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造环境下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策略探究
2016-12-08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李 兰
新制造环境下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策略探究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李 兰
随着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制造型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创新企业制造成本管理方式有助于企业战略性成本管理工作顺利开展。首先要寻找全新的成本核算方式和管理方法,按照企业需求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成本信息,以此来帮助管理者进行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本文结合传统的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形成的标准作业成本法成为新型的成本核算方法,保留了两者的优势功能,在成本管理上形成互补优势,成为全新制造体系下企业控制成本最佳方式。
新制造环境 成本管理 创新
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使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制造业经营环境的蜕变,逐渐将密集劳动力生产环境进行优化。智能化技术的普及和广泛使用,将制造业企业技术含量有效提升,在全新的挑战面前,制造业企业开始将工作中心放在成本控制上,尽可能通过降低成本来保证企业正常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技术革命浪潮影响下,企业对于产品制造过程中涉及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控制更加严格,而这就需要有效的成本管理与核算制度实行,才能为制造业企业寻找到合理有效的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操作方法,进而为企业决策层提供最有效的产品成本信息。
一、企业成本管理理论研究
20世纪初,成本管理理论正式进入系统发展的阶段,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泰勒对其研究后,得出成本管理正式含义。我国接触成本管理时间较短,从20个世纪80年代成功进入我国之后,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正式开启科学化管理之路,经过三十余年改革开放的洗礼,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从思维方式到实际应用都得到进一步重视,开始成为企业发展战略内容中的重要所在。
(一)成本管理概念诠释 成本管理主要针对企业日常正常运转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成本支出进行有效管理,通过企业内部战略规划的正常实施和运转,能够保证企业具有合理的成本空间,保证运营过程中实现既定经营目标,同时与成本管理有效结合,并通过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有效考量,实现企业成本控制的最终目标,确保企业内部成本在市场同行业具有相当大的优势所在。从企业成本管理历史发展沿革看,主要从最开始的标准成本法逐渐过渡到作业成本法,经过长期的稳定发展后,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按照传统发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企业需要自我更新和完善。在战略思想主导下,战略成本管理开始逐渐进入到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范畴内,通过对比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战略成本管理更注重企业发展的深度,突破原有单纯控制成本、追求利润的固有思维,着力将成本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发展以及综合服务水平的高度上。
(二)成本管理发展历程成本管理是随着整体行业发展而逐步进行的,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按照自己发展的轨迹稳步前行,通过企业内部职能设置进行相关单位成本核定,借助企业会计日常核算科目进行针对性管理,但实际上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忽视小批量产品成本支出,导致在成本核算过程中间接成本增长过快,远远超过实际成本,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导致企业人工工作量相关标准量及材料耗费使用与实际出入较大,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
经过近30年的发展,作业成本法开始进入到企业成本核算中,通过科学规划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相关程序,有效分类后直接促进间接费用相关归属情况更加客观和有效,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作业成本法需要调动更多的资源进行综合考量,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成本核算相关过程更加繁琐,相对标准作业法而言,作业成本法并未在企业内部形成真实有效的成本核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本核算活动的进行。
随着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理念逐渐盛行,企业针对成本管理活动日益重视,更集中关注企业内部成本控制以及在市场竞争上的优势,借助成熟的成本核算方式可以有效进行正常操作,针对直接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量化,但与之匹配的相关费用不能真实反映,这就会造成成本信息扭曲;而借助作业成本法可以有效控制内部资源分配,实现生产过程最优化控制,这个过程将产品的生产过程实现双渠道递延,将前期研发和后期服务费用全部列入,导致全面而不够精细地统计与核算。鉴于此,需要针对企业日常制造生产情况寻求到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按照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进行有效统一,逐渐形成更为标准的统一作业法。从企业自身发展角度而言,借助更多可行性方案实现制造企业自身成本管理方法的有效革新,将有助于企业在生产全流程中进一步实现最佳方式呈现,有助于企业内部机制进一步优化。
二、企业成本管理方法研究
毋庸置疑,标准作业法已然成为企业最为经常使用的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而作业成本法能够更为直观地反映日常成本支出情况,对于间接成本控制有着明显效果,而在目前科技主导的生产环境下,采用更贴近企业所需的成本作业法,将有助于企业战略发展的提档升级。
(一)标准成本法按照生产目标,将成本支出预先做好设计,比对实际成本支出情况进行综合管控,实现标准化作业标准。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看出,标准作业法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客观发生的实际成本,与目标设计相吻合,其过程非常简单,主要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有效监督和管控即可,从源头到最终产品“出炉”全部费用囊括在内。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标准成本的制订流程
标准作业法使用过程中,对于成本差异性分析属于后期控制阶段,通过与目标成本相会比照,可以对成本发生情况有效认知,而产品工艺流程的规范与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标准作业法是否能够正常实行,而大规模和无差异化手段的使用,可以保证标准成本法得到很好的运用。
(二)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产生的原因,正是基于间接费用实际管控而进行相关工作,需要更多的财务信息以及相关信息进行有效补充,直接反映生产过程中更多实际管理能力和相关效果,而作业成本法需要更多资源进行实际补充,结合初定目标进行资源分配,并进行相关核算。从作业成本法实际发生作用情况来看,主要立足于消费者群体实际需求,按照生产整体流程进行综合处理,保证实际工作范围能够在成本核算框架内与之配套,在更大程度上反映出资源整体耗用情况,能够真实反映出实际操作周期内的成本情况。
作业成本法在进行实际分类过程中,都是集中体现出作业消耗与资源分配之间的关系所在。而在作业实际资源分配过程中,主要依靠成本发生源头追溯情况,通过相关行为寻找到更多成本变动原因,形成前因后果关系,确保精准度,从这一点而言,成本法更适用于自动化程度高的产品生产线,对于制造业企业生产费用较高的情形而言,更具有真实效用。
(三)标准作业成本法综合两类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我国更多学者开始从二者结合角度进行深入研究,从我国制造业企业实际情况看,统一成本控制方法的使用,形成标准作业成本法在最近十多年的时间中,充分发挥二者融合在一起的优势所在,逐渐形成标准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周为利(2002)对作业标准成本差异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但相关理论体系上步健全,而在其后的时间里,我国制造企业外部环境日益恶化,更多专家学者开始针对作业标准成本控制进行综合研究,并得出相关研究成果。
经过较长时间的对比分析,针对标准作业法和作业成本法的研究开始进入到正常轨道中,通过二者相关功能的不断融合,更大发挥其融合的正效应,完善相关理论体系。目前在实践过程中,标准作业成本法依然处于探索发展过程中,需要经过自身不断分析,促进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不断弥补缺陷,逐渐形成更完善、更具有效力的成本管理体系。
三、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策略
企业成本管理创新需要不断按照企业发展规律进行,综合成本管理中从最初设计到最终整体分析得出结论,进行全方面考虑创新策略分析。
(一)创新企业成本核算方式 标准作业成本法主要是从核算对象的综合情况进行考量,将考核对象逐渐扩大范围,纳入到整体层面上。借助“产品”核算所能体现出来的相关费用科目进行一一核算,然后再通过“作业”涉及到的相关核算对象所包含的费用进行综合测算,可以按照核算对象以及相关资源分配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通过两种核算对象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可以将彼此缺失的部分进行综合核算,保证成本核算更加全面。此外,在进行成本实际补充核算中,需要结合直接成本以及间接成本预先设定情况进行适当配比考虑。
针对成本相关差异性分的细致划分要求,运用于标准作业成本法中,可以最大化地保留标准成本法具有精细化控制的功能,实现作业成本法作用下资源分配情况的最优,保证标准作业法下间接费用不能直接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体现的“诟病”,而借助全新的标准作业法可以在实际核算过程中实现更为精准的成本管控,进一步完善标准作业法滞后于成本差异的相关问题。
(二)创新企业成本控制模式 标准成本法在使用过程中,一般都是单一化的控制使用,不能更为客观体现实际控制进程,而这样的缺陷正好可以借助更为使用的作业法来进行补充调整,这一过程体现地淋漓尽致。整体流程都处于统一的作业单位内,实际的资源消耗都可以进行分层次地动态控制。企业所制造生产的产品,一般都会按照增值作业以及非增值作业统一考虑,将企业生产标准逐一落实到位,在很大程度上控制成本的有效支出。而基于资源调配以及作业动因考虑的成本相关性分析,能够反映出全部与产品相互关联的资源耗用情况,而因为资源调配和作业动因的相关性分析,需要结合企业生产制造整体过程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也是一个主观判断的过程,由于思维方式和思考能力的不同,会存在一定的数值差异,但借助标准作业法可以更加精准体现,从而有效杜绝其发生。
更为追求创新的企业对于成本控制考虑更加多元化,生产流程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进行不断完善,并根据实际工作需求,针对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硬件配置进行综合配比,按部就班进行统一采用,这样的过程中能够对于企业成本信息更加量化,为企业成本控制提供客观手段。
(三)与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相结合创新企业成本管理主要是更多为企业战略制定提供可行性帮助,主要是因为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环境逐渐进入到低谷发展期,制造业企业生存压力与日俱增,基于战略层面考虑开始逐渐成为企业经常性思维方式。降低制造成本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在不同战略选择下,快速、有效地组织企业的成本管理,需要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控制企业的成本结构和成本行为,并能够坚持在满足自身需求的情况下进行有效提升发展,而在全新的标准化作业方式控制下,实现成本精细化管理自然是水到渠成,标准作业成本法对产品制造过程的全过程控制,可以借助科学手段实现全流程化的监督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企业战略管理的有效实施,而战略成本管理指向非常明确,可以通过价值链条和成本链条两个方向进行综合考虑,这都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企业日常成本管理更加客观和主动,也同时需要更多成本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管理。
四、新制造环境下创新企业成本管理的应用措施
为了在全新的制造环境下寻求自我生存的契机,制造型企业开始在产品和销售两个层面上下足功夫,进行自我“修炼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企业间接成本开始逐渐增加,技术、管理和销售成本成为主导成本,如何有效控制、促进企业发展,成为企业战略思考中的重要部分。
(一)新型成本管理理论体系设计标准作业成本理论体系可按照三个层次划分:第一,标准作业成本的设计;第二、经营成本的方差分析;第三,绩效评价。在划分工作中心的过程中,应注意资源的经营单位支出情况,每个经营中心应具有相应的负责人统一谋划。同时,一项成本支出过程应该统一操作。
按照全新构架的成本管理程序,借助标准作业法进行日常成本控制,需要按照生产过程要求进行按部就班地执行,由于制造业企业具有周期性变化特征,每一年都是不断变化的,在企业成本标准的过程中,应该力求以不变应万变,成本实现标准化,统一设计其相关内容体系,保证在目标成本框架内进行统一核算,且按照不同时期进行适当调整,而针对目前企业更为集中关注标准作业法的整体趋势,只需引入操作的概念,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成本管理系统。根据原有生产部门的分工和各生产环节的划分,将其整合到统一的使用范围内,保证成本管理实现稳步过渡,保证企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增值业务和非增值业务相关差异性分析非常重要,这对于实际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可能发动一切资源努力消除非增值业务,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价值。在新系统下,标准操作的选择也十分关键,从设计、实施和资源供应三个层面控制,力争实现可测、可控、可调。
(二)新型成本管理体系与战略成本分析相结合借助全新实行的标准作业法,可以充分发挥其合二为一形成的成本管理方法的优势,可以在企业成本战略制定和实施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新的成本管理模式下,基于战略成本动因分析、成本价值链影响分析可以获取第一手信息资料,保证企业日常运行的更加平稳化,保证企业成本管理按照科学化路径进行,此外,基于企业绩效管理层面而言,借助全新的标准作业法可以有效控制企业生产全过程,维持企业公平化运行,实现企业日常成本管理与生产经营的一致性,有效控制成本核算过程中的隐性问题。
[1]傅永静:《新制造环境和管理理论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年第5期。
[2]郭衡:《作业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的差异分析和结合应用研究》,《经济师》2008年第8期。
[3]张嘉航:《中国国有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研究》,吉林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编辑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