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十字模型”说与“唯识生命观”刍议

2016-12-08陈志敏

办公自动化 2016年20期
关键词:十字众生意识

陈志敏

“生命十字模型”说与“唯识生命观”刍议

陈志敏

人类社会今天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生存危机,究其根源其核心是生命问题,其他问题皆是由生命问题所衍生和引发,生命问题的核心即是对生命本质真相的认知体证问题,本文提出“生命十字模型”说结合佛家“唯识生命观”,以此来建立新的生命认知观,阐释道家“内化丹道”和佛家“转识成智”对生命的认知体证,进而探索生命之学,体证生命之道,化解生存危机。

生命模型唯识生命观生存危机

人体生命学是研究人的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人与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当今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学科。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越来越突显,生存危机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但究其根源其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则是生命问题,其他问题皆是由生命问题所衍生和引发。

生命问题即是对生命本质真相的认知体证问题,关注和研究生命认知体证之学,及树立怎样的生命观、践行法,已成为当今人类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此进行如下探讨。

一、“生命十字模型”说简释

人是一极其复杂、广为开放、特别巨大的系统,人这个巨系统存在于整个宇宙之中,宇宙是一个超巨系统,人既受这个超巨系统的制约,又作用于这个超巨系。这个巨系统可以有简单系统所不具备的功能,光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不能认识它的全貌。

人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人不仅存在于自然之中,还存在于社会之中,存在于内在的心识之中。怎样来认识人这一复杂开放的巨系统,是生命学面临的首要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生命十字模型”说,以此来建立新的生命认知观,并结合道家“内化丹道”和佛家“唯识生命观”,阐释道家“内化丹道”和佛家“转识成智”对生命的认知体证,进而指导探索生命之学,体证生命之道,化解生存危机。

“生命十字模型”是以人(心)为核心原点,由纵横两个坐标、内外六个维度交织构成(见下图):

横向坐标有三个维度:自然、社会、人;

纵向坐标有三个维度:身、心、灵。

由上图可以地看出两个坐标、六个维度,共同构建起人体生命的活动四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心理与躯体的关系;心理与灵性的关系。

这四种关系相互重叠与交错,支持与制约、协调与平衡共同作用维系生命体的存续。人的生理活动更多是与自然物质相联系,同时受心理活动影响;人的心理活动更多是与社会情感相联系,同时受生理活动影响;人的内在活动更多是心理与躯体、心理(意识)与灵性(潜意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由上述四种关系决定了人体生命所表现出的四种属性,即自然属性、社会属性、躯体属性、灵性属性。认清心与此四种关系、四种属性及其相互联系至为重要,十分必要。

自然属性是以物质交换新陈代谢为特点;

社会属性是以情感交流情感表达为特点;

躯体属性是以脏腑经络气血充行为需求;

灵性属性是以灵性净化开大智慧为目的。

由上图可以看出,这四种关系和四种属性都指向于心,联系于心,作用于心,受心作用,都是以心为枢纽、为原点、为核心,为存在的依据。心存则诸存,心无则诸灭,离开人(心)则自然与社会则无法建立存在的联系,离开心则身与灵无法产生作用。若无一心,则其余二向六维便毫无意义。人生宇宙展开即是二向六维,收合则便归于一心,“生命十字模型”说和“唯识生命观”由此而立。

通过“生命十字模型”说这一工具、方法、模型,我们就很容易通达“唯识生命观”之理。至此,可以说“生命十字模型”说和“唯识生命观”,便是我们应有的宇宙观、人天观、社会观、人生观、生命观、慧命观、解脱观。由此对生命进行认知体证,探索生命之学,体证生命之道,化解生存危机,便能获得成功。

“生命十字模型”说,对生命问题的探索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事相上的工具、方法、模型,能对人体生命复杂开放的巨系统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从更加宏观整体的、开放联系的、动态平衡等多角度全方位把握对生命的认知,同时对人体生命的实践改造活动提供了入手处及可操作性;并对进一步深入探索生命奥秘标明了路径和方向,在此“生命十字模型”即可找到依据。

“生命十字模型”说以现代科学、现代医学、中医学、丹道学、气功学、天文学、心理学、哲学、宗教等作为生命实践探究的宝贵借鉴而不是对立排斥。

二、“唯识生命观”简释

1、心与身的关系

唯识学认为人的生命体(内根身)及人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外世界),皆是由心识功能种子依缘而变现,也就是说人的生命体是由物质躯体和精神心理所构成,物质躯体或名色身,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成。人的色身依功能可分作六大部份,即眼根(视觉器官)、耳根(听觉器官)、鼻根(嗅觉器官)、舌根(味觉器官)、身根(四肢躯体)和意根(脑及神经系统)。

人的精神心理名之心识(名),是由眼等八识及相应心所聚合而成,八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以上为前五识,第六意识、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

由四大假合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的六根,本身没有精神活动,能使六根发挥作用,是心识的力量,没有心识这六种功能,生命力便不能藉色身在世间活动,过物质的生活。

心识在眼根发挥功能的叫做眼识。使人能通过视觉器官,观察到世间各种事物。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亦复如是。

在意根发挥功能的,叫做意识。它使整个神经系统能发挥功用,让整个色身,能通过此系统,由意识指挥,在世间动身发语,造种种业。

2、心识的结构

人的心识以功能区别可分作八个部份,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八阿赖耶识(见下图):

五境五根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

八识的每一识均具见分(精神性)和相分(物质性)两部分。八识为每一众生各自具有,是使缘起五蕴得以存续并实现将世界幻变出来而再予认识的根本因或基本机能。

八识将万事万物等现实尘境通约为由八识变现而幻有,即“境由识变”、“唯识内境”和“万法唯识”的唯识思想。

3、前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

人的日常活动,若要对外境作认知了别,必要依赖眼、耳、鼻、舌、身这五根,而使这五根发挥作用的,就是前五识。

五识特有的功能,就是通过人的五根——眼、耳、鼻、舌、身——去对外境相接触,意识便能立即了了分明并且能对它们即时生起善的、恶的、或非善非恶的反应。

4、第六意识

对前五识具了别作用叫做意识,是认知了别之识。

它是人体的感觉中心,令能生整体意义负责指挥前五识的工作。意识根据从前的经验,能把前五识传送的零碎片面资料,迅速整理,系统组织,对外境能即时生起三种认知了别的作用,即对实境的现量认知、对无实境的比较推论比量认知、对事物错误虚妄的非量认知。

意识所能了别认识的外境也可分作三种,就是性境、独影境和带质境。

有实质存在的外境,能为意识了别认知的,叫做性境。

无实质存在的幻境,也能为意识所了别认知,叫做独影境。

虽有外境实质的存在,但意识却不能对它作恰如其分的认知,却把它误作他物而不自觉。这些从错误了别认知而得知的外境叫做带质境。

意识以现量、比量和非量,对性境、独影境和带质境这三种外境作出了别认知后,又能起三种不同的反应,就是善的反应、恶的反应和无记(非善非恶)的反应。

心所有法,就是心识所能生起的无数心理状态或功能,在第六意识中,全部完备无缺,而于其他七识,则多付阙如。因此意识了别认知外境的能力最强,不断引发身、口和意的活动,作善、恶和无记的业,使生命不停在三界轮转。意识的活动几乎等于人们整个生命的活动。

众生于无始以来,于无数的生命之中,在不同的时空里,曾作数不清的业。而重复的行为和反应,便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习惯力,时刻影响了众生对外境所起的反应,能使众生不需要思量,便能生活于世上,天天做着重复或类似的工作。

外缘若引发善的心所,行为便属于善,若引发恶的心所,行为便属于恶;若与无记的心所相应,这些行为便属非善非恶了。

5、第七识末那

生起第六意识的根叫做末那识,是心识中掌管思量的部份,此识是向内看,只作恒审思量执“我”。

第七末那识使众生感到有一个“我”,把假我误认为实“我”,是心识之主体。它若遇外缘,只要心识的任何作用一生,那“我执”便同时并起。牢牢地执持着有一个“我”与外境相对。就是因为这“我执”的生起,众生便整日与外境恒起差别,与人生你我之想,妄念频生,争强斗胜,永远难知万法同体、你我本一了。

第七末那识执我,能影响第六意识,令它指挥前五识作业作了一个增上缘。

6、第八阿赖耶识

第八识可称为心,为第七识末那所依,是前七识的本体及心识之本。故名阿赖耶识,能于生死流转之中长处而不坏失。

它具有能藏、所藏和执藏三个功能。它能贮藏前七识生活的经验,是一个永不会忘失存入资料的记忆中心。

众生一切经验和业报的种子,都以第八识为贮藏之所,这就是所藏的功能。

八识能把这些经验种子,牢牢执着,不使忘失,这执持不舍的功能就是执藏的功能。

第八识行相甚深细,不易为人所知晓,但它所含的种子,却有如瀑流一般,生灭流转,延绵不绝,一遇适当的外缘,便即现行,以种种形相、种种时空、种种际遍由前七识去经历。

一期生命完结之后,为该期生命特别构成的前七识(除七识的主观作用外)悉皆灭亡,只有第八识的本质与能力,如前一般无异,只是加添了另一生的经验与业力。八识能以此作新的牵引和依据,随顺着因缘,再建立一新的色身和一新的前七识,令一个新的生命体能在适当的时间与空间里活动。

阿赖耶识不但根据众生的业力,变现了他的根身、一副在六道中活动的心识,同时也变现了他所处世间的种种境地。

众生的际遇,看似身不由己,像是出于意外和被动,其实皆是由自己业力所导致,每个众生才是自己命运的真正主宰者和创造者。

众生的心中,存有真如佛性,能起无边智慧、无量神变。但是这些能力,只是潜藏的种子,若不净化心灵,便不能显现,难起其妙用。

众生若要在相对的世间里,行你我相对的世间活动,就必定要具备能起如是差别活动的前七识。否则,便没有一个能在世间活动的本位,而心识潜藏的功能,也不能通过这些世间活动得以发挥。有了前七识,行者才能以慈悲为根本,行一切佛智大能,使佛心常住于世,救度无量众生。

三、“生命十字模型”说与“唯识生命观”的意义

1、根据“生命十字模型说”,中医及道家在“人天合一”思想指导下,在实践完善生命生华过程中,总结出了“内化丹道五步丹法”:

采气——练气化精;强身——炼精化气;清心——炼气化神;净灵——炼神还虚;开慧——炼虚合道。

道家千百年来追求的养生长寿方法和技术是科学的、可行的,有大数据支持的,而且能把丹道与封建迷信、鬼怪传说、神道仙术、宗教信仰等区别开来;它展示了古老东方养生术、长寿方的学术价值、实用价值、开发价值,也为中外交流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奠定了一定基础;所谓丹道,是指道士们为了养生健身、延年益寿,采用千百年来代代秘传的一系列动功、静功及其它功课,进行内修外炼,并通过自身的体悟、体证,求得“金丹”,进而通往“大罗仙境”的一种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修炼方法。这里所说的“金丹”,是指丹道修炼家修炼到一定程度,身体内出现的一种可以自我控制和操持的体征;这里所说的“大罗仙境”,除去宗教外衣,实是一种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境界。揭示了人体经络穴位、五脏六腑,以及人体真气运行规律与外在自然规律的关系,是一整套成熟完善的养生延寿的理法原则和方法体系。

2、根据“唯识生命观”,佛家在“一切唯心”“万法唯识”思想指导下,通过“五重唯识观”等禅观修持方法,不断改造熏习种子,修行圆满时,可以实现转八识成四智,即“转识成智”:

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

转识成智,就是说,心识从前对外境所起的错误认知和见解是虚妄分别,现在已经纠正;从前的妄想颠倒,现已祛除,即是净智;对一切事物,当下便知它的本体实相,所有心识的活动,都与最高的智慧契合,无谬误,转识成智,就是识的彻底净化。如大圆镜能鉴照一切,不受外尘所染,光明遍照,至此,即可得三身四智,叫无上正等正觉。

[1]钱学森.建立唯象气功学[M].1986.

[2]大正藏.八十规矩颂.

The Rustic Opinions of"The Cross Model of Life" Theory & the"Cittamatra's View of Life"

Chen Zhimin

The various social problems faced to the human society today,the survival crisis,to look up the root of its core is the life problems,other problems are derived by the life problems and cause,the core of the problems,life is the essence of life the truth of the cognitive object,this paper proposes"the cross model of life"is combined with buddhist the"Cittamatra's view of life",to establish new life cognitive view,interpret the Taoist"Internalized Dan Tao"and the buddhist"Transform Knowledge into Wisdom"of the cognitive object of life,and to explore the learning of life,object, way of life,to resolve the survival crisis,and relief the suffering of the samsara.

Life model Cittamatra's view of life Survival crisis

B946.3;B956

B

160129-7199

猜你喜欢

十字众生意识
张竹君与中国赤十字会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十字棋
写在六合金光寺
2018车企进阶十字诀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巧用十字相乘法解题
拜佛
意识不会死
慈怀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