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2016-12-08杨清敏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依帕司山梨醇传导

杨清敏

(河南省宏力医院 河南 新乡 453400)



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杨清敏

(河南省宏力医院 河南 新乡 453400)

目的 观察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河南省宏力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服用甲钴胺胶囊,观察组服用依帕司他与甲钴胺胶囊,观察治疗前后神经病变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传导速度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依帕司他;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属于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其中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患者的症状主要是肢端麻木、疼痛等,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在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甲钴胺为常规药物,这一药物属于活性甲基维生素B12,有利于机体神经的再生,发挥激活功效,但是治疗效果有限。依帕司他是一种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可特异作用于多元醇通路,减少体内山梨醇的合成与聚集,从而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为了进一步优化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用药方案,本研究选取60例该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旨在观察依帕司他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河南省宏力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0~70岁,糖尿病病程5~20 a。60例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均有四肢末端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神经系统症状,并排除颈椎病、腰椎病、格林-巴利综合征等非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肌电图检查显示运动、感觉神经传导异常。两组在性别、年龄、血糖、糖尿病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糖尿病综合治疗,如控制饮食、合理运动、降糖降脂等,待血糖稳定2周(空腹血糖<8.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5%)。观察组给予依帕司他(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批号H20040012)50 mg/次,3次/d,饭前口服,甲钴胺胶囊(山东鲁抗医药集团赛特有限责任公司,批号H20051424)0.5 mg/次,3次/d,对照组仅给予甲钴胺胶囊0.5 mg/次,3次/d,连续用药12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

1.3 疗效判断 显效:自觉症状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 m/s以上或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增加4.9 m/s以下;无效:自觉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无变化。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的总和。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观察组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3.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2 神经传导速度 两组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传导速度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比较

3 讨论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不足,糖尿病发病率日趋增加,目前已成为危害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很常见,其临床表现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部分甚至致残。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普遍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具体包括:①微血管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致神经组织血供减少和神经内膜缺氧;②蛋白质非酶促糖基作用产生的终产物干扰和损害蛋白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③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及免疫损伤导致神经功能障碍[1];④高血糖导致一系列代谢紊乱,主要包括多元醇代谢通路活性增高,山梨醇和果糖在细胞内蓄积。其中多元醇通路活性增高被认为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高血糖使多元醇通路活性增高,该通路的过度激活可引起山梨醇和果糖在细胞内集聚,使细胞内渗透压升高,造成渗透应激从而损伤神经细胞的功能[2-3]。高水平葡萄糖与肌醇载体竞争性结合,使细胞内肌醇水平降低,细胞内肌醇水平的耗竭会严重影响其功能,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葡萄糖在醛糖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山梨醇,随后山梨醇在山梨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变为果糖。正常情况下,细胞内的葡萄糖仅约5%进入多元醇通路,糖尿病状态下,该通路异常激活,约30%的葡萄糖进入该通路[4],该通路的异常激活可引起细胞内NADPH耗竭,引起NO生成减少,影响细胞功能;使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下降,机体抗氧化应激的能力降低;使中性粒细胞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生成减少,削弱其防卫功能。以上多种变化必将引起细胞功能紊乱,这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5]。

依帕司他可通过抑制醛糖还原酶而减少体内山梨醇和果糖的生成和聚集,从而改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研究人员指出,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和H波相关感觉神经传导速度(HSNCV)显著降低,依帕司他能刺激细胞NGF的合成和分泌,使坐骨神经NGF含量显著升高,HSNCV明显加快,从而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6]。本研究采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1] 王荣侃,王荣辉,陈立新,等.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3):1-2.

[2] 冯瑞.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与电生理变化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36):77-80.

[3] 刘霞.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12):170.

[4] 柳彩洁.浅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5):10-11.

[5] 汤云昭,倪长霖,汪玮琳,等.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感觉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26):55-57.

[6] 李娟,冯晋光.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4,(29):105.

R 725.6

10.3969/j.issn.1004-437X.2016.11.072

2016-06-22)

猜你喜欢

依帕司山梨醇传导
非均相催化法制备异山梨醇的研究现状
纤维素制备异山梨醇研究进展*
分析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异山梨醇提纯及未知杂质结构研究
神奇的骨传导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普罗布考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肾病的疗效观察
山梨醇类成核剂对改性聚丙烯发泡性能的影响
西地那非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