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2016-12-08安宁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间歇充气脊柱

安宁

高龄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安宁

目的 探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高龄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高龄脊柱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85例,按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A、B、C组。其中A组(94例)采用活血药物配合手法按摩;B组(95例)采用活血药物配合间歇充气压力泵治疗;C组(96例)活血药物配合手法按摩和间歇充气压力泵治疗(联合A与B)。干预1个月后,比较三组患者DVT形成率的差异。结果 A、B、C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8.1%、6.3%和4.2%,其中B组和C组明显低于A组(P<0.05),而B组与C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应用活血药物同时配合间歇充气压力泵治疗能明显降低高龄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VT形成的风险且经济实惠。

高龄 脊柱骨折 围手术期 血栓预防 护理

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好发于下肢,其形成后除可引起严重的患肢肿胀和疼痛外,血栓脱落后导致的肺栓塞(PE),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病死率高达70%[1]。1856年提出血栓形成的三联因素是静脉淤滞、内膜损伤和高凝状态,是公认的DVT三大因素[2]。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血液多处于高凝状态[3],加上老年患者血液流动慢,心脏功能差,卧床时间长,极易导致血栓形成。目前临床上采用抗凝药物和物理方法预防DVT的发生,但抗凝药物易引起出血、皮疹和荨麻疹等不良反应,并且抗凝药物只能改变血液高凝状态,不能改变血液的淤积和血管壁损伤问题[4]。为探讨合理有效的预防DVT形成的护理方法本院骨科对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进行手术治疗的高龄脊柱骨折患者,分别采取手法按摩、间歇充气压力泵治疗、手法按摩联合间歇充气压力泵治疗3种预防DVT形成的方法,观察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符合纳入标准患者共285例,按研究时段及护理措施不同分为3组:手法按摩组(A组)(2008~2010年进行);间歇充气压力泵组(B组)和联合组(C组)(2011~2014年同时进行)。其中A组94例,B组95例,C组96例。男154例,女131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65.8±5.5)岁。三组患者受伤以跌倒、高处坠落,车祸为主。脊柱受伤分单节、2节,≥3节,三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经相关内科会诊后,可行手术治疗。纳入标准:经X线摄片、CT和核磁共振等影像学诊断为脊柱骨折并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年龄>60岁。排除标准:(1)骨质严重疏松不宜手术患者。(2)伴有其他疾病如肿瘤者。(3)肝肾综合症等患者。(4)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者。(5)截瘫者。(6)入组时DVT已存在者。三组患者年龄、研究时段、性别及受伤机制、脊柱骨折累及节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三组患者均按医嘱使用活血药物,按常规给予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1)A组:采用手法按摩预防血栓。护士给予沿双小腿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由肢体远端向近端逐次挤压15min,1次/d,借助外力促进静脉回流。常规入院次日开始,至术后1个月停止。(2)B组:采用间歇充气压力泵预防血栓。选择合适型号的压力腿套,套在患者下肢,从足踝开始自下而上包绕,松紧以容纳1手指为宜。将间歇充气压力泵固定于患者床尾,将压力腿套上下肢压力泵与腿套连接好,接通电源,开启压力泵。开始设定一个较低的压力,待患者适应后,逐渐将腿套压力调至所需压力,一般为踝部45mmHg(1mmHg=0.133KPa),小腿35mmHg,大腿30mmHg。设定充气时间15s,排气时间与患者下肢静脉再次充盈速度相关,一般设定为60s。入院次日开始,至术后1个月停止。通过由远心端至近心端依次放气过程,加速肢体静脉血流速度,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水肿,预防凝血因子的聚集及对血管内膜的粘附,防止血栓形成;增加纤溶系统的活性,刺激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3)C组:采用手法按摩联合间歇充气压力泵治疗预防DVT形成。方法同A组和B组,入院次日开始,至术后1个月停止。

2 结果

2.1三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 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临床表现血栓形成率的比较(n)

2.2三组患者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血栓形成率的比较 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血栓形成率的比较(%)

2.3三组患者护理费用比较 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预防DVT护理费用比较[元,(±s)]

表3 三组患者预防DVT护理费用比较[元,(±s)]

组别总费用日均护理费用A 1247.67±860.8785.87±45.24 B 1306.56±654.4367.73±37.49 C 1300.24±875.7389.78±93.59

3 讨论

3.1手法按摩预防DVT的机制与效果 腿部肌肉尤其是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存在许多静脉窦,这些静脉内的血液几乎仅依靠肌肉泵的作用才能向心回流,脊柱骨折患者由于必须卧床,肌肉泵作用消失。护士按摩时,通过沿双小腿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由肢体远端向近端逐次挤压,借助外力促进静脉回流。但由于护士体力存在差异,不能给予固定压力梯度;同时临床护理人员短缺,护士难以协助患者进行有效下肢按摩,另外高龄卧床患者,由于知识缺乏,不能较好配合,因此预防效果难以实现,本资料结果显示,采用手法按摩预防DVT形成效果相对较差,有1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DVT。

3.2间歇性充气压力泵预防DVT的机制与效果 间歇性充气压力泵设计是梯度压力,即压力腿套均匀序贯地加压于下肢的踝部、小腿和大腿,产生45-35-30mmHg的梯度压力。使动脉供血迅速增强,有效缓解肢体缺血状态。这种周期性的充气及排气,促使肢体产生搏动性血液,使下肢回心血流速度提高,使肢体血流缓慢现象得到改善,防止凝血因子的聚集及对血管内膜的粘附,能有效预防DVT形成。治疗仪通过程序控制,免去了人为因素的干扰,能规律、适度地通过气压使血流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流动,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显示,间歇性充气压力泵组患者发生DVT 5例,与手法按摩联合间歇性充气压力泵组4例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3.3三种方法护理费用相当 手法按摩55元人民币/次,1~2次/d,间歇充气压力泵治疗收取17元人民币/次,2次/d。本资料数据显示,三组患者的护理费用B组最低,C组最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间歇充气压力泵治疗仪在预防DVT形成方面效果明显,且价格经济实惠,适合大多数患者,尤其是高龄、需长期卧床患者。当然,不能否认手法按摩作用,如果手法按摩能够及时有效的落实也可有效的预防DVT形成,若能将二者结合效果更好,两者联合应用既能有效地防止血管壁损伤,加快血流速度,减轻血液凝集状态,又能增强纤溶活性,明显降低卧床患者DVT的发生,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1]顾寿年,常启太.危重急症手册.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49.

[2]段志泉,张强.实用血管外科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1999:543-547.

[3]姜海峰,管世江.骨折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的检测及其的临床意义.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7):244-245.

[4]董咏梅,张若,陈聪,等.间歇性充气装置辅助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2):1092-1093.

[5]虞晓龙,李尊,郑建刚,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中国医学影像学技术,2013,29(1):51-54.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eventive effect of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on the formation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i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spinal fracture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Method 285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from June 2008 to June 2014 with spinal fracture treated by surgery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A、B and C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Group A(94 cases)were treated with blood circulation drugs and massage; Group B(95 cases)were treated with blood circulation drugs and intermittent pneumatic pressure pump; Group C(96 cases)were treated by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drugs with manual massage and intermittent pneumatic pressure pump (combined with A and B methods); The differences of DVT formation rate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after intervention of 1 month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venous thrombosis in patients of group A、B and C were 18.1%,6.3% and 4.2% respectively. The date of group B and C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group A(P<0.05),an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 B and C(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drugs and at the same time treatment with intermittent pneumatic pressure pump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isk of perioperative DVT form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pinal fractures and economic benefits.

Advanced age Spinal fractures Perioperative Thromboprophylaxis Nurse

311300 浙江省临安市人民医院

1.3效果评价与方法 (1)患者临床症状:观察患者是否有DVT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有无肢体肿胀、肿胀程度是否与DVT有关,疼痛、麻木、皮温和颜色等。护士每日皮尺测量双侧下肢周径,测量点固定;每日应用数字评分法评估疼痛程度;根据患者主诉评估麻木程度,根据健侧肢体皮温评估患侧肢体;以苍白、红肿、发亮评估患肢颜色,以上评估4次/d,并做好记录。(2)B超检查:进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1次/3d,根据超声诊断及医生判断分析,确诊患肢是否发生DVT。(3)护理费用:收集患者在预防DVT中的护理费用。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方差齐性采用方差分析,不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猜你喜欢

间歇充气脊柱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充气恐龙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间歇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为什么汽车安全气囊能瞬间充气?
靖边畔沟长6油层采油制度效益研究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康复锻炼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遥控充气枕让您睡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