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2011版与1997版“信息对抗”类词释义对比浅析
2016-12-08郑春玉薛飞
郑春玉 薛飞
摘要:文章以2011年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以下简称2011版《军语》)和1997年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以下简称97版《军语》)中“信息对抗”类词的释义为研究对象,对两种不同年代版本《军语》中“信息对抗”类词的释义进行初步的比较,旨在对两种版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中“信息对抗”类的词释义的不同进行初步讨论,以期为更全面直观地了解军语的发展变化提供相关依据。
关键词:军语;信息对抗;释义;对比
词汇属于语言中变化比较明显的一个部分,而语义属于词汇当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情况相对比较复杂。释义就是解释义理,阐明意义,解释词义或文义,通俗地说,就是对客观事物用一定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对词语的理解和认识。
文章主要对两本《军语》中所研究词类中的91个共有词目的释义进行初步地比较分析,主要针对释义方式和释义内容的不同进行初步探讨。
一、释义方式
经过不断的发展,两本《军语》中的词目、释义内容和释义方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比较分析“信息对抗”类词目中保留的91个词,两本《军语》释义方式都主要运用了定义式和描写式两种释义方式,其中以定义式释义居多。
所谓定义式释义,就是用简练的语言解释词语所反映的概念的本质特征,具体由表词义范畴的类词语与表词义特征的限制词语共同组成。
定义式释义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A= BC,A是被解释的词,BC为释义元语言,当中B是限制性语言,C是类词语。这是定义式的标准形式。
(2) A= BC,其中的C为表示名称的词,如统称。这种释义方式,体现了 “C”当名称来用时,表示某种事物的“统称”的性质。
(3) A= BC′,其中的C′是被解释词意义相似或相近的词语。
(4) A=BC+BC′,表示在词的定义释义中有两个或多个类词语。
经过对比我们发现,一些词目所采用的释义方式在两本《军语》中是相同的,都采用的是定义式的方式,但2011版《军语》中有些词语定义式的形式发生了改变,有的形式未发生变化。例如:
(一)定义式形式的变化
经过对比发现,2011版《军语》中保留词目的释义方式形式的变化有:
1.由A=BC+BC′变为A=BC,如:
【雷达对抗】 为削弱、破坏敌方雷达使用效能,保护己方雷达正常发挥效能而采取的
B
各种措施和行动的统称。基本内容包括雷达对抗侦察、雷达干扰和电子防御等。
C C′
(97版《军语》第281页)
【雷达对抗】 为削弱、破坏敌方雷达使用效能,保护己方雷达正常发挥效能而进行的
B
电子对抗。基本内容包括雷达对抗侦察、雷达干扰和电子防御等。
C
(2011版《军语》第263页)
两本《军语》词典中“雷达对抗”这一词目的释义均采用的定义式的释义方式,只是定义式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在97版《军语》中,该词目的释义使用了 “措施”和“行动”两个意义相近的类词语,而在2011版《军语》中,该词目的释义中只使用了“电子对抗”一词。
2.由A=BC变为A= BC′。如:
【抵近干扰】将干扰设备尽量靠近敌方配置,以对敌电子设备实施近距离电子干扰的
B
战术。(97版《军语》第290页)
C
【抵近干扰】将干扰设备靠近敌方配置,以对敌电子设备实施近距离的
B
电子干扰。(2011版《军语》第274页)
C′
从释义方式角度看,该词目的释义中的类词语发生了变化,97版《军语》中将“抵近干扰”解释为一种“战术”,而2011版《军语》解释为“电子干扰”,使得释义模式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二)形式未发生变化
一些词目释义模式的形态在两本《军语》中是相同的,都是A=BC如:
【雷达迷盲】 雷达因遭受干扰而处于完全丧失探测和跟踪目标能力的状态。 B
C
(97版《军语》第295页)
【雷达迷盲】 雷达因遭受干扰而处于完全丧失探测和跟踪目标能力的状态。 B
C
(2011版《军语》第279页)
该词目释义中的类词语均为“状态”,在两本《军语》中未发生变化,整体的释义模式的形式也未发生变化。对两本词典共有词目的释义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其释义方式的变化,主要是定义式形式上的变化,释义方式的类型未发生改变。因描写式的形式单一,这里不再进行详细分析。
二、释义内容
比较两本《军语》,释义内容上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我们主要从释义义项和释义词句为两个方面展开对两本词典的释义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以阐释两本词典释义内容的差异作为主要任务,从而管窥军语释义的发展变化。
所谓义项,就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一个词往往有几个意义,每个意义就是一个义项。简单说,就是字典、词典中同一条目按意义分列的项目。
(一)义项的变化
比较97版《军语》,2011版《军语》“信息对抗”类词语在释义上的变化主要有义项的减少和义项的增加两种情况。
1.义项的增加。表示释义词的义项较之前有所增多。义项的增多即增加了新义项,但不影响原来义项的存在。新旧义项同时存在,并各自保持自己的独立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军事理论和思想的不断丰富,军事技术日新月异以及语言自身的发展都会使旧的军语有新的意义产生。旧军语新义项的产生不会影响原有义项的存在和使用。据统计,2011版《军语》“信息对抗”类词语中有新增义项的共计1个。即:
【电子干扰】 对敌方电子设备或系统采取的电波扰乱措施。目的是使敌方电子设备或系统的使用效能降低甚至失效。包括电子干扰技术和电子干扰战术。按干扰的性质,分为压制性电子干扰和欺骗性电子干扰;按干扰产生的方法,分为无源电子干扰和有源电子干扰。(97版《军语》第286页)
【电子干扰】 ①利用电磁能对敌方信息设备或系统进行扰乱的行动。目的是使敌方电子信息设备或系统的使用效能降低甚至失效。按性质,分为压制性电子干扰和欺骗性电子干扰;按方法,分为有源电子干扰和无源电子干扰。②泛指所有影响、破坏电子信息设备和系统正常工作的电磁辐射。分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2011版《军语》第270页)
在2011版《军语》中“电子干扰”的释义引入了“电磁辐射”这一新义项,义项的增加扩大了词义范围,从而也扩大了词语的使用范围,使得词目的释义更加完备、准确。
2.义项的删减。据统计,2011版《军语》“信息对抗”类词语中有删减义项的共计1个。即:
【电子对抗兵】 ①应用电子对抗装备遂行电子对抗侦察和电子干扰任务的部对和分队的统称。包括雷达对抗部队、分队和通信对抗部队、分队。通常用于协同作战,也可单独遂行作战任务。②从事电子对抗专业的士兵。(97版《军语》第281页)
【电子对抗兵】 以电子对抗侦察、干扰设备和反辐射武器为基本装备,主要遂行电子对抗任务的兵种。是信息作战的基本力量。(2011版《军语》第264页)
“电子对抗兵”在97版《军语》中有两个单独的义项,分别是“部队和分队”的统称和“士兵”。而在2011版《军语》中表示“兵种”,显然是将97版中的两个义项合并成了一个义项。该词目的释义不仅义项数发生了变化,而且释义所指范围也发生了改变。
显然,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军语》中词语的义项的删减并一定是不再使用词语原有的意义,词语的使用范围不一定是缩小,反而是有可能扩大。
(二)释义词句的变化
1.词句的增加。通过比较,2011版《军语》“信息对抗”类词语的释义在词句方面的变化主要是对97《军语》中释义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了补充说明,增加词句,完善释义内容,从而提高了释义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如:
【电子进攻】为破坏或阻止敌方有效使用其电子设备或系统而采取的行动。电子进攻任务通常由电子对抗兵承担。(97版《军语》第286页)
【电子进攻】亦称电子攻击。使用电子干扰装备和电子脉冲武器、定向能武器、反辐射武器等,攻击敌方电子信息设备、系统、网络及相关武器系统或人员的行动。包括电子干扰、电子摧毁等。(新《军语》第270页)
该词在2011版《军语》中增加了“亦称”的释义形式,同时增加了“电子进攻”所使用的武器,并对其进行了分类,从而使得该词的内容得到了完善,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更容易准确理解和把握。
【电子对抗兵群】电子对抗部队战时遂行电子对抗作战任务的战斗编组。通常编为基本群和前方群,有时还编有后方群。(97版《军语》第282页)
【电子对抗兵群】作战中担负电子对抗任务的兵力编组。进攻作战通常编有前沿干扰群、纵深干扰群和伴随支援干扰群;防御作战通常编有前方干扰群、基本干扰群和激动干扰群等。(2011版《军语》第264页)
该词在2011版《军语》中增加了“电子对抗兵群”的分类标准,增加了“进攻作战”和“防御作战”两个划分标准。由于划分标准和内容的完善,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2.词句的删减。词句的删减是2011版《军语》“信息对抗”类词语释义发展变化的又一特点。删减释义中不必要或者表述不恰当的词句,有利于提高军语释义的准确性,符合词典编纂的经济性原则。例如:
【连续波干扰】发射不间断的连续振荡波形的射频信号所形成的电子干扰。为提高干扰效果,通常对连续波进行各种调制,如调幅、调频、调相或复合调制等。(97版《军语》第289页)
【连续波干扰】发射已调制的连续不断的电磁信号所形成的电子干扰。(新《军语》第272页)
2011版《军语》中对“连续波干扰”的释义删去了提高干扰效果所采取得各种调制措施,从而使得该词的解释更加简洁明的同时又不失其本意,这种删减是合理的。
【辐射源威胁识别】对敌方电磁辐射威胁程度的分析鉴别。方法是:将侦获的敌方电磁辐射源的特征参数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已知各类威胁辐射源特征参数作比较,以确定辐射源的种类和威胁等级。是电子对抗支援侦察系统所具有的重要功能。(97版《军语》第285页)
【辐射源威胁识别】对敌方电磁辐射源威胁程度的分析和鉴别。其结果确定电子进攻优先等级的主要依据。(2011版《军语》269页)
2011版《军语》中“辐射源威胁识别”的释义删去了识别的具体方法,这种删减使得该词的释义更精简,同时并不影响对该词的理解。
三、结论
文章以2011版和97版《军语》为语料,初步比较了2011版《军语》和97版《军语》中“信息对抗”类词释义的不同,得出的结论如下:
(一)释义方式
两个版本的《军语》“信息对抗”类词语的释义方式主要有定义式和描写式两种释义方式,其中以定义式居多。2011版《军语》“信息对抗”类词语释义方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定义式形式的变化,即:由A=BC+BC′变为A=BC。
(二)释义内容
2011版《军语》“信息对抗”类中词语的释义在义项的增减方面变化不大,相对比较固定,增加义项的词语有1个,减少义项的词语有1个。释义内容方面主要的变化是词句的增加和删减,但无论是增加还是删减,其目的都是使得词语的释义更加准确、精炼、完善。
综上,从释义上来看,2011版《军语》“信息对抗”类词语释义的发展变化主要是释义方式和释义内容的变化。军语释义的改变不仅与军事理论、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有关,也跟人们对军事事物的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科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
[2]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科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郑春玉,武警警官学院人文社科系,讲师。薛飞,武警警官学院人文社科系,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