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恶之花》
2016-12-08李宗静
李宗静
摘要:这是一部孤独病态的诗集,波德莱尔注入了自己全部的思想、全部的心灵、全部的信仰及全部的仇恨。“象征手法”的运用及“恶中窥美”的创作原则使《恶之花》打破了美与恶的绝对性。波德莱尔却认为即恶的观念里包含着善的观念,它蕴藏着美好。
关键词:波德莱尔;恶之花;恶与美
一、创作背景
19世纪后期的法国文坛,浪漫主义渐渐退居次要地位。持续了几个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给世人展现的纯粹的美,已不能带给人们最初面对春暖花开那份无限感动,反而像是历经了整个盛夏的繁花似锦以后只能可怜地体会到单调的暑热。因而,有些置身其中的诗人也就想到:完完全全的美,并不是美的全部定义;美的展现,也不能一味沿袭旧的那套诗歌表现手法。这一时期欧洲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希望在文学领域中独辟蹊径。他们借由文学来逃避虚幻、痛苦、丑陋的现实世界,并用晦涩难懂的语言来刺激读者的感官。随着十九世纪中叶《恶之花》的诞生,诗歌史上出现了一种崭新的探索美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传统的颠覆空前巨大,大得甚至让人无法接受。所以,自从它诞生之日起,争议就未曾断绝。
作者想依靠艺术来改编丑恶、厌烦和邪恶。追求纯美,但美就象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追求真爱,但一再受到爱情的欺骗;祈求欢乐、青春和幸福,但丑恶的幻象和愁苦始伴随。他写到:“你给我污泥,我把它变成了黄金。”《恶之花》的诗名也表达同一个意思。
二、“恶之花”的特色
(一)《恶之花》象征的运用
《恶之花》中描写了猫、狗、修士、妓女、赌徒、腐尸、幽灵、香水瓶、太阳、乞丐、等世间万物。生动的刻画人们嗤之以鼻的事物,诗中为表达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相互象征,相互感应的内涵,诗人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暗示、隐喻、典故,组合成具有独特审美的意象体系,赋予了他们新的姿态,这在当时也是独创的。
如诗中的3个对 “骷髅”的描写,语言也充满了节奏感,深刻而新奇。《骷髅舞》描绘舞会上妖冶狂舞的女性骷髅。《骷髅农夫》将死去的农夫比喻失去了皮肉,却依然凭着一副骨架干着农活的骷髅。《怪物》则描绘了一具年已不惑,却依然充满诱惑力的“完美的老怪物”,她虽然有美丽的一面,但却任由欲望和命运的摆布,变得肮脏而龌龊,最后只能奔向魔鬼,堕落沉沦。
种种景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朽,通过对大众,尤其是诸如妓女等底层人民的描写,波德莱尔揭开了巴黎华美的面纱,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巴黎的风光都充斥着丑恶和悲惨。诗人毫不掩饰地将它们精确地表现出来,有时候甚至达到令人恶心的程度,反抗与革命是不可避免的。
(二)“恶之花”的美
《恶之花》另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恶中窥美”。诗集中,丑是对现实的反映,而美则是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对丑的剖析和展示,发掘其中之美,以丑为美,化丑为美更能够带来内心世界的共鸣和情感最真挚的体验。 正如他在《恶之花》的序中说:“什么叫诗歌。什么是诗的目的。就是把善同美区别开来, 发掘恶中之美。”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波德莱尔的笔下,万物皆丑,万物皆恶。这也正是他独具风格和另辟蹊径的艺术追求。他从不描写英雄美人、王公贵族、豪华宫殿、田园风光和异域盛景等。他所向世人展示的尽是丑恶与肮脏,他所描绘的下层人物衣衫褴褛、面容消瘦、任人欺凌,有的甚至面目可憎。眼中透恶,形象走兽的老头们;如怪物般的小老太婆;在夜幕掩盖下,倾巢而出的作恶者,娼妓、骗子、小偷、赌客等等。这芸芸众生组合在一起, 构为读者展示了社会现实之恶。
然而,这就是诗人所要单纯表达的恶吗?显然不是,他以新锐的、超强的联想使其色彩斑斓,趣味盎然。波德莱尔所要表现的一种在丑恶的对照和衬托下,对美的展现与升华。《恶之花》是诗人的人生历程和心灵历程的真情实录,诗人透过骇人的外形, 展现了他们顽强的生命意志及心中的净土。而对于那些在污浊社会中冷寞麻木的妓女、赌徒、混世者,诗人则显示一种无可奈何之情。因此,诗集可以看做他对自身苦难的解剖,同时揭露了资本主义的丑恶的社会现实和人性堕落。
这就是《恶之花》,“恶之为花,其色光艳而冷彻脊骨,其香浓郁而幽远,其态精俏而邪魅,其组祟高而延绵,它绽放在地狱边缘,释放其阴冷而波动心弦的独特魅力。”通过象征与现实的交织、丑恶与美丽的融合,波德莱尔为世人展示了一个别样的艺术世界,带有着丰富的意象和美学内涵,《恶之花》就仿佛是一个无尽头的花园,花园之中只有一朵未绽放的黑色花朵,剩下的便是无边无际的迷雾,灰色的迷雾。那迷雾伴着恐怖的诗意蒙蔽着你的双眼,它让你看不见道路,辨不清方向,无法前进,使你颤栗、恐惧。只有当你真正领略了那迷雾背后的恶之美丽,迷雾中的灯才会被点亮,那朵欲望的花苞才会绽放,然后你会看到一份褪尽了黑色之后的美丽的情感——一朵绽放在你内心的纯粹的花。
参考文献:
[1][法]波德莱尔.郭宏安,译.恶之花[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法]波德莱尔.毛燕燕,谢强,译.我看德拉克洛瓦[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3]龚觅.深渊中的救赎一一论审美现代性视野中的波德莱尔[J].国外文学,2000(02).
[4]周丽明.暗夜中的天籁一一波德莱尔《恶之花·腐尸》的反讽手法简析[J].呼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