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传统故事 悟做人道理

2016-12-08李传鹏

学生之友·最作文 2016年10期
关键词:书童当家苏武

李传鹏

中国是一个故事的国度,有着浩如烟海、灿若繁星的民间故事。故事,不仅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智慧;不仅给人以力量,也给人以启迪;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不仅能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慰藉,更能适用在作文写作中。让我们走进传统故事,感悟做人道理。

老汉智选当家人

很早以前,有一个武状元,自以为功高官大,常常欺侮邻居。

邻居有个白胡子老汉。这天,老汉将三个儿子喊到面前,说:“我当了一辈子家,常常受人家欺负,害得你们也怄了许多闲气。现在我老了,轮到你们当家了,今天我给你们每人十两银子,你们出门做一件功德事回来,谁有美德,谁就当家。”

过了几个月,三个儿子都回来了。

大儿子说:“我走到河边,看见一个妇女跳河自杀。我赶紧跳进河里把她救上岸来。她身怀有孕,我救了两人性命。”老头点点头,没有言语。

二儿子说:“我走过村庄,看见一户人家失火。那天刮大风,全村人都很危险。我只身跳进火里,将火扑灭,保住了许多人家的生命财产。”老汉笑眯眯的,没有说话。

三儿子说:“爹,对不起您老人家,我做了一件蠢事,救了一个仇人。那天,我路过大山,看见邻居武状元出征胜利归来,高兴得喝醉了酒,倒在悬崖边睡着了,一翻身就可能摔到崖下,粉身碎骨。我本想把他掀下崖去,可又一想,边疆需要他去保卫,沙场需要他去征战,最后我还是把他喊醒了。他羞愧满面,深深给我作了一个揖,上马去了。”白胡老汉听罢哈哈大笑,便要小儿子当家。

大儿子和二儿子都不服气。白胡老头说:“救命保住一人,救火保住一家,只有国家富强,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你弟弟丢弃个人怨恨,先为国后为家,这是最高的美德。”

第三个儿子当家了。武状元非常感激他,承认了自己以前的过错,从此两家和睦相处,变成了很好的朋友。(选自《中国传统故事百篇》)

【素材解析】

老汉选择了三儿子当家,是因为三儿子不计较自家与武状元的个人恩怨,考虑到武状元可以为国家征战,而国家安定了,百姓才可以安居乐业。三儿子这样的人当家,才会顾全大局,分清轻重缓急,也才会最终感化武状元,使之发生后来的改变。只有这样胸怀宽广、高瞻远瞩的父亲,才能教育出三个品德好的儿子。

【适用方向】

顾全大局、胸怀宽广、高瞻远瞩、不计仇怨……

苏武牧羊的故事

汉朝时,苏武被皇上选中到匈奴国当使臣。谁知,苏武一到那里就被匈奴王关了起来。过了些日子,匈奴王对苏武说,只要他同意做匈奴的驸马爷,不再回汉宫,就给他自由。苏武表示至死不叛国。匈奴王勃然大怒,便叫苏武到冰天雪地的北海去当牧羊人。

匈奴王给了苏武100只羊,每只羊的脖子上都挂着一个牌子,牌子上记着羊的重量。每隔4天,便有人来称羊的重量,点羊的数量。羊的重量减轻,数量减少,苏武都得挨板子。苏武本是中原人,没放过羊。有天早上,他赶着羊一出栏,羊就因为饥饿,撒开蹄子全都跑没了影。

苏武心想:“我堂堂的大汉国使臣,竟成了放羊的‘犯人,在北海边上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连只羊也不如。与其活着受罪,不如跳进北海死了清闲。”苏武正要往水中跳,忽听背后的山顶上传来一阵尖利的叫声。他回头一看,一只又高又大的母猩猩风一样地朝他跑来,拉着苏武的手就跑回了山上的洞里。母猩猩又仰起脖子大叫三声,从四面八方召来一群小猩猩。小猩猩在母猩猩带领下,漫山遍野地寻找跑散的羊,不大一会儿便一只不少地找回来了。

从此,苏武便在这个山洞里安家住下来,白天和猩猩们一块儿放羊,小猩猩们为他摘野果、捉野兔充饥;夜晚,苏武便和猩猩们睡在一起,互相取暖。一晃十几年过去了,苏武不但没饿死冻死,而且活得很健壮。

不久,汉武帝派兵打败了匈奴王,匈奴王重新与汉朝和好了。苏武也回到了久别的汉宫和家人团聚了。(选自《中国传统故事百篇》)

【素材解析】

苏武作为使者,在被匈奴扣押的19年中,面对威逼利诱和北海恶劣的自然环境,坚贞不屈,表现出大义凛然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他因不辱使命而闻名于世,而苏武牧羊的故事也千古流传。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心系祖国,以祖国的利益为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适用方向】

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爱国情怀、民族气节……

还镯救人

明朝时,有个名叫罗一峰的读书人,带着书童赴京赶考,途中发现路费没带足,非常着急。书童却说他有办法。原来,4天前,俩人在一户人家寄宿了一夜,书童在门口捡到了一枚金镯。书童说:“咱们把它典当了,路费不就绰绰有余了吗?”罗一峰一听,气得骂道:“我们怎能典当他人的财物,快送回去!”书童叫苦道:“相公,我们离开那里已有4天的路程,如今考期临近,恐怕会误了相公的京试。”罗一峰听了也迟疑起来,打算返程时再还。可他转念又一想:人家丢失了贵重之物,一定万分着急,万一发生什么意外,岂不害了人家?想到这里,他对书童说:“拾到金镯当时没有归还已是错误,而今再不送回去,就错上加错了。走,我们送回去。”

罗一峰与书童又走了4天,回到那户人家。户主见他回来,甚为惊诧。罗一峰取出金镯,言道:“家奴缺少教育,拾镯未即归还,此事小生有责。现将原物奉上,并向先生赔罪。”主人闻言,欣喜若狂地说:“相公来得正好,不然我家要出乱子啊!”

原来,那枚金镯是他家主妇梳洗时放在脸盆里的,因忘了收捡,被丫头端盆倒水时泼到门外。主妇找不着金镯,便怀疑是丫头偷的,把丫头打得遍体鳞伤。丫头受了冤枉,气得几次去寻死。后来,主人又怀疑妻子把金镯当信物送给他人,辱骂不止。妻子委屈,也气得吵着要上吊。一家人闹得日夜不安。

罗一峰送还金镯,这家人愁云尽散,不胜感激。不久,罗一峰步行数百里“还镯救人”的佳话,就在民间流传起来。(选自《中国传统故事百篇》)

【素材解析】

诚信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美德。读书人罗一峰缺少路费,而且折返还镯会耽误进京赶考,但他还是决定立即把金镯归还失主,他的举动恰巧救了两条人命。这个故事宣扬了诚信为做人之本的价值观。我们可能如罗一峰一样,有时会暂时失去一些眼前利益,但我们得到的将是人生的完美、心灵的安宁、众人的信任和意外的收获。

【适用方向】

立人之本、诚信做人、完璧归赵、品德高尚……

孔子拜师

一天,孔子和众弟子乘坐马车到一个地方去讲学,见前面有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在路上堆土玩,子贡便大喝一声,赶车轧过去,可是那个孩子把路一挡,高声叫道:“站住,前有城池在这儿,过不去了,你们退回去绕道走吧!”子贡赶紧停住车,没好气地大声嚷道:“你这顽童休得胡闹,这是孔夫子的车,快放过去!”“不管谁也得讲道理,我来问你们,到底是城躲车呢还是车躲城?”小孩有板有眼地说。

大家被问得张口结舌。子贡又气又急正要发作,这时孔子从车上走下来忙拦住说:“小孩讲得在理,你们不要乱来。”说着,孔子走上前对小孩鞠躬施礼道:“神童在上,老夫有礼了。我们有要事在身,万望高抬贵手,借个路让我们过去吧!”小孩问道:“你们有什么要事呀?”“周游列国呀。”“那周游列国又是作啥呀?”“讲学传道啊。”“讲学传道就得有一套本事和才学,那你知道些什么呀?”孔子回答道:“不是老夫夸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什么事我都略知一二。”小孩又问:“那你知道自己的眉毛有多少根吗?”孔子说道:“眉毛本人又看不见,怎么能知道呢?”小孩眼珠一转,接着问:“嫌眉毛看不见,那天上的星星看得见,你知道有多少颗吗?”“天上的星星浩如烟海,那又如何数得过来呢?”孔夫子为难地说。小孩笑着说道:“呵,你又嫌多,那日头就有一个,早晨像冰盘,晌午赛玉环,我来问你,它离我们什么时候近,什么时候远?”孔子想了半天还是回答不上来,便诚恳地对那个小孩说:“本人才疏学浅,以上事情确实不知,愿拜你为师,望多指教。”

后来孔子以此事教导众弟子说:“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莫忘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选自《中国传统故事百篇》)

【素材解析】

孔子德高望重,受人尊敬,路遇玩童不让道,非但不生气,还有礼有节与之协商,足见孔子平易近人之处;小童顽皮聪明,向孔子提出匪夷所思又句句在理的问题,孔子能答则答,不能答就谦虚请教,即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孔子治学严谨的一面;孔子见小孩能提出看似简单然则深奥的问题,愿拜其为师,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孔子虚心好学的表现。孔子有超乎常人的谦虚、平易、好学、严谨等高尚品质,被人们称之为“圣人”。知识是无限的,而人的时间和精力却是有限的。每个人有长处也有短处,如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我们即会进步。

【适用方向】

平易近人、治学严谨、虚心好学、取长补短……

猜你喜欢

书童当家苏武
苏武庙
猴硐猫村:喵星人当家
一副谜联
精灵当家
精灵当家
好当家直销初露锋芒
苏武:七千个日日夜夜的坚守
苏武守节
《苏武传》说课稿
JO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