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化模式对基层群众文艺的作用

2016-12-08周军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群众文化作用

周军

摘要:在商品经济时代背景下,商业化模式是促进社会各项事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促进不同领域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变,从而构成稳定的物质保障基础。当前,我国基层群众文艺领域也呈现商业化模式特点,它对基层群众文艺的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不科学、不合理的商业化模式应用,反而会造成基层群众文艺的庸俗化,进而导致文艺精髓的丧失。本文中通过对商业化模式在基层群众文艺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阐明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有效地策略。

关键词:商业化模式;群众文艺;群众文化;作用

顾名思义,基层群众文艺起源于普通人民群众,它是我国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基层群众文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民对国家精神的认同和支持,对当前构建我国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有重要推动作用。因此,加强基层群众文艺工作建设,不仅仅是丰富人民群众文化健康生活的需要,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一、商业化模式对基层群众文艺的影响概述

(一)商业化模式对基层群众文艺负面影响

狭义上说,基层群众文艺也被认为是“生产文艺”,相关文艺形式、活动、创作等均是在人民群众日常劳动生产契机下产生的,包括舞蹈、乐曲、传统戏剧、民俗绘画等。基层群众文艺基本不具备商业化条件,它分布广泛、形式多样、缺乏体系,最早是人们日常劳动之余的一种娱乐行为。但随着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市场经济体制对农业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物质文明建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民群众在文艺方面的需求已经不仅限于“自娱自乐”,开始产生更好的艺术追求。在这一前提下,专门从事文艺活动的人员从生产劳动体系中脱离出来,并不断地致力于文艺创作、改良,最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艺作品。但值得一提的是,“基层群众文艺”并不强调与广义层面上的“艺术种类”分庭抗礼,它始终根植于人民之中,并依赖基层群众的“滋养”繁衍生息——也正是因为这一特征,基层群众文艺表现出较强的地域性、民族性、独立性等特征。

商业化模式运作的原理是将某一类产品的价值(物质价值和非物质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例如,传统剪纸作为一种商品进行销售,当形成相对稳定产业链之后,也就构成了商业化模式。以此类推,民俗产品、传统技艺、民族戏曲等均可以实现商业化模式。

商业化模式应用到基层群众文艺过程中,最直接的效应就是为这一领域带来了大量利润,例如民间曲艺中的评书、相声、戏曲等,在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商业化模式,巨大的经济利益会不断吸引社会成员加入。但相应地,市场逐利性必然会更加侧重于营销策略,而并非是群众文艺的完善、发展,甚至会对原汁原味的基层群众文艺进行撕裂、破坏,导致不伦不类的结果,将原本追求文化艺术的文艺形式转变为单纯地赚钱工具。

(二)商业化模式对基层群众文艺正面影响

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其中绝大多数以群众文艺形式为载体,也可以说基层群众文艺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我国基层群众文艺都处于相对封闭、原生态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整体实力的上升,区域经济不断活跃,各地区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加上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这一切都为基层文化文艺的商业化运作奠定了基础——也可以说,基层群众文艺的商业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

商业化模式的形成需要一个稳定供求关系作为基础,也就是说,基层群众文艺想要实现商业化,就必须具备商业化的价值,同时从市场经济侧重经济回报的观点来看,并不存在单方面的商业化可能性,因此商业化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层群众文艺走向社会领域的诉求。

实现商业化模式以后,基层群众文艺可以获得更大的舞台,并充分利用社会各种渠道获取资源。无论是提供艺术产品还是艺术服务,其传播速度、经济价值、社会影响等都会不断扩大,并通过融合发展,促使基层群众文艺进一步丰富。

二、商业化模式与基层群众文艺结合的问题剖析

就目前来说,日渐发达的商品经济让人们对商业化模式习以为常,基层群众文艺被纳入到商业化模式体系也被视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从文化艺术层面来说,这在国内而言还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必须重视两者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商业利益与艺术价值之间的矛盾问题。显而易见地是,商业化模式开展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取经济利益回报。但基层群众文艺起源于社会大众,在价值观层面存在严重的不统一、不调和,如果过分注重商业利益,就会导致原本的群众文艺优势丧失,例如,将艺术形式扭曲化、低俗化,将原本大众化的产品包装成“阳春白雪”类型的昂贵品,即便这样一来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但却阻断了群众文艺的传承和发展,最终导致艺术遭人遗弃。例如,近年来一些民俗文艺形式表演中,融入大量“三俗”内容,还美其名曰“原生态”,将不良企图用基层群众文艺加以掩盖。

第二,文化多元化与文艺原生态的冲突问题。基层群众文艺本质上是一种“民间艺术”,它具有强烈的地域性、民族性、独立性特征,甚至加入了一定的宗教、信仰成分,并不是所有的基层群众文艺都适合商业化模式。这是因为“商业化”是以商品为基础的,而当前社会文化价值呈现多元化,商品必须强调最大范围的消费性,在扩大市场的过程中为了迎合消费者口味,必然会做出一些调整、删改甚至创新,这样一来就破坏了基层群众文艺的原生态特征。

三、基层群众文艺应用商业化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健全合理规范的管理机制

与基层群众文艺联系最为紧密的是各地文化职能部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加强对自身定位的认识,积极展开商业化运作模式的研究,建立健全基层群众文艺的商业化制度,促进各项工作的完善和规范。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可以从资金扶持、专业人才、艺术培训等方面展开,在保留基层群众文艺精髓的前提下,对群众文艺形式进行良性改造、创新。同时,提高基层群众文艺商业化经营者的准入门槛,通过资格审查,使其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鉴赏能力。

同时,加强对基层群众文化内容的引导,以贯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念为主线,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作用,确保已经“商业化”的群众文艺依然保留其内涵、思想和精神。

(二)提升基层群众文艺的艺术水平

基层群众文艺在不同历史时期也呈现不同的形态,这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然表现。相应地,随着我国人民群众文化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艺术鉴赏能力增强,基层群众文艺也越来越多地接受了多元文化的影响,不再固守传统,开始谋求创新,因此合理开展商业化模式运作有利于提高基层群众文艺的艺术水平。

(三)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

相对而言,国外商业化模式开展要比国内早,体系更加完善、市场更加成熟,有很多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如美国“百老汇”已经成为文艺产业商业化的典范,在平衡艺术和经济效益关系方面可圈可点,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商业化模式运作离不开科学的经营管理,这要求我国基层群众文艺在商业化过程中,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准确定位市场,摒弃以往只重艺术而忽视社会传播的封闭性做法,进一步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繁荣。

总体而言,商业化模式在当前对我国基层群众文艺的作用利弊参半,它既能够促进群众艺术发展、繁荣、创新,但同时也存在逐利性的弊端。在应用商业化模式的过程中,要做到双方兼顾,规避负面影响,扩大促进效应,才能更好地作用于基层群众文艺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张欣.浅谈群众文艺辅导基地的建设与服务模式[J].大众文艺,2015,05:27.

[2]卢燕娟.新世纪的群众文艺与公共空间[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5,03:42-50.

[3]由勇.群众文艺精品走向大众走向市场探讨[J].大众文艺,2011,24:219-220.

[4]陈权江.现阶段群众文艺发展的瓶颈和路径选择[J].戏剧之家,2016,13:260.

猜你喜欢

群众文化作用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