义会议和反分裂主义的胜利

(1)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了博古、李德“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取消“三人团”,周恩来为党内指挥军事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共中央领导,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因此可以说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反分裂主义斗争的胜利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继续进行坚决斗争,随左路军行军的朱德、刘伯承同分裂主义也进行了坚决斗争。红四方面军许多干部战士要求北上,张国焘南下使部队伤亡巨大,从苏联回国的张浩(林育英)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致电张国焘要其取消另立的“中央”。1936年6月6日,张国焘最终取消了另立的“中央”。

5.长征的胜利及其伟大意义

(1)长征的胜利:三大主力会师

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到达甘肃会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合。

22日,红二方面军指挥部到达甘肃静宁将台堡(今属宁夏),同红一方面军会合。至此,红二、四方面军完成了长征。

(2)长征的伟大意义

毛泽东说: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12月)

第一,长征的胜利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取得的。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灵魂和根本保证。

第二,保存、锻造了中共和红军的骨干,这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他们构成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骨干。

第三,培铸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崇高的革命信仰,革命必胜的信念,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这是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动力。

二、中央红军(红一、三、五、九军团)过云南

1.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

2.时间:1935年2月4日至12日,4月23日至5月9日,两进云南,共24天。

3.经过的地方

①经过威信、镇雄、巧家、平彝(今富源)、曲靖、沾益、寻甸、马龙、嵩明、宣威、会泽、东川、富民、禄劝、武定、元谋和昆明的西山、官渡等18个县(区)。

猜你喜欢

博古张国焘中央红军
沈醉回忆:张国焘在军统的日子
被FIBA罚,博古特“硬刚”
法国“美食教皇”:他让做饭成为艺术
法国各界悼念餐饮界“戴高乐”
最危急的关头:中央红军进军贵州
长征歌谣的民间性与变异性
叛逃之后的张国焘
西安事变前后博古行踪考
“不够泼辣”的张国焘
长征路上毛泽东巧用心理战镇住张国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