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需求

2016-12-08张钊源

散文百家 2016年2期
关键词: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受众

杨 磊 张钊源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需求

杨 磊 张钊源

在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精神如真实性原则、党性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舆论引导等必须坚持贯彻,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通过开拓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关照到新闻观的时代演进。互联网时代虽然是一个新的时代,但是不同时代都会出现新兴媒体,如电报、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介都曾做为新媒体对于原有媒体产生过冲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始人和后面的继承者对于当时现象的批判和分析,仍旧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这些是我们不断探索思考、融合互动的源泉与动力。

新媒体;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时代需求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演进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根本性问题;它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原则和规律的基本观点为核心;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新闻传播工作的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形成至今,一直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的理论体系,具有强烈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色彩,它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观,还包括列宁、斯大林以及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新闻思想,因此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学认识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发展,需把握好以下几方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是要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新闻宣传的重要责任要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当然,还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坚持政治家办报。从历史角度来看,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导人总是能够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党的工作性质和工作任务来确定新闻工作所承载的历史使命,根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需求进行演进。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他的社会主义经济宣传和通过办报来建党的思想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带来指导性;中国共产党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新闻思想的同时,根据中国特殊的政治斗争和实践经验,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比如邓小平的“思想中心”论、江泽民的“祸福论”、胡锦涛的“三贴近”原则等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与时俱进,其指导性和价值在现在的新媒体时代依然不会黯然消褪。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而且习总书记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从指导思想上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演进进行了把控。

二、新媒体带来的颠覆性变化

从1995年我国互联网的诞生至今,发展可谓飞速。技术的革新带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惊人的变化。互联网因为网络新闻的大量出现曾一度被冠名为“第五媒体”。随着网民大量发展,至2008年网络媒体的受众数量激增,新媒体的称法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新媒体在初始阶段并不是做为媒体出现的,而是一种从互联网原生出来的、完全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全新的媒介形态,甚至有人说新媒体不是“媒体”,而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媒介平台,例如腾讯、百度等。互联网有一显著特点是能够通过连接实现资源整合,新媒体正是在这一网络平台进行资源整合,提供个性化信息,满足各类受众的需求,自媒体产生的“人人都是记者”的概念使传者和受者的位置交互,而且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媒体不仅提供内容,还可整合资源,提供服务。包含上述新特点的新媒体当然会带来颠覆性变化。

颠覆性的变化包括交互性、解构性、娱乐性和去中心化等等。交互性对于传者和受者的关系进行了颠覆,传统的传者本位思想在这里受到了冲击。在人人都可成为传播者的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和记者专业性受到了挑战,涉及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党性原则和政治家办报等思想受到了影响。而解构性和娱乐性更是反转了新闻传播的严肃性,通过超现实和后现代的幽默方式传播信息,如时下很受欢迎的网络自制剧和网络节目,不乏被称为无节操、无下限的恶搞和炒作,改变了媒体姿态,当然也带来一些负效应。至于去中心化的特点使得网络时代的民意表达显得较为自由,由于其匿名性和交互性,受众的政治表达反而较为突出,邹晓冬、曾丽红在论文《网络问政的制度化与常态化》提到,“网络时代的民意表达与社会舆论的环境表现为网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公共事务交流与传播的网络化。在南京周久耕、深圳林嘉祥事件中,参与网络讨论表达的网民分别达到了100万和180万。显然,网络已经成为民众进行政治表达、政治参与和政治监督的主要渠道。”这一特点则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党性原则和舆论监督功能有些不同,网络问政的确拓宽了民意表达的渠道,而受众内容表达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却很难把握,也给传播带来了一定困难。这些颠覆性的变化都是新媒体带来的,而变化引发了学界和业界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发展的思索和探讨,每一次新兴媒体的出现都会引起争鸣和思考,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需求

(一)坚持求真务实,避免虚拟泡沫。网络新闻从出现至今,以其迅捷性、海量性、互动性等特点吸引了受众的注意,然而一直以来,它被人诟病的最大问题存在于真实性方面,由于抢快、抢量,在新闻要素的核实上把关不严,为吸引眼球、突出速度,夸张报道和虚假报道等不实新闻时有发生,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亟待解决就是网络媒体新闻“失真”问题。纵观整个新闻传播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随着时代变迁而继承发展的,一代又一代领导人根据时代需求提出了新的观点和看法,这是与时俱进的表现。在新媒体时代,依然要秉持原有的真实性原则,坚持求真务实,在海量、庞杂、纷繁甚至有些鱼龙混杂的信息中去伪存真,这需要新媒体从业人员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真实性原则,避免虚拟泡沫,把新闻做到实处。

(二)提高服务意识,坚持为人民服务。党性原则和人民性原则在新媒体时代体现出了其融合性,新媒体在坚持为人民服务、以受众需求为最高标准的原则下并没有和坚持党性原则相背离。相反,恰恰是这种服务受众意识才更应该讲党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人点和着力点,做到因事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才能赢得群众,这就需要提高服务意识,尤其在新媒体环境下,服务意识和用户意识相关联,要降低姿态,关心老百姓所思所想所感,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凸显时代特征;要强化社会属性;要以受众为中心,坚持受众本位。网络新闻传播应发挥自己的优势.有效利用多种新型媒体形式“开门办报”、“开门办网”,推进互动平台建设。通过沟通与对话.消除隔阂,凝聚共识综合利用多种传播方式与媒介,包括网站、论坛、视频、微博等,全方位立体传播,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创新和与时俱进,是新媒体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新媒体的前进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始终指引着它的发展方向,网络媒体在实践过程中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思想,催生了应对新形势的指导思想和发展之道。互联网时代虽然是一个新的时代,但是不同时代都会出现新兴媒体,如电报、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介都曾做为新媒体对原有媒体产生过冲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始人和后面的继承者对于当时现象的批判和分析,仍旧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这些是我们不断探索思考、融合互动的源泉与动力。

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融媒时代河北省电视产业转型研究》(项目号:HB15XW012)阶段性成果。

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地理语言学视角下的河北方言声调特征研究》(项目号:HB15YY030)阶段性成果

杨磊(1979-),女,河北省石家庄人,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广播电视学专业研究。

张钊源(1999-),男,河北衡水中学

猜你喜欢

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受众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列宁报刊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微
唱响主旋律 党性最鲜明
如何做好舆论监督正面报道工作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