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实践到认知的学科实践活动
2016-12-08朱彩燕杜淼赵心红
朱彩燕++杜淼++赵心红
对于刚开始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的初中生来说,逻辑思维的发展还需要经验的支持,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掌握科学知识,最好从学生身边的现象、有趣的实验入手,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作为已扎实开展学科实践课程十四年的学校,我们坚持由实践到认知的活动设计,着重探索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的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为学生构建将学科知识与生活或科学实例相结合的桥梁,通过学科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实践—认知”甚至“应用”的学习过程,希望在学生的求知动力、识记深度、理解深度、实践意识、操作技能、探究能力、科学方法等方面达到良好的效果。
我们在学科实践活动课程中坚持这样的原则:关注学科知识的拓展与运用;联系生活、联系科技、联系自然;每个实践活动内容兼顾“教、学、做”三合一,即教师有所教、学生有所学、必须动手做;教学效果上能使学生在“方法、知识、技能”三个方面均有收获;注重引导学生经历“实践—认知”甚至“应用”的学习过程。根据实践形式侧重点的不同,学校的实践活动大致可分为四类:制作型、探究型、开放型、综合型。各类实践活动除了在内容设计上符合“教、学、做”三方面外,教学过程也尽量设计为让学生经历由实践到认知的历程。实践活动具体如下:
1.制作型实践活动
制作活动并不是单纯的动手,而是先从有趣的现象开始,进行探讨研究,最后完成承载相应知识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锻炼技能、积累实践经验。比如发酵系列活动——“包子皮的秘密”“自做泡菜”“学做酸奶”“自酿葡萄酒”等,首先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的特性,然后利用发面观察酵母菌的宏观作用,从而学习酵母菌发酵的知识,最后再由学生亲自做出包子、酸奶等。
2.探究型实践活动
进行探究型实践活动的方法和能力并不是靠听教师“讲”就能轻易掌握的,实践探究要通过真实的研究过程,使学生自然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思维习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小鼠走迷宫”活动,先请学生把小仓鼠放入有机玻璃制作的透明格子迷宫中,在迷宫一端放小仓鼠的食物,观察小鼠找食物的路径行为。然后通过自行设计迷宫里各通道的开闭状态,利用秒表记录不同路径小鼠找食的时间,找出最短最佳路径,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在这个新奇而刺激的过程中,学生亲自参与发现问题、设计方案等环节,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同时还能初步了解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3.开放型实践活动
教育家杜威通过跟踪研究大量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总结出规律,将科学创新分为“五步”:感到困难;寻找疑难;提出假设;根据假设而推理;通过行动检验假设。开放型实践活动能基本让学生经历这五个过程。比如,在“花青素的提取与使用”“组装自行车”“自制香皂”“自制横笛”“自制固体酒精”等活动中,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好条件,包括各种材料工具和文字说明,由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主实践,完成任务。
4.综合型实践活动
科学知识作为客观存在本就不应受学科划分的限制,所以,学科实践活动给了“促进学科联系与整合”这一新课程目标很好的平台。比如“简易电池”“制作干冰灭火器”等活动综合了物理和化学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制作叶脉书签”利用了生物和化学的方法;“仰望星空”活动联系了物理、天文知识,并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模拟星空软件来观察星空。
总之,由实践到认知的学科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学科素养甚至科学素养的培养都有积极作用,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意义深远,值得深入探索和发展的内容也还有很多。首先,设计开发更好的实践活动是我们长久的课题;其次,今后的学科实践要更注重学科综合,要多设计学科整合的实践活动,淡化学科界限;第三,要开发更多的微课视频来辅助教学,使学科实践活动在开展方式上更具开放性。
编辑 肖佳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