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孩子留有隐私

2016-12-08庄华涛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体育老师范文内心

庄华涛

朋友曾告诉我这样一个故事。为方便叙述,姑且管故事中的那个孩子叫小庆吧。

小庆身体不舒服,请了几天假去看病,几天之后便回校上课。那时他还并没有完全康复,只是家长担心落下的课太多,所以感觉稍好一点就送他来了学校。

体育课上,其他孩子去操场上课,他也要求下去活动。见他坚持,体育老师便同意了。慢跑一圈热身时,小庆显得很积极,也跟在后面跑着。可偏偏这个班有几个孩子特懒,抄近道。“你们看小庆,身体还没恢复好就来上课,一点都不偷懒。再看看你们,一个个身体那么好还偷懒抄近道。”体育老师批评那几位孩子。他没想到,这样几句批评给自己差点惹上麻烦。

中午小庆家长就闹到学校来了。原因很简单,也不知是谁将话传岔了,说体育老师在课堂上表扬小庆有“心脏病”还坚持锻炼。“我孩子是有心脏病,但那是我孩子的事儿,我们不想别人知道,你凭什么在课堂上说?这事会影响我孩子未来,你得向我孩子道歉,为我孩子消除影响。”家长很是不满,缠着体育老师不放,甚至闹到了校长办公室。好在当时是当着全班孩子说的,其他孩子能够证明体育老师原话根本不是这样,最终家长才悻悻离去。

听朋友说这个故事已经很长时间了,之所以现在又回想起这件事,是因为我也遇上了一件事。

那天,批改学生的周记,忽然眼前一亮。平时作文并不出色的明辉,今天的一篇《妈妈,我想您了》写得如此细腻。明辉的妈妈是外地的,细说起来,应该也算是那种买卖婚姻的性质吧。在明辉读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因为种种缘故离家出走了。文中,明辉详细叙述了记忆中与妈妈之间的几件事,表达有妈妈在时他的幸福。然后,笔锋一转,他写到了妈妈离开时的场景。“妈妈,那天我生病,就在家门口的卫生室看病,眼睁睁看着你跳上车,头也不回地走了。当爸爸大叫着追了出去时,您坐的车早就驶向了远处。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您。”文中,明辉也倾诉了自己对妈妈的思念。“妈妈,我想您了。虽然爸爸经常会私下说您坏话,但我还是想您。如果能再次见到您,我该多么幸福啊!”

一口气读完,学生那种发自内心的呼喊让我很是感动。这班学生,接触的时间不长,不是太了解,更不了解明辉是这类家庭的孩子。在感慨学生有这么细腻内心感受的同时,我也在考虑着一个问题——这篇文章我要不要征得学生的同意后,当作范文来进行展示,甚至帮他投稿发表。这孩子,平时各方面并不出色,又比较内向,平时难得有表扬他的机会。如果征求他同意后当作范文来展示,对他应该是一种激励。如果能够发表,激励的效果会更明显。

但我真得可以这样做吗?我思考着。按理说,孩子既然能将这种感受写出来,并交到我的手里,说明他是愿意展示的,至少在我的鼓励之下,他是不会拒绝的。但我得考虑,明辉只是孩子——孩子的内心,是很难把握的,他们的情绪,也常因外界的变化而波动。也许,在写作时,他只是想有一个倾诉的对象,于是选择了我来倾诉这种思念之苦。如果选择公开,假如其他学生对此有不当言论伤害了他,我又能拿什么去安慰他。假如因作品的公开而导致孩子父亲对孩子的不满,我又该如何处理?还有,我能确定孩子真的愿意将自己的内心这样坦呈在众人面前吗?

再三考虑之后,我将孩子找来,当面与孩子交流了一番。目的不是为了说服孩子同意将这篇习作当范文,而是表达自己对这篇习作的欣赏,鼓励他将对妈妈的情感放在心里,勇敢面对自己的生活。

感谢朋友告诉我关于小庆的故事,也感谢给当事的体育老师带来了很多的烦恼小庆家长,因为正是他的行为让我多了一份思考,也多了一份认识,从而作出这样的抉择。这份认识便是:孩子的隐私是孩子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在知晓情况的前提下给孩子一定的安慰与鼓励,却无权替孩子或鼓动孩子在他还没有真正成熟时作出公开自己某些隐私的抉择。

编辑 李刚刚

猜你喜欢

体育老师范文内心
我们的体育老师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范文引路 习得方法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体育老师生病了
春色几许(简谱)
体育老师教你语文
体育老师教数学需从长计议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