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线穿珠 文脉清楚

2016-12-08李仰臣

学生之友·最作文 2016年10期
关键词:缝纫机板凳母亲

李仰臣

面对一颗颗零散的珠子,技艺精湛的工匠往往能找到一根彩线将它们穿连起来,使其成为一条美丽的珍珠项链。同样,面对丰富的素材,高明的作者也能设计出一条线索将它们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层次贯通的整体。

一、时空连“线”

不管是写人还是叙事,我们都可以采用时间推移或地点转换的方式安排结构层次。行文中凸显那些表示时间推移、空间转换的词语,并贯穿全文,突出人物的活动情况或事情的发展过程,会有层层递进的波澜之美。例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仅看题目中的“从……到……”就可以看出文章所写之人、所叙之事是以地点的转移加以展现的,写出了人物的见闻和感受。再如孙道荣的《和父亲坐一条板凳》:

工作之后,我学会了抽烟。有一次回家,与父亲坐在板凳上,闲聊,父亲掏出烟,自己点了一根。忽然想起了什么,犹豫了一下,把烟盒递到我面前说,你也抽一根吧。那是父亲第一次递烟给我。

……

结婚之后,有一次回乡过年,与妻子闹了矛盾。父亲坐在我们的对面,母亲惴惴不安地站在父亲身后。父亲严厉地把我训骂了一通后,恶狠狠地对我说,坐过来!又轻声对我的妻子说,你也坐过来吧。我坐在了父亲左边,妻子扭扭捏捏地坐在了父亲右边。父亲从不和女人坐一条板凳的,哪怕是我的母亲和姐妹。仅仅是这一次,我和妻子同时与父亲坐在同一条板凳上。

……

有一次,我升职之后不久,回家报喜。正当我讲到兴致时,父亲突然站了起来,板凳一下子失去了平衡,翘了起来。我一个趔趄,差一点和板凳一起摔倒。父亲一把扶住我,你要坐稳喽。不知道是刚才的惊吓,还是父亲的话,让我猛然清醒。这些年,虽然换过很多单位,也做过一些部门的小领导,但我一直恪守本分,得益于父亲给我上的那无声一课。

细读文段,不难看出语段中有一些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比如 “工作之后”“有一次回家”“结婚之后,有一次回乡过年”“有一次,我升职之后不久”等,作者用这些词语领起每一段的开头,行文思路十分清晰,交代了“坐一条板凳”是亲密的表示,是和解的表示,更是给“我”警醒的方式。

二、因物取“线”

我们可以用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展开故事情节,作为串联事件的重要凭借。但要注意,这种实物应与人的情感具有密切的关系,是一种能引起读者情感体验的事物,而非一般的物品。例如张之路以“羚羊木雕”为线索展开“查问木雕——赠送木雕——取回木雕”等几个情节,赞美了少年朋友们之间真诚无私的友情,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又如包利民的《缝纫机走过童年》:

在我的童年,收音机、自行车和手表,还是很常见的,而缝纫机相对比来说,拥有的人家就很少,在那个年代绝对是高贵之物。

从记事起,我就觉得家里的那台缝纫机很是神奇,那针头处不停地伸缩,竟能缝制衣物。我们的新衣服,都是在缝纫机下流淌出来的。

有时候,左邻右舍的人也会拿着布料或衣服让母亲帮忙,母亲都是痛快地答应,在缝纫机欢快的节奏里,邻人的笑容也开放到了极致。

母亲很爱护这台缝纫机,每次用完,母亲都擦拭得干干净净,机身和台面都是亮得可以照见人影。也经常给一些地方上润滑油,所以用了好几年,还像新的一样。

缝纫机对我们小孩子的诱惑是极大的,而且一直不曾减少。有一次父母去田里干活,我和两个姐姐就互相壮着胆儿,准备实践一下缝纫机。

……

缝纫机就这样走过了我的童年,走过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也走过了母亲最美的年华。

语段以怀念童年时的“一台缝纫机”开头,依次写了妈妈用缝纫机为孩子缝制新衣服,妈妈有时帮助左邻右舍的人,妈妈很爱护这台缝纫机,“我”和姐姐难以摆脱缝纫机极大的诱惑,最后再以怀念缝纫机作结,体现了母亲给予“我”的温暖、幸福与欢乐,形散神聚,脉络清晰。

三、用情导“线”

有些文章是将情感隐伏在记叙的内容当中,以情感变化的轨迹作为文章的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章充满整体感。例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先是看到“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感到由衷的喜悦,继而由紫藤罗勾出回忆,表达一度压抑在心上的焦虑、惆怅之情,末尾看到紫藤罗花开得这样盛密,情绪又振奋起来。作者用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结构全篇,揭示文章主旨,十分巧妙。又如纳兰泽芸的《趁我们还来得及拥抱》:

我20岁生日宴上,妈以一身补丁衣服出现在大学,戳穿了我“厂长公子”的谎言,“吓”跑了我的女朋友珊琳。此后,我就再也没回过老家。工作之后,每隔几个月都会给妈汇一笔钱,但汇款单的“附言”一栏中我从未写过一个字。

那次,妈生日临近了,我特意多汇了两百元,还鬼使神差地在“附言”里留了几个字:妈妈生日快乐。两个月后,我再去邮局汇款,一位工作人员说,你上次的汇款退回来了。正纳闷,姐打来电话,说妈得了很重的病,医生说日子不多了,要我无论如何回去一趟。

看到妈满头白发,我的心已经汪洋一片,但终究没能冲破我坚硬的心壳。我冷冷地问:上次汇款怎么退回去了?为什么不去取出来?妈妈用怯怯的眼神看着我,欲言又止。

晚上临睡前,姐进来了说:轩轩,那笔八百块的退款你收到了吧。妈收到汇款单后看到单子上还有别的字儿,就叫人念给她听了。妈听完就哭了,就一直收着这单子,不舍得取掉,几乎天天抚摸那几个字。那一刻,我埋藏在心里的汪洋,恣肆地冲进眼眶。

我俯身,看见妈的眼角有泪。妈没睡着,她醒着。我抱住妈羸弱的身子,用我柔软的心温热她:妈,儿子错了,趁还来得及,让儿子抱抱你。

这篇短文以“我”对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串联起众多材料,表现了儿子对妈妈的愧疚之情。具体表现在:先是“我”恼恨、责怪妈妈,然后是为妈妈的病重伤心,最后是“我”深感愧疚。

四、以人为“线”

写记叙文时可以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按照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组织材料。以人物为线索写出的作品往往真实感较强,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当然,在故事中,线索人物可以是事件的直接参与人,也可以是见证人。比如都德在《最后一课》一文中,以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表现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再如学生习作《品味同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听,他又在朗诵文章,仿佛把全班同学带入了唐朝,走进刘禹锡的陋室了。大家时而拍手叫绝,时而目瞪口呆,惹得兄弟班级羡慕不已。我也为拥有这样的同窗,而兴奋不已。

他做事的认真劲儿也无人能及。在一次班会课的演出活动中,他气势如虹地站在舞台中央,晃着脑袋,瞪着小眼,忘情地投入到角色的塑造中去,沉浸在了高水平的演技里……演出结束时,雷鸣般的掌声再一次轰然响起……他在掌声中走下舞台,白净的脸上泛着不自然的绯红,那是胜利的愉悦。

他还是我心目中的书法明星,比如他写“天朗气清”四个字。先是写“天”字,他快速下笔,中速行笔,用力回笔,一个饱满的短横呈现在眼前。然后,他一鼓作气地写好了第二三两笔。该写最后一画了,他修好笔锋,从“撇”的中上部起笔,向右下方斜拉过来,顿笔出锋,拉出一个“燕尾”。一个完美的“天”字跃然纸上,真是让人羡慕不已。从此,班里的壁报、学校的墙报上都留下了他的笔迹。

文章以“他”为线索,叙述了二三件生活小事,描绘出“他”的音容相貌,传神地展现了一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同窗的敬佩和喜爱之情,韵味无穷,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猜你喜欢

缝纫机板凳母亲
爱板凳腿儿的老韩
猫须镇的缝纫机
小板凳
给母亲的信
板凳狗
板凳板凳摇呀摇
缝纫机测振装置专用改造研究
悲惨世界
缝纫机也玩高科技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